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说,若是遣使前来吊唁,刘皇叔根本就不该让他的军师为使者才是!

    现在,既然是诸葛孔明前来,那么必然就有什么目的。

    下午,让张昭出迎诸葛孔明,一者是身份对等问题,在一个就是想让张昭打探一下。

    “重要消息没有打探出来,不过依臣猜想,孔明此来江东,必然还有着什么重任。”

    张昭回道。

    江东只要是明眼人就知道,孔明此番吊唁江东,说是吊唁,只怕在吊唁之后,还会有其他什么事情的。毕竟,若是吊唁的话,刘备只需随便遣一人为使就可以的。

    遣军师为使者,难道刘备就不怕一路上的危险重重?

    “对了,此番孔明出使我江东,也带了夫人随行,说是在公事完毕之后,他们夫妇就会去拜访诸葛子瑜。”想到探听到的这一点,张昭赶紧又道。

    “诸葛孔明携夫人出使我江东?”孙权也有点诧异了。

    话说,使者出访,还可以带家眷的么?

    柴桑城,诸葛府,诸葛瑾颇为兴奋,伏案挥笔写着什么。

    客厅中,甘宁等一众将士,早就将礼物抬了进来,并送上了诸葛亮的亲笔书信。

    本来这件事情办完了,甘宁就要离开,前往馆舍听候军师差遣的。怎奈诸葛瑾挽留了一下,说是要回信一封,甘宁就只好坐等诸葛瑾回信了。

    很快,诸葛瑾挥墨而就,待竹简上的字迹干了,交给甘宁道:“甘将军,烦劳将军将这封书信带给吾弟孔明。告诉他,他兄长在家中等他!”

    甘宁接过书信,抱拳告退,诸葛瑾这时却兴奋得停不下来,在客厅中走来走去。

    上午,主公才接到汉中有使者前来吊唁,来者还是诸葛孔明时,诸葛瑾就颇为兴奋。傍晚,孔明的船队果然就到了城外码头,而且还是张子布前去迎接的。

    话说,如果可能的话,诸葛瑾真想接下迎接来使的差事。

    但是,为了避嫌,他不仅不能去迎接二弟孔明,这段时间还得老实在府中待着。

    好在,二弟如今就在江东,等他公事完毕,他们兄弟总能见面吧?

    有小两年没有见二弟了,也不知道他是长胖了呢,还是瘦了。

    不过,听说二弟如今正在刘皇叔麾下任军师,去岁又协助刘皇叔夺取了汉中,想来二弟很操劳的吧?如此,二弟只怕瘦了好多呢!

    还有,二弟已经成婚,如今据说连夫人也带来了江东,他诸葛瑾身为兄长,正好要见一见那位传说中的黄毛丫头。嗯,此前在荆襄,他居然没有见过这丫头。

    正想着,只听环佩叮当,一妇人带着香风走进了客厅,身后还有好几名侍女跟随。

    “夫君,听说孔明来了,人呢?”妇人在客厅中左右张望,然后有点失望问道。

    妇人就是诸葛家的夫人步氏。步氏其实也才刚二十岁左右,还是少女一枚。只不过,这个时代,即便是少女,只要为人妇,基本就是一副妇人装扮,看上去就成熟了许多。

    前世,步氏是不待见诸葛孔明的,甚至诸葛家的所有人,她都不怎么待见。

    但是,那只是前世。

    如今,因为诸葛孔明早已家喻户晓,再加上隔三差五的诸葛家就会让人带点礼物到江东,步氏对诸葛孔明这位夫家二弟本就好奇,有了这些礼物,她自然就不再像前世那般了。

    这并不是说步氏贪图这点礼物。

    其实,诸葛亮让人捎带的礼物也好,还是这次带来的礼物,真要论价值的话,最多也就百十金的问题。她步氏即便是南迁江东的外来户,那也是世家大户,这点钱财她还没看在眼里的。

    古话就曾说过: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诸葛瑾看着夫人,叹息道:“孔明如今在馆舍下榻!”

    “在馆舍?怎么不来家中?”步氏诧异道。

    在她看来,诸葛孔明是夫君的二弟,是自家兄弟,如今来了江东,岂有不住在家里的?

    诸葛瑾苦笑:“二弟此番是代表汉中的刘皇叔出使我江东来的,在公事完毕之前,我们兄弟是不好见面的,自然,他也不好直接归家。”

    诸葛瑾也想早点见二弟孔明,但是,奈何他们兄弟如今分别出仕不同诸侯呢?

