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农家幺妹-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亏前些日子时常到马驿镇卖野菜,走惯了路,宁婉走到县城时虽然有些累,但还能支持得住,远远地看到城墙,心里竟升出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她梦中的事情多是在虎台县里发生的,现在她见到城门上两个大大“虎台”两个字,与她曾梦到的完全一样,更觉得那梦就是真的。

    传说中,曾有一名大将在此筑台点兵,命名为虎台,后来建了这座县城,也沿袭了原名。眼下的虎台镇正在一片平原之中,果然地势也略高一些,距安平卫百里,为安平卫北最大的一座城,与安平卫守望相依。

    这几句还是听当年的瘸子将军所说,宁婉一直牢牢记在心中。他还说,“若要守住安平卫,必先守住虎台,否则只余安平一卫,再难独立支持。”因此,他得知夷人南下,立即带兵弛援虎台,就连将住在虎台县外的妻妾接到城中的时间都没有。

    宁婉抬头望向城墙上的墙垛,大约就在那个墙垛里面,她与瘸子将军站在一处说话,只是说的是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只恍惚记得他用黑黑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让自己有一种想逃的冲动……

    瘸子将军想说什么呢?

    “婉儿,就要进城了,城门口有守门的官兵,会检查大家的东西,也可能会问我们从哪里来的,你不要害怕。”宁梁见婉儿怔怔地看向虎台县的城墙,只当她第一次来县城,被高大的城墙惊呆了,便笑着叮嘱她。

    “哦,”宁婉收回了神思,用力地摇了摇头,梦中的一切已经过去了,自己不必再想,眼下总要先将自家的日子过起来。转头一笑,“爹,我们进城吧。”

    虎台县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一座城,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每日清早城门开时都有许多人排在城门内外等待出入,眼下已经过了最繁忙的时候,但是入城之人依旧络绎不绝。宁氏父子便杂在众多商贩、农人之间走进了城门。

    检查并不很严密,宁婉有许多年没有经历过了,她嫁人之后出入城门都乘着骡车,到了城门口兵士们见带着赵家字样的车子便直接放行,因此她倒觉得有些生疏了,还是在兵士的示意穿过了厚厚的城门,果真像第一次进城的农家姑娘。

    宁氏父女是自西门入的城,这里正是一片饭庄,又有在城门口摆摊卖各种小吃的。宁婉拉了爹找了家馄饨摊子坐下,每人要一碗馄饨。

    宁梁是来过几次虎台镇的,但都是每年的徭役之时,自三家村出来先到马驿镇,再到虎台县,一路皆有人带领,吩咐他们做活,同时也能安顿吃住等事宜。至于今日到虎台县为自家办事,还是第一次。虽然他口中安慰女儿,但其实心里也未必没有把幺女当成依仗的想法,毕竟幺女是受过爹托梦的,且自那以后这孩子越发有本事了。

    眼下宁婉要了馄饨,宁梁也不反对,两人走了三四个时辰,果真是又累又渴又乏,看着热乎乎,连汤带水的馄饨,十分地对胃口。

    父女二人将馄饨都吃尽了,就连汤也喝光了,宁梁还就着汤水吃了一个带来的窝窝。又在摊子的长条凳上坐着歇了一会儿,两人又起了身,依着宁婉的意思先去找绸缎商铺。

    宁婉是知道哪里有绸缎商铺的,但是总不好直接说出来,看着爹在街上打听了路,便随着爹向东城走去。远远地就看见瑞泓丰的烫金牌匾,宁婉就拉着爹向里面走去,却被爹一把拉住了,“我们不如去一家小铺子吧。”

    爹从来没有进过这些铺子,因此只看瑞泓丰气派的门面就打怵,其实瑞泓丰这门商铺做生意很厚道,赵家多少年都在瑞泓丰家买绸缎布匹棉花等等织品,到了年底开列了单子结帐,从没有以次充好、虚报帐目的时候。而瑞泓丰对于赵家这样的大主顾又格外用心,每有新货时,瑞泓丰的老板都要亲自送上门来请赵家人先挑选。

    吴夫人送的绸缎是一等的货色,虎台县里经营上等绸缎的也只有瑞泓丰一家,因此宁婉的这两匹绸是打算卖回瑞泓丰的。于是她便笑道:“爹,我就看这家的牌匾好看,我们就进这家吧。”

