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自从秦朝之后,皇族和贵族用鼎制度就已经消亡。九鼎不再是象征天下皇权,而是换成了传国玉玺。但传国玉玺又在刘宏手中。为了显示出刘范称王的正统性,于是刘焉命马钧之官营工厂为刘范铸造了七个鼎,每个鼎皆是三个虎足,三足鼎立;纹饰精美,上有饕餮纹、云龙纹、夔龙纹等,在鼎之中还以金文篆刻着铭文,纪念刘范称王之盛事。

    除了象征王爵的七鼎外,刘焉另外命马钧为刘范篆刻了王者之玺和王者行玺。这也是为了彰显刘范称王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刘宏手握传国玉玺,以荆山璞玉雕刻而成玉璧,后来方才篆刻为玉玺。传国玉玺十分硕大,约有一女子之首级大小,也是十分的笨重。传国玉玺在新莽时期遭遇了浩劫。当时,王莽命其弟王舜去取传国玉玺。太后王政君当时拿着玉玺,才发现王莽这个侄子的狼子野心。于是大骂王莽和王舜是汉家的叛贼。王舜被姑姑这么痛骂,十分地心虚屈辱,就推说是借玉玺。太后又是大骂,一怒之下,为了防止传国玉玺落入王莽手中,于是奋力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结果传国玉玺太过结实,太后力气可能也不大,所以只摔了一个角。王舜连忙捡起玉玺,交给王莽。王莽让金匠用黄金将缺角补上,反而使传国玉玺更显得具有残缺美的艺术气息。

    刘范之玺,以和田羊脂玉篆刻而成,虽然王者之玺和王者行玺都不如传国玉玺那般巨大,但胜在玉质高过传国玉玺一筹。传国玉玺上由李斯篆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为了对应传国玉玺,马钧在王者之玺上篆刻上了“天以王授,万岁未央”;王者行玺不如王者之玺重要,于是只是篆刻着“凉王行玺”四个字。王者之玺大如三拳,只有传国玉玺的一半大;王者行玺只有两拳大。但比之传国玉玺,羊脂白玉更显珍贵。也是因为羊脂玉太过珍贵稀少,所以只能篆刻得如此大。王者之玺上,镌刻着一条蟠龙;王者行玺上镌刻着一只夔龙。同样的,刘焉也有自己公爵的玺印。

    刘范看着眼前的七鼎双玺,激动的心情无以复加。刘焉使刘范跪在祖宗牌位之下,祭天祭地祭祖宗,献上太牢和少牢,人群看到后,纷纷噤声。然后,刘焉将蔡邕书写的称王之书宣读,并将王者之玺和王者行玺一同代天赐给刘范。从刘范一手持着一个玺印那一刻起,刘范就是凉王了!

    接过了玺印和称王之书后,刘范从地上站了起来,转身面向高台之下的人群。刘范走到高台边际,举起凉王之玺朝人群示意。人群看到之后,齐齐下跪,如同大海翻起骇浪一般,又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时之间,近百万人皆拜倒在刘范之下。看着一望无际人山人海,刘范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之情,无以复加。从今天起,他就是西北之地的王!

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后安排() 
人群下跪磕头之后,纷纷山呼:“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刘范朝人群挥挥手,并高声喊道:“人民万岁!西凉万岁!”听到刘范的回应,人们更为激动,又是一阵又一阵的欢呼。随后,刘范宣布了对谋臣武将们的封赏,皆为侯爵。

    称王大典,就在人群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中圆满成功。在称王大典之后,刘范召集了谋臣武将们一同商讨大事。谋臣武将们还没等在议事堂中站好,就立即长揖,齐齐山呼道:“拜见大王!大王千秋!”

    刘范一听“大王”这个颇为威风的称呼,愈发觉得称王的选择是对的。如果称公的话,岂不是要让麾下人都称呼自己为“大公”?而今他已经是凉王了,“凉”本来就让人听起来十分精神,“王”就更加令人为之疯狂。想到自己不过穿越三年而已,如今不过二十岁,就已经受爵称王,实在是太令人神往了。而称王大典的盛大空前,更是让刘范觉得自己犹如是身在美梦之中一般,这一切的一切都太过不现实了。

    刘范高兴地点点头,说道:“平身!如今本王是凉王,诸位也已经是亭侯。之所以本王未曾将诸位封赏为乡侯以上,自有深意在其间,而非慢待英才。你们谁能体察到本王之心?”

