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匡九合-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开国太祖,无不是用的这一策略。

    这些归根到底,说的其实就是“土地”。

    张力叹了口气,有感而发地道:“土地,还是土地!”顿了一顿,张力意味深长地看了高元良一眼,缓缓地道:“我要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非如此,我华夏民族无法获得新生。元良,我告诉你,我并不想做太祖。在我心中,只愿祖国繁荣强大,永远强大下去,没有止境。”

    “强大?”高元良细细的品味着这个词语,好半晌过后,脸色有些潮红起来,语气中带着一丝热切:“大人的意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张力微微点头,道:“这话我实在是心向往之。不过两汉有些穷兵黩武,我要以后我炎黄子孙傲立于全球,所有外夷人发自内心的对我们敬佩。”

    高元良眉头紧锁,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除了两汉和盛唐,对于外战都没什么兴趣,所有统治者的注意力都在国内……所谓泱泱大国,又岂能与蛮夷一争长短?

    只是,张大人为何处处都想着外夷?难道外夷比我泱泱华夏还要强大?(未完待续。)

第446章 心中的那个梦想() 
张力看了高元良一眼,有些感概地道:“老高,你是最早跟随我的人之一。当初在蓬莱县时,我身边只有你和安子。安子年纪小,当不得大任,还需要磨练。不过好在他能说会道,我便安排他出去拉拢人才。这次他将李定国带了回来,这一年多总算没有白费。”

    高元良见张力忽然将话题转到安子身上,不由得微微有些错愕,只得顺着张力的话题道:“安子确实年纪小了些,不过却是大人心腹之人……”

    张力点了点头,自己这一世起于微末,在无钱无势的时候,追随自己的便是康兴安和高元良二人……有些话,张力觉得无法和其他人说,甚至面对卢象升、陈正操等人,张力也说不出口。

    毕竟张力是穿越而来之人,往后几十年几百年将要发生的事情,他是非常清楚,可又能怎么说出口呢?

    也只有面对高元良和康兴安,张力才能说一些事情,譬如现在。张力沉吟了片刻,开口道:“老高,想必大家跟着我张力干,都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最普遍的,便是如赵匡胤或者本朝太祖的往事吧?”

    高元良微微颔首道:“确实如此,大家伙儿明里不说,背地里都想着'从龙之功'呢!俺老高不想这些,当初追随少爷,便是因为母亲的再三叮嘱……”

    张力眼睛微微有些湿润了,自己能够敞开心扉说话之人,看来还真的只有高元良了。

    这么长时间作为团山军势力的首领,张力整个人也成熟了许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他也有一套驭下之道。为人上者,所谓的“与群众打成一片”,多半都是空想。除非到了后世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民智已开,才能谈到这些东西。眼下作为一方势力的掌舵之人。保持必要的威严是很重要的。

    所以,高元良的思想便非常重要了。他在团山军系统地位很高,却又不是最高,很多人便通过打探他的口风。从而揣测张力的想法。

    这世上有哪有完人,故而张力也并不苛求所有人都是道德先生,现在需要做的是,将越来越的人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

    对于这一点,张力已经想过无数次了。最为关键的地方,也就是先前所说的“红利”。究竟要给出什么样的利益,才能将他们捆绑?

    现在,张力已经有了想法,所以将高元良叫来,乃是为了推行心中的那个梦想。张力看了高元良一眼,一字一句地道:“元良,最近这一年,团山军不会主动出击,军事上要以防御为主。”

    高元良一怔。旋即摸了摸鼻子,有些纳闷地道:“少爷,呃,不,大人,先前你不是吟了首诗,说什么'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么?大家都琢磨着团山军是要进攻沈阳,一举将鞑子赶回赫图阿拉呢!”

