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这就是毛文龙想要的一片破而后的地方,他开始准备在这里,施行自己的规划纲领。

    首先第一项,就是重新丈量划分土地,登记注册,实行在皮岛上的办法,将所有已经没有主人的土地,收归政府所有,然后按照贫瘠膏腴,设定五等,以最高收每年一百斤粮食的地租形式,无限期的租种给那些流民百姓。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轰动了整个地方,地租而不是赋税,宣示着土地的所有者是政府,而不再是一家一户,也就限制住了土地的自由买卖。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土地的兼并,同时,即便百姓多么的贫寒困苦,因为他不能将最根本的土地卖掉应急,所以总是能够最低保证他们的吃饭烧材。有饭吃,有柴烧,就是温饱。而有了温饱谁还会去造反呢?

    同时低廉的地租取代了所有的苛捐杂税,这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富足日子的光明。

    而最让百姓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的是,这些土地的承租年限,那就是——一万年,只要你能活个1万年。

    这是什么?这就等于你祖祖辈辈有着属于自己的土地。

    对于汉人来说,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做个小地主,那是无数的汉人祖祖辈辈所奢望的,这一下,他们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但是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官府不允许出现地主,为了抑制住兼并,为了抑制住有能力的人,多承包土地,然后再将他们转包出去,加征地租获利,官府规定,每一个人租种的土地,不得多于五十亩,这是一个壮劳力所能达到的耕作极限,当然这个数目不限制于男女老少。

    而一旦超过这个数目,即便你拿出多少银钱,也绝对不允许承包。

    现在地广人稀,剩余的土地该怎么办?难道就白白的浪费吗?这是有识之士提出来的问题,也是那些百姓看着一块又一块良田即将被闲置心疼的询问。

    土地不能被闲置,这已经是毛文龙所考虑的问题,允许他特殊规定,将闲置的土地作为机动地,也可以对外承包,却不再限制承包的面积,规矩不变,地租还是那么多,但这里却有一个额外的限制,那就是不管你多么热爱这片土地,你的承包年限绝对不允许超过五年。

    而五年后,新增加的人口,将由这些土地,来满足他们每人50亩土地的承包数目,继续让他承包1万年,当然,你还需要能活到那个年限。

    原先皮岛的土地政策,还是非常粗糙的,现在,掌握了真正的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毛文龙和许杰就夜以继日的推敲着完善着,不断的补足漏洞,想象着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出解决应对的办法,最终敲定了这个还算完备的东西。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无论是什么制度,都是有漏洞的,都会被有心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但法律和条文这个东西就是这样,都是在被不断的钻空子之后,在不断的完善,最终无限趋近于完美。

    开始丈量土地了,开始发放承包土地了,这样的消息立刻如12级台风一样,以巨大的威势横扫了整个辽东半岛的尖端,让无数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无数的百姓追赶着丈量土地的官员,仔细的询问着这片土地的面积,计算着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然后立刻一家一家的开始合计,马上登记造册,承包一片又一片属于自己终生的土地。

    虽然家里只有一个壮劳力,虽然身后不过是三五个老弱,但这并不能阻挡百姓能拥有自己土地的奢望,他们都以最大的限度,五十亩一个人的目标承揽下土地,剩下的就是一个人要顶两个人用,全家老小齐上阵,将属于自己的土地,耕作开发出来,让自己一家能够获得最多的财富。

    等待拥有土地的,挑着火把灯笼,在晚上的时候等在衙门的门外,只要天一放亮,开始办公,他们就会拉着这些衙役,跑到自己相中的土地上去,然后急切的在那一纸文书上,按上自己鲜红的手印。

    等到晚上的时候,他们却怎么也睡不着,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梦里,于是就一遍又一遍的起来,跑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土地间,来来回回的确认。

    而一些憨直的百姓,直接就将自己的一家老小,搬到了田间地头,就在自己的田间地头搭起了地窝子,看住这一片属于自己永远的土地,生怕他哪一天跑掉。

第382章 霹雳手段() 
建奴屠杀不从的汉人太狠了,直杀的人口十去其八,无论毛文龙怎么想要快速恢复旅顺,但没有人口是绝难实现再次振兴。

    中原人口密度过大,百姓无地而流离失所,但故土难离,百姓不愿意搬迁,二来建奴猖乱,辽东就是死地,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来,所以,人口成为了毛文龙发展旅顺的最大阻碍。

