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子-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圣旨,当中打开大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本熹宗皇帝嫡长子,先帝亲侄,承皇天之眷命,列众圣之洪休,尊历代先祖之遗命,属以轮序,入奉宗祧。

    内外文武群臣及耋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袛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中兴大明,匡扶山河!

    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钦此!

    念完诏书内容,午门之下,万岁之声经久不息。

    卷起圣旨,交与身后内监,而后走到朱慈燃身旁低语道:“皇上,该派遣官员前往太庙祭祖告宗庙社稷了!”

    听到此言,看着午门之下翘首以盼的众人,朱慈燃点了点头。

    得到了朱慈燃的应允,韩赞周再次走到众人面前,朗声说道:“新皇有旨,特遣兵部尚书史可法世袭魏国公徐弘基为代表前往太庙祭祀列祖列宗,以告天地!”

    午门之下,位于百官之首的史可法和魏国公跪下行礼之后,在一队侍卫太监的带领之下,带着祭祀之用的物品向着太庙的方向出发。

    做完这些,韩赞周并未退后,再次朗声说道:“百官入奉天殿,朝拜新皇!”

    听到此言,在场的很多文武官员均是面色一喜,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朝拜之后,可就到了封赏百官的时候,自己作为见证新皇登基君临天下的第一批文武群臣,怎么说也算得上半个拥立之臣,若是运气好的话,封妻荫子还是有可能的。

    在一个个身着飞鱼服腰跨绣春刀锦衣卫校尉的注视之下,这些文武官员分为文左武右排成两排,源源不断的经过宫门向着皇宫之内走去

    午门之上,韩赞周看着坐在雕龙金椅之上不怒自威的青年,低声说道:“皇上,百官已然进入午门,我们是不是摆驾奉天殿?”

    “嗯”了一声,朱慈燃站起身来,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态度。

    眼看朱慈燃这番动作,韩赞周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对着身旁负责仪仗的侍从吩咐道:“摆驾奉天殿!”而后跟随在朱慈燃身边,向着奉天殿走去。

    等到朱慈燃赶到奉天殿门前的时候,文武官员早已整齐排列,文官在左,武将在右,文官面向西,武将面向东,文武官员依品次高低自北向南东西相对,两位一身戎装的卷帘大将在面前开路,身着冕服头戴冕冠的朱慈燃抬脚走在盘龙御道之上,缓缓地向着奉天殿内走去,皇帝之后,青衣太监手撑华盖、黄伞紧随其后,继而是手举朱团扇和雉扇的八位宫女,两两配对,扇扇交织,显得威武非凡。

    奉天殿内外站满了腰跨绣春刀的身着飞鱼服锦衣卫校尉,这些锦衣卫看上去个个孔武有力,满脸精壮,来回扫视着场内所有人,严防出现任何意外。

    不长的蟠龙御道朱慈燃愣是走了将近一刻钟,即使以朱慈燃的心性和耐力都忍不住内心烦躁,感受到额头之上的汗水,朱慈燃内心苦笑,看样子,当皇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目前看来,仅仅是一个登基仪式就已经如此的折磨人,而且天知道登基仪式进行到这里有没有完成一半,朱慈燃感觉自己此刻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般任人摆弄!

    等到朱慈燃踏入奉天殿的大门,百官方才转身向北而立,依品级高低从两侧白玉石阶缓缓迈向奉天殿门。

    鼓乐起,朱慈燃在韩赞周的带领下登上金阶,坐在双龙戏珠的金椅之上。

    看到新皇已然坐定,拱卫司鸣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向北而立。

    初行,乐作,至位,乐止!

    乐响,向北四拜,乐止,平身。

    做完这一切繁复的礼仪,韩赞周不动声色的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苍老的面容之上浮现出一丝疲态,对着朱慈燃低声说道:“皇上,该是封赏诸臣的时候了。”

    韩赞周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却清晰地传入了一些站在前列的一众文武官员耳中,刚刚经过一番折腾百官脸上的疲惫之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却是满脸的兴奋,等待了那么久,谁都知道,重头戏终于要开始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95章 天下事 少年握 (下)() 
接过朱慈燃递过来的名单,韩赞周威严的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封史可法为东阁首辅大学士兼领兵部尚书,其余姜曰广、高弘图、王铎皆入内阁,辅助圣上处理朝政大事,张慎言为兵部尚书,刘宗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钱谦益为礼部尚书魏朝为锦衣卫指挥使,时锋为锦衣卫副指挥使,韩赞周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马士英为户部侍郎,念到此处韩赞周微微停顿,不动声色的看着坐在龙椅之上青年。

