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声色地开口问道:“仲淹先生从京城回来有几天了?怎么这么巧和孚林一块过来?”

    叶钧耀这才微微一愣,猛地想起自己身为徽宁道,哪怕不说耳目通天,可歙县衙门那三班六房至今还记着他这个上司,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往他面前报,确实还是现在才知道,理应跟着汪道昆在京师的汪道贯竟然一声不响就回徽州了!而且,这位汪二老爷就算性子再随心所欲,也没必要逮着汪孚林刚回来拜见他这岳父叙叙旧情的当口,非得讨人嫌地一块出现吧?

    汪孚林冲太过聪明的岳母苏夫人苦笑了一下。随即就无精打采地将汪道贯刚刚对自己说的事复述了一遍。这下子。苏夫人固然眉头锁紧。叶大炮更是端着茶盏如泥雕木塑,许久才一仰脖子牛饮喝干了茶水,抹了一把额头,脸上分明满是心有余悸的表情。

    “幸好我当初在歙县令的任上,夏税秋粮征收得没出什么纰漏……也幸好我按照南明先生的建议,无巧不巧弄到了这么一桩捕盗的功劳,然后从州县主司腾挪到了分巡道的位子上,否则这考成法一下。再当什么知府知州知县,那简直是自己往绳子上套啊!不把积欠的赋税全都给征缴完全,那就等着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申斥罚俸降级,可要是把积欠的赋税给征缴齐全,要么和豪绅巨室死磕,要么就把百姓扒皮拆骨!”

    叶钧耀用双手抱住了脑袋,许久才突然抬起头道:“元辅张阁老……打算动的是世家大族,还是升斗小民?”

    就算汪道贯是汪道昆一母同胞的嫡亲弟弟,而且汪道昆现在还是张居正的政治伙伴,可汪道昆到底在张氏心腹之中的排名不算十分靠前。故而汪道贯的回答也只是摇摇头。反倒是对于旧事重提的徽州夏税丝绢,他不得不多提两句:“帅嘉谟如今人在京师。申诉的状子递去了户部,也递去了都察院。虽然我走的时候,声势还谈不上非常浩大,但已经激起不小的反应了。这桩公案叶观察你当初用和稀泥的方法压了下来,可终究是因为帅嘉谟音讯全无。”

    “可现在压不下去了,虽说我和仲嘉也都是徽州人,可要说那帅嘉谟,我们都两眼一抹黑,总不能贸贸然去与其接洽,自然只能想到孚林。”

    叶钧耀想起自己当初因为此事险些被人坑惨,汪孚林也险些又是丢功名又是派粮长,可时隔三年多,此案居然不但没有完全歇下,反而有闹到直达天听的地步,他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所以,他忍不住有些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挡在前头说:“京师那种地方,孚林小小一个举人若万一一着不慎,岂不是要被人活生生吞了?真要是朝廷查问下来,实话实说就行了,我这个观察反正是白捡的,大不了降级申斥罚俸,他不掺和行不行?”

    “不行。”这次,是汪孚林代汪道贯给了个明确回答。见叶大炮冲自己吹胡子瞪眼,苏夫人则是没说话,他便继续说道,“叔父直说,应该还有别的关碍吧?”

    “知道你小子没那么好骗。”汪道贯叹了口气,随即低声说道,“殷正茂在两广和岭南功勋卓著,之前累加兵部尚书和副都御史,但这和当年胡宗宪胡公一样,都是加衔,并非实授。而如今大哥进了兵部为少司马,巡边之后也算颇受嘉奖,回朝坐稳了位子,而谭纶也调了回来任兵部正堂,再加上挂了个名头的殷正茂,一个部里就是两个歙县的堂官,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总是不那么妥当。而且岭南两广略定,殷正茂调回朝的呼声很高,他和元辅张阁老以及大哥都是同年,有人想把他塞进清贵的礼部。”

    汪道贯一口气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这才继续说道:“而大哥也好,翰林院许学士也好,都希望殷正茂能够进户部。”

    这样高层次的角力,别说叶钧耀听得脑壳疼,就连汪孚林也一样头昏脑涨。但他之前跟着柯先生和方先生不止只学了那点制艺八股文,对于徽州一府六县这所谓乡党也有不少了解。徽州一府六县,歙县出身的官员很不少,但目前来说,歙人中真正占据高位,在天子又或者说在张居正心目中颇具分量的,首先得是殷正茂,然后才能轮到汪道昆,但真正最有入阁希望的却是最后一个,任詹事府右赞善,日讲官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许国。

    顺带提一嘴,最后那位便是程乃轩的岳父大人,叶明月的公公,也是叶钧耀的另一位姻亲!

