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火炮,便是他一手设置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就是凭借这些火炮,打死努尔哈赤、击退皇太极,立下了不世战功。

    因此,现任礼部左侍郎的徐光启,特意建议崇祯皇帝将其召回京师,帮忙协助办理京城防务。

    所以孙元化接到皇帝旨意之后,便也打算经运河北上京师,这才与姬庆文在运河边上相遇。

    孙元化见姬庆文的漕船被堵在运河当中,又听闻其也是奉旨北上勤王的,便拿出自己时任山东参政副使兼兵道参议的身份,命令堵塞运河的船舶统统靠边,让出一条通路来,让姬庆文的漕船率先通行。

    就这样,姬庆文等人终于经运河离开山东境内,又在河南地界堵塞了一阵,方才到达京师地界。

    到了运河京师段,四处汇集而来的船舶将运河堵了个水泄不通,再也无法移动分毫,原本能一路直通崇文门下的运河,在还远远没有望见京师城墙的地方便已堵得水泄不通。

    姬庆文见状,想着现在距离京师距离也并不遥远,便下令漕船靠边,带领全军下船步行。

    此时官道上也挤满了富人向南运送金银细软的车辆马匹,姬庆文亲自找了几个好说话的富商,让他们乘坐自己已经放空了的漕船南下。再由姬庆文出钱,将空出来的大车、马匹购买下来,专门用以装运军队所用的钱粮兵器,沿官道一路往京师而去。

    而孙元化因另有紧要事情需要办理,便不随军行动,而是买了匹快马,先行一步赶往京师。

第一三四节 走一步 瞧一步() 
越是接近京师,便越是一副兵荒马乱的样子。

    京城左右的百姓之中,大富大贵之家多同朝中官员有些联系,听到风声不对,早已安排人丁、家产南下避难;略有些浮财的见了,也赶紧拖家带口投亲靠友;最苦的还是那些一穷二白的农民和平民,离开本地便是死路一条,要么坐在家门口一个劲的哭,要么背着仅有的一点行李,跟着人群盲目南下……

    姬庆文一开始在路上看见了可怜之人,还忍不住打赏个几两银子,可后来这种人越来越多,即便将他从苏州带来的十万两银子全都分了,也不够他们吃上一顿饱饭的。

    姬庆文思前想后,只有赶紧参战,将入侵中原的女真人尽早全都赶走,才能结束这样一场人间惨剧。

    于是姬庆文一行快马加鞭,兼程往京师赶去。

    走到京师正南方通县附近,被陈文昭派出去打前哨的一名兵士回来禀报:“前头有一队骑兵,人数在四千人以上,正往这边疾驰而来,预计一刻钟功夫便到。”

    姬庆文听了一惊,唯恐是突袭而来的女真骑兵,便赶紧要陈文昭引军暂避或是列阵迎敌。

    陈文昭冷静想了想,说道:“大人不必慌张。据报这四千骑兵乃是从东边来的,女真人主攻的是喜峰口,即便已经突破官军的防线,那也应当是从西北而来。即便有小股部队侥幸捡漏,那也不可能有四千之众。姬大人放心好了,我料定乃是朝廷派去增援喜峰口的官军!”

    话虽如此,陈文昭依旧不敢过于怠慢,立即命令麾下兵士从行进队列改成迎敌队列,盾牌手、狼筅手交错站在前排,火枪手站在后排,子弹上膛、严阵以待。

    陈文昭果然作战经验丰富,不出他的意料之外,过不多久,果真见一队穿着明军服色的骑兵,沿着官道快马赶来,在东方扬起一阵烟尘。

    这队明军骑兵尚未走近,便有一名穿着千户武将军装的骑兵纵马奔驰过来,远远瞧见前头这五百来人的队伍军容虽然极为齐整,可身上军服、手中兵器却均非大明制式,吃不准这些人的来路。

    因此他便特意向前,远远拱了拱手,高声呼喊道:“太子少傅、平辽将军、山海关总兵、兼辖蓟镇八路兵马赵率教麾下千户林一达,请问这位上官尊姓大名?”

