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7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虽说只是派人来订包厢,指名要了最好的,但因为派去的人还带着李尧卿的人来定了喜宴,他就不相信对方会不知道今天在此做东的人是自己。

    只不过,座上这么多人,他又是做东的主人,因此也没有对这位同一阁东主过分客气,只是微微颔首道“这同一阁每日来来往往的宾客数以百计,其中也多有官员。我借宝地招待旧友,不过是钱货两清的交易,何来怠慢不怠慢?”

    对于汪孚林这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淡态度,那东家却依旧谦逊有礼,他笑着捧着酒瓮上前,在众人围坐的圆桌上举重若轻一放,这才笑道“话是这么说,但汪爷您身份不同。更何况,今天张公公来了,张公公和家兄当年在内书堂有过同门之谊,所以我自然不敢避而不见。”

    “咦?”

    原本心不在焉的张宁一下子回过神来,上上下下打量了这年轻的东家好一会儿,这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陈居恭。”

    “姓陈”要说太监当中如今最多的就是姓张,而对方说是和自己有过同门之谊,那么就是在司礼监内书堂一块呆过的,因此张宁细细打量了对方好一会儿,最终就笑了起来“你家兄长是内书堂掌司陈矩,没错吧?”

    “张公公说得没错。”陈居恭笑着再次拱了拱手,这才诚恳地说道,“其实我只是听伙计说,有几位朝廷官员和一位公公在此聚会,一时好奇趁着送菜的时候远远看了一眼,这才发现是谁,所以冒昧送一瓮酒来叨扰了片刻,还请汪爷和张公公,还有各位大人见谅,我这就告退了。”

    见陈居恭长揖行礼,竟是真的就要走,程乃轩突然开口叫道“陈咳,陈公子,这同一阁能够压得丰盛胡同的丰城侯府不敢吭声,在西城也算是很有名气,听说花的本钱更是很不难道是你一个人开的?”

    话音刚落,张宁就变了脸色,可程乃轩都问了,他又不能制止这家伙,只能借酒掩盖脸上那微妙的表情。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那个宫里司礼监大多数有头有脸的太监全都称赞过的年轻东家陈居恭,竟是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这家同一阁是司礼监好些公公一同凑的份子,只因我有点管事的能力,这才在此经营,当然不能说是我开的。”

    “咳咳咳咳咳!”这一次,张宁咳嗽声越来越大,到最后终于把陈居恭给暂时打断了。发觉众人全都用很微妙的眼神看他,他这才气急败坏地冲着陈居恭道,“这种事情怎可轻易对人说?万一被他们捅上去,闹得沸沸扬扬,你兄长岂不是要因为你吃挂落!”

    话音刚落,汪孚林就没好气地说“张公公,司礼监的公公们凑份子在外头做点生意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满京城这么多官员,有几家人是真的清贫度日,还不是大多数在外各有产业,次辅张阁老家里更是一个个亲戚都是大商人,也没见科道言官吃饱了撑着去弹劾人家,你觉得我和锦华会这么多事?”

    张宁瞥了一眼众人,见程乃轩仿佛是附和汪孚林的话,连连点头,朱擢和黄龙那两个老相识也只顾大吃大嚼,毫不在意,至于他唯一不太熟悉的李尧卿,这会儿夹了个凤爪,一本正经地说“又不是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民以食为天,正儿八经开酒楼,酒菜好吃,生意好那便是天经地义。”

    张宁见陈居恭面上含笑,仿佛笃定众人定然会如此反应,反而是自己徒作恶人,他不由得悻悻摸了摸鼻子,没好气地说道“我在外头被人人喊打惯了,回到京城发觉还是差不多,宫里这些年遭人弹劾下台的太监还少么?陈小子,你家兄长如今可是前途无量,记住公公我这句话,小心无大错!”

