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李元吉却摇了摇头,甚至没有打开那份计划,重新将皮球推给了李承光。

第七二一章:是是非非() 
“陛下,您就不再考虑考虑?”

    太平坊,齐王府内。

    已经退休颐养天年的房玄龄满脸惊讶的问着,前半生,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退休,整个大唐所有的官员,都没想过自己会退休。

    很多官员,他们的命运其实都是一样的,朝廷直属官员的命运就是一直干到老,到干不动了,到身患重病了,才会提出辞呈。

    而外官的命运是另一种,但基本上也大差不差,一种是病死在任期上,一种是身患重病,向朝廷请辞的。

    但一般来说,请辞的官员并不多,特别是外官,因为皇帝看不见,他们还期望着自己的身体有好起来的那一天,然后拖着拖着,就到了撒手人寰的地步。

    这座齐王府是二十年前李元吉亲自设计建造的,而这里,也曾经是高祖李渊最喜欢来的地方,有暖气,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又位于太平坊之内,在这里李渊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暂时的忘掉那些烦恼。

    一眨眼之间,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

    房玄龄也老了,从中年,步入了老年,退休在家的这一年时间,倒是让他看到了另一种不一样的场景。

    时不时的还在感叹,自己当年真是太傻了,还好有退休制度,这样自己才可以在人生最后的这段时间内,好好的享受一下人生,不在去为那些烦人的事情操劳。

    权力?

    的确没了,随着他退休的那一刻就没了。

    但他们却有另一种权力,心情好的话,可以去书院上一堂课,讲一讲他们的生平,讲一讲他们对于一些事件的处理态度,处理方法,处理思路,老同志们也在散发着余热。

    朝廷特意成立了一个赡养司,经费从内务府出,这个部门就负责围着这些老同志们转,逢年过节的时候送去一些礼品关怀一下老同志们,遇到某些老同志们看不惯的事情,又确实有理有据的,赡养司也会出面协调解决一下。

    连房玄龄这种皇帝眼前的红人都心甘情愿的退了下来,下面的人还敢有什么意见?只能委屈到不能行的收拾东西回家了。

    级别不够的,自然不在赡养司的负责范围之内,但他们每个月都能领取到一笔钱,钱数并不多,只有他们正常俸禄的一半,度过余生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考虑什么?朕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李元吉微微一笑,躺在摇椅上,一副天下大事皆与朕无关的姿态。

    “那可是皇位呀!”房玄龄啧啧嘴,无奈道:“去年老臣要退的时候,心中就很是不舍,不过现在倒也看淡了,退下来也挺好的,忙活了一辈子,再不趁机歇一歇,怕是就没机会了。”

    “朕从来就没想过要坐这个皇帝,小时候,朕总是喜欢跟在大哥身边,因为大哥比二哥更有人情味,不管怎么样,大哥至少不会对朕这个弟弟动手。”李元吉看向远方,口中淡淡的说着。

    这些理由或许是编的,但在李元吉自身看来,就是这样的,以前的李元吉有没有野心?

    有,但是他的野心并没有机会得到释放,然后就等来了自己。

    李元吉可以十分的肯定,自己是没有野心的,自己的初衷,只是希望做一个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可以肆意妄为的闲王的。

    不去操心那些政事,不去参与那些尔虞我诈的宫斗,安安静静的做个美男子,左拥右抱的,难道不好吗?

    一直到现在,李元吉都还是这样的心态。

    当皇帝十九年了,大唐在他的手下有了巨大的转变,可以说句不客气的话,就凭大唐现在的能力,吊打全世界完全没问题,虽然现在的大唐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但其他国家现在就像是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可即便是这样,即便自己必将成为千古第一帝,可是李元吉却依旧开心不起来,是的,十九年来,隐藏在李元吉内心深处的,一直都是那三个字,不开心。

    有人会说矫情,有人会说装逼,但那又怎样?别人又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想法。

    “朕这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年没把整件事情告诉大哥,这是朕亏欠他的。”李元吉接着说道。

    后来李元吉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借助着这具身体的记忆,回想了以往的种种画面。

    然后,李元吉将自己与皇后的嫡出第四子,过继给了大哥李建成,既然事已成舟,结局已经不可改变,李元吉只能用这种方式去弥补自己的遗憾,不管怎样,大哥李建成在这个世界上也算是有了后人。

    至于二哥李世民,李元吉同样选择了过继一个皇子给他,不过这个过继的就不是嫡出了,而是李元吉与观音婢所出的庶子。

    历史就是这么的惊人,就是这么的巧合。

    “过去的都过去了,当年的事情,是是非非,对对错错,放眼未来,谁又能说得清楚到底是对还是错?故人已去,一切都是命!”房玄龄叹了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

    现在他已经不知道该去怎么评判这件事情了,房玄龄每年都会去给李世民扫墓上香,每年都会去陪他聊聊天,讲一讲大唐这些年来的变化。

    这些事情李元吉知道,但却没有制止,甚至私下里无人的时候,李元吉也会去给自己的两个哥哥扫墓上香,虽说有点做作,但兄弟间的厮杀,他是真的不愿意看到的。

    李元吉的一系列手段,带着大唐走到了现在这一步,李元吉已经征服了包括房玄龄在内的所有官员与百姓。

    所有人都相信,这世上除了李元吉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带领着他们走到现在这一步,死于非命的隐太子李建成也好,后被推翻的唐武宗李世民也罢,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步。

    李世民没有继承历史上唐太宗的谥号,因为在位年限太短,又没有任何的功绩,反而国内连续的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加上篡位杀兄所得的皇位,所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场对其的评价都不高,当年在选择谥号的时候,官员们甚至给出了唐历宗这样的谥号。

    而历字代表着什么意义?

