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哪里?回答说:在正寝。杜赘就急匆匆地往正寝走去,一步两个台阶地登上堂去,倒了一杯酒,说:旷,把这杯酒喝下去!又倒了一杯酒,说:调,把这杯酒喝下去!然后又倒了一杯,在堂上向北面坐着自己喝了,然后走下堂,快步走了出去。

    平公喊住了他,命令他进来,说:赘,刚才我认为你或许是存心启发我,所以没和你说话。现在我要问你,你为什么要命令师旷喝酒呢?师旷说:子日和卯日,这两天是国君忌讳的日子,不敢奏乐,用来让自己警惕。现在知悼子把枢停在堂上,这比国君忌你有讳的子卯之日更加要紧,怎么能够饮酒奏乐呢?大师,不把这层道理向您报告,所以罚他喝酒。

第400节 谥号() 
平公又问:又为什么命令李调喝酒呢?杜赘答道:李调是您宠爱的臣子,责任是规劝国君的过错,但却是贪于吃喝,全然不顾国君失礼的过错,所以罚他喝酒。,x。平公又问:那么你为什么要让自己喝酒呢?杜赘答道:我是为您服务的宰夫,提供膳羞才是我的本分,现在竟敢越职谏净国君的过失,所以也应当自罚一杯。

    平公说:寡人也有过失,倒杯酒来,也应该罚我一杯。于是杜赘将酒杯洗过,倒了一杯酒,举起来递给平公。平公喝完,对左右侍从说:即使我死了以后,也不要扔掉这只酒杯。从那时到现在,凡是向所有的人都献过酒以后,再举起酒杯递给国君的动作,就被叫做“杜举”。

    公叔文子去世后,他的儿子戍向国君请求赐予谥(shi)号,说:大夫三个月后才下葬,现在葬期已经临近,请您赐给亡夫一个谥号来方便日后称呼。卫灵公说:从前卫国遇到凶年饥荒,夫子施舍粥周济饥民,这不是爱民乐施的表现吗,正和谥法的“惠”字相合。从前卫国发生内乱,夫子拼死保卫我,这不正合着谥法上的“贞”字吗?夫子主持卫国国政,根据礼数的规定,当着尊贵的人要尊重,当着卑微的人要谦卑,用这样的方法和四郊交往,使得卫国的声望没有受到沾辱,这不是正合着谥法上的“文”字吗?所以,我们可以用“贞惠文子”作为夫子的谥号。

    (谥法,也就是对已死的人追加谥号的准则。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去世后,朝廷会根据他生前的事迹以及品德,给予一个评价性的称号来做表彰。谥法产生的年代有许多的看法:有三皇五帝说,周公制谥说,西周中期说和战国说。前两种是老的说法,后两种是近代的说法。王国维主张西周中期产生了谥法,依据是出土材料和文物。天子以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商定谥号。)

    (谥法在刚刚兴起的时候,没有太严密的规定,一般只是后人对先人功绩的怀念,没有恶的谥号。谥号的善恶,是在周厉王国人暴动后产生的。春秋时期,谥法逐渐的制度化,出现了所谓的“儿子评议父亲,臣下评议君主”的局面。这时的谥法,由于国家的众多,各国的标准也不同,有的宽有的严,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谥号的善恶,是根据诸侯的形迹来定的。在时间上说,各国一般都是前期给谥号的标准严,后期逐渐放宽了标准。)

    (从孔子的时候起,儒家有意识地把谥号作为礼教来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的手段。秦朝时,秦始皇不打算让后人议论自己,废除了谥法。汉朝的时候又重新兴起,并且十分的严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谥法逐渐向平民化发展。到了唐宋时期,谥法发展到了极致。到了明清时期,谥法成了皇帝一个人的工具。)

    (士大夫阶层好名,不论是生前死后都需要。作为统治者,为了笼络人才,采取了两种手段,一是在生前给士大夫高官厚禄,再就是给士大夫死后一个谥号。汉代时的谥号,一般只有一个字,在后面加个“侯”字。也有两个字的,不过比较少,比如诸葛亮,谥号为忠武侯。因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忠武成为了士大夫追求的目标。一般来说,汉代时的谥号给得比较晚,一般在士大夫死后几年,蜀国只有诸葛亮、蒋琬、费祎、法正是例外,去世时就给了。)

    (谥号的授予,也要根据士大夫的地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给的。晋代时最好的谥号是文献,因为王导得到了。唐代时是文贞,唐代的几个名臣基本上都是这个谥号。宋代时因为避讳,把文贞改为文正。范仲淹去世后,谥号为文正,因为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和影响,文正成为此后士大夫的追求。)

