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的人才辅佐啊!”

    他听到,不禁感动的泪水打眼眶,“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此生无以为报!”

    “唉,”朱由校叹道:“这里就你我二人,也不瞒你,实话说了吧,弃守辽东非熊廷弼之过,而是朕下的令。”

    “啊,”他如同惊雷惊响一般,惊愕的奏折滑落地下,两眼睁的老大,脸也拉的老长,“这陛下圣明,为何弃守辽东?”

    朱由校叹道:“开原、铁岭失守,开原至清河堡防线没有任何意义,辽东地大,大小城堡百余座,分兵驻守耗费巨靡,朝廷无力承担,且又不能阻止金兵蚕食,与其留守不如弃守,是故朕以熊廷弼的名义下令弃守辽东。”

    “这”宋应星惊愕的无话可说,想不到竟然是皇帝丢掉的辽东,熊廷弼不过是替罪羊,这官司没得打了。

    良久,他缓过神来,说道:“陛下尽撤辽东军民,耗费也是万巨呀?”

    “你说的不错,”朱由校将他扶起,慢慢的说道:“你只想其一不想其二,只看局部不看天下大势,辽东朕不是丢弃,而是暂时放弃。”

    他疑惑起来,不明的拱手问道:“陛下何意?”

    朱由校解释道:“辽东虽大,但对我大明来说不过是一隅,而对女真是数倍的土地,努尔哈赤和蒙古诸部对辽东都垂涎已久,谁占据辽东谁就面临侧翼威胁。朕尽撤军民,实行焦土之策,留下的不过是荒芜之地,女真八旗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他得了这么大的地方自然是先要开荒了,女真人少地多,开荒没那么容易,没有几年的功夫是完成不了的,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发现这个重大的缺失,必然西攻蒙古诸部或南下掠夺人口,否则这么大的辽东不过是块死地,得到了也不易守,朕派曹文诏驻守的皮岛,是女真人的大后方,他经常袭扰后方,使女真人首尾不能相顾,我大明便可暂得安宁,朕就可着手内政,清除积弊,将来再发兵征讨辽东,岂不轻而易举?”

    说完,朱由校慷慨激昂,宋应星心怀大畅,脸上浮出笑意,俯首叹道:“原来如此,陛下乾坤,臣不能窥得一二,险些坏了陛下大事,臣有罪。”

    “此事朝中只有孙承宗、徐光启和你知道,别人不得透露!切记!”

    “臣明白!请陛下放心!”

    朱由校点点头,说:“赵忠南等人皆不知真相,他们血气方刚,心机单纯些,易被心怀叵测的人利用,还忘宋卿多多劝慰安抚,不要再过问这件事了。”

    “臣明白,请陛下放心!臣先告退!”他再拜,朱由校轻轻起手示意,宋应星转身打开宫门离去。

    刚出乾清宫门,就看到下面空荡荡的。请愿的大臣们都被锦衣卫轰出宫去了。

    他没有了先前的义愤填膺,而是知道了真相,不过,知道了真相反而有了压力。这件事关系到皇帝的圣誉,是要烂在肚子里不能说出一个字的,否则必遭杀身之祸!

    朱由校在乾清宫内见到他们散去,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送走了这一拨,下一拨还会有,往后不知还有多少人前赴后继,想想都头疼。

    熊廷弼不能在京城里呆着了,否则他也不敢保证不明真相的百姓对他不利,为了朝廷的声誉和京城的稳定,他要送走熊廷弼。

    朱由校命人传唤田尔耕觐见。趁着这个空档,他走回书房,写下一封信,将其封好,这时田尔耕进来了。

    “陛下,召微臣有何旨意?”田尔耕拱手拜道。

    朱由校将信递给他,说:“你将此信亲手交给熊廷弼,然后将他护送到卢象升的军营中,告诉他,此信要他见到卢象升后再打开。”

    “臣遵旨!”他接过信,转身离去。

    熊廷弼的家周围围满了愤怒的百姓,幸好有大批锦衣卫护着,否则都冲进去不稍一刻钟就把他的家拆了。

    深夜,田尔耕将熊廷弼乔装打扮后,连夜送出京城。

    熊廷弼离开京师后,朝中没有停止对他的言论,,但朱由校说他派孙承宗去辽东的另一个目的是调查他在辽以来的种种罪过,等孙承宗的调查结果出来后一并判决。

    大臣们这才稍稍安静了一些。

    此时,朱由校正专心办的另一件大事,那就是税制改革的全面推行,这才是当前最紧迫的事。

    眼看快到正月,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朱由校在御案上看完户部呈上来的大明税制章程,很是满意,批复:发布各地,明年正式实施!