    为了各自君主的利益,在公事没有完毕之前,岂能因私废公?

    “诸葛酒?”

    “不错,不错,家中的存酒就快喝完了,有这二十坛诸葛酒,就又能管一段时日了!”

    诸葛瑾正在叹息着,夫人步氏这时早已不再纠结了,而是在查看礼物。

    诸葛亮此番带来的礼物不少,仅诸葛酒就有二十坛,还有其他食物类的,就更不在少数了。

    譬如糖果,譬如糕点等等。

    这些食物类的礼物,才是步氏最喜欢的。

    身为后世来客,诸葛亮自然知道怎么哄少女开心的。

    步氏是大嫂,但如今她的年岁,那还是少女的心!

    “这是什么,怎么看着像是饭粒粘在一起呢?”

    诸葛瑾回首看去,只见夫人正从几只箩筐中拿着一物,这明显就是二弟有搞出来的什么小吃食。诸葛瑾摇头苦笑,也不知道二弟怎么搞的,这两年像是“开窍”一般,总喜欢张罗这些。

    “嗯,好好吃,脆脆的,甜甜的!”那边,步氏早已将这吃食啃进了嘴中。

    “那是沙琪玛!”诸葛瑾走到夫人身边,讲解道。

    这东西,诸葛瑾自然是不认得的。但是,箩筐中就有诸葛瑾写的说明,诸葛瑾一看便知。

    “这沙琪玛,是由爆米花和蜜糖合制而成。”

    至于什么是爆米花,诸葛瑾也不知道了。

    嗯,应该是大米做成的吧?

第303章 江东孙氏兄弟(1)() 
吴侯府,灵堂。

    孙权带着兄弟和侄儿跪坐于灵堂之中,俱是一身孝服。

    灵堂正中间,摆放着孙策的灵位,在灵位下放放着一瓮,瓮内烧着竹简。

    话说,孙策的棺椁早已运回吴郡下葬了,这处灵堂也只是兄弟子侄们守孝之用。若有外客或者诸侯使者前来吊唁,也多半就是孙权带着兄弟和子侄们在这灵堂中陪着哀悼。

    稍倾,穿着白服的侍卫来报:“主公,汉中使者孔明先生来了!”

    孙权起身,走到灵堂门口,道:“有请孔明先生!”

    若是其他情况下,孙权这时少说也该迎接到吴侯府的府门处。但是现在是在灵堂,今日也是诸葛孔明代表刘皇叔前来吊唁,孙权就不必出迎了,在灵堂门口迎接就够了。

    稍倾,一身白服的诸葛亮,手提一篮子祭品,步入灵堂。

    孙权拱手,与诸葛亮见礼,却并不答话。现在是诸葛孔明吊唁的时刻,死者为大,在诸葛孔明吊唁的礼仪没有完成之前,孙权不好与之交谈的。

    诸葛亮在孙策的灵位前站定,然后从带来的祭品中抽出三支檀香,就着灵堂上的蜡烛点燃之后,诸葛亮双手握着檀香,对着孙策的灵位躬身礼拜。

    礼拜再三,平身,然后将檀香插在灵位面前的香炉中。

    这就是吊唁的开始了。

    按理,若孙策是诸葛亮的主公的话,诸葛亮这是就须得跪拜。

    但现在诸葛亮代表的是刘皇叔前来吊唁,就不能跪拜了,躬身礼拜三次足矣。

    据说,前世魏王曹崩殂时,在曹操的灵堂上,司马懿就曾逼迫天子跪拜。这其实是不合礼仪的,也是在羞辱天子,羞辱大汉朝廷的脸面。

    燃香之后,诸葛亮又从篮子中拿出许多竹简,就着瓮中的火焰焚化着。

    这个时期,是没有纸钱的。给死人烧东西,一般都是衣物,或者某些木制品。当然烧得最多的还是竹简。这些竹简也并不是冥币,而是书册之类的。

    带竹简焚化得差不多,诸葛亮这才转身,与孙权等人正式见礼着。

    吊唁的礼仪,至此差不多就完成了。

    后世影视中,什么在灵前痛哭的,或者大声哀悼的,并且还有悼词什么的,这种情况也常有。但是,眼下孙策与他诸葛亮和亲何故,诸葛亮前来哀悼还需要做到这一步?

