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我国国王行文天朝上国,请问大皇帝如何安置毛帅之军。”

    静,死一样的静,这事情的确出乎了包括沈光柞在内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这个信使每说一个,大家的心就跟着一变,每说艰险,大家的心就跟着一紧,象山三千勇士玉石俱焚,更是让所有人的心几乎从嗓子眼里跳出来,火药炸城,玉石俱焚,也让那些视士兵如草芥的人,也不由得热血沸腾,眼角含泪。当说阵前炸死大金开国五大臣,五大理政大臣之一的安费扬古,大家简直如在梦中,恍恍惚惚的,全部进入了难以置信的疯狂中。

    叶向高不顾体面的一把抓住了朝鲜信使:“你是不是在胡说,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沈光柞这时候也急了,一把推开叶向高,直接冲着使节大声质问:“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当然,这两个是不是真的,却是两种立场,两个心态。

    “别吵啦,让朕问。”天启在上面大力的敲着桌子代替了本该是御史整肃风纪的职务,大声的咆哮。

    这样一来,负责这个事情的御史才响起来都忘记很久的自己职责,上来施礼:‘臣弹劾沈光柞君前失仪。”

    当时天启大吼一声:“滚一边去,让朝鲜使节说。”

第144章 情况逆转() 
大明后期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是满清篡改过的,已经完全的颠倒了黑白,要想获取明朝后期历史真实的记载,无数学者都去查朝鲜的《李朝实录》,这个可比《明史》靠谱真实的多了。因为朝鲜的《李朝实录》是站在第三方旁观者的位置上,记述了大明后期,尤其是辽东大明和后金的大事的,其真实性是绝对可靠的。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中国的历史学家或者是对历史有些兴趣的,一批人去查《明史》说事,一批人去查《李朝实录》找真相。至于两伙人查找的目的,得到的真相是为什么,那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现在,朝鲜使节的报告的真实性几乎就不被质疑的。

    当时天启站在那里,浑身不由得轻轻发抖,不是因为能为自己钟爱的大将即将翻案而激动发抖,而是朝鲜使节带给他的真实的大胜的消息而发抖。

    大明,太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人心,鼓舞士气了,太需要一场大胜来证明,大明依旧是一个不可战胜的老大帝国,跳梁小丑是绝对不可撼动的了。

    “你说林畔之战,毛帅阵斩建奴三千?”

    “林畔七战,当比这个数目要多。”使者就老老实实的回答。

    “你说象关阻击战杀汉军五千?”

    “只多不少,”

    “你说当时三千毛文龙属下勇士行玉石俱焚壮烈之举,同时炸死奴酋五大理政大臣安费扬古?”

    “虽然建奴放风说是病死军前,毛帅也这么说,但我们却知道,在阿敏被毛帅以疑兵牵制他走的时候,安费扬古是带兵大将,追击毛帅到了象关前的,根本就不可能有病,但大爆炸后,阿敏就撤退,打出了白旗发丧,因此,外臣和小国侦查得知,的确是安费扬古死在了军前。”朝鲜使节实话实说。

    “你说阿敏损失惨重被逼撤回辽东?”

    “这个绝无任何问题。”

    天启在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之后,呆呆的看着大殿外面。

    已经是日正中午,明亮的阳光毫无阻拦的穿透了大殿的窗户,涌进敞开的大门,就那么热烈的铺洒在紫金殿的金砖上,让人有一种恍惚,有一种不敢直视的感觉。

    站了好久,天启突然双手朝天,拼劲全力的大吼:“祖宗保佑,毛帅胜利啦,大明胜利啦——”

    然后不管外臣在内,一下趴在桌子上呜呜哭泣起来。

    他不得不哭,真的是委屈的痛哭。

    魏忠贤就长叹一声,却不去劝,只是可怜的看着这个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皇帝哭泣,他多么希望皇帝这一哭,就将心中块垒哭的云消雾散?