    这么久了,朱由校没有像现在这么轻松过了,这个时候老百姓都在忙着过年,宫里也在置办点年货了,不愉快的事也没人顾得上了。朱由校闲来无事,突然想到了到宫外走走,看看老百姓们现在过的怎样,听听他们这一年多来对朝廷新政的看法,顺便也出去散散心,登基以来好像就没再出去过。

    朱由校叫来程化祥更换便衣,两人在两名侍卫跟随下出宫散步。

    京师城内,可能由于天冷的缘故,街道上明显人少,朱由校漫步在街上,心旷神怡。不知不觉,他来到了仙客来,朱由校想起,这是他当年遇到宗二的酒店,看到这家酒店,勾起了他和宗二当年相遇的那一刻。

    真是故地回味无穷啊。这家客栈像是有魔力一般,吸引着他走了进去,四下张望了一下,只有几个人稀松的散座在一起,评论着当朝之事。朱由校找了一张僻静的地方坐下,要了点点心,让程化祥和两名侍卫也坐下,一块慢慢品尝,回忆当年的事情。

    “唉,”邻座一声叹气,道:“熊廷弼丟了辽东,却在家软禁,还好吃好喝的供着,为什么杨镐还关在牢里?这太不公平了!”

    “啪!”此人说完能拍了一下桌子。

第二百三十六章平台召对() 
这猛然拍的桌子将这里的人都惊的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吃惊的看向他。

    朱由校也顺声而望,是两个中年人。

    其中坐在拍桌子对面的人小声说道:“你不要说了,妄议朝政是要获罪的。”

    “怕什么,这够让人窝囊了,杨镐打个败仗到现在还关在牢里,和熊廷弼比,他应该官升三级呀!”拍桌子的义愤填膺的大声道。

    “好了!”他对面的见劝不住他,脸色一沉,喝住,“刘兄不必再言,当年萨尔浒之战要不是当今圣上亲临,恐怕结果和现在是一样的!”

    朱由校听到这小个子说话倒还中听,仔细瞧去,只见他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年纪四十上下。

    朱由校对他们俩的谈话不免来了兴趣,静静的竖起耳朵仔细听他们说话。

    “唉,得,朝廷的事不是咱们能掌握的,来,喝酒!”姓刘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小个子也豪饮一杯,长嘘道:“若我主政辽东,平辽不过五年!”

    朱由校听这话有点熟悉,一时想不起来,不过能说出这么豪言壮语,也让他一时感兴趣。他插口道:“五年复辽,先生大言了吧!”

    朱由校一语惊的两人回头看去,只见他们俩一脸不屑,姓刘的不高兴的嚷道:“去!我们俩说话,你个毛孩子插什么嘴!”

    坐在朱由校旁边的两名侍卫听到此人出言不逊,登时不悦,脸色一沉,正要起身收拾他,朱由校赶忙递了个眼色,示意不要轻举妄动。

    朱由校面带笑容,对那人说道:“先生此言差矣,国家大事,匹夫有责,岂能因年龄而论英雄。汉有霍去病北击匈奴,我朝朱文正,李文忠皆是少年戎马,今有卢象升出征永宁,可谓少年英杰,难道他们不值得阁下称赞吗?”

    姓刘的听的瞠目结舌,一时语塞,旁边的小个子也是吃了一惊,一拍桌子叫道:“好一个匹夫有责!”继而又起身拱手客气道:“小兄弟莫要见怪,愚兄脾气躁了些,还请多多海涵。”

    姓刘的也惭愧的拱手歉意,“在下刚才冒昧,小兄弟不要见怪。”

    朱由校回敬笑道:“哪里,萍水相逢,能有言相叙也是缘分。”

    “呵呵,”小个子轻松的笑了两声,道:“小兄弟出言不凡,非池中物,想必你对当今时政也有见解,不妨过来一叙如何?”说着,两人腾出座位,礼让他。

    “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朱由校起身,程化祥一把抓住他,担心的摇摇头,意思是说,你是天子,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

    朱由校微微一笑,推开他的手,走到他们二人身边。程化祥无奈,暗暗愤恨,给两名侍卫使了个眼色,提高警惕注视这两个陌生人。

    “在下袁天齐,见过二位。”朱由校向二人行礼自我介绍。

    小个子开心了,“哦,呵呵,小兄弟也姓袁啊,在下袁崇焕。”说完拱手敬了一下。

    “袁崇焕?!”朱由校惊诧失声。

    袁崇焕看着他惊诧,莫名起来,“是啊,在下袁崇焕,怎么了?”

