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身边一个猥琐的汉子伸出脑袋,对着毛文龙谄媚的笑到:“我们董大哥的嘴,那就是试金石,什么样的火药在他嘴里只要一尝,立刻就能辨别好坏,就能估算出能打多远。”

    毛文龙就一拍脑袋,这个没有标准化的令人发指的年代,简直让人无语,如果要想训练好炮兵,难道还让他们个个口能试药?看来未来自己的火药一定要进行标准化。

    尝试完了火药,董大炮心中有数,于是拿起木勺子来,挖了一勺,用手掌将勺子抹平,掂量了掂量,将火药倒入炮口,然后如此三番,挖了五勺子进去,最终又想了想,嘴里继续叨叨咕咕,就挖了半勺倒了进去。一边操作,还一边向毛文龙解释:“装药量这个东西全凭经验,装多了容易炸膛或者是直接打飞,装少了,却又威力不足,打不到那里,要想装的正好,没有个三五年的经验是根本不成的。”

    于是那个猥琐的汉子就再次伸出脑袋,向着毛文龙炫耀:“我们董大哥的手就是公平秤,只要上了他的手,火药的分量就可以定下来了。”

    这样连番动作,已经不能让毛文龙拍脑袋了,而是直接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这简直就是难为人,怪不得现在大明的火器威力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定装药,全凭士兵的经验,在工部低劣的制造技术情况下,那些火器兵只能尽量用最少的装药,来保证火器不炸膛,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根本就发挥不了火器的应有作用。

    对于大明朝的火器,毛文龙绝对是给予了最低劣的评价,明朝工部做出来的火器,简直就是自杀神器,那真做到了杀敌五百,自损一千,因此在大明的军队里,士兵们宁可用扎枪大刀去和敌人拼命,却绝对不愿意用火器来与敌人对战,因为让我拿着扎枪大刀与敌人拼命,最少运气好的情况下,还能杀死敌人拉个垫背的,而若火器来与敌人对战,那结果就是直接自杀,死的冤枉的再也不能冤枉。而毛文龙也知道历史的趋势,那就是火器将取代刀枪这个冷兵器,而走向残酷的战场,但那个前提是火器的制造质量绝对要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毛文龙一直沮丧的就是在这里,自己的确不是一个理工科人才,其实连个合格的大学生都不是,让自己去造枪造炮,开厂练钢,那简直就是赶旱鸭子上架,你完全可以出去看看,母猪是不是已经在树上了。

    这样看来,大明的火器兵的确是天下最勇敢的人,因为只有这大无畏的勇敢自杀精神,才敢于摆弄这不靠谱到已经让人发指的家伙。

    现在想起当初在镇江的堵门之战中,自己的义子毛承鸾操作那些榆木喷,当时没将自己全部人马一次炸死,真是老天眷顾自己,现在想起来,毛文龙已经开始后背发凉,连声感谢漫天诸佛了。

    于是毛文龙已经默默的决定,只要自己的财政得到改善,那么第一个投资的,便是孙元化的火器作坊,让他给自己生产出来真正合格的火器装备自己的军队,那时候才是自己的军队脱胎换骨走向热兵器的时候,希望这个时候不会太远。

    正在毛文龙瞎想的时候,董大炮已经将火药夯实,然后蹲在地上,在大炮边上一片弹丸里挑拣着。

    毛文龙再一看那地上的弹丸,差一点直接晕过去,堆在这门大炮边上的弹丸,有石头的,有铁的,有大的有小的,林林总总,让人看着简直眼花缭乱,这要是在战斗中,紧张的捡起一个塞进去,要么就被卡住,要么就小,没有密闭性,直接就放了空炮。

    董大炮挑拣了一个,在手里掂量了一下之后塞到了炮口里,然后开始海上一群兄弟,调整大炮的角度,好一顿摆弄之后,拿起了火折子,点燃了火门。

    董大炮一拉起呆头鹅一般的大帅直接开跑。

第380章 改进办法() 
刚跑出两步,一声巨响,毛文龙扭头看去,炮口一阵硝烟,一颗弹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出,呼啸着扑向了那个远远的目标,然后——在那个松树旁大约——半里的地方砸了下去,立刻砸出了一个大坑。那个炮弹,被坚硬的土地弹起,又蹦跳了三四次,最终隐没在了草丛中。

