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打?你说不打?”程知节瞬间发怒,站起来朝着李元吉所在的位置走来,距离三步远这才定住,继续愤怒道:“你说不打了?四千个弟兄就这么白白付出了生命?记住你是监军,老夫没有畏战你就管不了!要走你特么的自己走,老夫要带着弟兄们继续打,便是把命留在这里,老夫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我说不打,你就是不能打,从现在开始,本王接管这里……”

第一四零章:既然来了,那就留下吧!() 
“我说不打,你就是不能打,从现在开始,本王接管这里,你……被免职了!”没有退让,李元吉缓缓的站起了身子,双目死死的盯紧了程知节说道。

    “什么?有种你再说一遍?”程知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一切,李元吉竟然罢免了自己主帅的职位。

    监军?那又是什么?

    大唐的军队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监军这个职位,不过是为了带李元吉出来,想从中学点东西,所以才给他的监军这个职位而已。

    可到现在东西没有学到,反而要罢免了自己的军权,他自己要取而代之,难道这是跟李艺商量好了的吗?

    “本王的话,从不重复第二遍!”李元吉一声冷哼,跨步走上帅位。

    “别以为你是齐王老夫就不敢动你,你若是继续执迷不悟,老夫可就要动手了!”程知节满脸懵逼的指着李元吉怒吼道。

    走上帅位,李元吉缓缓的转过身来,故作愁容道:“本王现在终于知道你们为何会不喜欢李靖了,因为他比你们多个了脑子,真希望你们也有!”

    “你……”

    “传本王帅令!明日卯时三刻拔营回师,待来年开春之后再战!”没有理会程知节的愤怒,李元吉直接发布了第一道帅令。

    李靖打仗是猥琐了一点,但李靖打的仗,都是很漂亮的仗,每一次都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或许是因为战功的嫉妒,或许是因为李靖的中立态度,所以这些天策府武将们并不喜欢李靖,而现在的李靖也正在被逐渐的边缘化。

    即便上一次反击突厥的时候,自己强行给李靖安排了出场时间,但依旧没有能够阻止李靖被边缘化的速度。

    如果这一仗担任主帅的人是李靖,或许自己就不用这么累了。

    可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程知节,根本就看不到现在的问题,这根本就不是打不打的问题,李艺是想靠着新平县拖死他们这一个军团,继续这么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而且还是死无葬身之地。

    “你敢!”听到李元吉下令撤军,程知节再次暴怒,跃起身子便要上前与李元吉一决高低。

    “敬德!拿下知节!”电光闪石之间,房玄龄急忙朝着尉迟敬德吼道。

    虽然他也有些迷茫,但房玄龄是不可能叛变的,所以房玄龄的话,他还是愿意听的,一番争斗,程知节自然不是尉迟敬德的对手,很不心甘情愿的被尉迟敬德擒住,但身子却仍不认输,不断的扭动着,想要挣脱尉迟敬德的控制,口中不断的怒骂着,李元吉,房玄龄,尉迟敬德,三人被程知节轮流骂了个遍。

    “知节,现在的你,已经失去了一位主帅应有的稳重,你不适合再继续担任主帅了,那样会害死所有人的。”房玄龄走上前去,于心不忍的朝着程知节安慰道。

    “哼!”左右挣脱不了尉迟敬德的控制,程知节一声冷哼,索性趴在地上不再动弹。

    李元吉搬进了中军大帐,一面齐字旗,一面李字旗,一左一右竖在大帐门前,取代了程知节的宿与程两面帅旗。

    其实还有一面帅字旗,但那个是通用的,所以李元吉也就没有更换。

    程知节被送进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帐篷,挣脱了束缚之后,程知节将李元吉的帐篷砸了个稀巴烂,里面的动静整整响彻了大半个夜晚。

    卯时三刻,已经整理完毕的一万六千大军,带着近三千伤员与尸体,缓缓的拔营撤军。

    身心疲惫的唐军,士气大跌,遭了这么多的罪,竟然只是来送几千具尸体就狼狈撤退,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命令是为了他们好,但是打了败仗,却没有人能高兴的起来。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队伍走的特别慢,行军速度甚至只有来时的一半,或许是大家都很疲惫的缘故吧。