    “哦,没,没什么!”朱由校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做梦都没想到散个心能遇见这么牛的人物,不过这跟他所了解的历史上的袁崇焕相差太大了,历史课本上的袁崇焕画像长的多英俊,再看看他,短小精悍,其貌不扬,和他的名气真是不相符!

    “这位是我的同乡好友刘连克。”袁崇焕介绍他的同伴。

    朱由校拱手向刘连克敬礼,“失敬。听二位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倒像是南方口音。”

    刘连克点头,说:“我们二人是福建人士。”

    “噢,”朱由校有点不明,问道:“已近年关,二人为何还在京城逗留不回家过年呢?”

    袁崇焕连忙说道:“小兄弟有所不知,按朝廷规定,我等进京朝觐,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路途遥远,又赶边塞战事,是才逗留些时日。”

    朱由校故作惊讶,再度拱手相敬,“原来二位是朝廷命官,失敬失敬。”

    互相介绍完,三人聊起了刚才的话题。现在谈辽东是敏感话题,他曾经严令官民不得妄议辽东之事,所以官民在公共场合不敢大声议论此事,都是避开小声的谈论,刘连克和袁崇焕在这里大声议论,不免让许多人捏了一把汗,在这里吃饭的都怕被连累,早早的结账走人。

    朱由校谎称自己是富家子弟,出来兜风,他是这家酒楼地常客,经常到这里来饭。

    二人也是慷慨,与他直言不讳的谈论辽东之势和朝中时政,对熊廷弼撤守和朝廷的纵十分不满,也多次抨击孙承宗接任辽事无所作为,同情韩熿率领百官闯宫。

    朱由校附和他们俩的心情,也与他们俩一起痛骂朝廷和孙承宗,听的程化祥是一脸的诧异,心里虽然愤恨刘连克和袁崇焕,但碍于皇帝在此不敢轻举妄动。

    没聊多久,朱由校便推辞家中有事起身离开。

    出了店门,朱由校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对左右说:“朕之大计,有望矣!”程化祥听不懂皇帝在说什么,挠挠头,朱由校笑着对他摇摇头,“记住刚才那个叫袁崇焕的,明日召来,朕在平台见之。”

    袁崇焕看着出去的朱由校背影,心神凝重的对刘连克说:“这位少年公子谈吐不凡,见识远灼,我等望尘莫及呀!”

    刘连克两眼嘘嘘的看着袁崇焕,“袁兄,你过誉了吧!他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哦,对了,”他忽然眉头一紧,神情紧绷道:“他会不会是官家子弟,该不会去报官吧?”

    袁崇焕神色忽然绷紧,疑道:“不可能吧?”他想起了刚才那少年公子的一句话,忙进入店内,对着柜台的小二说:“你认识刚才那位小公子吗?”

    店小二闪着茫然的眼睛,两手一摊,回道:“不认识,从没见过。”

    两人登时大惊。

    “我就说不对劲了吧!”刘连克气愤的跺脚悔恨的说道。

    不用多说,那少年公子在说谎。两人赶紧结账走人,害怕一会有人来抓他们。

    望着匆匆而走的两人,店小二挠着头,自言自语道:“那个公子好像在哪见过吧?倒像八年前的皇长孙,不过这不可能啊,他现在是皇帝了,还能来我们这地方?”

    店小二摇摇头,他对八年前的那事记忆犹新,宗二当了官,姓陈的获罪发配,他守口如瓶从不敢提及此事,默默的在这里继续干他的店小二。

    当晚,朱由校兴奋的没有合眼,等待着第二天召见袁崇焕。

    翌日清晨,袁崇焕嘟囔着:“吏部让我进宫面圣,这是唱的哪出戏?我一个小小的知县上任没几天,有多大的功绩值得面圣?!”袁崇焕充满了疑问,在宫人的带领下,向平台慢慢走去。

    朱由校早早用过早膳,在平台等待袁崇焕的到来。进入建极殿,程化祥早已在此等候他多时。宫人将他带到这里,向程化祥行了个礼,把袁崇焕交给他,由他带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