    这样的理由,宁梁还真没法反驳,而且就是反驳了,他也不知道应该选哪一家去卖这两匹绸缎,因此就随着宁婉走了进去。

    方一进门,便有一个穿着翠竹色长衫的伙计走了过来,满脸堆笑,“大叔,带女儿买衣料?”又将手向一侧指了指,“我们家花布的种类最多了,小姑娘穿都好看。”

    宁婉微微一笑,瑞泓丰的伙计还真能干,一眼就看出爹和自己不可能买绸缎,直接推荐花布。也是,就看爹和自己的穿着,正是寻常的农家人,进了铺子自然是买布料的。

    宁梁立即被伙计如此的热情弄得有些手足无措,一时之间便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个,那个,我,我们不是来买花布的。”又瞧幺女。

    伙计便又看出宁婉是管事的,立即又转向她,“小姑娘,想买什么?昨天铺子里刚进的各种颜色的绫布,夏日里做衣裳穿再凉快不过了。”原来他瞧着这个小姑娘虽然穿着寻常的青布裙,碎布拼的小袄,但神情十分地自若,便又高看她一眼,从花布升到了绫。

    宁婉摆了摆手,“我们今天不是来买布料的,”将爹身上的两匹绸缎拿下来,打开包袱,“我们想把这两匹绸缎退了。”

    伙计看看两匹绸缎,一眼认出了正是年前自江南进的新货,整个虎台县只有自己家有这样的上等绸缎,便问:“是有什么瑕疵吗?”

    “没有,”宁婉便知道这绸缎果然是吴夫人自瑞泓丰买的了,笑道:“家里用不了,白放着也浪费,就想退了。”

    “如果没有瑕疵,我们店卖出去的衣料都是不退的。”

    “我明白,我明白,”宁婉笑道:“所以我可以只要原价的一半。”

    “但是,那也不成,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规矩。”

    宁婉知道做生意的规矩,一般铺子里卖出去的东西是不能退的,但是她现在实在太需要钱了,因此只能想办法把这两匹绸缎换成钱。虽然也可以拿着绸缎在外面摆摊儿卖,但是这种贵重的织品不是寻常百姓能买得起的,而富贵人家又不会随便在外面买,所以她眼下还真只有卖回瑞泓丰这一条路。

    因此她便笑呵呵地说:“什么是规矩,还不是人定的?”当年她在赵家一年四季买绸缎时,瑞泓丰每次还不是抱了成堆的绸缎上门让自己挑,挑剩下的依旧拿回去卖,现在自己已经肯让了一半的价,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你检查一下,一点也没弄脏也没弄坏,你们收回去完全可以重新卖的。”

    伙计见这个不大的小姑娘十分地执着,说的话又有理有据的,一时倒难为起来了,“我就是个小伙计,从来也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做不了主啊。”

    “那没关系,请你们家的掌柜来,我跟他说。”

    伙计又觉得这么一点小事不值得请了掌柜,因此便犹豫起来。正这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少年,见他们正僵持着便走过来笑问:“可是有什么事情?”

    宁婉见少年眉目清秀,面带着些愁容,心里暗道:“果真都对得上。”便上前福了福笑道:“小王掌柜,我这两匹绸是别人送的,我们家里用不着,白放着又浪费了,因此就想退了,只要一半的价就行。”

    小王掌柜认真打量几眼这少女,鹅蛋脸,黑亮亮的杏眼,红润润的唇,身着花布小袄,青布长裙,就有如春天里刚抽出来的花骨朵一般挺拨清丽,不觉得迷惑了,便笑问:“不知姑娘是哪一家的?”

    “我是马驿镇三家村人,姓宁。”

    原来果真是自己不认得的人,小王掌柜便笑了,“你怎么知道我姓王呢?”

    “我听别人说瑞泓丰的小王掌柜做生意特别厚道,因此才敢过来,”宁婉说的并不全是假话,小王掌柜做生意果真有口皆碑,正与他的为人一样,颇令宁婉佩服,“现在我的要求也不过份,只要卖价的一半,还请小王掌柜帮忙。”

    “我们家果然没有这个先例,”小王掌柜想了想道:“但是你既然一定要退,那么我就为你破例一次吧。”说着便向那伙伴道:“收了宁姑娘的绸缎,再带她去帐房那里支银子。”

第32章 丢脸() 
宁婉没想到小王掌柜对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竟能如此宽厚,一时竟有些不好意思了。【 //ia/u///】因为她过来退绸缎,也是无奈之举,也并非想占瑞泓丰的便宜,因此在心里为这两匹绸定的两成原价的底线,她猜瑞泓丰的进价大约就在这左右,先说一半是为了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现在小王掌柜一口答应了,她反倒主动说:“我只要原价三成就行了。”

    “不必了,”小王掌柜道:“只要这绸缎没有破损,就按原价的一半退钱。”又瞧着宁婉的眼睛笑道:“将来宁姑娘再买绸缎布匹,一定还到我们瑞泓丰来啊!”

