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城墙都给拆掉了一段,好点的地方也给弄个窟窿。

    女真人明白了,这是明军的“焦土政策”,不给他们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

    这招很狠!得到一个废城,还得他们重新修建!这得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而女真人恰恰缺乏的就是人力物力!

    沈阳城中,百姓们已经基本被强制赶出了城,被尤世功率军护送南下。

    熊廷弼今天总算是清净了,自从命令下达后他就没出过督帅府,因为门口早已被愤怒的百姓们堵的严严实实的,要不是李如柏,满桂加强了守卫,只怕督帅府都让沈阳城中的百姓们拆掉了。

    这些日子他过的提心吊胆,连个安稳觉都没睡过,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几日像是过了几年一样,忽然长了许多岁。

    他这是为皇帝背了黑锅,为皇帝担当了千古骂名!为了完成百姓离开他们的故土,他是下了死命令,对于反抗政令的,他都毫不客气的严厉镇压!

    在这件事上总归是要死人的!他,成了辽东百姓心中的活阎王!

    他目光呆滞的坐在宽大的帅椅上,无神的仰着头,脸色十分的苍白。

    “大帅。”满桂轻步的走进来,他看到熊廷弼这个样子他的心里也是极为的难受。

    熊廷弼无神的望着屋梁,呆呆的应了一声:“什么事?”

    满桂轻叹一声,悲伤的说:“京城来人。”

    “哦。”

    他动作缓慢的直起上身,双目无神,面色微白的直视着满桂,似有轻松解脱的感觉,淡淡的苦笑一声,“该来的一天总算来了,让钦差进来吧!”

    “大帅,”满桂哽咽的双手抱拳,流着泪说不出一句话来,他知道,今天,熊廷弼就要成为阶下囚了。

    “去吧!”

    熊廷弼闭上双眼,朝他摆摆手。

    满桂出去了,只是弹指之间,田尔耕率领数名锦衣卫进入议事厅,手捧一卷圣旨,威严的对坐在对面的熊廷弼高声道:“熊廷弼接旨!”

    他慢慢腾腾的起身,整了整衣冠,挺直了身躯,走下帅堂,面对着田尔耕举起的圣旨,保持着督师的最后尊严,郑重的下跪迎道:“臣接旨!”

    田尔耕瞥了他一眼,打开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熊廷弼不念先帝旧恩,辜负朕望,悖逆天下臣民之心,畏惧金人兵威,只顾个人生死,冒天下之大不韪,竟敢弃土丢城,实则十恶不赦,朕不容,天下亦难容!着即革去一切职务,由锦衣卫押送京师问罪!辽东事务全权交由内阁首辅孙承宗署理!钦此!”

    念完,田尔耕合上圣旨,微微俯身对跪在地上的熊廷弼说:“大帅,圣旨念完了,起身吧!”

    说着,他伸出单手将他扶起,沉重的身躯令田尔耕废了好大的劲。这也难怪他,毕竟这么大的事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瘫在地上了,像熊廷弼这样还能撑住门面的人是不多的。

    熊廷弼双手并到一块,对田尔耕说:“来吧!”

    “这是何意?”他不明的问道。

    “上枷锁啊!我现在是罪人。”

    “哦,”田尔耕恭敬的回道:“大帅莫怪,陛下多次叮嘱小的,一定要将您安全的带回京城,一路好生照看,不可怠慢。这枷锁是给外面的人看的,没人的时候小的自然不敢给您戴。”

    熊廷弼两眼盈眶,朝南弓拜,“谢陛下隆恩,还记挂着罪臣!”

    他低声吟泣了一会儿,就随着田尔耕离开督帅府。

    在府外,有数百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警戒着,把辽东兵将们隔开。门口,一辆囚车在等着他,远处,李如柏,祖大寿等一批将领们神色黯然的为他送行。

    熊廷弼扫视了周围,除了锦衣卫就是兵将,没有一个百姓,往日繁华的街市如今变得十分荒凉,就是冰冷的冬天也没有这么冷清。

    百姓们都被强制离开了,他也要被押解回京了,只要他一走,沈阳也就弃城了。

    田尔耕悄悄的凑到他的耳边,说:“大帅,时候不早了,请您上车吧!”

