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面闪出两列士兵,他们整装束甲,腰中挂着佩剑,手中握着白杆长枪,神色威严,跨过平坦的吊桥,分列两旁,对立而站。

    熊廷弼率着参将以上将领迈着赳赳的步伐,出城迎接。

    秦良玉见到到熊廷弼的那一刻,心中有难以言出的滋味涌上来。这一次,她仔细的端详了传闻中的辽东第一任督师熊廷弼,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因一件惊天的秘密而在这里隐姓埋名,过着像是通缉犯一样,从不谈及过去,甚至害怕谈论过去的事情。

    “夫人,您回来了。”

    熊廷弼拱起手笑容满面的迎上去。他身后的参将们也齐声声的参拜,“恭迎夫人回城!”

    秦良玉急忙下马,略显惶恐,对熊廷弼恭敬的拜了一下,十分谦恭的说:“不敢,秦某没听先生教诲,莽撞行事,以至惨败被俘,愧对死去的将士,我辱没了大明军威。秦某能有幸活着回来,全赖圣上天恩。”

    “胜败乃兵家常事,夫人不必记挂在心上,能安然无恙的回来就是万幸。”熊廷弼安慰道,但对她是怎么回来的也是很好奇,于是又问道:“夫人是如何脱身的?”

    “是圣上救了在下。”

    “圣上?”

    熊廷弼吃了一惊,“你见到圣上了?”

    他身后的将官们一听“圣上”二字,顿时惊嘘起来。

    秦良玉扫视了众人,点了点头,轻轻“嗯”了一声,道:“是的!”

    熊廷弼愕然起来,神情显得十分的不自在,喃喃的问道:“圣上在哪?”

    “正在回来的路上,我奉圣上之命前来报信,以安大同城内军民之心。”

    她回答完熊廷弼的问话,又绕过他,对他身后的十几名将领道:“你们先回城去吧,我有事要与吴先生商量,还有你们,”她指着跟随她而来的随从道:“你们也先行入城。”

    她的异常举动让熊廷弼和众人十分不解,但也不敢违抗她的军令,都面面相觑的向城内走去。

    秦良玉目送他们走远了,便一收严肃的神色,向凝着眉色的熊廷弼恭敬的躬身拜道:“圣上已向我言明先生之事,秦某不胜钦佩,能有幸与熊督师并肩而战,良玉三生有幸。往日有得罪督师的地方,还望您海涵。”

    说着,她又拜了拜。

    熊廷弼愕然失色,忙上前双手扶起,十分羞愧的叹息,“我一个千古罪人,怎敢受您一拜呀!能活着就是造化了。”

    秦良玉散发着钦佩的目光,敬道:“大帅为君为国,承担此重如泰山之责,非常人能比,在下钦佩不已,请再受秦良玉一拜!”

    “别别这样”

    熊廷弼感觉很尴尬,惶恐不安,像是做贼一般心虚,慌神道:“将军不要这般客气,将士们都看着咱们呢,你这让我如何是好?”

    他这话一点不假,众将士在吊桥上不住的默然回头,以为他们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悄悄话,却见到秦良玉不住的向吴次仁恭敬的参拜,这让他们很是奇怪,也很纳闷,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他们当中有不少是石砫将领,是秦良玉带出来的原班人马,对她如此恭敬吴次仁很是不悦,有的嘟囔道:“秦将军为何对吴先生如此恭敬?太折损身份了!”

    “想必是在感激他守住了大同城,才保住了她的名声。”一名将领如是说。

    “你胡说什么!要不是我们浴血奋战,大同早就没了,就凭他一个吴次仁能守住?!”

    “那你说是为什么?!”

    声音渐渐的喧哗起来,秦良玉的部将与大同原驻将领发生了争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有动手之意。

    秦良玉和熊廷弼被惊动了,他们俩严肃的走过去,震怒的斥责争吵的部将,“你们胡闹什么?!圣上马上驾临此地,你们还不准备迎驾,在这里吵什么!”