    ……

    天刚蒙蒙亮,冬日的阳光要比夏日来的更晚一些。

    新平县城门楼上,两道身影,一道颇壮,一道尽显颓废的出现在那里,视线中依稀能够看到的,是正在撤军的唐军,而原本出现在中军的宿与程帅字旗,换成了齐与李。

    身材颇壮那人,意气风发的仰头狂笑,笑的眼泪都挤了出来,心情是无比的畅快,大手一挥,指着那些渐渐远去的唐军,道:“看到了吧?这就是所谓的精锐,数百里送了两千具尸体就这么狼狈的撤了,这就是你的唐军,你的朝廷,你都还没死呢,他们就这么撤了!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绝望啊?”

    “呸……”颓废之人朝着那人吐了口唾沫,脸上表情坚定道:“李艺小儿休要张狂,陛下早晚会出兵灭了你,你不得好死!”

    “有志气的话谁都会说,可当你死了以后,说这些话又有什么用呢?最后再说一遍,我姓罗,不姓李!”李艺倒是毫不在乎,打退了朝廷的围剿,心情正爽着呢。

    至于带赵慈皓来这里看唐军撤退,无非就是想收复他为自己效命而已,古代可没有什么敌人的大臣我不用这种概念,古代人才匮乏,特别是高层人才,李艺想要造反,就必须要收拢更多的高层人才,文臣武将他都需要。

    杀戮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他要的是征服,征服了一个赵慈皓,征服第二个赵慈皓就会比这个容易的多,第三个第四个赵慈皓也会随之而来。

    杨岌也是个人物,李艺很欣赏他的忠直性格,所以身受重伤的杨岌,李艺也没有下令处死,而是寻遍全程最好的郎中,用最好的药,用最大的精力去医治他。

    “放心,我不会杀你。”李艺呵呵一笑,心情大开的慷慨道:“往日窦建德能供养李勣之父,便是李勣谋事失败之后也不曾动下杀心,我罗艺的胸怀可比窦建德大的多。”

    “比他胸怀宽广又能如何?窦建德不还是败了?想成事?白日做梦!”赵慈皓冷哼一声,自比窦建德又能如何?权倾一时,不照样身首异处?

    “知道我是怎么发现你和杨岌想要杀我的吗?”李艺继续挑逗着,见赵慈皓终于有了兴趣,呵呵一笑,继续说道:“是齐王告诉我的,不过说真的,如果不是齐王的提醒,我肯定发现不了你们的密谋,更挡不下昨日的进攻,甚至都支撑不到昨日。”

    “什么?你是说齐王要谋反?”赵慈皓瞪大了眼睛,虽然合情合理,但就是不敢相信。

    齐王拿下了程知节,如果要谋反,此时与李艺合二为一,手握近四万精兵,借着这个冬天,甚至能一举攻破长安,如果齐王要造反,又为什么要撤军?佯装败退,撤回长安,趁机发难?

    “不,齐王已经被吓破了胆子,现在的齐王,早已不是当年的齐王。前些日子齐王派人给我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说让我不要轻举妄动,而不久,我便收到了李世民的诏喻,意图还不明显吗?不是齐王的提醒,我不会如此谨慎,我不谨慎,也就发现不了你们的密谋。”李艺觉得自己这一手玩的很漂亮,齐王一个小小的提醒,或者说是警告,竟然帮了自己这么大一个忙。

    但自己是要成事的人,不像齐王那个胆子被吓破的家伙,越想下去,李艺便越是觉得异常激动,再次指着正在撤退的大军说道:“只是不知道齐王会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的提醒,不但救了我一命,甚至还助我成事,但却会要了他的命?哈哈哈……”

    “你到底想干什么?”赵慈皓已经觉得有些凌乱,但道理还是分得清,齐王劝李艺不要谋反,发出了一道警告,但却阴差阳错的让李艺提高了警惕,然后就有了现在。

    但李艺又为何要杀齐王?可现在他又怎么杀呢?