    他长叹一声,无奈的钻进了低矮的囚车里。

    就这样,一个显赫的封疆大吏在一瞬间成为了阶下囚,被数百锦衣卫严密的护送离开了沈阳。李如柏,祖大寿,满桂等人向上山为他送行都被田尔耕拒绝,隔着数层锦衣卫,根本无法近前与熊廷弼说一句告别的话。

    熊廷弼被押走后,李如柏等人也在毁坏城池后率兵南撤。

    孙承宗上任后,安抚南下的辽民,发给他们口粮和衣物,派兵协助他们入关。

    熊廷弼在囚车中被押往京师,一路上鲜有人烟,即使看到人也是南下入关的百姓,他们拖家带口,在官兵的护送下怨声载道,咒骂女真人和熊廷弼,让他们失去了家园。幸好有锦衣卫们震慑着百姓,要不然他真的会被沿途南撤的百姓们生吞活剥。

    他在囚车里,看到怨恨和咒骂的百姓们,他百感交集,为了皇帝和大明,他只有对不起辽东的百姓了。

    当他们到达锦州时,孙承宗亲自到城外迎接熊廷弼,并命人打开囚车,迎接到他在锦州的官衙。

    孙承宗设宴好好地款待了他。厅堂之中,只有二人,熊廷弼面对孙承宗的盛情,两行热泪纵横,激动的双手抱拳跪下谢道:“如今我是罪臣,首辅大人不弃前嫌厚待与熊某,熊某感激不尽!”

    孙承宗扶起熊廷弼坐下,说:“督师客气了,陛下已经都告诉我了,督师能为天下大义担此重责,老夫惭愧啊,陛下对你也念念不忘,每每想起也是独自落泪。”

    “皇上年少英武,将来必成大业,臣之罪能换来陛下宏图大业,虽死无恨!”

    孙承宗摇摇头,“陛下惜恋你的才干,你放心,陛下和老夫会全力保住你的。”

    “陛下”熊廷弼大哭,伏在地上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两人彻夜长谈,探讨日后复辽之策。熊廷弼提醒孙承宗要严防金国奸细,辽东官兵没少吃过奸细的亏,这些奸细很容易混迹在官民之中南撤,渗透到关内,要对出入边境的军民严加盘查,也要防止军中奸细策反部将。

    熊廷弼在这停留一天,第二天便在锦衣卫的关押下离开了锦州,孙承宗出城相送,两人惜别。

    在宫中,朱由校接到孙承宗的每日一报,心中坦然,孙承宗不愧是一代名臣,稳住了南下撤离的百姓,军队调配有度,极大的缓解了运输上的压力。

    为了安置入关的百姓,朱由校下诏,凡是入关的辽东百姓自谋生路,开垦荒地的免其三年赋税,到西南云、贵、四川等地开垦荒地的免一代人赋税,沿途官府免费供其食宿,并发放纹银十两安家费。

    此令一出,人人哗然,这到诏书分明是逼着辽东百姓们向西南迁徙啊,关内哪还有闲置的土地供他们开垦?

    此令一出,天启元年末发生的又一件大事开始了,大迁徙!

    为了能先得到一块好地,或者多圈占一些地,辽东几十万百姓们开始浩浩荡荡的向西南迁移。

    这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二次大迁移!

    半个月后,熊廷弼被押解回京,从城门到宫门,朱由校派兵站岗,防止有人对他不利。果然,还未进城门,许多闻讯的百姓官员们早早的在城门口等待,见到押运熊廷弼的囚车,百姓们就开始坡口大骂,纷纷扔烂菜叶子,还有石子等物,幸亏有锦衣卫及大批官兵手持盾牌护送,否则熊廷弼恐怕还未押进宫就被愤怒的百姓们砸死在囚车里,不过这也不好受,一路上囚车被仍满了污秽之物,押运的田尔耕和锦衣卫们也都跟着沾了“光彩”,身上臭气熏天。

    进了宫门安静了许多,程化祥早早的在这里等候他们了,田尔耕将熊廷弼放下囚车,打开枷锁(进了关内人多,为了表面功夫也要上枷锁),程化祥带着他去沐浴更衣,虽然洗漱换了套衣服,但是熊廷弼脸上还是被扔的青一块肿一块的,人也憔悴了许多,头发也是白了一半,仿佛一下子老了二十年。

    在乾清宫中,熊廷弼拖着疲惫的身躯,戴着沉重的枷锁,还有一身的污臭进来了。

    朱由校见到看到他这个样子,两眼不争气的流下了眼泪,蓬头垢面的熊廷弼见到他再也走不动了,猛然跪下,痛哭起来,“罪臣叩见陛下”

    “卿家受苦了。”

    朱由校伸出双手想扶他起来,却怎么也托不动他。

    英雄流血不流泪,只是未到痛心处。熊廷弼伏地痛哭不起,朱由校知道,让他承担这么大的罪责,换了谁也承受不起,如果不能翻案,这是要遗臭万年的!

