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代善贝勒来救我们了!”敖汉激动的几乎要哭出来。

    莽古尔泰却没有这么想,他来了,围困大同的大军谁指挥?论威望,恐怕没有人能服众了,所以,一定是出事了,否则代善是不会擅自离开的!

    鄂硕带着济尔哈朗来到了莽古尔泰跟前,他一见是济尔哈朗,惊讶的语无伦次,道:“你,代善呢?怎么都来了?”

    “是大汗的命令,”济尔哈朗铮铮回道:“你走后不久,大汗派人传令,命我等立即撤围大同,班师回国。”

    “什么?撤围?!不打了?!”

    “这是大汗的命令,我等怎能违抗!”

    “大汗在哪?”

    “宏赐堡!我们从宏赐堡原路返回。”

    莽古尔泰心有不甘,痛心的指着身后,愤恨道:“我军好不容易深入明朝内地,连个大同还没攻下就班师回国,这仗打的窝囊!”

    “大汗在命令中说明军有一种十分厉害的火铳,能在数百步之外杀伤人马,威力凶猛,我们不是敌手,为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必须立即撤军。”济尔哈朗如是说。

    莽古尔泰忽然想起了那惊险的一战,惧色应声“对对!明军的确有,我刚刚吃了大亏!”

    济尔哈朗伸长了脖子向他的身后看去,果然见到狼狈不堪的士兵们,像是刚经历了一场惨败一样,恐惧的神色还没有消退。

    “你们来了更好!与我会合,回去杀个回马枪,为我报仇!”

    “带我去连代善!”

    莽古尔泰咬着牙说,他要代善的数万大军与他合并一处,原路杀回去!

第三百五十二章金兵全退() 
莽古尔泰火急火燎的单骑奔向代善的大军,济尔哈朗见状大为惊骇,他随鄂硕而来是传达大汗的旨意,没想到他竟然要代善与他杀回去,这可是了不得的事。

    来不及多想,他紧随其后追了过去。

    敖汉和他身后的士兵们听说是代善大贝勒,恐惧顿时消散,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瘫在地上,横七竖八,你挨着我,我靠着你,毫无规则的躺着,没有一点军队严整威猛的样子,活脱脱的像一群乌合之众。

    代善率领的大军正浩浩汤汤的、有条不紊的前进,在夜幕下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在游动,数万士兵手中的刀枪剑戟发出的声音和军队行军踏地的步伐交织在一起,像是奏响的行军曲,彰显着宏伟的气势,繁盛的兵甲。

    莽古尔泰带着满腔复仇之火见到代善,将他拦下,请出行军队列,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你就这么退兵了吗?”

    代善瞅了他一眼,严肃的回道:“大汗的命令,谁敢违抗?!”

    莽古尔泰脸色铁青,呼吸也十分急促,带着请求和命令的口吻说道:“前方有明军,你我合并一处杀回去,为死难的将士们报仇!”

    代善摇摇头,上下打量了他浑身血迹的衣甲,满不在乎的说:“大汗有令,命我等班师而返,不得与明军纠缠,你遭遇明军伏击,应该知道火铳的厉害了吧?何必再徒增伤亡?”说着,他对身边的一个传令兵命令道:“命大军向南改道十里,避开明军绕行。”

    他的命令一出,莽古尔泰急的两眼通红,火爆的脾气立即上来,伸出一直手臂抓住代善的胳膊,大叫:“什么?!就这么放过明军了?咱们尚有七万大军,何惧明军,咱们在此埋伏,只等明军深入必能一战而歼,这是绝好的立功机会,难道就这么放过了?!”

    代善对他急躁而又不顾后果的冲动十分震怒,原本平和的他瞬间变色,瞪怒训斥道:“休要再说!你还看不出来吗?现在我们已经是战术主动,战略被动,若继续在这里呆下去对我们会越来越不利,用不了几天咱们将不再有任何优势,到时候想走都走不了了!大汗为保存实力不得不班师回国另谋它策,你却在这里逞一时之勇要葬送我们整个大金吗?!”

    莽古尔泰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怔然的松开抓住他的手,半晌没说出话来。

    代善瞥了他一眼,指着他身后追上来的济尔哈朗说:“看住他,随军而行,若他敢擅自行动,我唯你是问!”说完,他调转马头,追前头部队去了。

    济尔哈朗皱起了眉头,感觉这不是个好差事,谁不知道莽古尔泰是火爆脾气,除了大汗和代善没人能压制得了他,让他看住他,这不是难为人嘛!