    只不过毕竟作为宫中的老人,韩赞周虽然不解,此刻新皇登基,韩赞周并未表现出自己的疑惑。

    一番封赏之下,凡是被点中的官员皆是走出队列,对着高高在上的年轻帝王俯身下拜,山呼万岁。

    眼看着群臣封赏完毕,朱慈燃站起身来,看着丹墀之下为数不少一身戎装的江北各镇武将,威严的说道:“四镇拥立有功,朕特封高杰为兴平伯,镇守徐州、四洲之地,靖南伯黄得功加封为靖南侯,镇守滁州、和州一带,刘良佐封广昌伯,镇守凤阳、寿州等地,刘泽清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两府,四镇互为犄角,相互照应,勿要辜负朕之期望!”

    丹墀之下,高杰四人并肩走上前来,每人脸上皆是有着难以掩饰的喜色,纷纷俯首跪拜,齐声呼道:“吾皇万岁,臣等定将誓死效忠,为吾皇荡平叛逆!”封侯拜相,只在瞬间,看着殿内一时风头无量的四人,文武群臣之中并不乏一些眼红之辈,但是此刻形势没人强,人家重兵在握,这些人虽然心中不满,但是倒也不好发作。

    封赏完高杰四人以后,朱慈燃并未重新坐下,看着四人身后官阶高低不同的几十位武将,当即开口说道:“四镇之下诸位将领皆有拥立之功,每人官升一级,四品以上赏银千两,七品以上赏银五百两!”

    被朱慈燃这么一番大肆封赏之下,这些平日里极其跋扈的武将纷纷单膝跪下,山呼万岁。

    接下来,凡是在场的文武百官勋臣贵戚均是象征性的被封赏了一番,这么一阵耽误,太阳缓缓爬下山坡,晚霞染满了西方半边天,当真是残阳如血!

    因为一时仓促,再加上长久没人入住,南京皇宫年久失修,史可法与韩赞周几乎动用了所有的人力方才赶在登基仪式之前将奉天殿以及奉天殿周围的楼阁打扫干净,这才没有耽误仪式的正常进行,所幸朱慈燃一行仅仅只有寥寥几人,打扫出来的这些宫殿楼阁也足够朱慈燃等人居住。

    奉天殿外,一场盛大隆重的宴会即将开始,一个个身着青衫摇曳生姿的舞女在场中翩翩起舞,勾引了很多人的**,按照规制,新皇登基,一般都要宴请群臣,一者可以拉近自己与群臣的关系,二者也能够让文武百官在宴会中观察新皇的一言一行,更好的了解新皇,当然了,朱慈燃举办这个宴会的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借机认识这些文武百官,毕竟,今日之前,放眼面前的群臣,自己认识的也就仅仅只有史可法一人而已,这点朱慈燃感到十分汗颜。

    因为明日还要拜谒太祖皇陵,自上到下文武百官均是点到即止,能够参加此次宴会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在官场之上摸爬滚打的老人,自然懂得察言观色,体会圣意,再加上新皇登基,谁不想在年轻的帝王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以期望得到新皇的重用。

    翌日清晨,队伍出朝阳门,当先的十二面条形龙旗迎风飘扬,紧随其后的是一百二十八名身披铁甲手持长枪的精锐骑兵,骑兵之后,身着飞鱼服腰跨绣春刀的一百二十八名锦衣卫校尉在魏朝和时锋两人的带领之下一左一右将朱慈燃乘坐的帝辇牢牢地护卫在中央,紧随其后的是文武百官,这些人皆是徒步跟随在帝撵之后,没有丝毫抱怨,他们周围左右两侧各有两列头戴红樱铁毡帽,腰跨燕翎军刀的精锐兵士牢牢守护。

    而且自朝阳门外直抵太祖皇陵,一路之上有南京京营和孝陵卫各出一千人马,散布在道路的两侧,保证队伍的安然前行,这些兵士个个手持长枪,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每两个相邻的兵士长枪相交,临时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警戒线,将前来围观的百姓牢牢地挡在道路两侧。