    虽说乡党相较于同年党,亲朋党,在朝中并不特别显得出来,而且同乡也未必就关系特别近,特别好,可有的时候哪怕暗地里矛盾重重。在该争什么位子的时候。仍然会抱团取暖。所以。汪孚林在想了又想之后,终于品出了其中滋味来。

    要是帅嘉谟这时候就大闹一场,因为避嫌,殷正茂的户部尚书之位也就暂时休想了。毕竟夏税丝绢这种事,和户部也是息息相关的。

    “孚林,你年纪轻轻,奇思妙想却不少,元辅如今正在殚精竭虑变更旧制。兴许还有你发挥的余地。哪怕明年中不了进士,若能入这位首辅眼缘,将来前途就连大哥都无法预料。毕竟,元辅至今也还不到五十,乃是大明立国以来少有年富力强的内阁首辅,皇上又刚刚登基,等十年之后你二十七岁时,元辅在位与否且不说,皇上肯定亲政了,可不正是你跻身前列的大好机会?”汪道贯原封不动复述了汪道昆的原话。却发现汪孚林的嘴角抽了抽。

    汪孚林这会儿是货真价实在腹中破口大骂。张居正是最年轻的首辅不谈,可这家伙不知节制。还不到大明阁老的平均年龄就把自己玩死了,乃至于遭到前所未有的清算。而万历小皇帝更不是什么好东西,自私凉薄贪婪……那是比嘉靖皇帝还要不是东西的皇帝,跟着这种君主有什么好下场?

    然而,在这种忠君比爱国还要排在前面的年代,他哪里能够把真实意思吐露出来?

    “好了,我知道伯父那些话是激励,但也是往我脸上贴金,叔父你就别再转述了。不过总得我休整两天,这京师我当然会去,没有见识过燕赵雄奇,又怎么能算是好汉?”

    汪道贯完成了长兄交托的大任务,这才算是如释重负。大事办成,他自己一路紧赶慢赶也快累惨了,当然不会继续留在这碍人眼,当下笑眯眯地提出告辞。一直都没说话的苏夫人眼看叶钧耀板着一张脸却亲自送客出门,忍不住扭头端详伸展四肢毫无坐相的汪孚林。

    “若早知道有今天,你当初会不会还那般强出头?”

    “岳母大人明鉴,当初要是不硬着头皮上,我的秀才功名也没了,老爹的粮长也肯定被派了,岳父大人那个县令的乌纱帽估计也岌岌可危,容不得我不上啊!”汪孚林这才伸了个懒腰坐直身子,随即弹跳起身道,“再说了,想当初我没开窍的时候,家里什么光景,现在又是什么光景?人总不能占了好处却什么力都不肯出,能让家里人吃喝开销不愁,走在路上被人羡慕奉承,腰杆挺得直,过得舒坦开心,别说殚精竭虑,就是白了头发也值。”

    叶大炮这会儿刚好送走了汪道贯,满脸不高兴地回来,听到汪孚林那后半截话,当了官之后,只觉得学问没长进,做人却通透了的徽宁道大人顿时百感交集,上得前来就双手重重按在了汪孚林肩膀上。

    “孚林啊,回头到了京师若遇到什么事情,尽管和我这个岳父说,虽说隔得远,但只要能做的,我绝不含糊。明年会试也是,你尽力就行,想当初我也是考了一次又一次,第三次才考中了进士,你就更不用急了。对了,回头我对你爹说去,当初是他死乞白赖非得要我嫁女儿的,让小北跟你去。别看这丫头有时候会闯祸,可真正到了那陌生地方,知道身边有人,比举目四顾却没可说话的人要强得多,就和我当初赶考却挟妻拖儿带女一样!”

    咳!

    汪孚林听到苏夫人突然来了一声响亮的咳嗽,随即用亦笑亦嗔的眼神把丈夫的讪笑给刺了回去,他就赶紧附和道:“岳父说得对,有贤妻在自然不慌!”