    到哪里去获得足够的人口这已经成为了当下之急。

    但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坐镇皮岛的王洪亮给毛文龙送来了一个消息,埋伏在辽西的锦衣卫探子禀报,辽西十三山起义失败了,大批难民被困辽西无处可逃,看看毛文龙是不是用一批战船接纳一些过来。

    毛文龙立刻眼睛就红了,因为前世的毛文龙就是锦州义县人,而十三山起义的百姓,正是自己几百年前的老乡,老乡有难,怎么不救?

    于是毛文龙亲自带领二百条大小战船,从旅顺浮海直奔锦州,救援十三山失败落难的百姓。

    天启二年正月,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后金军渡过辽河进攻广宁,辽河以西的人民纷纷逃人深山之中,躲避后金军的抢掠烧杀。

    努尔哈赤在辽西得手之后,决定迁移锦州百姓到辽河以东的辽阳,迁移义州的百姓到辽河以东的盖州、威宁营。

    锦州和义州的百姓不愿迁徙做奴隶,又有一些人逃奔深山之中。这样,先后逃到十三山山城锦县城东的有四万余人,逃到前寺山的万余人,逃到查角山的有四万余人,此外还有人聚集在义州城南的戚家堡,锦州城南的双堡、十官屯等地。以上这些人拒不归降后金,他们在总领导人大侠杨三的指导下,拼死抵抗后金军的进攻。

    当时佟养性率后金军前来进攻,先后杀害起义者五六百人,但仍无法清剿起义者。

    后来起义者内部发生纷争,混入暴动者队伍中的毕麻子火并了起义军。九月十六日,十三山起义被后金军扑灭,毕麻子仅仅带着两个贴身心腹二人逃人关内。

    辽东地区汉民反抗后金暴政的武装暴动,先是由于经抚不和,得不到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武装支援;后来由于新经略王在晋、高第实行消极防御的龟缩政策,得不到王在晋和高第的武装支持;有作为的辽东经略孙承宗在十三山坚持苦斗时,又因朝廷掣肘不能伸出援助之手。总之,明廷的辽东大员没有一个人给辽东汉民的武装暴动以切实支持,最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暴动的百姓被屠杀殆尽。

    现在是六爱,月,毕麻子火拼了杨三的悲剧已经发生,毕麻子还没逃跑,还在坚持,但已经是大势已去离这败亡不远了,现在去救那些百姓还来得及。

    好吧,辽西的百姓你们都不救,那么就由我来救吧。于是,怀揣着一份老乡情结,毛文龙急匆匆亲自带两千人马,驾驶所有能动用的船只二百浮海救援。

    月黑风高,风大浪急,整个船队在艰难前行,也不知道行了多远,已经慢慢习惯了海上风浪的毛文龙心焦的手扒着船舷极目向北张望,他希望能尽快见到陆地,能够尽快的将乡亲们救援出来。

    正在他眼睛都瞪的发酸的时候,桅杆上的瞭望突然朝着下面大喊通报:“前面有一座岛屿,上面有灯塔。”

    揉了揉眼睛,果然看到水天一色之间,黑黝黝中有一点微弱的灯光若隐若现,毛文龙立刻扭头问船长老把式那是什么地方。

    这个老船长就低头默算了一下,再看了看手中的罗盘,最终肯定的道:“大帅,前面是笔架山,锦州到了。”

    总算是到了,毛文龙的眼泪差点出来,感觉上自己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近,但心情却更加焦急,于是连连催促。所有的船夫就一起奋力摇桨,老船长紧张的调整风帆角度,大船就带着归心似箭的毛文龙如飞冲向笔架山岛。

    笔架山不大,能停靠舟船的地方更小,毛文龙却不管,他的大船第一个靠上去,也不等跳板放稳,就第一个冲上了海岸,然后双脚踏上土地的一瞬间,止不住心潮澎湃,虽然这里离着自己的生长之地还有百多里,但一股家乡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闻着海风里的泥土气息,竟然是那么的香甜甘美。

    正在毛文龙感受家乡故土气息的时候,王强突然大吼一声:“谁?出来。”

    随着他的一声断喝,黑暗里静了一下,转而一个带着哭音的声音响起来回应:“是汉人吗?是大明王师吗?”

