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消灭掉这支败兵。时已入暮,远近别处那些战场上的喊杀声有的变小了,有的依然很大。文丑令人开路,赶到前头见着孙坚,对孙坚说道:“虽未获董卓,而董卓本军已败,文台,你我可分兵遣将,一路往渑池、新安方向,追索董卓。一路则去驰助那边的战场。”

    孙坚以为然,两人遂各点骑兵,命急往渑池、新安方向去,沿途搜索,以求能得董卓下落,然后,两人各带部曲,分头去援助那些还在交战的战场。

    直厮杀了一夜,到得次日清晨,各处战场皆平。

    董卓尽管分兵各地。留在洛阳的兵马并不是很多了,然亦有两三万之众,带兵之将又多是如牛辅、李傕、郭汜这样的悍将,故而文丑、孙坚此役虽是大胜。可也没能把董军尽数歼灭,计算战果,两军合在一起,大约斩获得董兵一万余人,被逃出去的董兵也在此数。

    老实说,文丑、孙坚这次急击洛阳。原本都是打了苦战的准备的,两人却都没有料到,胜利来得这么快,而且还这么容易。

    迎着升起的红日,文丑、孙坚复又会师一处,两人相见,看着彼此征尘满面,相顾而笑。

    不过,这场战役虽是打赢了,整个的讨董之战还没有结束。

    文丑说道:“董卓或已远遁,暂时难以擒获他。文台,你我的部曲连着急行军了一天一夜,未及休憩,又和董兵激战了一天一夜,将士已疲,应该休整一下了。你我不妨便令三军寻地驻扎,你我且先入洛阳,如何?”

    孙坚点了点头,说道:“我闻董卓在洛时,发掘诸帝陵墓,烧毁皇城宫殿,种种悖行,难以尽述,昨日、昨夜一战,更又是加重了对诸帝陵墓的破坏,你我可趁此三军休整的机会,先入城中,埽除宗庙,平塞诸陵,然后待探得董卓去向,再西击函谷,谋取长安,迎天子驾返。”

    函谷关,也是洛阳周边的八关之一,如想取长安,这个关卡是必须要先攻取下来的。如是董卓死在了此战中,文丑、孙坚固是可以鼓起剩勇,接着便再去进攻函谷,可现下董卓下落不明,而文丑、孙坚的部队鏖战至今,已俱疲惫,却显然是不能继续作战,需得休整一下了。

    文丑说道:“卿言甚是。你我这就入城去罢!”

    文丑、孙坚两人令三军驻扎休整,各带了千许护卫,驰入洛阳城中。

    到了城中,入目只见遍地都是断垣残瓦,放眼望去,偌大一个神京洛阳,而今竟是看不到半点人烟,野兔、狐狸奔跳在处处残破的屋舍间,风一吹来,使人觉凄凉无限。

    再往前行,到了皇城,南北两宫的宫门残破不全,进入宫中,也和宫外城里一样,只见残垣断壁,不见一个人影。损破的宫墙、殿舍中,时可见到倒毙地上的宫女、宫臣,死状都甚凄惨,有的已经腐烂得不成人形,不时有野狗之类在这些死尸边上冲着文丑、孙坚等汪汪吠叫。

    孙坚、文丑不忍多看,命左右留下来一些兵卒,收拾宫中的这番惨状,两人带着部曲从宫中折了出来,又往宗庙前去。

    宗庙、社稷都在城南的正阳门外,文丑、孙坚是从城西入的城,皇城南北宫在洛阳城的北边,此时他俩从宫中出来,行不多远,即到横贯洛阳东西的铜驼街上。

    这条街以铜驼为名,是因为在街的两边各有一个高九尺的铜驼,而如今,这两座铜驼都不知去向,不必问也知,显然是被董卓的部曲搬走,或是熔冶为了兵器,或是被熔铸成了钱币。

    过了铜驼街再往前,路东相继是百郡邸、三公府等官寺,往昔之日,这些官寺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而现下却是只有残砖断瓦,哪里还有半点人气?

    两人从城西进城起,到入南北宫中,再到一直出了城北的正阳门,这一路行来,连一个活人都没有见到过,所能见的,只有掩伏在断专残瓦间、或干脆被抛在路上的无数死尸。(。)

第一百五十一章 二袁之行() 
出了正阳门,再行一段距离,离宗庙、社稷已是不远。

    远看去,只见原先威严屹立的宗庙、社稷,却竟是和城中的屋舍、南北宫里的宫殿一样,也变成了残垣断壁。

    孙坚终於难以克制情感,啼泣泪下,拔剑在手,立誓说道:“不灭董卓三族,坚不为人臣!”