    他硬着头皮,撇撇嘴,极不情愿的小心劝莽古尔泰,“趁着夜色快走吧,要不然明军就追上来了。”

    莽古尔泰愤恨代善不帮助自己,憋着一肚子的火正没处发,平日里对他又敬又畏的济尔哈朗也来管教他,这哪还能受得了,登时血脉喷张,火气大发,像是一头咆哮的狮子张开大口吼道:“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敢来管我!滚开!”

    咆哮声一落,他扬起手中的马鞭狠狠的抽了过去。济尔哈朗不知哪来的勇气,举手接住他那威猛的鞭子,还稚嫩的脸上透出凌厉之气,怒喝:“你不要无理取闹!这是大汗的旨意!皇太极已死,大汗攻打得胜堡不顺,进入明朝腹地多日又无功而返,他老人家的心境有多差你知道吗?若再这么纠缠胡闹下去,只怕大汗会拿你惩治以泄心中之气!”

    他的一番话如同甘甜雨露,将蒙古尔泰熊熊燃烧的怒火瞬息浇灭,憎怒之色转瞬间变为愕然无色。

    还在他怔愣之余,济尔哈朗夺过马鞭掷于地下,对左右严命道:“将五贝勒看住,不许他胡来!”

    随即,四五个精壮的士兵将他围起来,像是看管犯人一样严密的监视和限制行动,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是随着长龙般的队伍改道而行。

    莽古尔泰没办法,他虽然不怕济尔哈朗,但是他的最后一句话还是戳中了他的心尖上,让大汗

    济尔哈朗又命人告知敖汉,重整残军,跟上大部队改道随行。

    已近凌晨,朱由校的大军还在大同外二十里,如果不是遭遇一战,这个时辰差不多到大同城下了。

    旭日东升,冉冉朝阳调皮的冒出头,将温暖的阳光布洒。明军经过一夜的行军,丝毫没有疲倦之意,卢象升在前军,朱由校在中军,秦良玉在后军,迎着朝阳步履稳健的行进。

    清晨的冷风拂面而过,凉而清爽,空气也十分的清新,呼吸一口沁人心肺。

    朱由校抬头看了一眼朝阳,心想,中午时分差不多就能到大同了,到了大同将面对的是围城的数万金兵主力,那才是一场真正的恶战。不过金兵围城,分散了兵力,他面对的不会是全部的金兵,所以军力对比上并不占据下风,何况他已选定最薄弱的西城门为首攻目标,更加没有压力。

    他正在谋划决策时,前军卢象升忽然叫停了行军,惊扰了他在马上的深思。

    “怎么回事?”朱由校还以为遇到了敌军,惊疑的一边四处张望一边询问道。

    但是,四周茫茫一片,除了零散的土丘和沟壑,还有不远处的一片树林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难道树林里有伏兵?

    朱由校把眼睛定格在那片幽静的树林,如是想。

    卢象升快马而来,神色不慌不乱,来到朱由校跟前,拱手禀道:“陛下,前方发现金人行迹。”

    “噢,可有伏兵?”朱由校担忧的问道。

    “没有发现,微臣这就派人四处打探。”

    “金人的行迹如何?”

    朱由校又问道。

    卢象升回道:“行迹混乱,多是横卧、平躺的痕迹,还发现金人的衣甲上掉落下的铜钉鳞片,看来是和我们交过战的镶蓝旗、莽古尔泰的人马。”

    “噢,”朱由校来了精神,猜测道:“看来他们是逃到这里修整了,现在人呢?难道回大同去了?马上去寻找踪迹!”

    朱由校脸色突变,他担心莽古尔泰回到大同城下后泄露了他的行踪,想起到突袭的效果就难了,说不定金兵在某个地点伏击他们。

    卢象升得令,派出几拨探子依金人的踪迹查去。

    此时的大军也迅速的变换成防御阵型,警惕四周,尤其是不远处的密林,火枪兵密切的监视密林的动静,派出去的探子也先探查密林。

    几骑人马大无畏的冲进密林中,激起飞鸟升空,盘旋在上空。

    看到大片飞鸟,朱由校心安了,吐息道:“那片密林没有伏兵。”

    “为何?”