    爆慢无亲,杀戮无辜。

    这八个字就是对谥号里的历字的解释,用着八个字,来解释这个时代李世民在位的这两年时间,无疑是很恰当的。

    但是最后却被李元吉给压了下去,直接决定以唐武宗作为李世民的谥号,而李元吉对此的解释是,在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在军事上的确是出了大力的,这便是功。

    虽然他也有过错,但至少自己这个表面兄弟还在,而且还做了皇帝,如果给兄长这么一个谥号却无动于衷的话,世间对于自己又该如何评价?

    “是啊,是是非非,一切都过去了,总要朝前看的,不是吗?”李元吉呵呵一笑,道。

第七二二章:禅位,传承,永远……(大结局)() 
过去的事情,怎么去评判它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办法很简单,从将来来看。

    如果将来证明这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他就是对的,哪怕当时全世界都是反对的声音,也不影响将来的事情,反而会给人一种牛逼哄哄的感觉。

    现在的李元吉就是这样的,从宣武门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后一路走到现在。

    整个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会怎样?

    坏倒是不至于,他们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学院那帮怪物会研究出什么更高科技的东西,远洋的舰队会不会带回来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银山。

    房玄龄心里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长起来的,他不会忘记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龄同样也对李世民的心头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为他为大唐带来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训,虽然不知道效果怎样,但至少现在,他做出了改变。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点,便是当年陛下颁布皇子律的时候。”房玄龄继续感叹着,自己已经老了,李元吉也在渐渐的变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为一个皇帝而言,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皇子律,归属于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说,这部律法是正规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违背的。

    而皇子律的内容是什么?

    即确定太子之后,余下皇子需从教育等全方位开始转换自身的心态,其实就是明摆着告诉天下人,一旦确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没戏了。

    虽然以前也是这样的,但这一次做的更绝,直接从培养上就切断了,以前是可以竞争,从而就有了良性的,恶性的,玄武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历史上大唐总共经历了四次玄武门,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历朝历代最悲剧的太子,很少能够善始善终的,很少能够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却给了他最大的保护,这部律法确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冲击,同时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余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为主。

    这是一个限制太子与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从律法上断绝他们的这种危险想法。

    违反的,后果也很严重,直接废黜太子,或者将皇子贬为庶人,这其中包含了私学禁书。

    所谓的禁书,指的就是一切关于政治类的书籍,治国类的书籍。

    对于其他皇子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好的结果,可换一个思路去想这个问题,这个结果其实并不差。

    至少在他们不动反心的同时,他们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一生。

    而且确立了太子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就没有了任何的机会,只要太子没有登基,他们就有机会,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错,让皇帝不高兴了,或者失望了。

    机会虽然渺茫,但也并非没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了玄武门事件不会再发生一次了。

    因为从源头上杜绝了这种可能,他们没有治国的理念,没有接触到实权的可能,军队不会听他们的,他们只剩下了皇族的荣耀,不会饿死的月钱,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龄佩服的,是李元吉的这种气概,他能够下定狠心来做这个决定,换做其他人,怕是很难,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这一点。

    而今日,房玄龄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点。

    原本他们都以为之前的皇子律已经算是对太子最大的保护了,可是现在才知道,那仅仅只是一个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戏,其实现在才刚刚开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属于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经过他的手去处理,所有的大臣,也开始习惯了太子执政的方法与习惯。

    习惯是相互的,随着日子的推移,双方间的磨合也是越来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长安呢,虽然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但大臣们要是敢暗中作对的话,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会站出来为太子撑腰,甚至直接撸了某位大佬也说不准。

    所以,没人敢作死,没人敢不听太子的话。

    而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适应期内,李承光整个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压力,皇帝老爹在身后站台,他可以很轻松的去应对这一切,就算应对不来,身后的皇帝老爹也会帮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识到了他现在所面临的是什么,所以,请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请示之前,他都会做出自己的决定。

    他不是去问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让皇帝老爹评价的。

    很不凑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数并不多,一年到头,也仅仅指点了一次而已,余下的全部重新推给了李承光。

    李元吉这一年过的很轻松,皇后也很开心,丈夫终于有时间天天陪着自己了,虽然也会抽时间去陪其他嫔妃,但是一个月总有半数的时间是在自己这里的,夫妻二人过的很是恩爱,而皇后的脸上也是赤果果的挂着满脸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经消失在朝廷视线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会,身为皇帝的李元吉这才露了一面,精神头看起来比之前更加好了,身体似乎也更壮了。

    本以为锻炼了一年的太子,将会在这次的朝会过后被收回监国的权力,但是结果让大臣们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说是皇帝主持的朝会,实际上说是太子在操作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