    争吵的部将面红耳赤的低头不语,规规矩矩的被训斥的不敢坑声。毕竟,秦良玉是他们的头,又是大同镇总兵,是他们的真正上司,还是十分敬畏她的,还有熊廷弼,由内而发的威严之气似乎是天生具有的,让人不免有些敬畏。

    秦良玉换上了一件干净的戎装,披挂一袭大红战袍,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与众多文武官员在城外列队迎接朱由校的到来。

    此时城中一片肃静,文武官员分列两旁,整齐的站立,规规矩矩的,目向远方。秦良玉抬头看了看了日头,算了算时间,估计圣上也差不多该到了,但是,举目望去仍不见军队的踪影。有的官员哪里受过这种罪,平日里是入有座,出有轿,他坐着别人站着,遇到上司也站不了多久就下坐交谈。今日不一样,为了迎驾,站在这里一动不动就是两个时辰,累的两腿发软,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住的流下来,精神萎靡,蔫的比晒干的枯草还没看相。武将们就不一样,他们站如松,精神抖擞,神情威武,鄙视的瞅着对面的文官。

    秦良玉的额头上也不由的冒出汗水来,她倒不是因为站的久了耗费了力气,而是担心圣上别再出现什么岔子,他们孤军而归,又行军一天一夜,难免人困马乏,正是敌军偷袭的绝佳时机,金兵杀个回马枪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秦良玉不禁打了个冷战,急命人道:“快派人前去打探圣上到哪了!”

    一匹飞骑在众目睽睽之下快速而出,绝尘而去。

    正在他们焦虑的时候,角楼里的哨兵看到了一队人马出现在举目不见一草一木的荒野之中,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的向这里移动,旌旗飘起,是大明特有的彩边菱花旗。

    哨兵兴奋的探出头来,摇晃着旗帜喊道:“看到了!将军,他们来了。”

    平静的城下立刻掀起了涟漪,等的焦躁的文武官员们立刻来了精神,站直了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一齐昂起了头迎向远方。

    秦良玉闻声而望,果然见到盼望已久的人马出现在了她的视线中。

    未时三刻刚过,朱由校率领的大军已能看到大同城墙了。他们不仅能看到城墙,连城内袅袅升起的炊烟也清晰在目。将士们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又经历了一场夜战,也是疲乏了,比预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

    卢象升看到了大同城,高兴的指道:“陛下,那就是大同!”

    朱由校一天一夜没有合眼,困倦的在马上眼皮打起了架,忽见城池,眼睛一亮,疲困之意稍减。

    目的地就在眼前,已疲乏的将士们化兴奋为力量,如同行走在荒漠之中的饥渴士兵望见了梅林一样,脚下像是踩上了祥云,行进的速度更快了。

    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赶快进城,饱餐一顿,睡上一天一夜。

    朱由校由中军移向前军,卢象升也伴驾左右,率军及至五百米,城上号角立时响起,礼炮轰鸣,但见城上每隔十步便插一旗,随风飒飒,尽显威严。城门处,文武百官夹道而迎,另有百姓无数在官员之后,齐整整的肃穆而望。

    文武官员们首先认出了卢象升,他们虽然不认识皇帝,但是卢象升还是认识的。卢象升在朱由校的侧后身,所以,不难猜测。

    这一次,他们是真的一睹龙颜了。

    秦良玉迎面朱由校的座驾而跪,众官员也纷纷跪下,纯朴的百姓们也跟着齐刷刷的下跪。

    “臣大同总兵秦良玉,率大同镇文武官员及城中百姓,恭迎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良玉恭敬的高声拜道。

    身后的文武官员也高声山呼“万岁!”与城上不绝的号角声和礼炮齐声而响,庄重而显赫。

    朱由校驻停而立,扫视城上城下,兵士的注目而视,官员百姓的俯身跪呼,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到来!

    一名侍从搬来马凳,朱由校踩踏而下,径直走向跪在他面前的秦良玉,单手扶起,“辛苦夫人了,也辛苦众卿在此久等。”

    秦良玉道:“陛下凯旋驾临大同,是城中军民之幸,微臣也幸陛下隆恩所救,天恩浩荡无以为报,能遂众人一睹龙颜,已是三生有幸了。”

    朱由校“呵呵”笑了起来,“朕以为秦将军乃女中豪杰,不善言辞,却没想到也是如此伶俐。”

    他边笑边用眼角余光扫视了跪在地上还没起身的众将,忽然笑声嘎然而止,神色严肃起来,小声问秦良玉,“熊廷弼呢?没随你一同出城迎驾?”