    “南阳诸葛亮,拜见吴侯!”吊唁的礼仪完成,诸葛亮这才与孙权见礼。

    话说,这位年青的吴侯,前世原主是见过的,而且见过多次,但是今生却是首次见之。

    曹老板“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由此可见,在这个群英璀璨时期,孙权也是一一号人物的。

    孙权不是武将,也不是修士,也更不是谋士。

    比勇武,别说比吕布、关羽之流了,就是他们江东随便一位武将,孙权都单挑不过的。比智谋,孙权或许有些智谋,但是绝逼比不过这个时代的那些阴人。

    但是,然而,在根本就不可能的情况下,孙权居然能够承继江东。

    这是孙权的好运气?

    还是他运筹帷幄的结果?

    而且,根据原主前世的记忆,孙权背后捅刀也是一把好手,而且他背后捅刀的时机也把握得相当不错。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关云长大意失荆州。

    诸葛亮打量着孙权,却只能从他脸上看到一脸的稚嫩。

    孙权拱手回礼:“家兄不幸被害,感谢刘皇叔惦记着,也感谢孔明先生不远万里前来。”

    兄长孙策被害之后,四方诸侯之中,目前来说,似乎只有刘皇叔遣使前来吊唁。这种情谊,于情于理,孙权都该表示感谢,即便没有实质性的感谢,言语上的感谢也是必须的。

    “吴侯节哀,伯符将军被害,不仅是江东之损失,也是我大汉一大损失。”

    “可惜了,天下顶尖武将之中,又少一人矣!”

    诸葛亮劝道。

    诸葛亮在言语上虽然在劝导着孙权,眼神却在打量着孙权身后的那几名少年。

    根据身高和年岁,诸葛亮很快就能分辨出这几人是谁了。

    年长一些的是孙翊,也就是传说中那位最酷似孙策的孙家老三。这家伙也是一身的肌肉,虽然虚岁十六了,身高却已经七尺有五了,假以时日,必然又是战场的一员悍将。

    只可惜,这位孙家老三最后的下场也不是很好。

    诸葛亮根据前世的记忆,还有后世的史料来看,孙权执掌江东之后,似乎封了孙翊为丹阳太守,然后在建安九年的时候,孙翊被身边亲卫边鸿刺杀。

    是不是很熟悉?

    这位酷似孙策的孙家老三,其死亡方式同样也与孙策类似!

    这就是后世某些论坛上,觉得孙权有可能是凶手的原因所在。即便孙权不是主谋,少说也是同谋,再不济也是知情不报。

    特别是在孙翊被刺这件事情上。

    一方太守,一员悍将,居然被身边的亲卫所刺杀?

    这件事情说出去,只怕没几人敢信的吧?

    亲卫,何为亲卫?

    那必须是心腹可信之人!

    当然了,孙翊被刺,那时数年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眼下,这位骚年眼中虽有哀伤,更多的却是怒火填膺,似乎想要为兄长报仇雪恨的样子。

    或许,这也是日后他被刺的原因之一吧?

    孙氏老四,年仅十四岁,正是正太转变中二少年的年纪。

    不过,在今年开春,孙策还在世的时候,似乎为他结下一门好亲事。

    话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死磕,为了安抚南边的孙策,于是便想出了一个结亲的法子来。

    孙策是一方诸侯,有妻有妾的,自然不是曹操的结亲目标。孙权就说也定下了亲事,也不在曹操的结亲人选之中。如是,年仅十四岁的孙家老四,就成了曹操结亲的目标。

    曹操将自家兄弟的女儿,许配给了孙匡。

    按照原主诸葛亮的记忆,前世,这位孙家老四同样命不好,在建安十一年左右“病逝”!

    其时,孙匡年仅二十岁。

    也不知道,那时候的孙匡完婚没有。

    要是完婚的话,岂不是让新婚妻子立马成了寡妇?

第304章 江东孙氏兄弟(2)() 
孙家老五,名为孙朗,年仅十岁左右,是孙氏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一个。

    不过,这位孙家老五与孙权兄弟几人,却不是一母同胞。

    是的,这家伙是小妾生的,是庶子。

    不过,或许正是因为,孙朗是庶子的原因,这家伙才得以活了下来,直至东吴黄初三年(也就是公元222年),也就是二十二年后,孙朗才会因为大错被囚禁。至于这家伙什么时候死的,诸葛亮也不得而知了。

    其实,孙权除了有兄弟五人,还有姐妹三人。

    其大姐和二姐早已嫁人,唯余一母同胞的孙小妹,目前还在吴侯府中养着。

    不过,目前在孙策的灵堂的中,诸葛亮自然是看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