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说是皇帝主持的朝会,实际上说是太子在操作也不为过,李元吉就像是个吉娃娃一样的出现在大殿中,然后走着流程,对于这些政事,显然没有之前上心了。

    朝会结束了,李元吉并没有收回李承光监国的权力,太子监国依旧还要持续下去,还要多久?没人知道,或许还要几年,或许还要很久,或许要一直这样到太子登基。

    大臣们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众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无缝对接。

    而在这一年内,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虽然这些人现在还不够资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吗?

    皇帝并没有制止,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事情是皇帝允许的。

    而这最大的结果是什么?还是那句话,无缝对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许,他们可以提前进入一些重要部门,接触到重要的职位,去适应,去习惯,他们有时间,也有资本,他们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所缺的,只是资历,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后等他们在官场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内阁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脉,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拢的对象。

    面对太子如此明目张胆的拉帮结派,皇帝同样没有任何的表示,难道皇帝已经被架空了吗?

    显然不是,至少内阁大臣们很清楚李元吉的计划,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们甚至经常跑去跟李元吉汇报太子的所作所为,以及官员中的议论。

    只要皇帝开口说上一句话,这些内阁大臣们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帝,太子?没登基之前,你又是谁?

    现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们听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葱?

    好在这种事情并没有真的发生,李元吉没有为难大臣,李承光同样也能理解这些大臣,也并未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为对于李承光来说,父皇对于内阁大臣们的这一番安排,同样也是他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他也会用到同样的方法。

    这并非大臣们的不忠,而是为了选择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必须要走的流程,这是对整个大唐负责,是对整个民族的负责。

    神元十九年的税收终究还是没有突破千万贯,但是在接下来的神元二十年,朝廷总税收却是一脚踹破了千万贯的大门,这与李承光的励精图治离不开关系,同样也与李元吉的全面布局离不开关系。

    为此,李元吉整整布局了二十年的时间,准备了整整二十年,才有了现在结花开果的这一刻。

    现在的唐人,是幸福的,但他们所享受的幸福,却是父辈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滴一滴汗水走出来的。

    太子监国,从神元十九年开始,走完了神元二十年,整整两年的时间,两年间改变了很多人和事,李承光也更加成熟了,也更像一个当权者了。

    当时间迈入神元二十一年正旦之前的半个月,李元吉再一次的与李承光促膝长谈了一番。

    这一次,父子二人谈论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说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李承光知道的,不知道的,当父子二人结束谈话的时候,李承光整个眼眶是通红的,这一天,他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又坚强了多少次。

    这一天,他更加佩服自己的父亲了。

    神元二十一年,正旦大朝会。

    这一次的朝会,改变了以往的流程,朝会刚一开始,便是一道圣旨从天而降,念这道圣旨的依旧还是宋忠,这个皇帝最信任的贴身人,虽然他只是个太监。

    这道圣旨并非别的,而是一道禅位圣旨,四十六岁的李元吉,将自己的皇位让给了刚刚二十二岁的太子李承光,将于一个月后,二月二举行登基大典。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迅速的传至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无数人为其落下了眼泪。

    皇位的更迭,往往意味着皇帝驾崩了,虽然是禅位,但更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还是误认为皇帝的身体不行了,大限不久了。

    而对于这个皇帝,他们是真心的钦佩的,毫不过份的说,大唐九成以上的家庭,都有一道李元吉的长生牌。

    关于李元吉的身体,官府也进行了解释,虽然他们自己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但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们必须要解释。

    唯一知道真相的,除了李元吉与内阁之外,多了一个李承光。

    正旦前半月的那次谈话,李元吉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了。

    禅位,并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李元吉想趁着现在自己还不算太老,还没有昏庸的时候,就将太子扶上位,就算自己只能够活到六十岁,那么这中间也至少还有十四年的时间可以去为太子撑腰。

    十四年的时间,足够李承光去操作任何事情了。

    当然,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李承光站稳脚跟,而是他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李元吉的认可。

    十二年的精心培育,两年的监国经历,期间的任何事情,李元吉都看在眼里。

    这是传承,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将这座江山交给自己的下一代,在他们站稳脚跟之前,替他们撑腰,继续保护他们。

    这样,可以避免权力更迭的时候,国家不可避免的混乱。

    新皇登基,人事变动是肯定的,一些老臣就算再不满意,老皇帝还在那站着呢,吹鼻子瞪眼的你敢做一个试试?都不用新皇帝动手,老皇帝都能啪啪的弄死你。

    不管外面怎么传的,神元二十一年,二月初二,李承光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李元吉也被尊为太上皇,此后,李元吉便经常出现在太平坊老齐王府内,那里才是他真正起家的地方,那里对于他来说,才更像是一个家。

    而后,李元吉也偶尔的会去一趟洛州,看一看那里,甚至还去了一趟海城,看了看那座自己从未见过的造船厂,检阅了大唐的水师。

    神元二十一年走完之后,神元这个年号戛然而止,新帝登基,自然不可能沿用老年号,哪怕李元吉还在世。

    所以,神元二十二年,变成了开元元年,不经意之间,李承光也抢了历史上属于后代子孙的年号。

    李元吉过上了真正自己想过的生活,无忧无虑,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随时可以来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时间继续推移着,当年的老臣一个个的逝去,魏徵,李靖,李绩,紧随二人之后,房玄龄也紧跟着去了。