    张力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这尼玛当初关内大战的时候。随口吟了句伟人的诗,没想到下面人都记在心上,引申出自己要攻打沈阳,与建奴决一死战的想法来了……

    张力干咳了一嗓子。笑着道:“我也是随口一说罢了……我们现在要完成一项比军事进攻更为重要的任务。”

    高元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小声地道:“大人,可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是当初朱元璋所采取的措施,可以说奠定了他统一天下的基础。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缓缓地道:“我说过,我并不想做什么太祖。咱们最近这段时间,需要勤练内功。”

    张力走到案几前,拿出毛笔在纸张上写了两个大字,而后将墨迹吹干。高元良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看着张力写的那两个字,情不自禁地道:“工业?”

    “正是工业。”张力点了点头,接着道:“近期我将坐镇锦州,大力发展工业。军事方面团山军进入防御阶段,由你掌控辽东防御,卢象升则负责山东事宜。”

    在古代,“工”主要是“工匠”的“工”,说白了与后世的工业差距还挺大,不过也就只是一层窗户纸,所谓“手工业”与“机器工业”的差距。现在辽东的那些兵工厂,还是手工业作坊而已,远远达不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那种程度,所以张力现在停止军事进攻,便是要全力发展工业。

    张力眼神中带着无比的期待,对高元良道:“我要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加入到工业生产之中。这些事儿,我会专门与宋应星等人商议。我找你前来的目的,是让你知道往后一段时间团山军的重点首先是防御,而后是训练整编军队,这些都交给你处理了,毕竟我手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高元良心头一热,似乎有些明白先前张力说的“愿华夏强大,而不是他张力一人称王称帝”的话,眼中含着热泪:“属下明白了。”

    ……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儿个齐英的父亲齐老爹到锦州城北门的熟食店称了两斤猪头肉,买了一壶烧刀子,自个儿提着吃食往家中走去。

    眼下宁远卫团山堡乃至与朵颜卫接壤的地方开辟出了好几个大牧场,牛羊肉的供应逐渐丰富了起来。这是万历年辽事糜烂以来的头一遭,普通老百姓居然能吃上肉了,简直不敢想。要说这人呐,还真是越来越挑,这不牛羊肉膻味大,家中殷实的老百姓们便开始食用猪肉了。齐老爹早就步入了殷实家庭,因为女婿木头现在已经是团山军的总兵官了……虽说团山军不兴贪污受贿那一套,可是工坊中的工头们对齐老爹那是相当恭敬,每月考核他都是卓异,银钱拿到手软呀!

    这不,今儿个女婿木头大人带着齐英回来串门,这可是两人成婚以来的头一遭呀!

    齐老爹心里那个乐,先前女儿齐英和女婿木头一直对他不冷不热,想了好些法子才堪堪缓和了关系,没想到今日木头竟然来拜访自己,也不知所为何事?(未完待续。)

第447章 工业萌芽() 
齐老爹与女儿女婿欢欢喜喜地吃了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齐英神秘兮兮地对齐老爹道:“爹,这次张大人改革工坊,从西洋引进了一大批机械,说是能改良机械或者发明创造的,一律都有重奖。不知父亲对这事儿有兴趣没?”

    齐老爹打了一辈子铁,向来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可最近张力张大人忽然开始提高工人的待遇,这着实让齐老爹神清气爽。现在女儿也说这话,顿时让齐老爹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乃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一向沉默寡言的木头,这会儿也凑了过来,小声地道:“爹,俺听高都督说,张大人现在要狠抓内政,团山军最近都没仗可打呢!而且爹你也知道,团山军兵卒都不是将领的私兵,别看我现在官职挺大,若是没仗打,以后还要退役。我和英子琢磨很久了,没准以后我们家就指望您老人家了!”