    郭嘉笑嘻嘻地站出来,拱手说道:“大王意图鼓舞士气。”

    刘范点点头,说道:“奉孝说的不错。诸位之中有些人自本王身居征北将军以来,就追随本王大破檀石槐二十二万胜兵;也有人自本王就任凉州牧后追随本王,随着本王在玉门关下杀得三国联军狼奔豕突。而本王一直以来,因蛰伏在朝廷之下,未能以爵位封赏。如今封赏诸位,是奖赏诸位兢兢业业,为本王、为西北百姓、为本王之大业贡献巨大。”

    众人山呼:“为大王效忠尽责,乃我等本分也。大王过奖。”

    刘范说道:“然而,本王如今却只封赏诸位为亭侯,一来是因朝廷仍在,封为乡侯过于急促,恐引人侧目;二来,本王不过是王爵,将来必当荣登大宝,位为至尊。而诸位若可矢志不渝,恪尽职守,来日王公岂不更为快意乎?若如今就封赏诸位为王为公,将来诸位为本王、为天下建功立业后,本王就无从封赏,诸位也会无目标可追,无建功立业之雄心。不如,如今暂且封为亭侯。将来建功立业,再说不迟。”

    众人皆道:“大王明见万里,胸怀天下,我等佩服。”

    刘范点点头,说道:“如今倒是有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朝廷十军会攻,按照昔日我等之商议,今作如此安排。东路大军,由本王率军亲自迎敌,左军师贾诩、长史郭嘉随军,领军大将有典韦、黄忠、张辽、文聘、魏延、阎行、高顺、马超,领步兵十万,重骑兵五千,轻骑兵八万。西部,由右军师田丰指挥,统兵大将有赵云、张颌、庞德和马岱,统领轻骑兵七万。诸位有何意见,可速讲来。”

    众人皆道:“大王雄才大略,胸中有百万雄兵,我等不及。”

    刘范说道:“那好,就这么布置就行了。右军师田丰何在?”

    田丰站出来,说道:“属下在!”

    刘范说道:“西路有黄巾军为乱于内,又有大月氏如此劲敌,元皓当谨慎为先,谋定而后动。天州和昆州之物资,由你与天州牧和昆州牧商议后定夺,一切以战事需要为先。而且,传令下去给西征之军,告诉他们在国境之外,任意大索抄掠。抄掠所得之物,除了粮草牛羊之类一律充公以外,金银财宝之类抄掠而来,以二八分成,八成归属军士,二成归属全军。至于抢掠到妇女之类,则全部归属于军士。”

    大索,就是索取之意,就是任意抢夺之意。刘范这次对西征大月氏的西凉军如此放任自流,让在场的很多人都不禁瞠目结舌。他们向来知道,刘范最为看重军纪。如果没有严苛的军纪,以羌人、氐人和西北汉人为主的西凉军一定会胡作非为。只有严苛到极点的军纪,才能像一条结实的缰绳,将西凉军这匹野马给牢牢地拴住。

    田丰说道:“大王如此规定,敢问此为何意?”

    刘范环顾议事堂中众人,说道:“本王知道你们对此都不太理解。大索抄掠,在军纪之中为重罪,谁敢抄掠,必将处以极刑。但你们都没有认真地看过这一条,本王明确规定的是,不准抄掠汉人。就是说除了汉人以外,西凉军可以任意抢掠,无所限制。本王虽背叛汉室,但别忘了,本王就算是朝廷口中的反贼,也终究是汉人。汉人之组成,并非是因血统为上,而是因汉文化为标准。若为汉文化所感染征服,便是汉人。只要认同汉文化之普世价值,讲求忠孝节义,即使是蛮夷也可称为汉人,这也是为何本王对汉化羌人如此重视。而除开汉人以外,皆是蛮夷。这等蛮夷,何须重视?且蛮夷大多威胁到我汉人之生存,若不除之,必有后患。大月氏之辈,更是其中佼佼者。故而抄掠之,非伤我军声威,更能削弱大月氏之辈之嚣张气焰。我军粮草不足,而大月氏乃西方雄国,正好可提供军粮物资,以资我军。”

    听到刘范的解释,众人这才释然,田丰说道:“喏!”

    刘范说道:“本王将率军出街亭,与朝廷之官军对垒。而南北两路四军中,益州军就由奉孝为本王退兵。”

    早已是意料之中,郭嘉坦然地说道:“喏,嘉必不辱使命。”

    刘范又扭头看向马腾,说道:“岳父与羌人有旧,孟起身上有羌人血统,大牂羌这一路大军,就有劳岳父和孟起了!”