    而围着大炮身边的这些兄弟,就一起欢呼起来,围着董大炮,不由的佩服赞叹:“董大炮果然名不虚传,这一炮打的真叫准,真是神炮啊。”

    毛文龙就目瞪口呆了,差了半里这还叫准,这还叫神炮?这也太扯了吧。

    这样看来,当初象关那一炮砸中安费扬古,那用简直如神助都不能比喻了,那绝对是安费扬古直接奔着炮弹扑上去的。

    再想一想后世袁崇焕一炮砸中十里地外的努尔哈赤,那真的就是呵呵了。

    大炮演示完毕,毛文龙感觉到头脑发晕,闭着眼睛捂着脑袋,对着身边的毛承龙吩咐:“扶一把我,我头晕。”

    董大炮大惊失色,以为是自己的大炮震到了大帅,带着一帮兄弟呼啦啦跪倒一片,连连叩头请罪。

    毛文龙就有气无力的挥挥手:“你们都起来吧,不关你们的事,我是沮丧加失望给闹的。”

    面对这样的结果,毛文龙真的是沮丧到无以复加,如果按照董大炮的切身经历,他是天分加上时间,才成了所谓炮神,如果是一群新兵,不直接将炮弹打到天上去就已经不错了。

    建奴可能马上就扑过来,对南关进行决死的进攻,还要指望这些大炮发威,那是想都不要想。

    但是200门火炮摆在这里,却成了摆设,不能够发挥他们应该发挥的作用,这的确让人沮丧和无力。

    必须想一个办法,否则的确是太过可惜。

    拍着脑袋在城头上走了几圈之后,毛文龙决定,给每一门炮配备固定的装料包,然后让那些新兵按照装药包填装,宁可少不可多。用这个固定装药包的办法,来弥补凭借经验装药的缺点。

    于是他就招来了董大炮,让他将城里所有的炸药都挨个尝一遍,看看她们其中的差距。

    所有的木桶被打开,董大炮拿着一个汤匙一桶一桶的尝过去,还好,这上万斤的火药,总算只有两三种,这多少让毛文龙感觉到了放心一点。

    挑选品质最好的,毛文龙将他们捆扎成炸药包,准备在敌人攻城的时候,直接用人工丢出去,这个效果可比炮弹效果强多了,也弥补了火炮在城墙下的死角。

    然后就是让董大炮做出一份由远及近,同时也根据个各火炮的大小,测算出三等的火药分量来,用油纸包了,在上面写上123号,放在火炮的边上,这样那些新手们,就可以根据敌人的远近,装填相应分量的火药,给敌人以杀伤。至于准头,那就是看人品,不但要看自己炮手的人品,还要看敌人的人品,要不你还能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只要面对城外的敌人,祈求不要把炮弹打进城内就行了。

    对于这个办法,董大炮简直将毛文龙看做神人,嘴里连连嘀咕:“大帅就是大帅,我怎么就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来呢?”

    毛文龙就谦虚的笑了,这个办法是相当简单的,根本就没有什么高深奥妙,其实每一个人都懂,但为什么没有实行?道理很简单,出在了两群人的身上。

    第一群人就是上位者,他们是懒政造成的,指挥炮兵的人根本就不懂得炮,也就没必要为这件事情操心,所以他们懒得去研究这个东西。

    还有一群人,就比如说像董大炮这样的神炮手,他们其实内心里也懂得这个办法,但是这些人,却继承了中国工匠的共同毛病,那就是为了保住自己掌握的技术,而不愿意将这些东西告诉别人。

    这种心态,表现在中国最经典的一句匠人中的行话,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在他们认为,将自己的技术教给别人,就等于将饭碗送给了别人,那么自己就等着饿死吧。

    中国古代人是聪明的,有许多的发明创造,都要优于西方国家,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发展,西方的国家却在技术上,进步的速度比中国的要快,最后到达了一日千里的地步呢?