    自从皇帝上位以来,看着光鲜的大明早就是一个烂摊子,不但大明财政已经岌岌可危,户部支出几乎全靠内帑支撑。关外后金咄咄逼人,大明军队节节败退,总兵游击守备被杀已经是司空见惯,经略巡抚自杀也已经屡见不鲜。西北流民开始汹涌,各地起义不断,蒙古诸部也开始不再对自己这个大明敬畏,而开始不断犯边,最远都打到了延绥腹地,三个总兵被杀。南方土司也开始蠢蠢欲动,沿海海盗风起云涌,可谓四面楚歌。

    而内部,爷爷万历皇帝疏于上朝,国家大事无人过问,有些重要的官职都空缺着,对士大夫的任命往往又无法下达,君臣之间很有隔阂。廷臣们逐渐形成各种帮派,诸臣已经开始出现党争,齐、楚、浙三大派系不遗余力地攻击,东林势力也在不遗余力的反击,造成现在朝堂每日不务正事的一味撕咬。

    本想励精图治做点什么,三大案却成为了顽疾,朝臣内外纠缠不清。叶向高虽然能力卓著,忠心谋国,但过于强势,便已经有了独相把持朝政的苗条,根本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天启想做点什么,但也通不过内阁这道关卡,皇权已经被无限轻视,皇帝做为一个傀儡这样说,也不为过了。

    每日下朝,回到后宫做他喜欢的木匠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但做着做着,就将已经做成的,莫名奇妙的砸一个稀巴烂,还不是心中郁结无处发泄?

    本来全力支持毛文龙入辽东,希望能做出点什么成绩,结果就在刚刚之前,差点又成诸臣攻击皇帝胡乱为政的污点。

    这下好了,毛文龙真的大胜了,不但有他自己上报的功劳,而且还有他没有上报的功劳,如此可以让诸位臣工可以看到,皇帝天启不昏庸了。

    看到皇帝竟然不顾体面的在外人面前如此不能克制的呜呜痛哭,可见皇帝之心多么的苦,正所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还算正直的叶向高也知道这次自己做的过了,是自己陷入了对熊廷弼的绝对信任支持而做的过了,在事实面前,在万岁痛哭面前,叶向高突然感觉自己很羞愧,自己是怎么啦,是按照佛说,着了相啦。

    于是,带着羞愧与忠君之心,撩起袍子跪倒:“万岁,臣该死。”

    群臣也被天启这一出弄得惶恐不已,纷纷跪倒请罪。于是,大殿上就再次一片请罪的声音,这次他们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罪是的确有了。

    天启直起身子,很没形象的用袖子抹了一把眼泪,喘息了一阵之后,扫视了一群诚惶诚恐跪倒的群臣,这时候天启才有了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

    挺直了身躯,对着叶向高问到:“毛帅报功折子上可有阵斩建奴五大理政大臣的说法?”

    叶向高就将头低下,小声的回答:“没有。”

    天启就哈了一声,对于这个强势的首辅,天启是又爱又恨的,老是在他面前吃瘪的天启经过一场痛哭之后,心情也轻松好起来。尤其自己一直努力支持的毛文龙给自己扬眉吐气,于是在叶向高面前说话也就有些仗义了。

    “那么以叶爱卿之意,毛帅不上报这天大的功劳是什么意思呢?”

    叶向高听出来了,现在天启已经一口一个毛帅而不以毛文龙之名呼之(历史上也是如此的)就看出毛文龙在皇帝的心中地位是如何之高了。因此,再打压毛文龙,那就是对皇帝的不敬,而一旦自己坚持,那么势必要造成皇帝和自己的不和,那对朝局是不利的。

    这就是能臣干臣和忠臣与奸臣的区别。

    能臣干臣是就事论事。

第145章 贪占军功() 
历朝历代,百姓愿意将大臣以忠奸之分,但若说忠奸谁对朝廷更有益,也是很难说清。忠臣是一味的以皇帝为中心,摊上一个昏庸的皇帝,忠臣也是好心办坏事。而奸臣一味的以自己为中心,为了在皇帝面前邀宠,也是要做出些成绩实事来的。

    就比如这个独相叶向高,对大明忠心耿耿,但也有自己的利益关联述求,也有公报私仇之嫌。

    但好在现在叶向高又恢复了对朝廷的忠诚上来了。

    于是叶向高想了一下,不得不感叹回答了皇帝的挑衅一样的问话:“毛帅得大功,却谨慎,没有查实亲为的,他便不虚报,却是微臣原先冤枉了如此诚实忠臣。”

    看到叶向高不再坚持,而且还给毛文龙一个诚实忠臣的评语,当时天启心中快慰:“如此,派毛帅独身入辽东之策不是过喽。”这个要叮问一句,这可是自己的功劳。

    结果叶向高沉吟了一下,躲开天启的追问的目的不予回答。这个不能认同,因为一旦认可了天启对军事的作为是对的,那么以后他就可能出现插手军事的兴趣。处于深宫里的一个小年轻木匠,对军国大事指手画脚,那对大明不利,这个先例不能开。

