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范就在城门之上观看,很多人长得高大,但就是难以举起十五斤和三十五斤,那些人,刘范看着都觉得可惜,若是给他点时间,定是要暗中包揽到麾下。但能够通过测试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年纪比刘范还小一些,长得十分俊秀的少年,身高超过八尺四寸,一只手就能毫不费力地举起四个三十五斤的铁块,引起众人一阵喝彩。刘范自问也难以举起四个,他最多举得起三个,而且支撑不了多久。站在刘范身边的典韦和黄忠也对他赞不绝口。刘范因此便让虎卫军多加注意这个少年,等测试之后,就叫那少年来见刘范。之后,还有三个大汉仅凭一只手就举起了三个重达三十五斤的铁块,并保持了很长的时间,又引起人们一阵喧哗。他们也得到了刘范同样的关注。

    经过两个时辰的测试,共有五万六千多人通过了第一轮测试。刘范犯了难了,名额只有两万五千员,不能多只能少。贾诩建议,考察通过第一轮测试者识不识字,再考察在性子火烈的马的背上能坚持多久时间。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朝,有文化的人,大多数是世家和商人家庭;而刘范一心要建立起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那就必须考察军士驾驭战马的能力,要不然连战马都不敢骑,骑不好,那刘范要他们也没有用处。

    通过第一轮测试的五万多人,一听到还有这么严苛的条件,不禁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之中,自然很少有人读过书、骑过马。刘范派最为刚正不阿的田丰为主考官,依照个人知识水平和对马匹的掌控能力判定。有没有文化,掌控马匹又有多娴熟,这两个标准都很难以界定。田丰先是将标准确定好,两项都划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并给各个等级规定标准。田丰呈贡刘范浏览,刘范觉得很完美。于是第二轮测试开始了。

    田丰命虎卫军设立一间帐篷,以防止其他人听到田丰出的题目,田丰就坐在里面,拿着一卷论语和大学,就用这两本书出题来考察识字率高低。一个时辰之后,结果出来了,不出刘范的意料,五万多人中只有区区两百多人得了上上的评价,上中也只有一千多人,上下则有三千多人,其余的多是些下上和下中的,还有的就是下下,纯种的文盲。刘范大失所望。刘范还发现一个问题,能够得上上评价的,只有三十几个人不是世家或者商贾出身。刘范本来是想让有文化的人担任各级军官的,如此一来,发布的命令可以更好地被理解和执行;但刘范不愿看到他的镇北军,变成被世家和商贾掌控的武装,脱离控制,于是刘范决定,得了上上评价的均不能当上中级军官,除非以后有重大军功。

    第二项测试开始了。田丰命虎卫军撤掉帐篷,另立起一面屏风,以防止其他人看多了积累经验,又拉来十几匹烈马来。由于刘范的战马都是公马,又未曾去势,所以普遍性子火爆,难以驯服,田丰只留给五万多人一条缰绳,连最基本的马鞍都没有。田丰自知对马匹不太了解,又请来了典韦和黄忠帮忙评分。

    两个时辰半之后,结果出来了,只有一万多人得到了上上、上中、上下的评价。这就好办得多了。刘范于是只留下了两项成绩以及之前第一轮测试成绩综合分数高的两万五千人,不多不少,就只要这个数。

    被淘汰下去的其余两万多人只得悻悻地走出广宁城,和第一轮就败下阵来的四五十万人汇合,整个人群弥漫着大失所望的味道。刘范最后再上到城墙上宣布,为了嘉奖这这四五十万人的爱国之心,决定每人赏赐五百钱以资鼓励。整个人群这才振作起来一些,五百钱也不是笔小数目了,更何况是为了他们的爱国之举给的,人们都称一笔钱为“爱国钱”,就算是腰缠万贯的世家公子们也乐意领取这对于他们来说九牛一毛的钱。人们领了钱,便三三两两地散了,只有些世家公子进了广宁城歇息。

    ——————不好意思,新年太忙了!

