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子-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燃虽未多言,但是韩赞周自然看出了朱慈燃脸上的不解,当即走上前来,开口解释道:“皇上有所不知,这位是孝陵卫指挥殷武,至于这四位则是殷指挥之下四位千户,原本应该有五位千户,但是因为剩下的一位千户带领麾下一千多名孝陵卫士负责维持沿途之上的秩序,并未在此!”

    听到此处,朱慈燃眼中一亮,刚刚坐于帝辇之上朱慈燃还惊讶京营之中何时出现了这么精锐的一支兵马,谁能想到这些兵士竟然是出自孝陵卫,如今听到韩赞周这么一番解释朱慈燃总算明白。

    转身看了看身后低头垂手的文武百官,朱慈燃对着面前孝陵卫指挥开口说道:“边走边说?”

    而后率先先向着玉石铺就的神道之上走去,在朱慈燃身后一身红衣满面红光的韩赞周看了看欲言又止的孝陵卫指挥,自然知道这位殷指挥顾忌的是什么,看着已然走出一段距离的年轻帝王,转身对着殷斌善意的提醒道:“殷指挥不必如此顾虑再三,皇上既然已经发话,谁敢多言!”

    韩赞周的一番话让踌躇不前的殷斌下了很大决定,对着面前和蔼善意的韩赞周拱了拱手,而后转身吩咐四位手下上千户严加警戒,不可让任何人威胁到皇上的安全之后,而后三步并两步的向着朱慈燃的背影追去。

    笑着摇了摇头,韩赞周看了看身后的文武百官,而后轻扬拂尘,向着前面的两人追去

    韩赞周之后文武百官勋臣贵戚方才迈开脚步,踏着神道,向着太祖皇陵走去。因为太祖皇陵周围有着孝陵卫的日夜守护,众人并不用为自己的安危担忧,所以此刻前往太祖皇陵深处,朱慈燃等人仅仅带领了不到一百名锦衣卫。

    听这脚步声朱慈燃看着落后自己一步的殷指挥,朱慈燃心中想到“看样子这位孝陵卫指挥并没有外表看上去的那么耿直不通世故。”

    心有所想,朱慈燃开口问道:“刚刚一路之上,朕可是见识到了孝陵卫士的精锐,但不知殷指挥可有什么练兵之法才能把手下兵士训练的这般精锐?还有就是孝陵卫中这样的兵士到底有多少?”

    如今见识了孝陵卫的这些兵士,朱慈燃心中真是有苦难言,若是早知道南京城外还有这这般精锐部队的存在,自己也不用千里迢迢的孤身涉险,拜访江北两镇总兵,也用不到这么一番大出血,连连封了四镇伯爵侯爵,金银钱帛更是不在话下,可以想象,若是能够掌握这支孝陵卫,就算是福王真的携四镇四千精锐兵士兵临南京城下,自己也有一搏的机会。

    “自己这次,算是被史可法坑惨了。”朱慈燃心中暗自想到。

    其实倒是朱慈燃错怪史可法了,朱慈燃虽是南京兵部尚书,参赞军务,但是管理的也只是南京京营的军士,孝陵卫虽驻扎在南京城侧,但是身份特殊,作为驻守大明太祖皇陵的军队,史可法虽然位高权重但是还无法调的动他们。

    而且孝陵卫与世无争,淡出视野,完全不与南京城内的权贵打交道,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此番若不是新皇登基前来拜谒太祖皇陵,恐怕很多权贵早已忘记原来南京城外还有着这么一支军队驻扎。

    看着一连抛出三个问题,殷武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暗自好笑,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异常年轻的帝王竟然还有着如此浓厚的好奇心。

    脸上浮现自豪之色,殷武不敢有丝毫怠慢的拱手说道:“孝陵卫作为戍卫太祖皇陵的唯一军队,共有约五千六百名军士,孝陵卫下设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凡是入我孝陵卫的军士皆是经过严格的选拔,能骑马扬鞭,快速疾驰,骑马能跨过一道两丈宽的深壕,越过一道九尺高的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中其二者方可入孝陵卫!”

    “孝陵卫兵士每五年考核一次,若是不合格者,一律遣散,优胜劣汰!全盛时期的孝陵卫就算是比起锦衣卫也不逞多让!”