    (谥法的主要内容是:周公旦和太公望开创了成王的基业。因为武王在牧野建了大功,死后将要安葬,就制定了谥号,于是也说明了制谥的法则。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车马服饰,是地位的表现。所以,道德高尚就得到了大的名号;道德低下就得到小的名号。道德行为出于自身,而名号是别人给起的。)

    (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称“神”;举良善贤才的称“圣”,敬宾客厚礼仪的称“圣”;德行如天高地厚的称“帝”;安定百姓以法为准的称为“皇”;集仁、义在身的称“王”;赏罚公道的称“君”,民众都归从他的称“君”;为大家设立制度的称“公”;行为被八方响应的称“侯”;道德专一而不懈怠的谥号“简”,平易而不诋毁诽谤他人的谥号“简”。)

    (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谥号“文”,道德广博深厚的谥号“文”,勤学好问的谥号“文”,慈惠爱民的谥号“文”,怜悯百姓又施恩惠有礼貌的谥号“文”,赐给百姓爵位的谥号“文”。刚强而礼貌的谥号“武”,威猛而英明有德的谥号“武”,战胜祸灾有平定动乱的谥号“武”,用法制治理百姓能使百姓服从的谥号“武”,贪大功而经常用兵的谥号“武”。)

第401节 各种名称的谥号() 
(认真办事又遵从主上的谥号“恭”,尊重贤才又崇尚礼义的谥号“恭”,尊重贤能又恭敬谦让的谥号“恭”,已有过错能够改正的谥号“恭”,办事坚定不动摇的谥号“恭”,爱护百姓抚养兄弟的谥号“恭”,讲礼仪、迎宾客的谥号“恭”,庇护父母过失的谥号“恭”,尊重贤良、礼让友善的谥号“恭”。)

    (了解四方安危的谥号“明”,诬陷怨谤不生的谥号“明”;威仪见于外表的谥号“钦”;深谋远虑又安定百姓的谥号“定”,安定百姓又效法古人的谥号“定”,行为纯正无差错的谥号“定”;征战能返回的谥号“麓”(lu),思虑深远又接受规劝的谥号“嫠”(li);通古今又多才能谥号“宪”;聪明而富有哲理的谥号“献”,心性通达事理的谥号“献”;性温柔,明事理又善良的谥号“懿”。)

    (使五世同宗祖都安宁的谥号“孝,惠顾下民、尊爱长辈的谥号“孝”,祭祀适时的谥号“孝”;秉承遗德而不违背的谥号“考”,深谋远虑而成就气节的谥号“考”;控制心性、能使行为庄重的谥号“齐”,出力辅佐促使成功的谥号“齐”;源头远长而流动通畅的谥号“康”,年成丰而民和乐的谥号“康”,能安乐抚慰民众的谥号“康”,使百姓自得其乐的谥号“康”。)

    (安定百姓设立政令的谥号“成”;推行道德又主持正义的谥号“穆”,内心所想表露出来的谥号“穆”;敏捷而慎重的谥号“顷”,勤勉能追悔过失的谥号“顷”,爱护百姓又协和万民的谥号“顷”;彰明道德而有功的谥号“昭”,仪容恭敬而美号的谥号“昭”,美名传播四方的谥号“昭”。)

    (保护百姓中的老年人的谥号“胡”,年高寿长的谥号“胡”;意志坚毅又行为果敢的谥号“刚”,追补以往过失的谥号“刚”;用宽和之德安定众人的谥号“静”,谦恭有礼又沉静少言的谥号“静”,宽宏乐观而善终的谥号“静”;治理政事而无过失的谥号“平”,办事依照章法的谥号“平”,布纲纪把握准则的谥号“平”。)

    (依照正义而达到目的的谥号“景”,推行正义而行为果断的谥号“景”,想得久远又深思熟虑的谥号“景”;行为清白而守节操的谥号“贞”,深谋远虑又能成功的谥号“贞”,不隐瞒又公正无私的谥号“贞”,表里如一的谥号“贞”;勇猛而刚毅果敢的谥号“威”,勇猛而强力果敢的谥号“威”,果断行事来伸张正义的谥号“威”。)

    (治理政事依照法典而不衰的谥号“祁”;开辟疆土使得远国归服的谥号“桓”,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的谥号“桓”,开辟疆土兼并方国的谥号“桓”;道德纯一完备的谥号“思”,普察万民疾苦的谥号“思”,通盘考虑事事用心的谥号“思”,能追悔先前过失的谥号“思”;性格宽柔又慈爱百姓的谥号“惠”,爱百姓好施舍的谥号“惠”;性格温和又能接受规劝的谥号“慧”。)