    毛文龙赶紧紧走几步上去观察,就看见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身上仅有麻袋半条,拄着一根木棍正惊慌失措的看着自己。

    毛文龙就拉住了他的手:“老人家,我是汉人,我是大明东江镇毛文龙,我来接您们来啦。”

    这个老人就死劲的揉着眼睛,拉起毛文龙的衣角,仔细的辨认了一番之后,转过身,对着黑暗里声嘶力竭的大喊:“乡亲们,王师来啦,王师来接我们啦,乡亲们啊,我们有救啦——”

    随着他的喊声,一群黑亚亚的百姓在黑暗里走了出来,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容颜枯槁,没有欢呼也没有话语,就那么走过来,默默的围住了毛文龙。

    看着这些前世的乡亲如此凄惨,毛文龙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看到一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个毫无生气的孩子,不由得喃喃:“好了,孩子,这以后就不必再受苦了,长大了就不再是奴隶了。”但他的手摸上那孩子的额头时候,却是冰冷无比,根本就没有体温。

    毛文龙的手就停在了那里,然后转头,又看到了其他人怀里的孩子,一个个也是如此,毛文龙大惊,赶紧一个个抚摸过去,却都已经死去多时,当时毛文龙跳脚大怒的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孩子怎么都死去了?为什么,谁干的,我和他拼啦。”

    一个麻木的母亲,在毛文龙的连番询问下,脸上痛苦的扭曲着,好半天才低声的喃喃自语:“是我们自己捂死了我们的孩子。”

    毛文龙大惊,赶紧问到:“为什么?”

    “孩子一哭,就会惊动建奴追杀,我们这一群几千口子就都得当奴才,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做奴才。”

    毛文龙呆呆的站了一会,猛转身,冲到了一边,蹲在地上捂住自己的脸,压抑的呜呜痛哭,这就是我们的汉人脊梁,这就是我们汉人的血勇,为了不做奴才,他们总是和无数侵略者抵死抗争。

    痛哭发泄了一阵之后,毛文龙再次回答大家的中间,对着乡亲百姓道:“我现在先将你们接到旅顺去,在那里先给你们土地耕作,但我保证,我总有一天会带着你们,打回老家来,重回祖宗之地。”然后跺跺脚,踩着坚硬的土地:“我发誓,我将坚定不移。”

第383章 近乡情怯() 
笔架山最高的建筑是三清洞,峰顶上六层石塔里,老道人点燃的油灯,为黑暗大海上过往渔船引路,这是一份修行功德。

    当毛文龙来到他的面前请教的时候,老道人长叹一声:“笔架山上合计有三千多人,但被佟养性汉军隔绝在锦州和义州的百姓还有十几万,官府不管他们,毕麻子残暴暴虐,虽然也抗金,但更害民,盼大帅救民水火啊。”

    毛文龙点头道:“我来的目的就是这样,现在辽西即将成为大明和后金拉锯之地,所以我想将这里的百姓尽可能的都运到旅顺去安置。”

    “也没有多少人口啦,被建奴掠去辽河东岸几十万,杀在了辽河岸边,被王化贞裹挟了几十万去了山海关,因反抗而死的更多,如果大帅再不来,等毕麻子被汉军打败,这仅存的十几万也将被屠杀殆尽啊,大帅,赶紧的吧。”

    毛文龙就道:“我用海船运输,希望利用笔架山天桥的地利,在这里临时充做码头,您可知道水文地理?”

    老道人就道:“贫道在这里土生土长,当然知道,笔架山连接大陆天桥,在落潮时候可通车马,涨潮时候淹没水下,每日三次涨落,正好可为大家撤退百姓提供便利,但船多地方狭窄,运输不块,请大帅雇请百姓,将我这三清洞的殿宇拆毁搭建简易码头。”

    毛文龙深深为这千年道观一日损毁而惋惜。老道人却道:“道家讲究救世,除魔卫道,区区一座道观算的什么?何况还有一些全石建筑可供我栖身。贫道老了,杀不动敌了,我就留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