    陈居恭知道张宁是好意,毕竟,自己的兄长在这同一阁的众多真正东家中间,只能算是个小人物。他也是听兄长陈矩提过,虽说张宁甫一回京就骤迁司礼监随堂,可以说是横空出世抢了陈矩的位子,可因为张宁为人豪爽实在,对于在外任上遭人排挤洗刷的某些事情也并不忌讳,见到陈矩时甚至还总有点不大好意思,所以打探到今日汪孚林做东,又发现张宁也来了,他这才起意露面,更大胆地自作主张把这家店的老底给揭了。

    可这样冒险的举动,现在看来相当值得。他不但确定,在座这几位文官对于宦官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反感和排斥,而且进一步了解到张宁这人确实有几分仗义,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差不多看清楚了,汪孚林今日做东,请来的这些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很亲近。于是,他立刻深深一揖道“多谢张公公提醒,刚刚我确实是多有莽撞,不过也是想着,能请您为座上宾的,理应不是那些迂腐之辈。”

    “你小子倒是会说话,害我担心半天。”张宁嘀咕了一句,突然看向左右隔壁,脸色一下子又凝重了下来,“你这包厢隔音如何?别让人偷听了去!外头有人看着没有?”

    门外那伙计被里头传来的声音吓了一跳。自己东家的后台他当然是知道的,可眼下影影绰绰意识到里头那些宾客中有那位名声赫赫的强力人物,他一点都不敢抱着侥幸,尤其是听那个司礼监随堂问起自己时,他更是冷不丁打了个寒噤。好在这时候,他听到里头自己的东家很镇定地做出了回答。

    “张公公放心,同一阁素来常有官宦出入,饮宴希望的是私密,所以这二楼包厢全都是特质,并不是纯粹的板壁,不信的话张公公可以敲一敲墙壁看看,都是实心的。至于门外的伙计,那是家兄身边私臣的兄弟,更加不会随口四处去乱说话。”

    “原来如此。”张宁这才如释重负,他可不想回头捅出点纰漏来,自己这个新鲜出炉时间还不长的随堂被那些司礼监大佬追杀。于是,他当即没好气地打手势撵人道,“那你就出去吧,咱们今天老朋友难得聚一聚,有你在说话不方便。”

    “那是自然不敢搅扰,如果不是程给谏问话,在下自然早就告退了。”陈居恭笑吟吟地拱了拱手,竟是直接离开,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意思。

    直到门关上,程乃轩才干咳道“这家伙年纪轻轻,却进退得法,有点意思不过双木,要不是你今天特意吩咐大家都别带随从过来,这家伙哪里会这么轻轻巧巧过来敲门?就算不谈国事,这也太大剌剌了。”

    “只说旧情而已,要是门口守着一尊门神,别人还以为我们私底下有什么密议,这不是正好?”汪孚林依旧满脸轻松,笑嘻嘻地说,“咱们这些人里头,虽说一个四品的都没有,可张公公毕竟是宫里人,其他的一个个都是在挺热门的衙门,难保别人没有点什么想法。既然没什么不可以示人,那么索性大方一点。好了,现在没有闲人,该吃吃,该喝喝,同一阁我还是第一次来,也算是沾了各位的光!”

    他这么一说,众人彼此对视了一眼,也就丢开那些乱七八糟的顾虑,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了起来。就连之前还因为陈居恭揭破底子而犯嘀咕的张宁,也在朱擢别有用心的死灌之下,没多久就有些犯了迷糊,竟是硬揪着老对手划拳。而汪孚林趁机邀了其他人去给李尧卿的婚事撑场面,比方说迎亲接聘礼等等,当这一顿饭吃完,早已经是过了夜禁时分。

    等到用早已预备好的马车把这一个个醉意不轻的人送回去,把张宁丢给陈居恭去安置,今天用喝酒作弊**,根本没喝多少的汪孚林上了马之后,却兜了个圈子,又趁着黑夜改头换面来到了同一阁中一个不起眼角落的包厢。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之前见过的那个陈居恭在夜色中出了门。

    看来,他今天特意选在这里,那是对了。这家酒楼虽说并不是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却不啻为宫里某些太监往外伸出的触手,既然有风吹草动,那就该往家里报信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九一七章 急功近利,骤变到来() 
尽管已经册立了皇后,但对于万历皇帝朱翊钧来说,去坤宁宫过夜谈不上什么享受,反而纯粹只是敷衍。之前大规模选后的时候,他这个皇帝只是摆设,仁圣陈太后也因为生病,参加过一次选阅就再也没露过面,事事都是慈圣李太后亲自把关,就连冯保的意见,也比他这个真正的皇帝更加重要。所以不但是王皇后,大选挑进来册立的刘昭妃,杨宜妃,他也全都一点兴趣都没有,从来都只是虚应故事呆一夜回来而已。

    大婚对他唯一的作用就是,代表他业已成人,可以亲政。

    只不过,如今这亲政却还要打上无数折扣。若非在辽东之事上,品尝到了小小的甜头,朱翊钧简直觉得自己比笼中的鸟更加憋屈。此时此刻,当田义站在面前,低声提到前天夜里汪孚林在同一阁设宴,满座都是品级不算高,年纪最大的也不超过三十六岁,实权却相当可观的青壮派官员,他终于眼神一亮。田义趁机低声说道“而且,冯公公新提拔的司礼监随堂张宁,也应邀去了。”

    “汪孚林竟然还会结交太监?”