    陈文昭在姬庆文耳边提醒道:“大人,赵率教是个厉害的人物,你要小心应付。”

    姬庆文点点头,朝那千总拱手回礼道:“下官苏州织造提督姬庆文,奉旨北上勤王。”

    那名叫林一达的千总复述了一遍姬庆文的官职和姓名,便又拱手抱拳,拨转马头便往回走了。

    过不许久之后,却见一名武将一马当先,在身后数名骑兵的护卫之下,向姬庆文所部快马而来。

    姬庆文见其身披铁甲、外罩蟒袍,浑身上下的打扮都是极品武将的服色,料定他必然就是赵率教,便走到阵前拱手道:“赵将军,在下姬庆文,这厢有礼了。”

    马上那人也忙还礼道:“原来是苏州织造府的姬大人,久仰大名了。不过姬大人既然姓‘姬’,为何还要高举‘戚’字旗帜呢?”

    姬庆文刚要解释,身后的陈文昭却绕到身前,拱手道:“赵将军,还认得我陈文昭吗?”

    赵率教听了一怔,注目望去,见一个身材不高却身形敦实的武将站在自己面前,嘴角立即扬起笑容,立即滚鞍下马,握住陈文昭的手,感慨道:“陈将军,当年浑河一战之后,便不知你的下落,竟不知今日能在此处重逢,敢不说是天意弄人?”

    原来当初陈文昭在辽东作战之时,赵率教便是他身边战友。只不过陈文昭在戚家军全军覆没之后,便心灰意冷回江南去了,而赵率教则继续为朝廷效力,累官已坐到山海关总兵这样位高权重的位置上了。

    因此陈文昭也感慨道:“当年你我乃是同袍兄弟,可今非昔比,你已是武将中的极品大官,可我却连武将之职都已丢了……”

    赵率教笑道:“兄弟何必如此?当年你在戚家军里做游击的时候,我还是个革了职的参将。不如这样,眼下就有一个大好的立功的机会,兄弟不如跟着我,乘此机会立下大功,朝廷必然官复原职,或许还能另升一级呢!”

    姬庆文唯恐陈文昭就这样被赵率教全走了,刚要出口说话,却听陈文昭摇摇头,说道:“赵将军这番好意,兄弟我心领了。可惜兄弟我如今已投效了这位织造姬大人,立志恢复戚继光老将军的余威,重建我‘戚家军’精锐。如今初具规模,我可不忍离开这些兄弟啊……”

    赵率教闻言,扭头看了看他身后那五百乡勇团练,见军士个个虎背熊腰、兵器件件精锐锋利、队列处处严谨齐整,不禁由衷赞道:“兄弟出手果然非同凡响,我看你替姬大人招募的这些将士,比起当年的‘戚家军’可丝毫不落下风啊!”

    陈文昭也看了看赵率教所率的军队,不无忧愁地说道:“赵将军,你麾下这些骑兵虽然精锐,可脸上尽是疲态,莫非是要去同女真人交锋的?”

    赵率教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兄弟所料不错。这正是奉了皇上旨意赶去遵化抵挡皇太极的。”

    “什么!”陈文昭惊呼一声,“遵化城已在关内,莫非女真人已经攻破喜峰口了不成?”

    赵率教下意识看了一眼左右的情况,低声答道:“没错,根据前头传来的战报,前天皇太极忽然南下攻击,一个时辰之内便攻破蓟门,又乘胜攻打喜峰口,已于十月二十七日攻破关口,现在恐怕正在整顿军队准备攻打遵化城。”

    “不料努尔哈赤死后,女真人行动依旧如此迅速犀利!”陈文昭说道。

    赵率教蹙眉道:“因此皇上严旨,叫我引山海关内兵士立即赶往增援。我军今日一早出发,到现在已走了一百七十里路了,离开遵化城还有近百里路……”

    陈文昭忙道:“赵将军,这样可不行啊。女真人此次大举入侵,必然是兵多将广、人多势众。将军这四千多人马,一路赶到遵化已是人困马乏,又怎能是饿狼一般的女真人的对手?”