    洛阳城中如此,是不能住了,文丑、孙坚因便驻於城外,两人一面等着董卓的下落,一面点派兵卒埽除宗庙,平塞诸陵,收拾董卓留下的那一番城中、宫中的残局。

    ……

    许攸同逄纪相识一眼,之后,说道:“闻军报称:文、孙二将军击破太谷后,董卓曾遣李傕至太谷求和,许文将军以司隶校尉,许孙将军以执金吾。这计策就是:将军可表一人为颍川太守,表一人为常山中尉。”

    许攸、逢纪的这一计可谓毒辣,乃是釜底抽薪之计。

    司隶校尉、执金吾固是位高权重,可现在洛阳是个什么情况?

    不但洛阳城池被毁,内无居民,而且周边数百里也无人烟,文丑、孙坚如真是留在了这里,别说壮大实力了,便是他两人现下的那各两万多人马恐怕也会要养不起了,当此乱世之际,没了兵马,只有个“贵重”的空衔,又有何用?

    可以预料到,袁绍的这两个表只要一出来,文丑、孙坚别无它法,为了免得地盘被别人占去,只能立刻从洛阳撤军,各归本郡,如此一来,他俩追击董卓、再击长安、迎驾东返的打算也就只能落空,而他俩的这个打算只要一落空,袁绍也就不用担忧他俩的威胁会变得更大了。

    只是,这个计策毒辣归毒辣,如是施出来,却未免会有损袁绍的名声。

    明眼人谁会看不出袁绍真实的用意?

    袁绍因之迟疑。说道:“子孝与我为盟,我如表他人为常山中尉,会不会引人非议?”

    逢纪说道:“成大事者,何在意他人非议?今世乱。兵强者胜。将军只要能得到冀州,以冀州为资,凭将军的家声、名望,袭光武故事,削平诸乱。定天下如反掌之易!待天下定后,谁又还会再来非议将军?”

    袁绍问许攸:“子远,卿何意也?”

    许攸答道:“诚如元图所言,文、孙二将军今已败董卓,独得光复洛阳之功,以攸之见,将军如不早谋,再等到他两人克取长安,迎驾东返,将不可复制矣!”

    袁绍做出了决定。说道:“我即表周昂为颍川太守,表淳于琼为常山中尉。”

    ……

    鲁阳,袁术军中。

    闻报文丑、孙坚大败董卓,已光复洛阳,袁术大惊,下意识得从席上站起,追问道:“果真已败董贼,克复洛阳?”

    来报信的人答道:“是。”

    袁术良久无言,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落座。打发了这报信之人出去,问席上诸人道:“不意文、孙二子竟这般侥幸,居然能击败董贼,光复洛阳。”

    席上众人也各惊诧。

    一人离席起身。说道:“文、孙既败董卓、克复洛阳,值此之时,将军不可犹豫,当立即亲提兵马,急至洛阳,与文、孙合兵。共追董卓。”

    又一人起身说道:“此言谬矣!”

    袁术看去,见反对袁术提兵去洛的乃是他帐下的长史杨弘。

    袁术是货真价实的后将军,后将军是重号将军之一,可以开府,长史是将军府中的一个重要吏职,相当於后世的秘书长或幕僚长。

    袁术问道:“德业,卿何意也?”

    德业,是杨弘的字。

    杨弘说道:“今刘表在荆,居宜城,招揽英豪,意在明公,蒯良、蒯越、蔡瑁诸辈皆投从之,在这个时候,明公如提兵出州,则董卓能否为明公得获吾不知也,南阳、荆州将不复为明公所有,吾却知也!”

    刘表在宜城,招揽荆州英豪,聚兵收粮,所为者只有一事:那就是想要把袁术赶走。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袁术如果主动带兵离境,可以想见,不但荆州他不可能再得到了,并且甚而连南阳他也不能再保有了,而如无了南阳,袁术也就成了无根之萍,将难以再成就大事了。

    杨弘这番话说到了袁术的心里,袁术说道:“诚如卿言,刘景升意图叵测,我确是不可稍离鲁阳,可文、孙二子已复洛阳,我若是不与理会,万一他俩再克复长安,迎回天子?这……。”

    文丑、孙坚如真的能迎回天子,那他俩就是此次讨董的最大功臣,袁绍、袁术都得靠边站了。

    杨弘说道:“吾有一策,可使文、孙不得迎驾东返。”

    “噢?是何计也,快快道来!”

