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着收拾洛阳宫室的旗号,文丑调集了数千部卒,由赵云带着现正在宫中细细搜寻,——当然。文丑没有告诉他们要搜寻的是什么,只是命令他们仔细检点宫中遗存,凡是发现与天子、皇室、国家有关的器具文牒,首先要来报给文丑知道,然后再封存完好,以备将来可能的需要,只是,赵云带着人在宫中已搜寻了两天多了,倒是找到了一些与天子、皇室、国家以及公卿大臣们有关的器具、文谱、典籍,可至于传国玺?却是半点消息也无。

    同时在宫中搜检的还有孙坚的部曲。文丑心怀疑惑,又想道:“莫不是传国玺已为文台所得?”

    文丑、孙坚都在城外住,但两人各有部曲,故而不在一营。辞别了文丑,孙坚气呼呼地回到了自己营中。入到营里,进到帐内,孙坚屏退左右,打开帐角的一个铁箱,小心翼翼地从箱中捧取出了一件物事。只见此物乃是由玉石通体刻成,方圆四寸,龙鱼凤鸟钮,正面八个字,乃是大篆,字曰:“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可不正就是文丑所思不得的传国玉玺!

    文丑猜测得不错,这个传国玺正是被孙坚的部曲在宫中发现的。

    发现此物的是个兵卒,这个兵卒不知此物是何,只觉得应是一件宝物,因而私藏了下来,结果却在当夜被巡查的程普发现,程普没有声张,因事关重大,为了保密,他先是寻个借口杀掉了这个兵卒,继而便悄悄地将此物献给了孙坚。

    莫说文丑不知孙坚已得传国玺,便是孙坚营中的诸将,至今也只有程普、吴景、孙贲等寥寥数人知道传国玺到了孙坚的手中。

    孙坚独在帐内,轻轻地抚摸着这方据说是传自秦始皇帝、代表着“天命”的印玺,看向印玺的眼中透出复杂的光芒。他喃喃念着刻在这方印玺上的八个字:“受命於天,既寿永昌”,他顿了顿,复又念诵前四个字:“受命於天”,念了一遍,又念一遍,反复念了多遍。

    孙坚心道:“‘受命於天’。不意今在洛阳竟却得到了此玺!……这究竟是代表了何意?”

    孙坚出身寒微,其家非是儒门士族,因对巫术神鬼一道颇是相信,又也正是因了出身寒微之故,他本是提足了劲要保大汉,想使得自己的家族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功业而成为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世代公卿的名门望族,可在保大汉的途中,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竟忽然得到了传国玺,联系到巫道的神鬼之说,他不觉就产生了迷惑,心中想道:“此玺落入我的手中,到底是因为上天想让我立下为汉室找回传国玺的功劳?又或是在暗示汉家的气运已尽?”

    他又想道:“我与子孝都往宫中派了兵马,但此玺却没有被子孝得到,而是为我所得,……‘受命於天’、‘受命於天’,这难道就是‘天命’么?”

    联系到眼下的局势,他又想道:“二袁各怀私心,不思为国,今正当我与子孝要继续追击董卓之时,他两个各自表人,来夺我颍川,却是逼得我只能半途而废,不得不撤兵归郡。……如是他俩没来这一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和子孝就能迎回天子了,而他俩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这一手,我和子孝这一归郡,迎回天子怕就是遥遥无期了……而就在此时此刻,我得了传国之玺。……种种机缘巧合,‘受命於天”、“受命於天”,莫非这真的就是‘天命’么?”(。)

第一百五十三章 孔伷病危() 
袁绍、袁术如果没来这一手,孙坚和文丑肯定是要继续进兵的,而如果继续进兵,就有彻底击败董卓的可能,一旦击败董卓,那接下来,自然就是要迎天子回洛阳了,天子一回到洛阳,传国玺孙坚就不能自留,就必须要献还给天子;可现下之时,袁绍、袁术却在此关头来了这一手,逼得孙坚不能再继续进兵,不能再继续进兵,那此传国玺就无法献还天子,孙坚只能把它留在自己的手中了,由是种种,各种的巧合之下,也难怪孙坚会瞎猜胡想,度测“天意”。

    ……

    徐荣等一路向西,没能找到董卓。

    董卓顺利逃入到了渑池。

    闻得袁绍、袁术各表人为颍川太守和常山中尉,董卓大败之余,哈哈大笑,对左右跟从他一路逃至渑池的垂头丧气的败将们说道:“我以二袁为敌,没料到他两人却在此时助我!”

