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匡九合-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还是汉八旗忠心耿耿,洪承畴、孔有德等人不愧为“一等良臣”,他们木有半点怨言,跟随女真主子们一起来了朝鲜,甘当炮灰……可惜却又一头在广鹿原撞上了团山军,多尔衮战败损失惨重,朝鲜国战局也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可以说,“我大清”事事不利,作为皇帝的黄台吉声望不升反降,他又岂敢不小心翼翼地应对呢?

    本着病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庄妃劝黄台吉处理多尔衮之时,他拒绝了。

    要动多尔衮的话,生病以前是可以的,病愈之后也是可以的,唯独重病之中却是有着几分凶险。

    可是现在,黄台吉改变了主意……因为他无奈的发现,自己恐怕也就是这几日的光景,马上就要去地下见他老爹野猪皮奴儿哈赤了……(未完待续。)

第498章 请立九阿哥福临为太子() 
“爱妃,你去叫掌管传国玉玺的太监穆巴索前来。”黄台吉眼神冷峻,虽然整个人精神很不好,但这句话却让庄妃布尔布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黄台吉口中的传国玉玺乃是他从蒙古人那里弄到手的,这玩意真假还不太好说,但至少大明是绝壁没有这东西,而蒙古人手上的“相对”靠谱一些。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史上“传国玉玺”真实可信的最后一位拥有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末帝李从珂,当时他在国破人亡之际,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这以后也冒出过不少“传国玉玺”,不过真实度都不高,直到元代。忽必烈驾崩之后,“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

    注意,从这时候开始,“传国玉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时期的原件,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当时多数人都认为它是……其实是不是不要紧,统治阶层蒙古大爷们说是,那就是了,敢说不是的,坟头草去比高度……

    元代以后的数百年间,传国玉玺便一直在蒙古皇帝手中,直到元亡。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黄台吉自认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吊打明国这只落水狗,而是从蒙古人那里搞到了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啧啧,“我大清”虽然遇到一些小挫折,但木有传国玉玺的张力,那是绝壁阻挡不了女真人席卷天下的大势!

    ……

    当黄台吉最为宠信的女真太监穆巴索带着“传国玉玺”进入宫殿的时候,布尔布泰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不管是谁,也不可能将玉玺随时带在身边。这道理也是很浅显的,万一不小心磕着碰着了,那可就不那么美妙了。没准一不小心掉了下来,就算不磕着碰着,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嘛!

    所以,掌管玉玺的人,一般都是皇帝最最亲信的太监。

    大明朝管玉玺的,叫做司礼监掌印太监。给黄台吉管玉玺的,自然是他最亲近的女真人。太监穆巴索。

    穆巴索郑重其事地将玉玺递到黄台吉的手中,就在此时,庄妃布尔布泰开口了:“穆巴索,你在偏殿候着,待会儿皇上用完玉玺,本宫差人来唤你。”

    穆巴索微微有些错愕,因为布尔布泰这话不应该由她说,而是该皇帝说。穆巴索一抬头,只见黄台吉并无任何表示,似乎是默认了庄妃的话。他现在好像正在琢磨着什么要紧的事情。

    既然皇帝默许,穆巴索又岂敢多言?他立刻麻溜地应了一声:“扎……”而后打了个千儿,退出殿外。

    黄台吉的心思根本没在此处,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慢慢逼近……

    “取纸笔来。”黄台吉似乎拿定了主意。开口对布尔布泰道。

    布尔布泰将纸笔取来,黄台吉用满文写下了圣旨,内容主要有两点:

    其一,广鹿原之战罪在主帅多尔衮,革除正白旗旗主和睿亲王的封号,贬为庶人。以后圈禁于赫图阿拉,给太祖皇帝奴儿哈赤守墓,永世不得离开赫图阿拉。

    其二,豫亲王多铎贬为和硕贝勒,圈禁于沈阳。

    这圣旨并不长,寥寥数语而已,但却决定了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的命运。写完圣旨之后,黄台吉在圣旨上加盖了玉玺大印之后,总算松了一口气。