    叶大炮非常欣慰汪孚林这无师自通的本事,一时神采飞扬。

    “好了好了,翁婿都一个样。”打趣了一句之后,苏夫人则是郑重其事地告诫道,“若去京师,镖局也好,银庄票号也好,全都停下。天子脚下,不站稳脚跟,分心周顾别的事徒劳无益。京城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权贵,却和南京的格局大不相同。”(……)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四八三章 进京() 
尽管只是十月末,但从徽州出发,过了黄河,汪孚林就得知了一个消息,运河封冻。对于这几年一直生活在南边的他来说,冬天虽冷,但只要丝绵袄子皮袍子捂紧,家里烧上火盆,倒还是捱得过,出门在外也没到冷得彻骨那地步。可随着一路北行,过了徐州后到山东境内,竟然一连遇到两场小雪,他就感觉到此次出行有些失算了。

    因为小北坐船老晕,而且运河淮扬段由于要抢在封冻前把大量物资运到北面,一个多月都航运繁忙到了有些堵塞的地步,所以他这次选择的是陆路出行。而程乃轩因为要参加明年的会试,当仁不让跟着同行,就连许大小姐,也因为和父亲许国分别多年未见,随同一起上京。除此之外,还要加上柯先生和方先生,尽管从前没做过会试押题的壮举,但这次两人都打定主意跟去看个热闹。而两个门馆先生这一走不要紧,顺便把另外三个学生都给带上了。

    毕竟,上京一次对于少年来说,也同样是宝贵的经历。没看汪二娘和汪小妹没能得到机会,在家里气得哭了好几场吗?反倒是那位汪二老爷回来之后真的只呆了一天,便马不停蹄再次上京去了。

    而同样在队伍中的,还有过南京时得到消息,刚刚受到临淮侯李庭竹推荐,应召前往京师太医院供职的朱宗吉。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山东就开始品尝到了受冻的滋味。就连不喜欢坐车的汪孚林和小北,也不得不瑟缩到了车厢之中。从车马行高价雇来的三辆骡车车厢全都用的最厚实的木材,外头加了一层棉围子,可每隔一段时间开窗通风时,那从外头扑进来的寒风仍然能冻得人缩手缩脚。人手一个手炉那是必不可少的。只可怜脚上里三层外三层外加皮靴,却依旧抵不住这冬日赶路的寒冷侵袭reads;。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种如同蜗牛爬的赶路中。没人生病。

    当然生病了还有个未来太医,总算是天大的保障。

    由于明年是三年一届的会试之年。往京城赶的举人自然不在少数。众人在济南城中客栈投宿的这一晚,一整个客栈里,除却汪孚林和程乃轩之外,就还有另外四个举人。只他们都不是今科大比题名,都已经是几次进京很有经验的读书人了,其中一个已经年过五旬,论年纪几乎可当汪程二人的祖父,为人也相当健谈。当众人聚在一起。程乃轩抱怨这讨厌天气的时候,他就叹了口气道:“这几年北边是一年比一年冷,这一届要是再考不中,我就不考了。”

    听到这老举人如此说,其他几人有的安慰,有的沉默不语,而汪孚林更注意的却是老举人透露的另外一个讯息:“老前辈说京城这几年越来越冷了?”

    “是啊,不止我这参加了六次会试的老家伙这么认为,之前识得的好几个老朋友也都这么说。有土生土长的京城人闲话时提起,从嘉靖后期开始。这天气就越来越冷,运河封冻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说来你们恐怕还不信,就在前两年。有一次苏州府那边的运河都在一场大雪之后封冻了,虽说没几日便气候骤变回暖,可终究是吓了人一跳。说起来我年纪大了,杂书看过不少,记得有野史札记说,殷商末期突然骤寒,汉末三国也是骤寒,唐末五代又是骤寒……”

    尽管老举人的话戛然而止,其他举人见他喝得脸色通红。分明已经有些醉了,没放在心上。可汪孚林却不敢把这当成屡试不第的老举人胡言乱语。他隐约记得后世曾经说过什么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所以才会灾荒不断。甚至连国祚都被农民起义和崛起的后金给断送了,但难道是从现在就开始露出端倪了?他一面想一面出神,等到一顿没什么滋味的饭吃完之后,他直接把程乃轩给拽到了一边。

    “从前我让你帮忙找的那些东西,除了辣椒之外,其他东西就没个结果了?好歹都快四年了!”

    程乃轩没想到汪孚林会突然提起这一茬,本待嘲笑他是吃货,可见汪孚林那张脸要多正经有多正经,和他关系如同兄弟的他立刻认真了起来。可他的回答却着实有些无可奈何:“这真不是我不用心,你也知道,虽说隆庆开海,可真正开海的地方就只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