    卢象升吃惊的问。

    “你看那群飞鸟,”朱由校指着盘旋密林上空的群鸟解释说:“我军探子入林激扰飞鸟,敌军入林埋伏就不惊扰飞鸟了吗?飞鸟盘旋而上,惊而惧,说明之前没人入林,要不然飞鸟就不会这么惊怕了。”

    “原来如此,陛下洞悉非常,真乃天人。”卢象升恭维道。

    朱由校“呵呵”一笑,没再说什么,时间久了不管是谁都会不自觉的恭维他,这也许就是皇帝的魅力。

    三柱香的时间,派出去的人都回来了,经过对附近的探查,发现在他们去往大同方向有大军的行迹,还有辎重车轮痕迹,数量之多,估摸在五万人马以上,向南折行数里,与他们面前发现的行迹混合一处。

    得到这个消息,朱由校和卢象升两眼同时放出惊异的目光,他们君臣二人相互对望,不需要说一句话,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金兵撤退了,而且是有意的在避开他们!

    大同城解围了!

    “速派人先行到大同,就说朕午时到城!”

    卢象升欣喜,俯首应命:“遵旨!微臣这就派人去,迎接陛下入城。”

    他刚一转身,朱由校忽然觉得让一个人去大同报信最合适。

    “慢着!”他叫住了卢象升。

    “陛下还有何旨意?”

    朱由校“嗯”了一声,道:“让秦良玉去吧!她最合适。”

    “陛下考虑周详,微臣明白!”

    秦良玉被俘,大同城上的明军一定认为她还在金人手中,绝不会想到她已被解救,所以,让她去大同报信最合适,能安稳城中军民。

    在大同城上的明军,天一亮就惊奇的发现原本连营围城、旌旗如草木密集一般的金营忽然一夜之间消失了,他们不敢相信的揉了十几遍眼睛也是空空如也。

    金兵撤了!金兵真的撤了!大同之围解了!

    朝阳的光辉下,许多人才刚刚起身,城上就爆发出欢呼雀跃的声音,迅速的传遍全城,百姓们高兴的敲锣打鼓,上街欢庆,没有锣鼓的百姓拿着锅碗瓢盆敲打,比过年还热闹。

    熊廷弼自从大同围城后就没脱过铠甲,今天他特意脱下铠甲,布衣登上城楼,眺望远方,除了能隐隐的看到原金兵营寨内生火造饭挖的火坑之外,再也看不到任何景象。

    看来金兵是连夜拔营起寨,撤退有序,不慌不忙,隐蔽性做的很好,愣是没让城上的明军没有发现。

    一名参将高兴的问道:“先生,金兵为何无声无息的撤军?会不会有阴谋?”

    熊廷弼畅然道:“不会!金兵撤军一定和前日得胜堡烽火有关,看来边关三堡有变,否则金人不会轻易撤走。”

    “不知是何人偷袭了得胜堡。”参将茫然自言自语道。

    正当他们沉浸时,忽然发现远处一队人马正急速向大同赶来。

第三百五十三章回到大同() 
飞驰而来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扬起的尘土格外显眼,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支不明的人马。

    “好像是我们的人。”

    参将眯起眼睛伏在墙头上,踮起脚尖远眺道。

    熊廷弼也隐约看到了奔向而来的人马像是自己人,尤其是他们打着的旗号,尚可分辨是一个“明”字。

    “是我们的人!”许久没有露出笑容的他绽放出了灿烂的喜色,整个人像是年轻了十岁一般,大声命令道:“准备开城门,迎他们入城!”

    众将士又是一片雀跃的欢呼。

    秦良玉与一队人马由远而近,来到大同城下。她举目而望城上,阔别数日的城池,没有了战时的肃杀之气,而是愉快的欢乐祥和,能清晰的听到城上士兵们庆祝的声音。

    许多士兵们冒出头来,一睹而来的一队人马。

    “是秦将军!”

    有人一眼认出了秦良玉,不禁脱口大喊起来。

    这一嗓子不要紧,引来更多的人看向了她。

    “是秦将军!秦将军回来啦!”

    又是一片高呼。

    “快开城门,迎秦将军入城!”

    熊廷弼心胸大悦,急忙下令打开城门。

    吊桥缓缓落下,城门大开,士兵们踊跃起来,夹道迎接秦良玉入城。他本人也下了城楼,亲自去迎接。

    里面闪出两列士兵,他们整装束甲,腰中挂着佩剑,手中握着白杆长枪,神色威严,跨过平坦的吊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