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内倒要比城外平安许多。

    因有不少富户听到女真入寇的消息,没有选择南下,而是选择了进城避难,故而北京城中比往常似乎更要繁华一些。城中的酒楼、客栈、戏院也还都开着,只是众人经营得心不在焉,似乎始终被某种紧张的气氛笼罩着一般。

    姬庆文来不及逡巡拖延,领着众人直趋紫禁城,向看门的侍卫和太监通报情况之后,便颇为顺利地进入了这大明天下统治的核心所在——自然了,能够进到此处来的,也只有姬庆文本人和锦衣卫李元胤两人而已,其余众人都只能在外等候。

    宫里的太监一路引领,在偌大的紫禁城中穿行了好一番功夫,终于将姬庆文、李元胤两人引到了乾清宫前。

    姬庆文此前来过乾清宫一次,努力回忆起上次过来时候的情形,跑到宫门之前,双膝跪下,高声启禀道:“钦差苏州织造提督,臣姬庆文奉旨,前来觐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

    他最后那个“岁”字还没说出口,便听宫中有人答复道:“行了,免礼吧,你这狗才进来说话。”

    正是崇祯皇帝的声音。

    姬庆文赶紧谢恩,随即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起身往乾清宫走去。

    因皇帝未传李元胤进来,这位锦衣卫指挥佥事,便只能乖乖跪在宫门前头,不敢移动分毫。

    姬庆文推门入内,只见乾清宫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不知点起了多少灯烛,将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照得通明恍如白昼。其中崇祯皇帝居中而坐,两旁共站立着将近二十个文武官员——看这些人的袍服冠冕,多是一二品的官员,应当是大明王朝统治集团之中站在金字塔顶端最精英的人物了。

    姬庆文匆匆扫了一眼,这群人之中,除了礼部左侍郎徐光启之外,其余人等都是些生面孔,别说认识了,就是见都没见过一面。

    他一时有些走神,却听崇祯皇帝说道:“你这狗才,当了几年的织造提督,忘了礼数了吗?也不知道给朕行礼!”

    姬庆文听了,这才慌忙行了三叩九拜之礼,抬头却见崇祯皇帝老了两岁,唇上原本淡薄稀疏的胡须已留得颇为浓密,显得老成了不少,可这份老成底下,却是清晰可辨的疲惫和焦虑。

    只听崇祯笑着对满堂的文武说道:“诸位爱卿都认住了,这位便是苏州织造提督姬庆文。素来惹是生非、胆大包天,别的不说,敢这样盯着看朕的龙颜之人,恐怕除他之外,便没有第二个人了吧?”

    姬庆文听了这话一愣,忽然想起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官场斗》里有这么一段,说臣子面见皇帝是不能抬头观看皇帝相貌的,否则就是谋反之罪。

    吓得他赶紧灵机一动道:“那是臣两年不见,甚是想念皇上,这才一时忘了礼节。不过皇上这两年似乎瘦了些,皇上勤于政务是好的,却也要注意节劳啊!”

    他开口话虽然说得不多,这马屁却拍得恰到好处,逗得崇祯莞尔一笑,立即让姬庆文平身而立,又扭头问身边一人道:“玉绳,姬庆文说朕瘦了,你怎么看?”

    一旁一个三十多岁的官员立即上前半步,躬身答道:“没有的事,皇上春秋鼎盛、龙精虎猛,正是大展宏图之际,又怎么会变瘦呢?”

    他话音刚落,又见一名年纪在五十开外的官员启奏道:“圣上,臣等日日陪伴左右,没能看出圣上龙体变化。现在经姬大人这么一提醒,果然见皇上消瘦了不少。圣上!励精图治、恪勤政务是好事,可也要注意休息,您的龙体,可是我大明天下的根本啊!”

    姬庆文一边听,一边打从心眼里佩服这位官员——此人拍马屁的功夫可谓是登峰造极了,有这样的本事,即便是在大明朝混不下去了,跑到女真人那边、跑到李自成那边,哪怕是逆穿越到二十一世纪,一样能够混口饭吃。

第一三六节 赵率教之死() 
然而崇祯却没有搭理此人,话锋一转,又对姬庆文说道:“你这狗才腿脚倒快。记得朕是十月初一下旨让孙老师调你进京,今天才十月二十八,你就巴巴赶来了?”

    姬庆文答道:“要不是漕运堵塞,晚了几天,臣十月二十前后就能赶到京城的。不知有没有耽误圣上的大事?”