    转眼间,当年的老臣也只剩下了一个混不吝程知节,好在自己第一个调教出来的马周还算年轻,刚刚步入中年而已。

    薛仁贵等人也在军中混出了名堂,如今已是一师之长,未来前途可期。

    李承光延续了李元吉的思路,没有去限制太子的人选,也没有去在意他们的身份。

    最终李承光选择了庶出子李元作为太子,并且沿用着老套路,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开始亲自去培养自己的太子。

    李元吉则是一直关注着一个女人,武士彟的次女,此女的确不一般,李元吉曾经远远的看过一次,模样自然是不用说,倾国倾城,甚至年轻时期的杨氏,观音婢都要略逊一筹。

    借助着已故父亲的人脉,这个次女依旧梦想着登上豪门,可谓野心依旧。

    李元吉不知道她将来会不会重走历史上的那一步,虽然历史上她的发家是因为李世民将其招入了宫中,而这一世自己并没有招入她,但是在之前的选妃的时候,她却是出现了,最终被李元吉给拿了下去。

    于是,李元吉动手了,暗中指使,将其嫁给了一个普通百姓,其实也不算普通,家中也算是富有,至少不缺吃穿,还顶着县子的爵位,但对于她来说,这个舞台太小了,她等不起。

    于是,成亲的第二年,她的丈夫便死于意外,医学已经相对发达了些,死因很快也查了出来,死于破伤风发作,而其早年也是在军中打过仗的,所以这个死因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而此时,她只剩下一个月即将临盆,这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打算生下这个孩子以后就离开,继续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然而一直关注着她的李元吉,却看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不管男方是否死于意外,这个女人绝对不能再留了,否则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乱了朝政。

    于是,一个月后,她也死了,死于难产,好在腹中的胎儿是保住了。

    开元二十年,六十六岁的太上皇李元吉彻底的闭上了眼睛,当太上皇驾崩的讣告发往全国的时候,整个大唐哭泣声一片,家家户户,全部自愿的挂上了白色的灯笼,以此来缅怀给他们带来新生的一代明君……

    李元吉的人生分为三个部分,当齐王的那二十五年,当皇帝的那二十一年,当太上皇的那二十年。

    而最后尴尬的是,礼部官员,竟然不知道该给李元吉定下什么样的一个庙号与谥号。

    因为他们发现,所有的庙号与谥号,似乎都无法将李元吉这一生的功绩与贡献表达出来。

    ……

    公元3000年,长安,高楼大厦林立,三四百米高的楼房到处可见。

    太平坊内,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街边的店铺早已经不知道推倒重建了多少次。

    来自于海外各地的百姓,在导游的带领下,在大唐禁军的监视下,轻飘飘的,静悄悄的走进这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齐王府。

    李元吉定下的移民政策被后代延续了下来,所以现在世界上只有大唐一个国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汉人。

    “现在我们所参观的,是两千四百多年前太上皇帝亲自规划并且监督建造的王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没有被推倒重建的建筑……”

    全书完……

结束语() 
完结了,差13天不到一年整,发现俺又陷入二百万字魔咒了,中华第一帝国二百零几万,再往前数,重生超级帝国被河蟹的时候好像也是二百万左右,现在又来了个二百一十万。{}{} {'}

    其实按照大纲来写的话应该是三百万字左右的,但我发现大纲好像有点水了,然后就砍了一部分,再然后,就这样喽……

    接下来是日常哭惨时间,都说没有哭惨的结束语不是真正的结束语,那我也就不能免俗了。

    算了,哭惨真不是我的强项,还是不去搞那些俗套的内容了。

    讲讲这本书的感受吧,上架之前觉得还好,成绩涨的有些缓慢,记得当时三江过了第一关,但是后面被人给劈下来了,劈下来不要紧,要命的是,没了三江这口奶,后面的强推也就没戏了,成绩差的太远,不达标。

    当时的我真是绝望的,然后看着上架时候的成绩,接着又去翻了第一帝国时候的成绩,发现哎呦,比那时候强多了,先写写看吧。

    后面就是徐总一口口的奶啊奶,可能是这本书真的存在很大的问题吧,所以奶了这么多口,最终的成绩也就将近一千均订。

    其实问题在哪我大概知道,很多人说开头就是一口毒奶,毒的人不要不要的,还有人说跑题了,闲王闲王,闲成了皇帝,这还叫闲王吗?

    然而结果是,关于开头的毒奶,这个后来我想到了更好的处理办法,但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好像也就没太大意义去翻改了,这事也就丢那了。

    后面成了皇帝,这个是真没跑题,一个要当闲王的人,怎么会去当皇帝?还敢口口声声的说没跑题?

    如果有仔细看的话,文中一百万字以后,有很多地方都透漏了这层意思,没看到也不要紧,最后两章对这些进行了一些总结。

    当上闲王很容易,但加上最佳这两个字,那就不容易了。

    什么是最佳?不仅在当下,在以后也是最好的,而书中的主角建立了一套稳定的秩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皇子之间发生类似玄武门事件的几率大大的降低了,不去走出这一步,是不可能有机会来做这件事情的,最终的结果,其实也就跟历史没什么区别。

    当然了,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逻辑性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是,特别是历史,一味的追求历史真实性,这也不太现实。

    不管怎样,这本书结束了,没有烂尾。

    结局的真实性连我都会怀疑,毕竟时间跨度太长,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我觉得还不错。

    另外说下新书,新书大概会在七月中下旬,或者八月初出来,我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新书的情况,构建一个更完整的大纲与细纲,争取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