    根本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一点,就是中国人是不愿意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别的人的,这就又有了一个规矩,一个好的祖传绝技,已经严苛到了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地步,最终有许多连现代都让人羡慕的古代绝技,最终失传了。还让人怀疑,许多创造发明了这些绝技的人,是不是如毛文龙这样的穿越者,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是他们的技术失传而已,最终成了一个谜。

    还有一点,那就是中国工匠的不善于总结,中国人,并没有真正做到将技术重视起来,并且总结前人经验,形成一套完备的理论,虽然有了几本像齐民要术等等的科技书刊,其实他们还大部分偏重于农业知识,而所记述的东西,几乎也就是一个大概。

    好在不管怎么样,毛文龙不是古代人,他的心胸是宽阔的,他很自然的认为,只有将技术推广出去,才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术,并且加以完善,达到精益求精,古代人的智慧,绝对是不可以轻视的。

    也通过这一件事情,毛文龙下定决心,在自己的皮岛书院,成立一个分支机构,那就是技术学校,聘请一批老师傅们,给予他们丰厚的待遇,用以来换取他们手中掌握的祖传绝技,然后用技术学校的方式,加以推广利用,想一想这个办法在未来,将推动整个大明的科技进步,这让毛文龙多少感觉到一点欣慰,同时也是自己集团所必需。一切都要靠自己,靠别人,你就等着去死吧。

    分装火药,捆扎炸药包,将弹丸分门别类,种种繁杂的事情都要毛文龙亲自过问,而且仔细检查之后才算放心。

    等着一切办完了,已经是两天的时间过去了,筋疲力尽的毛文龙决定离开南关,因为准备来一场艰苦的城防战,有张盘带着4000将士就足够了,他要回到旅顺去,那里的战后重建,稳定地方还必须要他亲自坐镇一段时间。

    同时,旅顺和南关距离也不算太远,万一前面出现什么危险?自己也能够第一时间赶到。

    现在自己的集团草创,各种各样的人才奇缺,不得不自己事必躬亲,等到过一段时间,大家适应了这样的战争环境,一切都步入正轨,到时候自己才能真正放松一下。

    于是对张盘进行的千叮咛万嘱咐,最终毛文龙带着王强和两个小的,急冲冲的赶到了旅顺。

第381章 分田分地() 
既然旅顺已经被自己设定为真正的统治区域,就要给与大力的治理,让它真正发挥自己根据地的作用。

    毛文龙重来旅顺,这让许杰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让原先一个孩子王,硬是一步登天担当起一地知府的重任,也算是难为他了,这真的就有一种的旱鸭子上架的意思。

    “一切都是开头难,由于我不想将旅顺交给朝廷,让朝廷一些贪官污吏跑过来伸手,所以一切都必须靠我们,我们必须摸索出一套我们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将这里建设成我们最稳固的根据地,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东西物资,供应我们未来的战争。”坐在旅顺的大堂上,毛文龙开宗明义,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便让手下的文武将士们做到心中有底。

    “如果登莱或者是辽东巡抚过来讨要该如何办呢?”朱明不无担心的询问,上下尊卑,一切听从朝廷,这样的观念在这些人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旅顺虽然是毛文龙拿下来的,但是按照行政划分上,他不归东江镇管,一旦上面派来官员接收也是为难。

    毛文龙就皱眉:“这件事情一时半会儿我也是拿不出个章程来,等前面南关战斗结束,建奴退去,我是要专门开一场大会,咱们兄弟在一起好好的商量商量,但是我的原则就是,不管怎么办,旅顺我是绝对不交会给朝廷的,我们必须掌握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即便朝廷派来官员,我宁可将它直接沉海,我也绝对不能让他们染指。”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大家也就把心放在了肚子里,开始好好的研究研究这旅顺的治理问题。

    要说现在毛文龙可比当初刘备还惨,堂堂大明九镇之一,然后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地盘却根本没有,皮岛等诸岛是借朝鲜的,这旅顺以及沿海诸岛海要从登莱手中耍赖,这是真是窘迫到了极致了。

    经过后金的统治残暴洗礼,旅顺这个地方已经被彻底的摧残,无数的富户地主被女真建奴杀害,无数的土地成为无主之地,无数的村镇被建奴统治占领,无数的汉人百姓被变成了奴隶。

    现在,这就是毛文龙想要的一片破而后的地方,他开始准备在这里,施行自己的规划纲领。

    首先第一项,就是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