    “好!好得很!”崇祯开口赞道,“兵贵神速,正合了朕的本意!哦,现在是傍晚,你进宫之前还没吃过东西吧?”

    崇祯见姬庆文轻轻点了头,便高声命令道:“来人呐!给姬大人做一份银耳莲子粥,再搬把凳子来,让姬大人吃饱了说话。”

    于是在一群肃然站立着的皇亲国戚、两榜进士、一品大员的注视下,姬庆文这个五品杂道小官,便坐着吃起这碗御膳房奉旨特意为他烹饪的银耳莲子粥来。

    姬庆文穿越过来之后,虽然没有沾染上太多的封建官僚习气,倒也学会了不少官场礼仪,因此知道这碗银耳莲子粥虽然味道不错,却是一点也不好喝,急匆匆将这碗粥吞咽下肚之后,便将空碗还给太监,起身向崇祯皇帝谢恩。

    崇祯含笑道:“吃饱了吗?没吃饱再吃一碗,军国大事虽急,却也并不急在这碗粥上。”

    一提起“军国大事”姬庆文便想起正事来了,顺水推舟答道:“皇上,并非是臣肚子不饿,也不是这碗粥不好喝,只是臣这次从苏州带来的五百乡勇团练,还在从大沽口运送粮草、器械的路上,他们没有吃饭,臣这口饭也吃不香啊!”

    崇祯点头道:“有理!懂得爱兵如子,是好样的!不枉你孙老师这番栽培。这样,朕下一道旨意,准你手下兵士可以入京师休整。”

    说着崇祯,便提起笔架上的一支毛笔舔了墨、又扯过一张黄绫纸,刚要书写,却听一人奏道:“皇上,各地进京勤王的兵士良莠不齐,若是放入京师,难保不惹是生非。”

    崇祯抬了下头,见说话之人乃是兵部尚书王洽,却道:“王大人何须杞人忧天?别人带来的兵马且不去说他,姬庆文这狗才,却是以当年戚家军的军制招募编练的。戚家军从来都是军纪严整、秋毫无犯,军纪比禁军三大营还更好些,朕是放心的……”

    说罢,崇祯已将一道圣旨拟定,伸手递给姬庆文。

    姬庆文赶忙起身,双手接过旨意,便又谢了恩。

    崇祯看来心情正好,便问起姬庆文一路来京沿途的见闻来。

    姬庆文如实回答了一番,又道:“臣在通州,曾遇到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将军,听说他奉旨前去支援遵化前线,不知战况如何?”

    崇祯听了这话,脸上顿时蒙上一层阴云,扭头问刚才说话的兵部尚书王洽道:“王爱卿,赵率教那边有没有什么战报?”

    王洽一脸惶恐,答道:“臣奉旨进宫之时,前方尚未有战报传来……”

    他话音未落,便听门外有人高呼:“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有十万火急战报启奏皇上!”

    崇祯听他口气之中带着几分焦急、带着几分忧虑、又带着几分慌张,似乎是出了什么大事,忙亲口传旨道:“快,有什么战报,赶紧进来说话!”

    门外的骆养性听了,赶紧起身快步走来,一把推开乾清宫宫门,倒头就拜,随即将一封揉得皱皱巴巴的鸡毛信递到皇帝面前。

    崇祯皇帝一把扯过书信,撕破信封便忙不迭地阅读起来,可他读到一半,脸上忽然憋得通红,抬起右手使劲往书案上一拍,怒斥道:“好个赵率教,轻敌冒进,折损了山海关守军四千精兵!”

    文武百官见皇帝如此暴怒,齐齐跪倒在地,齐声高呼:“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姬庆文也终于坐不住了,赶紧起身跪在地上,鹦鹉学舌般说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然而崇祯皇帝的怒气并没有半点平息,又继续怒斥道:“这个赵率教,也是个知兵之人,怎么会不顾兵士疲惫饥饿,不坚守遵化城,偏要同女真人野战交锋……他死了也就算了,可惜了这四千精兵啊……”

    姬庆文听了奇怪,鼓足勇气说道:“皇上,这不对啊……”

    崇祯皇帝脸上早就没了方才那份和颜悦色,斜睨了一眼趴在地上的姬庆文,反问道:“怎么不对了?莫非这赵率教不该死吗?”