    在团山军的体系,张力非常重视军队的体制建设,绝不允许出现拥兵自重的武将。所有将领都有一套完整的奖罚机制,若是有任何出格的事情,很快便会被军法处的人请去喝茶。

    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譬如历经五代十国武将拥兵自重的惨痛教训,宋太祖和宋太宗便定下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规矩……这极大的限制了武将,却也导致北宋与辽国、西夏的战争完全处于下风。

    张力没有照搬赵匡胤那一套,只是军队中的监察体系比较发达,很多事情都公开化,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军队建设,一军的指挥官轻易不会变动,但是有一套强大的监督体系来制衡他们。

    所以别看木头官衔挺大,实际上出了指挥作战的时候,平时几乎没有太多的特权。可是,这一次张大人似乎下了决心,要弄制造一批“特权阶层”出来。那便是工人。

    所有张大人势力下的地盘,各种优待的政策,只对一种人开放,那就是对改良机械有贡献的工人。

    木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热切:“爹。那西洋买来的机床,您老人家能改进一二么?”

    齐老爹说白了也就是个铁匠,抡个大锤打铁还行,又哪里搞得明白那许多机械。可是眼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也不愿意被女婿看轻了。于是硬着头皮道:“唔,那些东西我还不太熟悉,不过宋大人经常讲什么'触类旁通',我回头仔细研究一下,来日未必不能捣鼓出点名堂。”

    木头一听这话,态度更加亲切了,咧嘴笑道:“我就跟疙瘩他们说嘛,我老丈人那可是几十年的工匠了……嘿嘿”

    这一夜,三人聊得很是投机,齐老爹终于感觉有了尊严。再也不用在女婿面前低声下气了……

    一晃两个多月过去,大明崇祯七年六月十二日,这注定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并不是什么重大战争的爆发日,但是整个辽东团山军体系的文官在张力的带领下,尽数来到潘霸天镇守的宁远中右所。

    在崇祯五年到崇祯七年的这两年多时间里,团山堡对外贸易有且只有一种物资,那就是张力研发出来的药丸。

    曾几何时,这些药丸每个月都带给团山堡数以十万两的白银收入,然而这一切在进入崇祯七年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不得不承认国人向来都有“山寨”的传统,张力的药丸也并不是仙丹妙药。南方的一些大商行诸如徽商也花费巨资找药铺制造药丸,从福建浙江等地直接对外倾销,将团山堡的生意抢走了一大半。

    好在,现在团山堡最新的拳头产品终于量产。这一次,却是其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正是从珍妮织布机开始拉开序幕。珍妮织布机的构造并不复杂,张力在很早的时候便画出了草图交由宋应星等人进行研发制造。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大量制造,现在整个辽东团山军势力范围内已经广泛地使用珍妮织布机开始纺织。在满足团山堡势力自身需求之后,仓库中第一批一百万匹棉布。今日便要起运,远销倭国!

    由于使用珍妮织布机织布,故而生产布匹的成本大幅下降,团山堡外销布匹的价格只有市场价的六成而已……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一众文官来到宁远中右所的码头,此次负责运输和护卫外销商品的船队,乃是团山水师,团山军再也不用租用郑家的船队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是意义也非同小可。码头上负责外贸事宜的方以智和负责护卫的团山水师指挥官陈正操,一起前来迎接张力。

    一阵寒暄过后,张力对方以智道:“密之,此次布匹远销倭国,对我们的影响极大。自从药丸生意萎缩以后,我可是将所有宝都压在了纺织业上。你在倭国的分销商找好了吗?”

    方以智也知道兹事体大,不敢怠慢,连忙应道:“启禀大人,这一百万匹布匹由倭国萨摩藩的商人尽数吃下,他们听说有如此便宜的商品,也是非常期待呢!”

    张力眼睛微眯,嘴里淡淡地蹦出三个个字:“萨摩藩?”

    方以智点了点头,补充道:“与我大明做生意的,基本都是倭国萨摩藩的商人。”

    张力对日本也还算感兴趣,要说倭国人也是悲催,一群村长乡长县长互相掐架,也能吹成“战国”……不过这吹牛的总比不吹的强,至少不管是书籍、电视剧甚至日本游戏《信长的野望》和《太阁立志传》对所谓的“日本战国时期”涉及颇多,故而张力并不陌生。

    “萨摩藩?我没记错的话,藩主是叫岛津氏吧?”张力记得萨摩藩的岛津那几位哥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