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明显,这些武侯军官,这是自有打算。不战而降,就显得忒没本事了些,总要让这些汉中军知道他们这些武侯的本事,来日投降之后,或许就能获得重用呢。

    毕竟,有些人的想法,总是有些奇葩的。

    城下,关羽看着紧闭的城门,还有城墙上那稀疏的守军,嘴角就有些不屑。

    话说,梓潼县也算是坚城,奈何现在守军太少,若关羽这支先锋有意强攻的话,梓潼县根本就撑不过办个事成的。而且,关羽若是亲自上阵、单骑冲城的话,也是分分钟就能马到功成!

    “来人,向城内喊话,限他们半个时辰内开城投降,否则,城破时,城内县尉以上的官吏,队正以上的军官,尽皆没入大牢!”关羽向身边的亲兵吩咐道。

    此时,大军并未将梓潼县团团围困,只是堵在了城北外。

    然而,蒙蒙细雨下,将士们连人带马都是一身泥泞,浑身湿透。这种情况下,将士们搞不好就要患上风寒,继而成片的病倒。是以,找一个避风雨的地方,喝上一口热汤,换上一身干爽的衣物,才是他们这支先锋军最需要的。

    但是,现在扎营,还不如进入梓潼县休整呢!

    因为,梓潼县内,守军实在太少,根本就挡不住他关羽的兵锋所向!

    “梓潼县令王累,还有城上的守将听着,我家将军有令,限尔等半个时辰内开城投降。否则,大军破城之时,城内县承以上官吏,队正以上军官,尽皆没入大牢!”

    烟雨朦胧中,一群大嗓门的军士,将这句话反复喊了三次,远远的传到了梓潼县内。

    城门楼上,县令王累倒不怎么慌乱,但是那三百多武侯却瞬间据乱了;王累的副官,县尉、县承等官佐,也有些慌乱的左顾右盼,同样慌乱的,还有城内百姓。

    古往今来的战例中,不乏死战不降的城池,城破后被屠城的先例。

    譬如,数年前,曹操征讨徐州陶谦时,就曾屠城过。

    现在,汉中军已经喊话,虽然没有说什么“城破后鸡犬不留”,但是,官吏将佐都下牢狱,这听上去也挺吓人的呢!

    降,还是不降,这一刻,许多人都在心里犹豫着。

第414章 雨遏梓潼县() 
梓潼县,最终,还是不战而降了。

    王累因为身后还有家族,根本做不到为刘璋尽忠守节;城内其他官吏,也差不多是王累这种情况,所以,当他们这些梓潼县高层的想法达成一致时,不战而降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至于那三百多武侯的想法?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在明显守不住的情况下,还坚持死磕,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

    于是,还不到半个时辰,梓潼县的城门,就为关羽而打开。

    不过,关羽这支先锋大军的前进兵锋,也就此止住了。不是他不想继续向蜀中腹地挺进,奈何这场秋雨已经越下越大,而且貌似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住雨的趋势。

    连绵秋雨之下,地面泥泞不堪,不宜大军行动。

    如果只是蒙蒙细雨,在最开始的两三天里,轻兵突进还是可行的。但是大雨的话,且还持续三五天以上,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精兵中的精兵,也不能冒雨突进了。

    所以,关羽的兵锋被遏制在了梓潼县!

    两天后,法正、吴兰和吴芳三人,领着五万降兵,也抵达了梓潼县。

    道路泥泞不堪,剑门关到梓潼县不过两百里,法正他们这五万降兵却行军了四天时间!

    又过了五天,时值建安五年八月二十,诸葛亮和刘备他们也抵达了梓潼县。

    不过,诸葛亮和刘备他们,却不是十五万大军一起来的。

    因为秋雨连绵了十余日,十五万大军多数分驻在葭萌关和葭萌关,诸葛亮和刘备只带了一万精骑,然后在张飞、赵子龙等猛将的护卫下,冒雨抵达梓潼县的。

    其实,诸葛亮也没有预料到,这场秋雨居然会越下越大,而且还持续了这么久!

    在汉中时,诸葛亮只是根据气候,还有法术感应等等,推算出蜀地会有一场秋雨,而汉中境内,却最多只有两三天的小雨罢了。谁成想,先锋才抵达梓潼县,这场秋雨就成了阻碍。

    可以说,这是诸葛亮出道以来,第一次失算!