    姬庆文忙答道:“皇上。臣在半路上曾经遇到过赵将军。当时臣及臣麾下将领陈文昭,见赵率教兵士长途奔袭疲惫不堪,也曾劝他到了遵化之后,应当先守而后攻……”

    “对啊,没错啊!”崇祯皇帝迫不及待地将姬庆文的话打断道,“朕也是这个主意。”

    姬庆文又道:“记得当时赵将军虽然担心遵化城小而不能坚守,却也倾向于先派小股军兵骚扰试探一下,主力进城休养。可如今战报上说赵将军轻敌冒进,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相信……”

    听姬庆文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崇祯这位年轻的皇帝也终于冷静下来,又将战报看了一遍,倒吸一口冷气,说道:“莫非这战报是假的不成?”

    一旁跪着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忙道:“皇上,战报千真万确。不过这位大人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据传是遵化守将朱国彦,以遵化城小粮少为由,拒绝赵率教入城,以致于赵率教不得不……”

    “混蛋!”崇祯又将骆养性的话打断,骂道,“好个朱国彦,居然敢这样贻误军机。骆养性,你这就传朕的旨意,将他就地正法,传首京畿,以安军心!”

    骆养性口中不知嘀咕了两句什么话,却不敢接旨答应。

    崇祯登时就火了,指着骆养性的脑门骂道:“怎么?骆养性,莫非你同这朱国彦有私交,因而不愿奉诏么?”

    骆养性慌忙磕了两个头,答道:“圣上,臣同朱国彦不过点头之交而已,并没有什么私交。臣之所以不敢节制——皇上将那份战报看完,就知道了——”

    说罢,骆养性便又磕了个头,平素令人望而生畏的锦衣卫指挥使大人,就这样诚惶诚恐地匍匐在皇帝面前,不敢抬起头来。

    崇祯这才又拿起那份战报,却见后半段写得清楚——满洲大汗皇太极遣贝勒阿济格设伏歼灭赵率教之后,便全军猛攻遵化城,两个时辰便破城而入,朱国彦自杀殉国,现皇太极正在劫掠城池,用以供应军需。

    却不料崇祯看完战报之后,愈发愤怒,又骂道:“好个朱国彦,不肯让赵率教进城休整,城破之后积累的粮草都被女真人吃到肚子里去了!哼!他死了,死了就没事了吗?全家男子充军、女子罚做贱籍,去伺候赵率教父母家小!”

    姬庆文听见“贱籍”二字,忽然想起要替柳如是向皇帝求情,免去他全家贱籍——可现在崇祯正在盛怒之时,可不是个替妓 女求情的好时机。

    却听崇祯又道:“传朕旨意,赵率教忠诚国事、壮烈牺牲,堪为全军表率,特赐太子太师,并建祠祭祀。”

    皇帝话音刚落,却见站在最前头的一名文官出班奏道:“赵率教虽然力战殉国,却是败军之将,这样极尽哀荣,似乎有损军心,且与惯例不符……”

    此人话未说完,便又有几名官员随声附和。

    姬庆文原本对赵率教便有几分好感,听了这位大人的话,心中便有些不忿,来不及多加思考,张口就说道:“皇上褒奖赵将军绝不会怠慢军心,反而对广大将士是个激励。这位大人这样说话,显然是不通军务,你的主张,我可不赞同。”

第一三七节 罢官免职 都回家抱孩子去() 
一旁的徐光启听了一惊,他是姬庆文的朋友,因此低声提醒道:“姬大人,这位是首辅韩大人,你说话可要留意一些。”

    韩旷现在是内阁首辅,又是东林元老,在朝中可谓一言九鼎之人。

    他的情况姬庆文多少听说过一些。

    然而姬庆文在穿越来之前,只认为东林党都是些气节高尚的正人君子;可在穿越之后,尤其是在同那位东林领袖钱谦益接触之后,他却发觉东林党人之中,也不乏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真小人。

    因此他忍不住说道:“不瞒诸位说,赵率教将军之所以战死沙场,就是因为说话、办事太留意了。他跟我说过,他也想先休整之后再伺机同女真人作战,却又害怕一旦自己攻势略有放松,朝廷之中便会攻谀四起,这才迫不得已催动军队与敌决战的。因此,若要说是谁逼死了赵将军,那不是凶狠残忍的女真人,却是你们这群刁钻尖刻的刀笔吏!”

    韩旷听了这话,立即拿出首辅大臣的派头来,教训道:“姬大人,将军战死沙场,那是他的本分;御史匡正得失,也是他的本分。文武百官恪尽职守而已,谈不上是谁害死谁……”

    他话未说尽,便听崇祯皇帝插话道:“韩阁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