    诸败将们听了董卓这话,士气略振,皆道:“二袁鼠辈,焉能与相国比?相国洪福齐天,自是吉人自有天相!”

    “洛阳已废,便是为文、孙所得,也无关紧要。”

    贾诩说道:“相国所言甚是。只要关中不失,稍微休养生息,相国自便可效仿前秦,遣军出关,扫平山东。”

    董卓说道:“文和所言,正与我意同!这司隶是没什么可留的了,稍待两日,待收拢了诸军,我就与卿等入关。”

    在渑池待了几天,等收拢完了残兵,又等轘辕诸关的兵马各自来到,董卓留了东中郎将董越屯守渑池,使中郎将段煨屯守华阴,又以自己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屯守安邑,再以河南尹朱俊留屯司隶一带,随后就带着主力兵马西过潼关,往长安而去。

    临走前。董卓交代董越等将:“关东诸将数败矣,无能为也。唯文、孙小戆,诸将军宜慎之。”

    董卓西去长安后不久,文丑、孙坚填平了诸帝陵、清扫过了洛阳皇城。亦带兵归还颍川。

    为天下瞩目的文、孙讨董之战,由此暂告一个段落。

    因轘辕关的董兵已弃关而逃,故而文、孙此次自洛东返,未走来时的原路,而是过偃师、经缑氏。径往东南而行,过了缑氏县,再往前行不远便是轘辕关,而过了轘辕就是颍川郡界了。

    这段路程总共只有一百六七十里,不到两百里地。

    文、孙行军虽不甚快,可也只用了两三天就可远见轘辕关卡了。

    这晚驻营轘辕关外,文、孙预备次日进关。

    当夜,有急信从阳翟送来。

    孙坚是颍川太守,因这道急信名义上是送给他的。

    他浏览过后,不顾时已夜深。当即遣人速去请文丑过来。

    典韦诸虎卫举火在前,护卫着文丑来到孙坚营中。

    见到文丑,孙坚没有多余的话,直接就把急报递给了他,说道:“郡府王阵诸君遣使星夜送来了此信。”

    文丑展开观之,见这信却是州府从事罗涛写来的。

    信中的主要内容是恭喜文丑、孙坚取得大胜,光复了洛阳,随之在信尾之处,罗涛笔锋一转,寥寥数语。提到了一件事:州刺史孔伷久病在床,州府为他延请了许多名医诊治,经过不间断地治疗,病情本已稍有好转。可便在前数日,就在文丑、孙坚大胜董卓的消息传到州府后,孔伷的病情又急剧恶化,现已昏迷两日未醒,眼看可能就要驾鹤西去了。

    文丑看完,把信还给孙坚。喟然叹道:“文台,你我出郡未久,不意孔公竟病重至此。”

    孙坚撇了撇嘴,说道:“看罗从事信中所言,这孔豫州的病本已好转,却在闻你我二人兵胜复洛之后而忽又恶化,……子孝,他这分明是因疑惧你我两人之故而致病重的啊。”

    孙坚的这个分析很有道理,文丑也是这么想的,但心中这么想,文丑却不想嘴上这么说,他神色不变,没接孙坚的这个话茬,转而说道:“文台,今董卓虽败,司隶半境犹在其手,豫州临司隶,正处在对抗董卓的前线,不可一日无主,却奈何孔豫州竟病重昏厥?”

    “卿的意思是?”

    文丑先时表孙坚为颍川太守,其本意就是想用孙坚来控制豫州,从而可以成为自己在将来夺取冀州、以至争雄天下时的一大助力,只是当时一来大义在线、讨董为重,二来孔伷已在豫州,故而不能直接表孙坚豫州刺史,只能改表他为颍川太守,姑且算是做个铺垫,现下董卓已败,孔伷又病重昏迷,却正是该到再表孙坚为豫州刺史的时候了。

    “孔豫州卧病百日,不能起,无法视事,早就当以病辞。我欲表卿为豫州刺史,卿意如何?”