    田义连忙把得到消息之后,自己令人去查探打听到,汪孚林和张宁在杭州北新关中那段往事详详细细说了一遍,见朱翊钧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满脸的盘算,他这才低声说道“经由辽东一事,汪孚林顺了皇上的心意对文武都有处置,外间大多觉得,皇上确实亲政了。从前汪孚林只是一个人,如今他在外又结交了这些志同道合的青壮官员,迟早会汇成一股能为皇上所用的力量。”

    “朕果然慧眼如炬,没看错人。”

    朱翊钧很理所当然地自吹自擂了一句,随即方才低声问道“听说辽东总兵李成梁要派长子李如松入京代为述职?你说朕要是留他在京城宿卫如何?”

    田义顿时为之错愕。他当然明白朱翊钧是什么意思,只怕想要借此对李成梁暗示,谁才是朝中真正做主的人。可李如松身为李成梁长子,听说也是文才武略全都颇为了得的名将种子,这样一个人哪怕不放在辽东,而是调到九边之中的其他地方磨砺打仗,那也好过放在京城这种富贵窝里,这不是纯粹浪费人才吗?然而,尽管心里非常不赞同,可想到张居正也好,冯保也好,都断然不会任由小皇帝如此胡来,他本想暂时忍一忍,不说话。

    要知道,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宫里,朱翊钧时时刻刻被人驳回的次数已经足够多了!

    可是,当朱翊钧甚至盘算起了李成梁的其他几个儿子时,田义终于还是没能克制住“皇上,辽东李家崛起到现在,不过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而把李成梁放在辽东总兵的位子上,而且在其身后鼎力支持,这其实是前首辅高新郑的主张,元辅张先生只不过是继续沿用了此人。嘉靖年间,辽东战局糜烂,十室九空,抛荒的民田不计其数,也就是到了隆庆,文有张学颜,武有李成梁,这才好转了许多。辽人守辽土,这正是先帝那时候就定下来的。”

    尽管看到朱翊钧那张脸一下子就黑了,田义还是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劝道“皇上若是留一个李如松也就罢了,可李家其他儿子如今都在辽东军中”

    朱翊钧拳头砰的一下砸在扶手上,怒声说道“可按照从前的规矩,出外为总兵官的,不都是正妻嫡子留在京城?”

    “皇上,那是开国那会儿,武将功高,名声大,所以防备森严,现在这规矩早就不是从前那光景了”

    “可朕怎么听说,戚继光在蓟镇却没有带着发妻?”

    那是戚继光和发妻早就闹翻了,所以如今就带着宠妾和儿子在身边

    田义在心里这么说,可在皇宫里说戚继光宠妾灭妻,日后万一朱翊钧也这么干,露出一点口风,他就不要活了,因此,他只能换了一个方式说道“皇上,蓟镇和辽东情形不一样,更何况,戚大帅不是蓟镇本地人。而辽东若不是启用李成梁和一大批本地将领,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家园不被虏寇占领,这才奋勇拼杀,那么地处察罕儿部、朵颜三卫外加女真人三面夹击的辽东,哪里撑得到现在?所以,朝廷对辽东文武这才一贯优容,自然不会拆散人家妻儿”

    好说歹说,总算是让朱翊钧打消了那念头,田义在告退离开乾清宫时,虽说大冷天却前胸后背都是汗。他自问并不是想要往上爬,这才帮着小皇帝出面去笼络汪孚林,希望将冯保和张居正一分为二把持的大权给夺回来,而是因为从小在内书堂就养成的忠君意识。正因为如此,他才忍不住在心中埋怨张居正和冯保看似对朱翊钧的培养教导不遗余力,可光会读经史子集有什么用?

    人的野心会因为地位不同而不同,朱翊钧身为天子,只要左右有近侍一挑拨,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拿回权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