    “文、孙素不敬将军,殊可恨也!如无刘表在侧,将军自可趁如今他俩主力在外之机,遣一猛将,入据颍川,只惜今有刘表在荆,此计却是不得行也。”

    刘表已经是一个大敌了,如再遣兵去抢颍川,那便是又惹上了文丑、孙坚这两个强敌,此计确是不能用。

    袁术说道:“此计既不能用,然则卿计到底为何?”

    “吾闻董卓曾欲表孙坚为执金吾,文丑为司隶校尉,将军可由此另表一人为颍川太守,再表一人为常山中尉,如此,孙坚、文丑为保颍川、常山不失,必归也。只要他俩归郡,自就不会再有他俩追击董卓、迎驾东返的可能了。”

    杨弘却是与逢纪、许攸想到一块儿去了。

    袁绍在听到此策时,因担忧自己的名声会因此受损而有所迟疑,袁术却是毫无迟疑,闻言大喜,说道:“此计妙哉!”立即做出决定,“我这就表卿为颍川太守,再择一人表为常山中尉。”

    袁绍、袁术兄弟虽然不和,但在对付文丑、孙坚这件事上,却是不谋而合。

    ……

    文丑、孙坚败董卓、得洛阳,方刚三日,先是河内的袁绍表周昂为颍川太守、表淳於琼为常山中尉,继之不久,又有鲁阳的袁术亦连表两人,分为颍川、常山中尉。

    消息传到洛阳,文丑、孙坚大怒。(。)

第一百五十二章 孙坚得玺() 
孙坚怒对文丑说道:“汝南袁氏世受国恩,四世三公,为天下所重,我向以为他家乃是国之坚石,今故太傅袁隗无辜被害,袁氏在京者凡数十余口尽为董卓所戮,袁本初、袁公路兄弟既不思报还国恩,又不思为家门报仇,分屯兵於冀、荆,心怀别图,这倒也罢了,……子孝,你我方破董贼,正要再进兵长安,以迎圣驾,他两人却竟在你我的背后插刀子!孰不可忍也!”

    文丑问孙坚道:“二袁已行事如此,文台,你意你我该将如何?”

    孙坚骂道:“竖子不足与谋!”骂完了,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还能如何?你我难道还真的去当这个执金吾、司隶校尉不成?事已至此,总不能坐看颍川、常山被人占去。”

    “文台的意思是:你我当撤兵归郡么?”

    “也只能这样了!”

    文丑、孙坚在洛阳城外住了一夜。

    次日上午,又得军报,说周昂领兵五千,已出河内,往颍川而去。

    这个周昂是丹阳太守周昕的同产弟。

    周氏兄弟共兄弟三人,除周昕、周昂外,还有一个幼弟,名叫周喁,他兄弟三人家在会稽,会稽周氏乃州郡之一名族也,与汝南袁家世代通好,故而周昕、周昂、周喁兄弟与袁绍、曹操皆交好,现除周昕因在丹阳为太守而未在河内,周昂、周喁都在袁绍帐下任事。

    孙坚听到这个消息,又是大怒,对文丑说道:“袁本初相逼何急!”

    打下洛阳后不久,因见大势已去,洛阳东、南诸关中的董兵多弃关而走,故而现下颍川与司隶交界处的轘辕关中已无董兵把守,当董兵退后,被文丑、孙坚留在颍川的部队接管了此关,因而现在可以经洛阳过轘辕,直入颍川。相比之下,这段路程要比从河内到颍川近得多。

    因了这个缘故,孙坚虽是恼怒,但也没有急着就回颍川。

    文丑对孙坚说道:“有卿与我雄兵五万余众在此。周昂只带了五千人岂敢入颍川之境?以我度之,他应只是做个样子罢了。文台,诸陵被董卓毁坏者,有的还没有被填塞完,你我不用着急。且再等上两日,待填塞好了诸陵,等把洛阳宫中收拾妥当,你我再带兵返郡不迟。”

    孙坚应道:“卿言甚是。”

    文丑心道:“我记得文台便是在此次讨董时,于宫中发现了传国玺,……却也不知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如若是真,却为何直到今日我还没有得到诸部的回报?”

    打着收拾洛阳宫室的旗号,文丑调集了数千部卒,由赵云带着现正在宫中细细搜寻,——当然。文丑没有告诉他们要搜寻的是什么,只是命令他们仔细检点宫中遗存,凡是发现与天子、皇室、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