    听到殷武的一番介绍,朱慈燃点头表示认可,有着这么一套完整的选拔和淘汰制度倒也难怪历经两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孝陵卫依然额能够保持这般战力。

    想了片刻,朱慈燃眉头锁着,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孝陵卫训练苛刻,选拔如此艰难,还能保持如此人数,想必应该有着吸引这些兵户的地方?”

    首次郑重的看了看面前的年轻帝王,殷武略微佩服的说道:“不瞒皇上,这么多年以来,朝廷一直善待孝陵卫,孝陵卫的每个普通兵士每月的饷银是别的兵士的两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97章 拜谒太祖皇陵() 
一路之上朱慈燃徒步行走,不急不缓,不焦不燥,越是走进皇陵的深处,朱慈燃身体之内血脉深处愈发的涌动,一种源于血脉深处之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年太祖皇帝何等豪迈,起于尘埃,却能在短短十几年之内铲平数雄,吞天下而荡宇内,席卷天下,开创偌大的一个完完全全属于华夏儿女的盛世王朝,怎能不让人心生佩服。

    追古思今,如今的天下烽烟四起,大明江山眼看就要颓颓欲倾,若是太祖皇帝在天有灵看到自己守护了几百载岁月的江山被子孙败坏到如今这般地步不知会作何感想?

    太祖皇陵建筑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神道部分,由下马坊起,至孝陵正门也就是朱慈燃此刻所在的地方为终,第二部分是从孝陵正门经由宝城、明楼到崇丘为终,而朱慈燃此行无需走完整个皇陵,只需抵达宝城即可。

    其实所谓的宝城并不是一座真的城池,而是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合葬的地宫,是一个直经约四百米的大土丘,四周用大小一致形状相同的条石砌成石壁,石壁之上刻有“大明太祖之墓”六个大字,宝城依山势而建,没有显得丝毫突兀。

    穿越孝陵门,看着这不足百米用白色大理石铺就的道路,朱慈燃做出了一个身后群臣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决定,双膝下跪,叩首三次,上前十步而后再次双膝着地,叩拜三次,如此循复一直拜倒被巨龟拖着的刻有“大明太祖皇陵”六个大字的石碑之前。

    明朝尊唐宋为正朔,奉周礼,而周礼之中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三跪九叩其中最为隆重正式的跪拜之礼。

    而且严格来说朱慈燃此刻用的并不是三跪九叩之礼,所谓的三跪九叩就是跪三次,叩九次,而朱慈燃此刻所行之礼比起三叩九拜还要郑重,虽然不解,但是包括史可法这些耿直的文武大臣均是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因为大明立朝将近三百年,靠的就是以孝治天下,年轻帝王此举无疑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环顾四周,一些满头华发的年老官员均是抚须,看着犹如苦行曾一般的年轻帝王,被岁月填满沟壑的老脸上之上均是一脸笑意,有着说不出的臣服,其实不止文武官员,就算是此次跟随而来的一些勋臣贵戚此刻也是双眼通红,略微有点失态,作为与国同戚的公侯伯爵,他们祖祖辈辈的荣耀富贵大都是太祖爷所赐,因为这些,对于此刻埋在这所帝陵之下的太祖皇帝他们这些勋臣贵戚有着远超一般文武大臣的尊崇之感。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文武官员都自诩天子门生,但是与他们不同,这些与国同戚的勋臣贵戚无论是谁当朝他们依然能够享受着祖祖辈辈的荣耀,平心而论,在享受着这些荣耀的时候,勋臣贵戚自然对于赐予他们这份荣耀的太祖爷心存感激,而朱慈燃此举,自然第一时间赢得了这些勋臣贵戚的认可。

    就连保国公朱国弼此刻看着不远处的年轻帝王都不由自主的惭愧的低下了头颅。

    当然了,对于身后百官的所思所想朱慈燃自然没有察觉,之所以做出这么一番动作,完全是有感而发,但是朱慈燃无论如何今日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行礼却给自己结下了很多善缘,此次拜谒皇陵,朱慈燃这个新皇毫无疑问的成为了风头无两的主角。

    百米长的距离,朱慈燃并未走多远就已经完成了叩拜之礼。转身看着此刻方才缓缓赶来的文武群臣,朱慈燃似有所觉的察觉到他们面容之上不再如初见的那般冷硬,原先不卑不亢的一些老一辈的官员此刻看着朱慈燃均是满面的和气和臣服之意,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数保国公朱国弼,此人原先是拥立福王一党的中流砥柱,但是奈何朱慈燃早已谋划一切,这位保国公十几日的辛辛苦苦眼看着付诸东流。