第七十二章 鲜卑单于() 
让我们把目光从人山人海的广宁城,转向鲜卑的王庭,弹汗山。

    七月中旬,西伯利亚上空开始形成高压,燥热难耐的夏季快走到了尽头,肃杀的秋季快到了,草原上的风转为凛冽的西北风,牧草开始从春季的鲜嫩多汁变得坚硬干燥,牛羊马驼们,也变得有些消瘦了,腹部显露出肋骨来,它们春季时的*,竟然再也没留下半点踪迹。

    季节变了,靠天吃饭的鲜卑人的心也就变了。鲜卑族的男子闲来无事,便纷纷攘攘地围着族中的老者,听他们说着以前去汉国打草谷时遇到的奇事,一说到汉军被鲜卑骑兵打败,好多汉人被掳掠回来,他们就爆发出一阵喧天的欢呼。老者们还教导他们,该如何对付狡猾的汉人。

    鲜卑妇女们则是默默地给牛羊挤奶,腌制腌肉,她们知道,自己的父亲、兄弟、男人和孩子不久就要拿着锋利的刀子,骑着高头大马,踏上汉人的土地,为整个鲜卑族带来吃也吃不完的粮食、用也用不尽的钱财,那些花花绿绿的丝绸衣裳,精巧的陶瓷,当然还有那些最容易使唤、最能干的汉人奴隶,所以,她们要尽量让男人们多吃些肉,多长一些力气,秋季攻略汉国时能多杀几个汉人,多带回一些钱粮。

    弹汗山上,遍地都是鲜卑人的白色的营帐,从空中俯瞰下去,就像天上的白云一样,飘在一片绿色的天空中,蔚为壮观。越往山顶行去,营帐就越来越高级,山顶上,就是鲜卑族大人们祭长生天的祭坛,还有一座最大最奢华的营帐,那就是他们心中的大英雄,鲜卑大单于檀石槐的王庭。

    王庭里,弥漫着一阵熏人的酒气,酒气蒸腾之中,点着许多盏明亮的牛油灯,金黄色的灯光和牛油燃烧的味道为大帐里的人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帐里一把披着虎皮的高座上,一个头上带着金冠、肩上披着白色貂绒披风的高大威猛的老年人正襟危坐,两个长相姣好的汉人女子穿戴着鲜卑服饰,正在为他按摩小腿,而他手里拿着一个汉人制造的酒樽,一边品品醇厚的奶酒,一边拿着一张蔡侯纸在仔细地看着,脸上尽是不屑一顾的表情。他就是将四分五裂的鲜卑统一的传奇人物,檀石槐。

    作为一代枭雄,不甘寂寞的檀石槐不是第一天想要入侵中原了,所以他对汉国的一动一静都十分敏感。当刘范就任汉国镇北将军,并在离弹汗山最近的县城广宁招兵之时,自有鲜卑斥侯为檀石槐打探清楚,他手上拿着的就是刘范的檄文和从军歌。他看着檄文上那些激昂飞扬、热血沸腾的字句,表情越来越不屑。檀石槐之下,都是鲜卑族各个大部落的大人(即首领之意),有檀石槐的亲儿子步度根、大人轲比能、大人素加、大人弥利、大人阙机、大人蒲头,还有东部的大人宇文氏、大人段氏、大人慕容氏、大人拓跋氏,大人们济济一堂,他们全都是鲜卑族的中流砥柱,在各自的部落中靠民主方式选举起来的。

    其实,说到底,鲜卑族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至多也只是一个军事政治联盟。这个强大并富有凝聚力的联盟中,又以檀石槐手下的部落最强大,辖地横亘于漠南之地,拥有十五万骑兵,士兵们个个剽勇异常;他的儿子步度根的部落,占据着并州北部的广阔草原,以及一部分抢占自并州的土地,包括云中郡和定襄郡,拥有骑兵七万;大人轲比能的部落,占据着幽州上谷郡和广阳郡以北的草原,骑兵数量比步度根稍逊一筹,只有四万,但战斗力比步度根的要强一些,足以与步度根分庭抗礼;大人素加和弥利就差的远了,他们在鲜卑中东部,辖地只能算作中等,故此骑兵也就只有两万多;阙机、蒲头在河西之地,总的来说在鲜卑西部,实力和素加和弥利也差不多,只有两万多骑兵;而东部的段氏、慕容氏、拓跋氏就更加不如了,他们的辖地在鲜卑最东,靠近扶余和高句丽,所以很弱小,骑兵只有几千人,良莠不齐。

    但历史证明了,真正笑到最后的其实不是实力强大步度根和轲比能,更不是素加和弥利,而是最弱小的宇文氏和慕容氏等东部的鲜卑部落。轲比能等人都被曹操及其手下设计干掉了,只有慕容氏和拓拔氏等后来慢慢壮大,趁机入侵到了中原,参与到了五胡乱华之灾。