    因为这次是去祭拜太祖皇帝所以朱慈燃此刻所穿的通天冠服虽然比不上昨日登基所穿的冕服那样复杂,但是若要论起正式程度,这套通天冠服就算是比起冕服也是不逞多让。

    黑介帻,组缨,一根白玉簪横贯帽中,将发髻与通天冠牢牢地固定在一起,搭配绛纱袍,皂色领,绛纱蔽膝,白底黑皮靴,这就是朱慈燃此刻的打扮。

    坐在宽敞的宛若阁楼的帝辇之上,朱慈燃的身体随着帝辇的前进而微微起伏,透过绣有金龙的窗帘,朱慈燃看着一路之上执枪披甲的兵士内心感慨不已,曾几何时,面临着十几二十名闯军就要狼狈逃窜的自己,此刻竟然成了如今大明天下位高权重独一无二的帝王,虽然曾经无比渴望这个位置,但是如今真的如愿以偿的时候,朱慈燃反而有种迷茫的感觉。

    一步登天,恐怕就是对于此刻自己做好的描写,不只是自己不相信,看着帝撵两侧春风得意的魏朝二人,恐怕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默默无闻整日里靠教人读书认字方才能够混口饭吃的毛头小子竟然会有今天?

    说实话,不止他们,即使已经过去一天,朱慈燃都恍若梦中。

    并未让朱慈燃沉思许久,此次足足出动了将近三千名兵士,朱慈燃一行人自然行进的十分顺利,不到一个时辰,朱慈燃就被一道声音打断沉思。

    踩着金色绸缎包裹的锦櫈,朱慈燃走下马车,看着面前高大巍峨气吞宇内的太祖皇陵,心中情绪起伏不平,彻底被眼前方的一副豪迈的场景给震慑住了。

    明孝陵位于玄武湖旁边的神烈山上,始建于洪武十四年,至永乐三年建成,先后调用近十万民工,其工程之大,历时之久,都足以媲美始皇陵,是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与皇后的合葬陵墓,因明一朝奉行以“孝”治天下,所以太祖皇陵又名“孝陵”。

    太祖皇陵,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一方坟为圜丘新制,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

    仰首望去,一身通天冠服显得威武非凡的朱慈燃此刻内心不由得暗自惊叹,这么浩大宏伟的建筑,朱慈燃真为古人的智慧感到自豪。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96章 孝陵卫() 
拜谒太祖皇陵,无论是朱慈燃还是文武百官均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即使已经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但是在场的所有人对于这座帝陵的主人还是保持着浓浓的崇敬之意,武官下轿、文官下马,这是所有人对于太祖皇帝最起码的尊重。

    整个皇陵的布局是按北斗七星而建,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五龙桥、享殿、宝城分别构成了北斗七星的勺头、勺身、勺柄,其中未尝没有魂归北斗的意思,这位大明朝开国皇帝死后仍想乘坐北斗七星这驾天帝之车关照大明河山,照拂子子孙孙绵延不绝。

    此刻出现在朱慈燃面前的是一座两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有“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普普通通的六个大字却彰显了一代帝王的霸气。

    神道之前,正当朱慈燃抬步上前之时,却被一道苍劲有力的声音所打算。

    “臣等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一身戎装的中年男子,男身后有一字排开四位同样一身甲胄看上去是四位千户,这五人皆是单膝跪下,看他们的神色以及一举一动充满了对于皇权的拥护,但是却也没有一般文武官员的谄媚奉承之色。

    点头,说了句,“平身!”朱慈燃再无多言。

    这么做,并不是说朱慈燃耍大牌,一朝得势小觑天下人,实在是今时今日,不同往日,自己一言一行都被无数人注视着,若是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纰漏恐怕就要引起无数言官的口诛笔伐,尤其是在拜谒太祖皇陵的敏感时刻,朱慈燃更是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心弦紧绷起来,这样才不会给有心之人留下把柄。

    朱慈燃虽未多言,但是韩赞周自然看出了朱慈燃脸上的不解,当即走上前来,开口解释道:“皇上有所不知,这位是孝陵卫指挥殷武,至于这四位则是殷指挥之下四位千户,原本应该有五位千户,但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