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其中有些人捐纳了冠带,有些人却只是单纯的商人。而且,就算有冠带,和真正的官职虚衔却还是不一样的。故而每个人都能够深刻体会到汪孚林这最后一句话的深意。县官不如现管。他们在濠镜固然有一定的话语权。可那是因为家大业大,怎么及得上官方赋予的话语权?

    潮州商帮的黄七老爷便再次充当了急先锋。他不失谨慎地问道:“汪爷如此信赖,我等感激不尽。然则今日召见,不会只为了这一件事吧?”

    汪孚林一改之前和颜悦色,使人春风拂面的笑容猛地一收,人也随之站了起来:“当然就这一件事。多大的权力,多大的责任。你们是想要在你们自己当家作主的地方和佛郎机人交易,由你们自己制定一部分规则。还是想要凡事都任由他们说了算,这才是关键。各位做生意赚钱,管好自己的商号,那自然都有一等一的本事,但一旦摊子铺开,你们是否能够胜任,又是否能够建立起相应的威信,那又是另一回事。

    各位之中,有濠镜排名前五的,也有排名靠后的。是背靠官府做大做强,还是和佛郎机人勾结。排挤自己人,还请诸位好好考虑一下。对了,附带说一句,这事情我不是随口说说,已经禀告了两广总督凌制台以及朝中首辅大人,大家要是想拖一拖等这两位老大人的回音,也未尝不可。”

    见汪孚林赫然连那些接下来被排挤到议事局之外的人,可能会采取的某些手段都算得清清楚楚,又说已经禀告了身在肇庆府的凌云翼和当朝首辅张居正,黄七老爷等人彼此面面相觑,心底不由得把对汪孚林的评价再次提高了一个台阶。可是,当他们认为汪孚林接下来还要用重锤敲打一番的时候,却没想到对方再次出人意料了一把。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诸位不妨自行斟酌。我就在县衙官廨,要见我只管来。顾县令毕竟职责在身,也不好多陪诸位,我二人就先走一步了。”

    顾敬压根没来得及说自己其实午堂和晚堂都取消了,今天有的是时间,就不得不附和汪孚林的话。可就在他跟着汪孚林下了楼梯来到茶楼大门口时,门前正好有车马停下,却是姗姗来迟的最后三位正好到了。两厢一打照面,他看到其中那个最年轻的脸色一变,一时禁不住就露出了一丝冷笑。

    觉得汪巡按和我这个县令真的会一直呆在茶楼,苦等你们这些摆架子的家伙?做梦!

    而一个年纪最大的则要沉着得多,下了凉轿后就快步迎上前来:“汪爷,顾县尊,实在是对不住,因为路上遇到一些状况,所以耽搁了一会……”

    “不妨事不妨事,横竖汪巡按和本县也只是想和诸位唠嗑唠嗑,没什么大事。”尽管顾敬不知道上头那几位商人会不会对后来者和盘托出,可并不妨碍他给这三个家伙一点小小的颜色看,当即似笑非笑地说道:“只不过衙门事务繁忙,汪巡按更是日理万机的人,就不多陪诸位了,告辞。”

    汪孚林对顾敬这番话的弦外之音非常满意,当下只是矜持地微微一颔首,就和这位香山县令一块上轿离去。至于那三个特意联袂晚到一步的家伙究竟是何等样表情,那就和他无关了。

    晚到三刻钟,这是姗姗来迟的三家代表早就商量好的。因为在濠镜那边得到消息之后决定要来的商人本来就不到半数,而他们三家一直有彼此联姻,都是广府商帮的商人,只要合在一起,在来的这九家代表中就占据了非常大的话语权,却没想到晚到的结果就是汪孚林根本无视了他们,直接就走人了!被撂在门口的三人你眼看我眼,年轻的冯三爷恨恨一跺脚,厉声说道:“欺人太甚!”

    他年轻气盛,其余两位就不敢这样落人口实了,思前想后就阴着脸进了茶楼,恰好看到楼上六人鱼贯而下。两拨人这么面对面,后来的三人中,年纪较大的言大老爷便故作不解地问道:“我们实在是被事情绊住,不得已方才来晚了。汪爷和顾县尊走得这么快,莫非今日召见,真的只是喝喝茶聊聊天?”