    朱由校噙着泪好生劝慰道:“爱卿为大明,为朕受此委屈,朕感激不尽,你放心,大明不会亏待你,朕不会忘记你,请你给朕时间,假以时日必然让你重回朝廷!”

    熊廷弼痛哭道:“臣不敢奢望,能苟延残喘余生足已。”

    朱由校不禁更是泪下,他感觉对熊廷弼的许诺有些遥远,甚至是很难实现。虽然他是皇帝,有生杀予夺大权,但是他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维护帝王尊严和维护统治,是和生命同样重要的,将来某一天朱由校恢复了熊廷弼的名誉,意味着今天放弃辽东是他的旨意,这是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引起的政治风暴绝对能让天塌下来,除非他不愿意当皇帝了。

    熊廷弼也知道皇帝说的是宽慰他的话,别说能恢复名誉,就是能保全他的性命都是天大的造化了。

    他哭了一阵子,心情好些,终于抬起了头,两眼红肿,面容憔悴。

    “爱卿的府邸朕一直派人保护着,你先回府休息,日常所需朕会派人给你送去。”接着,他又把田尔耕叫来,当着他的面下了一道严旨,“挑选精壮的锦衣卫守卫熊府,要里外三层严密守护,没有朕的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入,敢私闯者以犯禁宫者同罪!熊卿有什么三长两短,你以欺君论处!”

    “微臣遵旨!陛下放心,臣以项上人头保证熊大帅安全!”田尔耕信誓旦旦的保证,但心里却很不乐意,把熊廷弼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遍:真是倒霉透顶,摊上了这么个倒霉蛋,害的老子跟着被仍菜叶子,再护着他怕诱有人要泼粪了。

    不过他也没办法,皇帝护着他,他再讨厌也得把脸贴上去。

    田尔耕护送着熊廷弼走了,朱由校亲自站在乾清宫御台上目送他们离去,他们的身影刚消失,午门外的登闻鼓响起,这是太祖朱元璋设立的大鼓,只要敲响登闻鼓,不管是谁皇帝都要接见。

    朱由校站在遥望午门外,听着响彻整个皇宫的”咚咚“的鼓声。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政治风波就要袭来,他知道,敲鼓的一定是愤怒的满朝文武,一定冲着熊廷弼来的!来就来吧,顶不住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朱由校望着深蓝的天空,暗暗道:看着吧,这天是我大明的!

    “来人!打开午门,宣敲鼓者进宫!”

第二百三十四章醉翁之意不在酒() 
就事不论事

    朱由校整了整龙袍,挺起胸膛,昂起了头虎视前方,等待朝臣们进宫面圣,这将是一次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大事,也是关系熊廷弼生死的大事,更是一次他与大臣们的针锋相对大事!

    这将是决定历史走向的皇帝与大臣们的对决!

    所以,朱由校要一人面对,决不能退缩!也决不能让步!

    远处,一片嘈杂声夹杂着混乱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声音也越来越急促,群臣们绕过皇极殿,他们的身影出现了,大臣们散乱的不成队形,人人脸上挂着无比的愤怒,像是兴师问罪一般,快步的向乾清宫走来!

    朱由校放眼望去,足有二三百人,看来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都进来了,说不定还有没资格进宫的官员也混进队伍里面。

    这是他从辽东回来后第一次接见群臣,却是要针锋相对的相见。

    大臣们不仅仅是冲着熊廷弼而来,还有这数月积攒着对皇帝的紧闭宫门而不得见得怨气,两者叠加积愤已久,在此刻一块爆发了。

    面对气势汹汹的大臣们,朱由校反而没有那么紧张和担心了取而代之的是如释重负的感觉。

    大臣们来到陛阶下,按照品阶整齐的站列参拜。

    朱由校在这群人中惊奇的发现,为首的竟然是韩爌!

    朱由校心里登时升起了一股无名之火,暗暗骂道:这个老东西!不是称病在家休养吗?这么久都让朕想不起来了,今日竟然冒出头了!本来看你知难而退就不难为你了,今日竟然敢带着这么多的人来逼宫,就别怪我不念君臣旧情!

    他再仔细瞧去,韩爌的身后竟然是宋文星,赵忠南等新派官员,连他们也掺和进来了,朱由校看到这些人更是恼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