    而反观本来魏国公徐弘基,仅仅只是因为简单的表明了一下自己的态度朱慈燃这位年轻的帝王登基之后就给了其不小的好处,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半分好处还惹得一身骚,有着这种种因素这位保国公若是再能真心实意的拥护朱慈燃才是怪事。

    所幸经过刚才朱慈燃的一番叩拜之礼,这位保国公虽说脸色略显生硬,但是知道已成定局之后,却也渐渐地表现出臣服之意虽然不明白这些文武百官为何会突然之间态度转变如此之大,但是目前看来起码是好事,朱慈燃也就没有深想。

    接过韩赞周手中的香烛,焚香点烛,带领着百官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之后,朱慈燃接过身旁韩赞周双手捧过来的祭文,当众打开,面对着三尺之外的巨型石碑大声念道:

    不肖子孙朱慈燃率领文武百官谨祭于吾皇之灵,昔以汉族不幸,皇纲沦陷,蒙元贼子皆引虎狼已占中原,遂使大地陆沉,中原板荡。朝堂之地,行省之间,非复吾有,异族因得以盘据灵秀之胄,杂以腥膻,种族沦亡,将近百年,幸得太祖皇帝崛于微末,起于怀右,横扫**、席卷天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挽大厦于将倾,解黎民于倒悬,建立大明帝国!

    今藉吾皇在天之灵,默为呵护,君臣用命,百姓归心,天下兵马,悉数归心,谨依吾皇之遗烈,定鼎金陵。慈燃不肖,以体吾皇之心,于天下之重托,收拾山河,指日北伐,荡平叛逆,复我帝都,上慰吾皇在天之灵,下解百姓倒悬之急,不肖子孙慈燃不敢不勉也!”

    俯首,再拜,起身,将纸质祭文投到面前的刻有双龙雕纹金色鼎炉之中。

    在朱慈燃之后,文武百官,勋臣贵戚皆是双膝着地,三叩首,齐呼,“太祖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98章 御臣之道() 
拜谒了太祖皇陵,发布诏书,昭告天下,至此,朱慈燃的登基仪式才算彻底完成。

    华盖殿内,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慈燃揉了揉的发胀的脑袋看着御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朱慈燃感到一阵头大,这已经是第三天了,自己除了吃饭休息就是趴在此处处理这些奏折。

    若是在平时,朱慈燃自然不用这么辛苦,但是现在新朝初立,一切还未走上正轨,内阁之中也仅仅只有寥寥四位大学士,而且新皇登基,这几位大学士猜不透朱慈燃的圣意,有些事情自然不能擅自做主,这也就导致了原本他们能够做主处理的一些政事也被一股脑的全都推到朱慈燃的御案之上,这也就造成了现在朱慈燃这般劳累的模样。

    他们所想,朱慈燃自然能够猜得出来如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揉了揉猩红的眼睛,朱慈燃想到:若是找这么发展下去,恐怕等不到清兵饮马长江,兵临南京城下,自己就要活生生的累倒在这御案之上。

    不知何时殿内响起了脚步声,四位头戴一品梁冠,外穿红罗上衣足登白袜黑履腰束革带佩绶的文官在如今俨然已经成为皇宫总管的韩赞周的带领之下,迈进殿中。

    这四人自然是史可法等人,也是如今大明寥寥的四位大学士,这其中任何一位放在外面那都是权势滔天之人,真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但是此刻这四位大学士看着御案之上高高垒起的奏折,以及半躺在龙椅之上的年轻帝王,四人无一不是惭愧的低下了头颅。

    其实太祖皇帝废除宰相一职,建立内阁制度,能够进入内阁的大学士品级并不高,仅仅只是正五品衔而已,但是明朝中后期沧海桑田,内阁已经由皇帝的私人顾问机构演变成为朝廷的行政中枢,拥有“票拟”之权,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位在六部尚书之上,皆是正一品亦或是从一品官衔。

    看着半躺在龙椅之上睡得并不舒服的年轻帝王,韩赞周沧桑的面容之上浮现一抹不忍,看了看身旁的几位当朝的大学士略微不满的说道:“这三天之内,除了用膳就寝,皇上就一直在处理这些奏折,如此一来几位大学士到时悠闲地很!”

    虽然怕打扰到朱慈燃的休息,韩赞周把声音压得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