    这要是平常,其他人里总会有人露点口风,毕竟就算是对手,偶尔也是需要结下一点善缘的,但此时此刻,刚下来的人却守口如瓶,陈四老爷更是打哈哈道:“谁说不是喝喝茶聊聊天?汪爷言谈风趣,妙语连珠,让我等实在是收获颇丰啊。正好趁着这次难得来香山县,我们几家人都商定了,要好好向汪爷请教一下。今天不早啦,我还有点事,就不奉陪了。”

    陈四老爷笑眯眯拱了拱手,飞快走人,其他人也全都闭口不谈刚刚究竟谈了什么。面对这一幕,纵使起初那个因为汪孚林忽视而心中不忿的冯三爷,也体会到事情不对劲,他把心一横,直接把落在最后的黄七老爷给直接拦了下来,却是不失礼数地深深一揖道:“黄七叔,我们是来晚了不假,可还请您好歹给个提示。从濠镜过来百多里路,就算今天我们是来迟了,不论如何,我们总比那些根本当成没这回事的要好吧?”

    好歹看在咱们两家有些姻亲的份上!家里人口多就这点好!

    “若有事耽搁一刻钟,那也就罢了,可你们要知道,这种场合本就该是我等早到,没有让官面上这两位等候的道理。整整迟到三刻钟,三位还真是好大的架子。”黄七老爷便是之前在窗口听到汪孚林用粤语和茶楼东家交流的两位老者之一。看在姻亲的面上,他先是戳破了迟到那层窗户纸,旋即便惜字如金地说道,“事到如今,自己补救吧。否则那桩好事就没你们的份了。”

    那桩好事?什么好事?

    冯三爷根本来不及问,黄七老爷就用犀利的目光看着他,直到他不得不侧身让路。他也不得不让路,如今的粤商中,广州商帮和潮州商帮是最大的两派,而黄七老爷别看排行第七,可在上头总共只有一位身为家主的兄长,在潮州商帮中稳坐第二把交椅,整个濠镜之中,就连佛郎机人也买他几分面子。最重要的是,这位据说还和佛郎机人的什么主教有些交往,因此就连广州商帮的几个头面人物,也不能不对其礼敬三分,冯家自然忌惮这位。

    换言之,之前很多人都没想到黄七老爷竟然会给汪孚林面子,走这上百里路到香山县来!当然,因为内部不是铁板一块的缘故,即使听说黄七老爷来了,濠镜仍然有不少商人置若罔闻,没当一回事。

    “言世伯,现在怎么办?”刚刚还因为汪孚林旁若无人地离去而心怀愤恨,但现在冯三爷却真的没辙了。他是临时顶替有事回乡的叔父到濠镜坐镇的,往日外头的事情有管事做主,可现在真的面对变故,他就有些没辙了。见言大老爷沉吟不语,他不禁低声嘀咕道,“难不成还要我们登门赔礼?”

    ps:晚上还有一更(。)

第六八四章 沽名钓誉的提学() 
“那就先去登门赔礼吧。”看面相仿佛非常沉默寡言的赵老爷这才第一次开了口,“他是官,我们是民,更何况本来就是我们怠慢了他,这时候放下身段,好好去赔礼致歉,想来总能够有些效用。我们总共也就迟到了三刻钟,这位新任广东巡按御史却能够让刚刚那些和我们都打过交道的商人心服口服,甚至对我们这等态势,却不止是手段使然,而是应该拿出了黄七老爷刚刚提到的什么好事作为诱饵。利益面前,些许面子算得了什么?”

    言大老爷知道赵老爷家中人口单薄,却仅凭一己之力在广州商帮中异军突起,在众多粤商里也算一号人物,但就是这在商言商,不大讲人情的一面让不少人对其敬而远之。此刻听到他都这么说,再加上冯三爷虽不情愿,却还是点了点头,他自然不可能为了维护自己那点颜面就不顾大局。然而,等到他们匆匆出了茶楼赶到县衙之后,却再次碰了个软钉子。

    “汪大人不在县衙。”

    “怎么就不在了?我们之前才看到汪大人和顾县尊一块从茶楼出来!”冯三爷本来就满腹牢骚,这会儿更是有些压不住火,“要挡驾也想个好借口!”