    宁婉郑重地点了点头,“我眼下正遇到了难处,等将来家里情况好了,不论买什么布匹棉花、绸缎蚕丝都会到瑞泓丰。但是,小王掌柜也要给我最便宜的价格呀!”

    “那自然的。”小王掌柜答应着,原本随口一言,但此时倒有些信这小姑娘将来的家境一定会好转的,毕竟有这样气度的小女孩并不多,一看就知道极有见识。因他原本有事,见事情已经说定了,便向伙计示意了一下,又笑着向宁婉点了点头走进了瑞泓丰的铺子后面。

    有了少东家的吩咐,伙计便带着宁婉到了绸缎柜台,将那两匹绸缎全部打开,仔细查看一回,果真完好如初,又带着她去了帐房处支了银子,按价核好,一共四两五钱二分银子,用小戥子称了交给她。

    宁婉接了银子道谢出门,爹便拉住她问:“你怎么知道这绸缎是这铺子里卖的?还有那个小王掌柜,你怎么认得的?”

    借口也是有的,“那日我送卢家人出门时打听的。”宁婉也怕爹多问自己露出破绽,便笑着拉着他,“不想事情如此顺利,我们去银楼吧。”

    虎台县只有一家卖首饰的银楼,因此倒不必猜吴夫人是在哪一家打的首饰了,而且宁婉也知道不可能按原价卖回去,但金子这东西不同于绸缎,只要不计工价,单称重量,便可以换成银子了,应该很容易,而且损失也不会太多。

    因此她与爹走进了印双泰银楼,这里比方才的瑞泓丰还要气派,高高的大柜台,各式各样的饰品都光闪闪的。只这富贵气象,平日里并没有人闲逛,因此空荡荡的大堂里便更有一种压人的气迫。

    宁婉见爹退缩着不敢上前,便带头走了进去,拿出金钗和戒指问伙计,“我想把这首饰换成银子,不知你们这里怎么换?”

    那伙计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宁梁和宁婉几眼,便冷笑着问:“这金饰是哪里来的?”

    宁婉见他狗眼看人低,心里便生了几分不快,但是她亦不想生事,因此还是和气地道:“这是别人送我的,我想换成银子。”

    “送你?”那伙计便又笑,“凭白无故地,会有人送你金饰?这世上哪里有这样的好事?你告诉我,我也得几块金子去!”

    宁婉真恨不得一巴掌打到他的脸上,却还是忍着,也冷笑一声,“只听你说的这几句话,再不会有人送你东西!”这句话差不多是在骂人了,宁梁听了便害怕起来,走上前将宁婉的手拉住,小声说:“我们走吧。”

    宁婉哪里肯,“爹,我们为什么要走?”

    那伙计被宁婉的尖牙利语气得涨红了脸,现在听宁梁要走更是得意起来,“想走!已经来不及了!我现在就可以去告官,说你偷了金饰到我们店里卖!”

    这时候又过来一个伙计,拍拍刚刚那伙计的肩膀,“你要是真去告了官,这父女二人免不了被关在牢狱里,他们又是乡下人,家里不知道来送饭,几天就饿死了!”说着向宁氏父女道:“金子不是随便卖的,总有官府的人来查,但我瞧你们可怜,只悄悄带你们称了重量,给你五倍的银价,你们父女拿着便赶紧出城吧!”

    爹听了倒十分感谢他,躬身道:“多谢你了。”又向宁婉悄声说:“就卖他吧。”

    宁婉先前不明白那伙计为何恶语伤人,眼下心里一片雪亮,原来他们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就是想骗自己这个乡下姑娘。金价从来都是银价的十倍以上,哪里有五倍的价!银楼里不比别处,来往的人少,他们便打算哄了自己的金饰悄悄留下,或是卖或是融成金子,转手就翻了一倍。

    来虎台县之前,宁婉想到卖绸比卖金饰会难得多,因此只带了两匹绸,想着万一卖不掉也可以再带回家中,但不想十分轻松地便卖了出去。而原以为十分容易卖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