    话说,诸葛亮若是修为再进一步,就能利用阴神探查天时了,这样的失误也就能够避免。当然了,若是拼着再次吐血内伤,诸葛亮也能利用法术,驱散蜀地的这场秋雨。

    诸葛亮冒雨抵达梓潼县,就是为了近距离推算一下,有无使用法术驱散秋雨的必要!

    梓潼县,县衙,后院。

    自从关羽进入梓潼县之后,这座县衙算是被他给霸占了。当刘备和诸葛亮也抵达梓潼县之后,也被安排住进了县衙的后宅之中。至于县衙原本的主人王累,貌似是没有意见的。

    默默打坐了一夜,凌晨刚过,听到屋外的脚步声,诸葛亮就是收功起身。

    “主公!”打开屋门,诸葛亮就看到了,门口站着的果然是主公刘皇叔!

    刘备略略打量着诸葛亮,然后问道:“军师可算出,这场秋雨还要持续多久?”

    这却是刘备有些心急了。

    攻略川蜀,讲究的就是一个兵贵神速,不能给刘璋应对时间,也不能给刘璋招兵买马的时间。否则,时间稍稍拖延个三五个月,等待他刘备的,很有可能就又是二三十万蜀军了!

    现在,蜀地兵力空虚,正是攻略川蜀的最佳时机。

    但是,奈何这场秋雨,却将他们的兵锋给遏制在梓潼县。

    诸葛亮一夜未眠,也没有修炼,只是用神识俯察着这片天地间的云气,并默默加以推算。

    “主公勿忧,明天午后,秋雨就会渐渐停歇,后日便会是一个大晴天!”诸葛亮自信道。

    这个自信,诸葛亮当然有。

    前世,原主可是号称上知天文、下识地里的,现在的他,好歹有着三世记忆,对这种天象的把握,自然能够做到信心十足。至于说,前面没能预料到,蜀地的这场秋雨居然会持续十余日,这却完全是他修为不够,并且还是远在千里之外推算的缘故!

    现在,推算了一夜,诸葛亮自然就推算出了,这场秋雨什么时候停歇了。

    至于说,他一并保证,后天就是一个大晴天,这却是常识性问题。

    雨过,天晴,如此而已!

    听到诸葛亮语气中的自信,刘备的担忧也就荡然无存了。

    “如此最好!”刘备喜形于色,然后拉着诸葛亮道:“如此,咱们便一起去用早膳,用完早膳之后,正好商议一下,接下里该如何继续进军!”

    雨后的进军方略,确实需要商议修改一下了。

    按照原本的进军方针,就该是先锋军在前面攻城略地,然后中军在后面接手战果,唯有先锋军遭遇难啃的硬骨头时,才会等着中军一起扑上去。

    但是现在,身为主公的刘备,还有军师诸葛亮,都到了梓潼县,接下来该如何攻城拔寨,就不再是关羽一言而决之了,这需要听从主公和军师的安排。

    当然,最主要还是听从军师的安排!

    县衙,偏厅。

    吃罢早膳,诸葛亮和刘备,将梓潼县内的一众将领都召集过来议事。就连新降之人法正,还有吴芳等将,也在这军议的偏厅之中,有着一席之位。

    看着法正和王累,诸葛亮差点都有些错觉了。

    法正,乃是汉室脑残粉。

    这一点,诸葛亮相当肯定!

    在原主前世的记忆里,建安十六年,法正奉蜀主刘璋之命,前往荆州恭迎刘皇叔入蜀共抗张鲁,其时,法正身为蜀使者,却直接就投奔在刘皇叔座下。然后,法正与张松里应外合,为刘皇叔夺取川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再后来,刘皇叔与曹操争夺汉中之时,就是法正随军,出谋划策来着。

    后世有一个排行榜,是关于三国时期,那些牛逼哄哄的谋士的,前十之中,法正就榜上有名。甚至,某些砖家还曾分析过,说法正之才干,不弱于曹操麾下的荀彧、程昱、郭嘉!