    马腾和马超父子二人一同出来,应道:“喏!必不辱使命!”

    刘范点点头,有马腾这样的岳父就是好,既给他送来了一个天仙般的马云禄,又在危机四伏之时能替他排忧解难。

    刘范又扭头看向卢植,说道:“大军全军出动,粮草必然先行,各类物资之调配殊为重要。在后方调配粮草军械,协调各郡之间物资运送,招募民夫为大军运输,就靠师父了。”

    卢植也抱拳,说道:“喏!”

    刘范看向管宁和邴原,说道:“拟定书信,寄给须卜骨都侯,使之与栾提羌渠反目成仇,化解匈奴军之威胁;以金帛贿赂以卢水胡为首之胡人军,使之退兵,就依靠你二人了!”

    管宁和邴原也是应道:“喏!”

    刘范再扭头看向华佗,说道:“大战之中,伤者必众。领医者随军出征,为大军随时治理伤员,就依靠元化了!”

    华佗虽是医者,却也毫不畏惧,说道:“喏!”

第四百二十三章 马氏长计() 
随之,刘范在姑臧城下誓师,斩青牛白马,然后告别家人,率军东向而去。赵云也率领西征之军西向而去。再一次面临大战,刘范感慨万千。历数他穿越以来,经历大战数次,小战无数,但从未有如今之景象。

    黄巾之乱、幽州之战、凉州之战和西域之战,他都取得完胜,并在短时间内就一击必杀,将敌军击败,而己身并无太多损伤,可谓是战争之中的奇迹。但如今再想重演那些轻松又伤亡轻微的大胜,机会极为渺茫。

    这次十军会攻,留给刘范的只有两种结果:要么生,要么死,绝没有第三种结果,任何人也不会容忍第三种结果之存在。若不能克敌制胜,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失误,就会导致西凉军的败绩。一次败绩,就会在宏观上影响到整个战局。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曹操的十军会攻实在太过厉害,纵然田丰、贾诩和郭嘉三位国士一同设谋,也还留下了六路大军,只解决了四路大军的威胁。尤其是十军会攻的阵势,也对西凉的军心和民心冲击很大。古往今来,有谁能看到二百万大军一齐进攻的景象?虽然如今因为刘范称凉王,军心和民心高居不下,但刘范却知道,表面上看西凉未曾浮动,但在每个西凉人心里,还是存在着对十军会攻的恐惧。

    这些恐惧在刘范取胜时,自然无影无踪;但只要刘范稍微一失败,传回西凉后就会引起西凉人恐惧感的爆发。届时,刘范即将大势已去不复回。所以,刘范知道自己决不能输。这是刘范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没有之一。若不能全胜,则全功尽弃,在西凉进行的改革,成果将被朝廷一一夺走,然后这一次的穿越之旅就以此草草收场,他最多只会是史书工笔上的短短几行字,历史列车仍然沿着之前的路线继续开动。这对于刘范而言,什么都完了。他不能输,他必须战!

    刘范正在深思熟虑的同时,另一人就是马腾。马腾这次带着马超出使大牂羌,要途经他所管辖的羌中三郡,然后到大牂羌的部落里商谈。大牂羌自然知道马腾,也对于刘范之汉化羌人之事有所耳闻。只要马腾和马超言词得当,大牂羌不仅会退军,还会跟随他们一同进入凉州,汉化为关西人。

    如此重大的任务,刘范却果断地让马腾陷入了沉思。看着马腾沉思不语,马超好奇地说道:“父亲,您又在想什么呢?”

    马腾说道:“大王这次派遣我父子出使大牂羌,不简单啊!”

    马超空有勇武,而无谋略,若不是长得俊俏,早已被世人归入张飞、典韦之流了。张飞其实还颇有谋略,而马超则毫无心机,这也是为何曹操能轻易打败他的原因。

    马腾说道:“大王何等聪慧,他应该知道我父子二人与羌人之间颇有威信。但凡我父子二人在羌人中振臂一呼,羌人必定是死命跟随,成军必矣。而大王却对我父子二人毫无提防之心,尤其在如今之紧急情况下,大王仍能够对我父子二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见大王真乃雄主、英主啊!”

    马超也颇有感触地说道:“是啊!大王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天下人所敬仰。虽现在为朝廷所不容,但仍然能够赢得西北三州百姓的支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