    布尔布泰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皇上的一举一动,待黄台吉忙完,她立刻见缝插针地递上了一杯参茶,黄台吉微微颔首,接过参茶一饮而尽。

    喝完参茶之后,黄台吉将茶杯放在床边的案几之上,开口说道:“爱妃,你去传朕口谕。宣大阿哥豪格前来觐见。”

    布尔布泰似乎没有听见一般,兀自不动。

    黄台吉以为布尔布泰没有听清楚,于是加重了几分声调,又重复了一遍:“爱妃,去宣大阿哥豪格……”

    “皇上,您不想见见九阿哥福临吗?”布尔布泰哀怨地看着黄台吉,冷冷的说道。

    “福临?”黄台吉在病中,反应略微显得有些迟钝。

    布尔布泰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想断了线的珠子一般,落了下来。

    黄台吉瞳孔开始收缩,他以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布尔布泰,失声道:“爱妃……不,布尔布泰,你这是何意?你敢违背朕的旨意?!”

    布尔布泰不答,而是“啪啪啪”地拍了三声巴掌,很快便从外面走进来一名嬷嬷,怀中抱着才几个月大的九阿哥福临。

    布尔布泰起身,走到那嬷嬷身前,将福临抱了过来,而后快步走到黄台吉的床前,就着床沿坐了下来。

    黄台吉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整个人开始剧烈的抖动起来,脸色也从先前的潮红变成了铁青。

    布尔布泰死死咬住牙关,一字一句地道:“皇上,臣妾斗胆,请立九阿哥福临为太子!”

    黄台吉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他狠狠地瞪着布尔布泰,怒道:“国赖长君!一个不满周岁的娃娃,能做得我大清的皇帝么?”

    黄台吉想要起身,布尔布泰并不帮忙,而是一言不发地冷冷看着他。黄台吉挣扎再三,却怎么也无法从床上爬起来。也只短短一瞬间,他就改口了:“爱妃,朕答应你,封福临为和硕顺亲王……唔,襁褓之中的婴儿,封亲王的可是绝无仅有的呢!”(未完待续。)

第499章 弑君() 
庄妃的眼神黯淡了下来,她将怀中的福临交给了先前的那个嬷嬷,而后冷声吩咐道:“你们都下去吧!”

    殿内原本在场的都是庄妃的亲信,也只数人而已,一听庄妃此言,都恭声应诺,急匆匆地退了出去。

    为了今日,庄妃已经精心准备了很久很久,甚至这次随黄台吉远征朝鲜,也是在她的计算之中。若是在沈阳做这等事,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因为在沈阳她无法控制的人太多,在朝鲜就不一样了……随扈的人本来就不是特别多,加之随行的后宫只有自己一人,要安插亲信也比较方便。

    庄妃走到黄台吉身旁,从怀中掏出一份“圣旨”,淡淡地道:“请皇上盖印吧!”

    黄台吉已经气得浑身发抖,偏偏人又没有挣扎的力气,他颤颤巍巍地接过圣旨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皇九子福临,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这福临只是几个月大的婴儿罢了,又有狗屁的“人品”?

    黄台吉用尽全身的力气,将“圣旨”啪地一声扔在地上,而就在此时,他忽然感到腹内剧痛无比,喉头一痒,一口黑血喷射而出!

    “你……你……!”然而后面的话黄台吉永远也说不出来了,他只觉得眼前一黑,然后就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庄妃早有准备,她上前两步来到黄台吉跟前,伸手一探黄台吉的鼻息,而后冷笑一声,自顾自地用传国玉玺在“圣旨”上加盖了印章。

    忙完之后,庄妃长出了一口气,眼光不自然地落在了床头案几上的那个参茶茶杯之上……

    她的心依然扑通扑通兀自跳个不停,再一次的叮嘱自己:为了儿子能够当上皇帝,下毒杀死自己的丈夫又算得了什么?