    “说不在就不在,怎么,巡按御史的行踪还要向你们报备?”县衙那门房却也不是好对付的,此时眼睛一瞪,说话何止是**的,竟也和吃了火药一般,“顾县尊是回来了,但汪巡按却是半道上就去了香山学宫。看你也不是个读书人。只知道那点铜臭的事……”

    冯三爷着实气得发抖。要不是言大老爷和赵老爷立刻将他拽开,怕是他这堂堂富家公子会在县衙门前和个门房大吵大闹起来。等到离开县衙大门老远,他还有些愤恨不平,却没想到赵老爷竟是长叹一声道:“那门房虽是嘴狠,却也道出了我平生最大憾事。若非当初家贫,我又何至于考中秀才后就弃了科场进了商场,如今家财万贯,儿孙却全无读书灵气。只怕是真的要铜臭满门了。”

    赵老爷这话,言大老爷和冯三爷却没什么共鸣,毕竟,他们从小读书归读书,也就是读几本经史典籍,不至于被人讥笑目不识丁,身上可没有功名。只不过经此一番话,冯三爷也没那么大恼火的劲头了,只能暗自嘀咕。可等到坐凉轿来到学宫后,他扫了一眼这块地方。却不由得轻声惊叹。

    其地之广阔,竟是不逊色于广州城内南海和番禺两县的学宫!怪不得都说香山这些年出的举人进士很不少!

    这时候的太阳已经相当火辣辣了。好在学宫四周总有遮阴绿树,一行人直接找地方停了车马,赵老爷就淡淡地说道:“既来之则安之,之前是人家等我们,现在就换成咱们等人家了,等吧!”

    刚刚和一群满身铜臭的商人说完利益,汪孚林一转身来到这香山学宫,和秀才们说教化,说圣贤,却也是头头是道。当然,他也非常清楚,以自己的年纪坐在现在这个官职,想要对这些心高气傲的读书人平易近人,那绝对是自讨苦吃,到时候反被人挤兑就没意思了。所以,他即便不像那些老夫子一样严厉刻板,却也刻意显摆官威,整个人散发出一种生人勿近的冷峻气息。

    这是早一天就定好的,再加上张居正那整饬学政疏的效应,反正今天偌大的明伦堂里满满当当都是秀才,足有好几百,在这闷热的天气里着实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其中甚至有不少白头老生员。即便不少秀才对于汪孚林那年纪轻轻就是上官非常羡慕嫉妒恨,可也只能老老实实坐在下头一动不动。

    毕竟,尽管汪孚林并非提督学校的提学大宗师,可就凭巡按御史这四个字,对提学大宗师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虽说巡视一县就不能少得了巡视学校这一茬,可汪孚林也知道广州的天气,早早就让人烧好了解暑的凉茶分发,因此他针对张居正的整饬学政疏即兴发挥讲了两刻钟,接下来就是抽查考较,这一环节登时弄得好些人心惊肉跳。好在汪孚林仿佛是听进去了县学张教谕的暗示,点的全都是本县很有才华的几个秀才,倒让下头生怕抽查自己的秀才们如释重负。好容易今天这一场巡视学校就要结束的时候,汪孚林突然开口问道:“本县现在有多少个廪生?”

    这本来是一个不大难回答的问题,然而,张教谕的脸色却剧烈变化了一下:“廪生四十,这是国初的制度,本县学宫自然也是遵照祖制。说起来,去年年中的道试,本县总共才取中了三名生员,都是附生。”

    汪孚林不过是随口一问,原本并不期待有什么不一样的回答,但听到总共才取了三个秀才,他的脸色仍是瞬间一僵。此时他正是从明伦堂往学宫大门走,却不由得回头看了张教谕一眼,直到确信对方这话是说给他听的,他方才拧紧了眉头。这时候,亲自送他的张教谕又压低了声音说:“大人,前任歙县学宫冯教谕,和我乃是同乡,曾经对我提到过大人天纵之才,仗义厚道,最是年轻才俊。”

    这么巧,这家伙和当初的歙县冯教谕是同乡?

    即便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汪孚林当然不会忘了自己还是秀才的时候,管理偌大一个歙县学宫的教谕冯师爷。这位冯师爷虽说头一次见面就不分青红皂白训了他一顿,但在趋利避害之外,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厚道的人。而且,叶大炮在歙县清理那些骗子棍徒,又是冯教谕接下了写《杜骗新书》的差事,请了叶大炮写序,印发的第一卷在徽州府乃至南直隶很多府县流传,确实非常有助于防止欺诈案件。

    只不过等到他高中进士回乡“养病”之后,冯教谕已经离任了。这《杜骗新书》也就暂时成了太监断头书。如今在他乡遇到故知的老乡。张教谕又显然话里有话。汪孚林就微微笑了笑,随即点点头道:“冯老师当年在歙县帮过我很大的忙,还请张教谕回头代致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