    这就是现在大明的现状,作为皇帝我们尊重你,但你不能乱说乱动,军国大事你还是不要参合的好。

    最终回答:“虽然取得了如此大胜,却对全局不利,而一旦当初派兵救援毛帅,便牵一发动全身,臣认为不可取。”然后加了一句:“臣不管这个决策出至何处,臣只是就事论事。”

    这句话当时噎的天启隔喽一声,感情这家伙还是坚持自己的策略是错的啊,还是坚持支持熊廷弼啊,真是死不改悔。

    不过这已经是细枝末节了,天启孩子性就再起了,于是对着满朝群臣道:“既然毛帅大功确实,而且还是缩水瞒报的,因此,他给朕的那一百颗人头的军功,朕就心安理得的领受了。”这是天启在做实自己的英明决策。

    他这么一说,底下叶向高也就算了,其他各部本来该有的,这下全没了,也不好意思再要啊,真的后悔的要死。

    结果看到底下群臣的尴尬,天启就更高兴了,往日你们这帮东西一个三大案,一个大不孝,一个个的挤兑的自己无处藏身,这下好了,今天我也挤兑的你们无地自容。

    于是对魏忠贤戏虐的道:“大伴,似乎毛文龙还给你一份的,当时你也说无功不受禄的啊,这次你后悔不?还要不?”

    魏忠贤看到皇帝开心,他当然开心,于是就笑嘻嘻的接口:“且不说老奴真的没有帮上毛帅半点功劳,真的不敢黑口白牙的白拿毛帅军功,即便帮了,但既然自己说不要了,那也不能再后悔拉回来不是,那还是一个爷们吗。”

    他这么一说,当时天启一愣,转而哈哈大笑起来,笑的都快岔气了,一个老阉宦竟然说爷们,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但笑声中也知道,这是这个老家伙在和自己一起挤兑那些臣寮啊,于是对魏忠贤就更加亲近了一层。

    但魏忠贤怎么是有便宜不占的手?尤其是对这天大的功劳,那更不能不占,于是就笑嘻嘻的启奏:“虽然老奴对毛帅没有半点帮衬,但老奴的侄儿魏良卿却对毛帅事无比支持,这个功劳他担当了,却是实至名归。”

    天启就再次开心的哈了一声,对着魏忠贤道:“你的侄子现在在河北老家务农呢啊,他为毛帅做了什么?”

    魏忠贤就面不红心不跳的回答:“老奴的侄儿正是务农,但不忘报国,听说毛帅独身入辽东,当时感佩无比,所以将自己所收粮食悉数存储起来,准备一旦有机会,便捐献给毛帅以为军资,万岁爷。您说这算不算大功?”

    天启就再次的再次哈了一声:“捐资助饷,当然大功啊,只有毛帅吃饱喝足,才杀了这许多建奴,大功。”

    两个人就站在台上,就好像说相声一样,你一言我一语,那是说的春风得意啊。

    “嗯,这样吧,按照斩首五十极算,当算将军了,不过呢,以平民而遽然将军,有些说不过,也不能让人太过嚼舌头,这样吧,给他一个世袭锦衣卫千户吧。”

    魏忠贤真的是大喜过望了,直接跪倒磕头。

    叶向高知道皇帝是在有意的让自己,让下面的群臣难堪,上面一抬一哈的说着,自己也就没有搭话。

    但这突然就凭借这么一个莫须有的军功,竟然封一个农民当了锦衣卫千户,这是多少级?番子,当头,小旗,百户,千户,天啊,这可是真的一步登天啊,这得反对。

    于是叶向高立刻磕头反对:“臣对此反对,如此乱命,臣内阁不能署理。”

    内阁不署理,那就等于皇帝没说。

    天启就再次哈了一声:“锦衣卫是我皇家亲军,所有使费都是我皇家出,官职也由皇家提点赏赐,这一次,还真不需要您内阁署理。”然后就对魏忠贤理直气壮的道:“等会下了朝,就去锦衣卫指挥所骆思恭那里,给你的侄儿补上这个任命。”

    这样的决定,当时噎的叶向高是一愣一愣的,但天启说的是实话,人家锦衣卫归大内二十四司仪鸾司管,后来直接取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