    约摸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待到心情慢慢平复之后。庄妃将屋外的亲信太监叫了进来,让他去请范文程。

    不多时,范文程在太监的带领之下进入了大殿,此刻这里已经收拾妥当。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般,而死去的黄台吉也如以往一般“昏迷”过去,任谁都看不出一点端倪。

    庄妃屏退左右,只留下了范文程一人。范文程低眉顺目,不敢直视庄妃。正惴惴不安之际。范文程听见了庄妃略微有些急促的声音:“范先生,事情已经做成了,接下来又该如何行事?”

    范文程心神一凛,下意识地用余光瞥了一眼龙床上的黄台吉,不过帐幔很厚,他也看不太真切。既然庄妃说做成了,那床上之人就肯定已经死了。

    皇上,驾崩了……

    范文程额头上冒起了豆大的汗滴,虽然这一切早在计划之中,但是事到临头。仍然难免让他感到恐惧无比。

    范文程暗自忖道:现在也只有一条道走到黑,没有任何回头的可能!

    收敛起心思之后,范文程平复了一下心情,小声应道:“庄妃娘娘……呃,不,太后娘娘……如今咱们还是按照计划,除掉睿亲王多尔衮和大阿哥豪格才是正理。”

    庄妃布尔布泰点了点头,心里一阵得意……这范先生嘴巴就是甜,现在已经改口称自己为太后了。庄妃起身走到范文程身边,将先前黄台吉亲手所写的圣旨交给了他。

    范文程连忙接过圣旨。仔细地看了起来。与此同时,庄妃布尔布泰也开口了:“唉,皇上还是不肯杀掉多尔衮和多铎,只是将他俩贬职和圈禁。恐怕……”

    那圣旨本来字就不多,范文程很快就看完了,现在听布尔布泰这么一说,眉头也深深地皱了起来。

    半晌之后,范文程抬头看了一眼布尔布泰,小声地道:“太后娘娘。皇上……唔,大行皇帝不肯诛杀多尔衮,这也不奇怪。”

    皇帝驾崩之后,称呼就必须改为“先帝”或者“大行皇帝”,范文程乃是人精一个,自然轻易不会叫错。

    原本按照计划,布尔布泰怂恿黄台吉下旨处死多尔衮,然后拿出“诏书”宣布福临为继承人,如此大事便可告成。

    在布尔布泰和范文程的算计中,多尔衮明显比豪格威胁大一百倍,因为豪格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类型。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豪格目前并没有直接领着满八旗中的任何一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八旗旗主。

    按照规矩,黄台吉死后豪格便会亲领象征皇权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但是黄台吉没死之前,豪格还不够资格成为旗主。女真最重战功,豪格目前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黄台吉也不可能胡乱封赏。

    多尔衮战败之后,黄台吉便下令由豪格负责汉江一线的防御,这也是给他机会,希望他能够获取战功。

    可是没想到黄台吉病情恶化的如此之快,实在等不及豪格立下战功。

    所以豪格与多尔衮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庄妃有一千种法子干掉豪格,但是对于多尔衮却非常忌惮,必须要弄到皇帝的诏书才敢动手。

    可是黄台吉终归更“求稳”一些,只将多尔衮贬为庶人,并没有下旨诛杀他,这让庄妃有些始料不及。

    范文程当然知道庄妃布尔布泰必定是想将多尔衮置之死地而后快,他略一沉吟,开口说道:“太后,科而沁蒙古大军还有几日抵达平壤?”

    之前由于清军被张力打得大败,当时临时主事的礼亲王代善便从沈阳抽调汉军旗前来增援,同时与要求蒙古诸部落发兵前来相助。

    蒙古人向来没有冬季出兵的道理,这实在是最好的借口,所以漠南蒙古几乎无人响应。但是,庄妃娘家科而沁蒙古的首领却为“我大清”两肋插刀,带着大军不畏严寒,天远地远地赶到了朝鲜国……

    庄妃微微颔首,做了一个“三”的手势,小声地道:“蒙古大军已经进入朝鲜,不出意外的话,三日后便可以抵达平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