    (善思考又能区别仁德地位的谥号“元”,多行义事而百姓高兴的谥号“元”,开始建立国都的谥号“元”,主持正义又推行德政的谥号“元”;屡次发动战事的谥号“庄”,聪慧而坚强使人顺服的谥号“庄”,战胜敌人克胜动乱的谥号“庄”,为国捐躯死于原野的谥号“庄”,屡次征战征伐的谥号“庄”,使用武力而不成功的谥号“庄”。)

    (克制杀伐执掌国政的谥号“夷”,安定百姓喜好安静的谥号“夷”;主持正义赞扬善事的谥号“怀”,慈惠仁德而短寿的谥号“怀”;早晚警戒自己的谥号“敬”,早晚认真办事的谥号“敬”,善于顺合法典的谥号“敬”;口说仁义而不能兑现的谥号“丁”,糊涂而不顺从的谥号“丁”;用武立功又安定百姓的谥号“烈”,主持德政又遵循祖业的谥号“烈”;刚强而能成功的谥号“翼”,有深谋远虑的谥号“翼”;刚强有德能成事的谥号“肃”,成竹在胸而能决断的谥号“肃”。)

    (爱护百姓而喜欢办事的谥号“戴”,典礼不出现差错的谥号“戴”;死后心愿得以实现的谥号“灵”,乱法行私而不知减的谥号“灵”,尽知鬼神之事的谥号“灵”,不经努力而成名的谥号“灵”,死后现出鬼神之态的谥号“灵”,喜好祭祀鬼神的谥号“灵”;短寿夭折未成年人的谥号“殇”,未成家而短命夭折的谥号“殇”;德行不明而空占君位的谥号“隐”,无心在位而偏又不成的谥号“隐”。)

    (中年早逝的谥号“悼”,在恐惧中度日的谥号“悼”;不思恩惠又忘记恩惠的谥号“剌”(là),固执反常又坚持错误的谥号“剌”;不理政事不治家任其紊乱的谥号“荒”,喜好逸乐懈怠政事的谥号“荒”;在位期间遭遇外患的谥号“愍”(min),使百姓死伤的谥号“愍”,在位期间连续发生水旱疫灾的谥号“愍”,灾害和暴乱同时发生的谥号“愍”。)

    (早年孤单又短寿夭折的谥号“哀”,谦恭仁惠而短寿夭折的谥号“哀”;早年孤单而失去君位的谥号“幽”,心思蔽寒而昏乱的谥号“幽”,起居无节号令不时的谥号“幽”;能有威严而行动敏捷的谥号“魏”,能有威严而仁惠有礼的谥号“魏”;废弃礼仪又疏远众人的谥号“炀”(yáng),好女色又远礼仪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荒政事的谥号“炀”,行为放纵而精神衰疲的谥号“炀”。)

    (心知耻丑而行动知道戒惧的谥号“甄”;有威德又刚强勇武的谥号“圉”(yu);名声好又通情达理的谥号“宣”;治理百姓而没有恩德的谥号“使”;所作所为表里如一的谥号“憨”(hān);战胜敌人又有壮志雄心的谥号“勇”;昭示功劳来安定百姓的谥号“商”;用文章描述古今的谥号“誉”;心里能揣度诸事是否合宜的谥号“度”;爱好平和不与人争的谥号“安”;表里中正又始终如一的谥号“白”;不出生在自己的国家的谥号“声”;暴戾而不认亲情的谥号“厉”,杀戮无罪之人的谥号“厉”。)

    (任人为官能符合他的实际能力的谥号“知”;遭遇荒年而没有粮食的谥号“穅”;名和实相符合的谥号“质”;不追悔以前的过错的谥号“戾”;温厚贤良令人爱之乐之的谥号“良”;恃仗威势而行为放纵的谥号“醌”(kun);道德纯正令天下响应的谥号“莫”;尽力施舍而没有私心的谥号“类”;好变易而动乱百姓的谥号“躁”;仁慈祥和普遍顺从的谥号“顺”;满怀志向而多不得志的谥号“感”;身冒危险而事奉主上的谥号“忠”;思虑果断而深远的谥号“赶”;懈怠国政而和外国交通的谥号“携”;遭疏远而又承继大位的谥号“绍”;显明义行而掩盖过错的谥号“坚”。)

第402节 子路要离开鲁国()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