    只可惜,天妒英才,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刘皇叔进爵汉中王的那一年,法正病逝了。

    眼下,法正却提前了十一年,投到了刘皇叔旗下。

    想到有关法正的情报,诸葛亮心中就不由得有些不屑。

    这不屑却不是针对法正,而是奔着刘季玉去的。

    据说,此前,法正不过是薪都县的县承。只因剑门关需要增援,法正便被破格提拔为参军。而参军,就如同后世军队中的参谋一般,在军中其实没有多少实权的。

    法正有如此大才,却不能获得刘季玉之重用,可见刘璋也算是有眼无珠的说!

    不过,刘璋有眼无珠,如今却正好便宜了主公刘皇叔!

    想罢了法正的事情,诸葛亮又不由得看向王累。

第415章 兵临涪城(1)() 
诸葛亮记得,在原主前世的记忆中,建安十七年时,就是这位王累王县令,为了劝阻刘璋出迎入蜀的刘皇叔,在成▪都的城门楼上刎颈+坠楼,进行了死谏。

    只可惜,王累的死谏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刘季玉还是走出成▪都,前往涪城迎接刘皇叔。

    按说,王累能够向刘季玉进行死谏,这就该是十足的忠臣才是。但是现在,据关羽说,他们那支先锋抵达梓潼县城下还不到半个时辰,这位王累王县令就开城投降了。

    说好的忠臣孝子人设,居然就这么崩塌了。

    不过,诸葛亮稍微一想也就理解了,前世和今生的王累,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人设了。

    前世,王累官居益州从事,相当于后世的省委秘书;而眼下的王累,只不过是梓潼县县令,相当于后世的县高官。省委秘书vs县高官,自然是省委秘书获得重用。而且,当时蜀地大势还在刘季玉。所以,前世的王累,对刘季玉死心塌地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前世王累死谏时,是在建安十七年,距离现在的建安五年,有十二年之久呢!

    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足够王累身后的王家,将势力在蜀地发展得错节盘根的。于是,身为蜀地本土势力,自然更加不想外来势力的刘皇叔,轻易打破蜀地的平衡!

    这些想法,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坐在马扎上的众人,也只是看到孔明军师愣了一下神,然后就迅速回过神来。

    两天后,果然是雨过天晴。

    只不过,一场连绵十余日的秋雨过后,即便雨后天晴了,也还是无法继续出兵。道路还是泥泞的,刚刚放晴的天气,还不足以让地面烘干。

    不过,又等了两日,地面终于干硬了许多。

    于是,继续出兵涪城,也就按照计划提上了日程。

    此时,驻扎在涪城的汉中军,有八万之中。其中,两万人是关羽的那支先锋军,还有一万人是诸葛亮他们带来的一万精骑,剩下的五万人都是在剑门关时的降兵。

    其实,关羽统帅的这两万先锋之中,也有不少人是降兵。

    只不过,眼下蜀地大势在刘皇叔,这些降兵自然知道怎么抉择!

    大汉建安五年八月二十七,八万汉中军兵临涪城城下。

    涪城,距离梓潼县也有两百余里,大军行军三日,于八月二十七日傍晚时,才将将抵达涪城城下。安营扎寨,然后,诸葛亮和刘备,在关羽等人的护卫下,绕着涪城视察着情况。

    涪城,也是一座坚城。

    诸葛亮记得,前世时,主公入蜀的起点,就在这座涪城。

    当时,主公还只有荆州南部五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江夏郡和荆襄首府的南郡;只不过,其中这南郡,乃是从江东“借”来的;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刘备借荆州了。

    前世,建安十六年,蜀主刘季玉被张鲁搓烦了,在张松和法正的撺掇下,邀请刚刚夺取荆南五郡的刘皇叔入蜀,准备以刘皇叔的兵锋,干趴了汉中张鲁再说。

    于是,刘皇叔便从南郡起兵三万,逆长江水道而上,在巴郡首府江州转道,沿着涪水逆流而北上,最终抵达广汉郡的涪城。按照约定,刘皇叔的外来兵马,是不能进入蜀郡腹地的。所以,这涪城和梓潼县,以及剑门关,就是刘皇叔的驻军之所,也是他面对张鲁的战略纵深。

    当时,刘皇叔抵达涪城,而刘季玉走出成▪都,在涪城迎接远道而来的刘皇叔。

    看着涪城,诸葛亮一时间不由得想了许多。

    涪城,是一座坚城。

    在先秦时期,整个蜀地都是不毛之地,然后,在先辈们的披荆斩棘之下,才有了今日之益州。然则,益州虽然归于王化了,但是益州本土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