    汉家制度,凡是官吏久病,够百天而病尚未好,为不影响地方上的政务工作,就要辞职。

    不过如是细细算来,孔伷其实并没有卧病百日,他的病一个是身体上的疾病,再一个则是因文丑、孙坚而起的心病,时好时坏,而且早先时也不是不能视事,只不过这几天突然病重,以至昏迷罢了,按理说,是套用不上“凡病百日即需辞职”这条规定的,可是当今天下已乱,孔伷空有“名士”之名,而无军旅之才,那么在面对文丑、孙坚这两个挟大胜之威、又挟光复洛阳之功归来的如狼似虎之人时,他自就是没有一点发言权,只能任由文丑、孙坚揉捏了。

    孙坚倒是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他居然会能成为豫州主官的,——虽然文丑说的是欲表他为“豫州刺史”,不是“豫州牧”,然而如今早非太平之时,已是到了兵强马壮为胜之时了,那么这“豫州刺史”和“豫州牧”在实际上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如无兵马,便是空有一个“州牧”之衔也掌握不了一州之地,而如有兵马,便是只得一个“州刺史”之衔又有何妨?因而,他闻得文丑此言,又惊又喜,说道:“这、这……,表我为豫州刺史?子孝,此事能成么?”(。)

第一百五十四章 孙坚豫州() 
文丑表孙坚为豫州刺史,这很简单,一个奏表就够了,可要想坐稳这个位置却就难了。难在两个方面,一是州内,二是州外。

    首先来说州内。豫州是大州,州内名士多,士族多,历年来凡是能出任豫州刺史的要么为儒林名士,要么便是出身自公卿贵家,就拿最近的这几任豫州刺史、豫州牧来说:王允,出自名族,家为州郡冠姓,世代为宦,本人也有才干,现为朝中尚书令、司徒;黄琬,也是出身名族,他的曾祖黄香做过尚书令,他的祖父黄琼当过太尉,他本人在豫州牧的任后也出任过朝中的三公之位;孔伷,虽然没有什么才能,可他却也是出自名门,知名天下,乃是很有名气的一个士林名士。

    孙坚和他们比,完全没得比。那么以孙坚的出身,他能压得住州内的那些名族、右姓么?州内那些郡国的太守国相又肯会听他的命令么?这是一个难。

    再一个说州外。豫州地处中原,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向来是难以坐守的,现今之时,又北有袁绍、南有袁术,袁绍、袁术之间,又还有张邈、刘岱等等的各路诸侯,凭孙坚的兵马实力,他能抵得住这些人的虎视眈眈么?这是又一个难。不过文丑对此,却是早已想得清楚了。

    他令侍卫在自己席后的典韦等人退下,又请孙坚把孙坚的左右也都退下,当帐中只剩他与孙坚两人后,他对孙坚说道:“袁本初觊觎冀州,袁公路意在荆州,如张孟卓诸辈,碌碌无为,不足提也,今能扶助汉室、讨逆平乱、为民解倒悬者,唯数人而已,卿与我可算其二。卿如能得豫州,则卿在颍川。我在常山,东西呼应,携联成势,纵有一时之内忧、外患。不足定也,卿又有何忧?”

    孙坚听出了文丑的意思。“孙坚在颍川,文丑在常山”,这话的意思明显是在孙坚得了豫州刺史位后,文丑就要图谋冀州。如文丑真能占下冀州。那么到得那时,豫州、冀州两州结盟,确可算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孙坚不觉地就又想到了那方传国玺上,他心道:“方得传国玺,便又将得豫州,……如我果能得豫州为资,再与子孝为盟,日后功业恐难言说!”又是激动,又是振奋,遂对文丑说道。“此事果如能成,我自当与卿为盟,共讨不臣,以扶汉室。”

    话说到这个程度,两人已经不需要再多明言了。他两个之前讨董时虽也是盟友的关系,可那个盟友只是为了单纯的讨董,算是一个军事上的暂时结盟,但现在的这个盟约却是完全不同,不单有军事结盟的内容,而且也有了政治结盟的内容。并且这个结盟也不再只是暂时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盟约了。

    文丑、孙坚相对一笑,两人俱是心情振作。不过在这振作之中,两个人也各有一点忐忑。更有压力。就不说袁绍、袁术,便只豫州的那些郡国守相、冀州牧韩馥,这些就没一个是省油灯的,摆在他俩面前,需要第一个跨过的难关便是他们。

    好在有一点,现在袁绍尚未得冀州。袁术亦未得荆州,他两人各有强敌需要对付,这就给了文丑、孙坚立足豫、冀,从而彻底把此二州掌控在手的时间和机会。

    文丑使人连夜写成奏表,以孔伷病百日应辞为由,表孙坚为豫州刺史,次日传送各地。

    文丑表孙坚为豫州刺史,这个时机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