    “我想干什么?你很快就会知道了!”李艺依旧是心情大好,继续劝着赵慈皓:“现在归降,我封你做宰相,日后归降,你只能做刺史,甚至是县令。”

    “哼,老夫宁死不降,你最好现在就杀了我,不然老夫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找到机会杀了你这个逆贼。”赵慈皓挺直了胸膛,望着长安方向义正言辞道。

    “恩,不错!只希望当你看到两万具唐军尸体躺在你面前的时候,还能这么硬气。”李艺满是欣赏的拍拍手,然后再次指向撤退的唐军。

    豳州多山,来来往往的也只有那么一条路,要么就是绕路,大兵团在这里根本就施展不开,在这里,藏些兵简直容易的不要不要的。

    早已猜到李世民会派兵攻打自己,李艺又怎会毫无准备呢?

    在新平的这些日子,李艺可并不是只忙着收复豳州的兵马人才,他同样的也在为李世民派来的大军准备好了礼物,一个绝对可以让李世民终身难忘的礼物。

    “既然来了,那就都留下来吧。若是传出去了,后人会说我罗某人不懂待客之道呢!”

第一四一章:我看你怎么逃() 
冷风瑟瑟,寒意逼人。

    队伍行进的速度很慢,坚硬冰冷的路面,通过脚掌,传递给每一个人,身上挂着装备,无精打采的一步步走着。

    李元吉的马车已经让了出来,十多名被严重冻伤的士兵坐了进去,可即便如此,依旧还有更多的冻伤士兵无车可坐,只能在其他人的搀扶之下一步步缓慢的走着。

    做普通的马车,无异于等死,只有走着,才能让他们的身体产生一些热量。

    “扎营!派兵进去,用粮食换房子,尽可能把所有伤员全部安排进去。”时间已经临近天黑,恰到扎营的时间点,但李元吉却才刚刚到了太峪,比正常的行军速度少了差不多一半的距离。

    面对如此缓慢的行军,李元吉非但没有着急,反而派人去镇中与百姓商议临时租借房子的问题。

    太峪地势险要,四周环山,坐落于主道两侧,主道从太峪穿城而过,不少客商选择在此歇脚,所以镇上也多数经营客栈,酒食之类的生意。

    道路只能依山而修,尽可能选择稍微平缓一些的地方,而太峪这条路,便是方圆四十里唯一通往新平的主路,而且这里有连续的三个三岔口,只要守住这里,除非敌军选择用两天以上的时间去绕路,否则根本过不去。

    但问题的难点在于,太峪位于第二个三岔口,事实上他们只需要守住第二个三岔口就行,但万一敌军从第一个三岔口出现,被安排在镇中的数千伤兵将会首当其冲。

    大营分布在太峪前的一片空地,以及整条道路上,一字长蛇阵,排兵布阵的大忌,但没有地方可以用于大军扎营,这也是别无选择的办法。

    营房正在一点点的搭建着,士兵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李元吉的脸上也同样的没有任何表情。

    打仗果真是个费脑子的事情,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只有当几万条生命压在自己肩膀上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不易。

    “这里不是扎营的好地方,一旦敌军突袭,我们有可能瞬间瓦解,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抗。”看着颜面数里的营房,房玄龄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一路上,房玄龄什么也没有问,他始终觉得李元吉做出撤退的命令并非出于真心,特别是一路上拖拖踏踏,丝毫没有急躁的情绪出现。

    房玄龄本不打算多嘴,但看着大营被这么安排,他不得不多嘴去提醒一句,说白了李元吉也是跟程知节一样,从未有过单独领军作战的经历,倒也是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本王自然知道这里并非扎营的合适地点,本王在想的是,阻兵放在哪里才合适?”李元吉呵呵一声,看了看左右,只有房玄龄与尉迟敬德,也就不再忌惮的直言道。

    “阻兵?”房玄龄愣了下,旋即心头一阵狂喜,自己猜的果真没有错,李元吉是真的有想法。

    “难道你不觉得这一仗有太多不正常的地方了吗?”李元吉瞥了瞥眼,说尉迟敬德没看出来他信,但是房玄龄这个老狐狸看不出来,那是打死也绝不信。

    “太多的正常,那就是不正常,新平县太沉稳了,沉稳到我都觉得那些将士是真心跟随李艺造反的。”房玄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说的没错,新平县里的那些将士,的确是真心跟随李艺造反的,但那应该只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些将士,至于城内的情况,谁又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