    在檀石槐的小时候,鲜卑族由于天灾人祸的原因发生内乱,各个大中型部落都在相互攻伐,草原上生灵涂炭,不得安宁,牧民们东躲西藏,民不聊生。在鲜卑北方的丁零人、东方的扶余人和高句丽人、西方的西域一百多个小国以及乌孙人、南方的汉人、匈奴人和乌桓人纷纷趁人之危,行痛打落水狗之举。

    鲜卑处于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下,经常被来自四个方向的敌人攻击,特别是最为强大的汉人,汉人们根本不用出兵,只要汉廷下令不允许鲜卑人到汉人的宁城县进行互市,就能使鲜卑人遭受巨大损失,陷入物资短缺的境地。特别是汉人比鲜卑人聪明,汉国不用直面鲜卑,而是扶持了在幽州的乌桓和在河套地区的匈奴,来对付鲜卑人。由此,内忧外患的鲜卑人渐渐失掉了对未来的期盼。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身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鲜卑人都希望有一个雄主勇敢地站出来,统一整个鲜卑,壮大鲜卑。

    檀石槐于是便应运而生了。他因为人稳健、足智多谋,年纪轻轻的,就被推举为他们部落的大人,由此初步有了实力。檀石槐眼光独到,对鲜卑民众的诉求很清楚,就连一部分上层贵族也十分渴望统一。于是他率领部众登上弹汉山,向鲜卑草原发出呼声,要求其他鲜卑部落前来归附。鲜卑人喜悦,许多小部落纷纷前来归附,于是檀石槐只在一夜之间便成为鲜卑族中比较强的势力,后来又在多次对内战争中兼并其他部落,余下的部落纷纷请立他为大单于。

    檀石槐统一鲜卑之后,又发动多次对外战争,扶余、丁零、西域、高句丽,纷纷被他击败,匈奴和乌桓不敢与之争锋,鲜卑一跃成为塞外第一大族,就连最强大的汉人,他也屡次入侵,杀略吏民,汉人遭受重创,却对他无可奈何。

    后来檀石槐逐渐意识到,汉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身为农耕民族的他们,农业的生产力要比游牧渔猎的鲜卑高。于是檀石槐在入侵汉国时,有意掠夺汉国的读书人,以及汉人农民和工匠,他们带给了鲜卑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先进灿烂的文化。开始有一些鲜卑人学汉人种田;鲜卑贵族也有不少人学习汉学;汉国工匠也使鲜卑人的冶炼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打造兵器,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过分依赖汉人了。

第七十三章 单于圣裁() 
檀石槐因此成为了鲜卑族的大英雄,无人不仰慕他,鲜卑在檀石槐手中,越来越像一个统一单一民族的封建王朝,而不是松散的军事政治联盟。此时,檀石槐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了,白发苍苍,身形消瘦,但他唯一还没有变老的,是他那颗枭雄之心。

    檀石槐跟被掠夺来的汉国的读书人学习过汉文,能看得懂晦涩难懂的汉字文章,对博大精深(难懂)的汉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一手拿着镇北募兵檄文附从军歌看着,一边品尝醇厚的奶酒。檀石槐看到最后,忍不住念了出来:“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北奴不顾身!呵呵!说的倒是轻巧!”语气冰冷。

    檀石槐微笑着,但眼里却闪着精光,他点点头,夸赞道:“嗯嗯嗯!这篇檄文和这首诗写的不错!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们都看看吧!多学学汉人的学问,对咱们大鲜卑有好处!来,都看看吧!”说着,檀石槐示意让人来拿。他唯一的儿子步度根抢先接过檄文,其他坐着的大人们纷纷忍不住好奇心,都挤过来一起看。等大人们都看的差不多了,檀石槐放下酒樽,哈哈大笑,道:“哈哈!好一个净胡尘,誓扫北奴啊!你们说说,对此都有什么想法?”

    步度根马上愤愤不平地应道:“父亲,这个汉人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檄文里直指我们伟大的鲜卑人,长生天的子孙!真是不自量力,可笑至极!”素加、弥利等人纷纷义愤填膺地道:“是啊!大单于,既然这个汉人敢这么嚣张,那就请单于准许我们出兵,教他看看我大鲜卑的厉害!”

    檀石槐不以为然,然后转向对未曾发言过的轲比能道:“这个先不急!轲比能大人,既然这篇檄文是你的部落勇士送上来的,你的领地又离幽州最近,那你肯定最了解他。你跟我说说,这个刘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轲比能一手抚胸鞠躬,看也不敢看檀石槐一眼。他道:“大单于,据我部居住在汉国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