    赵率教叹口气道:“兄弟我也是老军务了,这样的道理我怎么会不懂?怎奈皇上连下三道圣旨催促,我也是没有法子。这不,我快马催促兵士前进,就想着能够抢在皇太极攻下遵化城之前,就先赶进城去。也好休整一下,再同女真人决一死战。”

    陈文昭道:“赵将军心底瓷实,兄弟不过多此一言而已。不过女真人厉害得很,还请将军能够先守而后攻,等援军齐聚之后,再同敌军决战不迟。”

    不料赵率教又长叹口气,说道:“可惜遵化是一座小城,恐怕难以坚守。唉!只有走一步、瞧一步了……”

    沉默了许久的姬庆文听他二人说到现在,忍不住插嘴道:“赵将军,领军作战可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啊。有位了不起的大军事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叫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保存我军的有生力量而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赵率教听了眼中陡然放光,却又随即暗淡下来,使劲叹了口气,似乎要将郁积在胸中的闷气全部吐出来一般,说道:“姬大人见识实在是高明。可惜……可惜现在是在京城脚下,皇上还有文武百官无数双眼睛盯着呢。你前脚略一撤退,恐怕后脚就有弹劾你的奏章直达天听……”

第一三五节 再入紫禁城() 
“哼!”姬庆文冷笑一声,“这些御史文官,赵将军搭理他们做什么?你打你的仗,他们上他们的奏章,两不相干,何须搭理他们?等你打了胜仗,管保叫这些人通通闭嘴!”

    赵率教又复摇头叹息道:“姬大人的话虽然痛快,可事情却不如说话那么简单……不瞒大人说,我头上这么些头衔,都是魏忠贤当政时候给加上去的。如今东林党执掌政务,在他们这些正人君子眼中,我便是阉党、是奸臣,要不是朝廷里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替我监管山海关,否则我早就被拿下了……”

    姬庆文听赵率教语气之中颇有几分凄惨,不禁咬牙切齿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女真皇太极都杀上门来了,还想着党争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赵将军尽管放心大胆地去做,这次我进京,应该是要面见圣上的,自然会替将军在圣上跟前说话。”

    赵率教拱手道:“姬大人这番好意我心领了。在下知道大人乃是孙承宗老督师的高徒,还望大人能够谨遵孙老督师的教诲,别再走了我等的弯路了啊!”

    赵率教刚要告辞,却听李岩说道:“赵将军,学生倒有一计,将军或许可以采纳采纳……”

    李岩见赵率教没有拒绝,便接着说道:“赵将军赶到遵化之时,可以派小股军士先去同女真人接触一下,若有可乘之机,则可骚扰试探一番,至于主力自然可以进城休整。这样既堵住了御史言官之口,又不必那这么多精兵冒险。似乎是条两全其美之策……”

    赵率教听了这话,眼前顿时一亮,立即拱手道:“多谢先生赐教,赵某记下了!”

    说罢,赵率教又同众人团团一揖,随即翻身上马,带领自己麾下这四五千疲惫之师,继续向西疾行而去。

    姬庆文下令全军收拢阵型,目送大军离去,终于长叹道:“这位赵将军也是难得的将才了。可惜此去似乎信心不足,搞不好是要大败而归的……”

    陈文昭接话道:“赵将军在辽东的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山海关军兵又久经战阵,不是无能之辈,我看未必一定会输。”

    几人商议了一阵,都觉得与其在这里讨论赵率教的成败,不如早些进京缴旨,再去大沽口接收郑芝龙运送过来的粮草和战车,才是正事。

    于是姬庆文一行整顿起队伍,再次启程往京城进发。

    来到京师城墙底下之时,已是傍晚时分,各地奉旨或是自发前来勤王的军队足有数十万人,各自圈地驻扎,将天子脚下闹了个乱乱哄哄。

    朝廷里,从内阁,到兵部、户部,再到应天府,都不知在忙活些什么,也没个人出来挑头将这些勤王的军士集结组织起来,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至于粮食、军饷,更是毫无供应,逼得这些满怀一腔热血进京为国效力的兵士们,只能就地自筹粮草。其中考虑的周全些的,带了银两自然可以向富户们购买;没带银两的,要么心灰意冷地退回原籍,要么索性就近抢劫百姓,反而成了兵贼。

    姬庆文见到这样的情况,也来不及亲自领军去大沽口 交接了粮草之后再进京面圣了,而是改变主意——让陈文昭领军去大沽口走一趟,自己则同李岩、李元胤两人,带了黄得功、小多子等几个人,先行进京去见崇祯皇帝。

    大敌当前,京师关防得极为严谨,任何人不准擅自出入。

    因姬庆文身上带着崇祯皇帝的旨意,又有李元胤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护卫,再加上向看门的军官贿赂了银两,这才勉强进了北京城。

    城内倒要比城外平安许多。

    因有不少富户听到女真入寇的消息,没有选择南下,而是选择了进城避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