    秦良玉叹息一声,小声回道:“熊督师羞愧见陛下,所以不敢来。”

    “唉,哪里是他羞愧,是朕愧对他呀!朕对不起他,对不起他呀!他是怨恨朕,所以不愿出来。”

    朱由校鼻子一酸,感伤起来,本以为能重见熊廷弼一叙君臣旧情,却不见人影。

    “陛下过虑了,熊督师无职在身,不便来见。”秦良玉劝道:“陛下入城吧!微臣这就派人去请熊督师。”

    朱由校点点头,“嗯”应了一声,正要进城,忽然角楼上的哨兵又大声喊起报告:“东侧有一队不明人马而来!”

第三百五十四章阿巴亥归来() 
角楼上的哨兵一个大嗓门汇报,惹的众人一片惊色,顷刻跪在地上的文武官员惊起,在城外跪迎的百姓也嘈杂起来,还好有士兵维护秩序没有引起混乱。

    卢象升则闻声惊变,立刻拔出佩剑指挥大军吼道:“全军警戒,火枪兵准备!”

    “卢帅,火枪没有弹药了,怎么办?”副都统张恪着急的禀报。

    “什么?!你怎么不早说?!”

    卢象升瞪着眼睛怒道。他还指望着火枪在战场大放异彩,用惯了火枪还真是顺手,这武器的确很厉害。

    张恪支支吾吾的回道:“昨夜清点的时候发现的,还没来的及向您禀报呢,就就”

    卢象升气的咬着嘴唇忿忿的哼了一声,急速的向朱由校禀报:“陛下,没弹药了,您快进城!微臣断后!”

    朱由校看了一眼急的满头大汗的他,微微撇开嘴笑了起来,不紧不慢道:“慌什么?不一定是女真人,说不定是咱们的人呢!”

    “陛下的旨意昨日凌晨才发出,这个时候连宣化都不一定到,何来的兵马?”卢象升不以为然的说道。

    “金人撤围,必然是全然而退,不会留下伏兵。再等等,不会有事的。”

    卢象升急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皇帝还这么淡定,怎能不让人着急,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一切都得小心从事。秦良玉也是着急不已,劝道:“陛下就听卢帅的话吧!先行入城,臣等断后!”

    朱由校扫望了在城外迎驾的官员和百姓,为了他们的安全,不再坚持,毕竟他们都在看他的颜色行事,他不入城,官员和百姓们不敢擅自入城。

    “好吧!朕就依两位爱卿之言,入城!”

    官员们一听,心情大松,齐呼:“恭迎陛下入城!”

    心里都想着皇帝的脚底下抹了油,赶快入城,他们也好入城。

    朱由校在文武官员、百姓的跪迎下加快了脚步,走上吊桥,进入城门,紧接着,官员们起身而入,百姓们紧随其后。

    待官员百姓们都入了城,卢象升命火枪兵先行入城,步兵在后。

    火枪兵没了弹药,就是没了尖牙利爪的猛虎,毫无战力可言,所以也就没必要再留在这里。

    城上的明军们将火炮填装上弹药,调整了炮口,校正弾道,只等这支不明的军队。

    朱由校进入城后没有按照预先的安排到内城行辕休息,而是直接登上城楼,迎驾的文武官员也硬着头皮跟着他上了城楼。

    站在城上,朱由校极目而望东方,仔细看去果然见到渺渺如朦的黑影,目测距离在十里左右,虽然看不清兵甲旌旗、暂不能辨认军容,但凭经验可断定是一支规模五千人以上的军队。

    朱由校吐了一口气息,自言自语道:“是咱们的人。”

    “去告诉卢象升,不必紧张,是咱们的人,让他和秦良玉速来见朕。”他轻轻一斜眼角目光,吩咐身后的人说道。

    一小将领命,迅速下了城楼传命去了。

    不一会儿,卢象升和秦良玉一前一后的登上城楼,来到朱由校身边,忙不迭的恭敬道:“陛下,召臣等有何事?”

    朱由校指着远方还不明身份的军团说:“行军稳健,无尘土飞扬,足以证明是我大明军队,若是敌军,你们看到的将是漫天飞扬的尘烟。”

    说到这里,他微微动唇一笑,扫过众人,道:“你们不要因为朕的驾临就神经过敏,这里是大明的地界、朕的天下,就算有险也会化险为夷。你们都不要紧张了,让部队撤除警戒回城吧!”

    众人唯唯诺诺,对他的判断很是叹服,但对他的豪迈气概很不坦然,这话说的让众人暗暗反驳:没有我们拼死护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