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当洪门精心搜集到的详尽大清军事情报,被一一送到朝鲜高层之时,仁祖国王和领议政金瑬等重臣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开始积极准备起来。

    仁祖国王倒不是不清楚大清人的强大,当年丁卯胡乱之时尚且还有一个大明朝毛文龙督帅从旁牵制着大清人的动作,依然将他们朝鲜王国杀了一个人仰马翻,如今光是从己方和洪门所得情报,大清皇帝皇太极甚至要亲征朝鲜,他这个国王又何尝不知道己方实力与大清人之间,算是以卵击石呢!

    但是,他却又不得不为之,此时饱受华夏文化熏陶数百年之久的朝鲜王国,其核心班子对于大明朝的天然亲附属性,让朝鲜朝野上下无一不对大清女真人报以敌视到态度。

    更别说当年丁卯胡乱当中,女真人野蛮地土匪行径,直到如今朝鲜底层百姓无人不是弹指色变,对于女真人的敌对态度从来没有消亡过。

    因此,除非是真到了亡国之际,否则他仁祖李倧想要对大清人卑躬屈膝,那就得冒着被朝廷群臣弹劾、兵变地危险,才能得行。

    两相权衡取其轻,本身仁祖国王得位也是通过兵变才登上王位的,哪里不清楚朝鲜贵族真正拥有罢黜国王得实力,好不容易自己才坐上这个黄金龙位,他又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呢!

    朝鲜王国当中,兵马调动自十月份开始,也渐渐频繁了起来,特别是防备大清女真人的西路平安道,更是增援了无数将士前往各大城池当中,依靠已成体系的火枪不部队据城以守。

    不过仁祖国王也早早准备金好了退路,一边在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一边则悄悄将宫中嫔妃和大臣家眷们迁移往江华岛上行营,自己也在暗中准备着,等到见势不妙之际,驾船南下。

    洪门除了为朝鲜人提供情报意外,同时还与当时朝鲜王国领议政金瑬等重臣搭上了关系,以此为晋身之资获得了面见朝鲜仁祖国王的机会。

    其实洪门的名声,在朝鲜王国当中虽不说是如雷贯耳,但是却也是朝中大臣和朝鲜仁祖国王熟悉的强大团伙。

    虽然并不知道李天养这位大明朝福建水师提督缘何如此关注他们王国之事,但是对于洪门危难之际表露出来有那援助朝鲜的心思,却也是让朝鲜仁祖和其大臣们欣然接受的。

    不管这洪门到底保藏了何等恶意,但是在面对强大的女真人入侵这个重大事件面前,朝鲜仁祖国王他们却也是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余地。

    无法知道洪门具体会派出多少兵马支援,亦或是对方到底会出多少力量,可是当洪门提出通过援助朝鲜王国,来换取日后跟朝鲜王国结盟、低价获取朝鲜珍贵资源等条件,很快就被朝鲜王国国王等人通过了。

    当然,朝鲜王国当中的这群读书人自然也不是傻子,虽然答应了洪门借机提出的各种条件,可实际上其中绝大多数条件却是只能在战后才能完成的举措,这反而让洪门必须为了这些条件付出更多点努力才能达成,使得朝鲜王国上下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援助己方的团队有了几分信任。

    倒是洪门第一批援助的物资,让朝鲜王国自觉在接下来面对大清人军队之时更有底气了:整整两大船、将近一百吨的硫磺资源,被洪门从大元岛上运输到了朝鲜王国,这对于着力发展火枪、火炮,却因为缺乏硫磺、硝石资源的朝鲜王国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碳一般的行径,更为洪门博取了朝鲜高层的好感。

    要知道,朝鲜大使无数次前往大明王朝,希望大明朝能够解禁出售朝鲜硫磺、硝石等军事物资,可惜却总是徒劳无功,哪里想到这洪门还没有收到好处,反而先送上来这么大一笔礼物给朝鲜人。

    虽然这些礼物花了朝鲜王国数万两白银,可是其对朝鲜王国的军事意义来说,却是极大的。

    崇祯九年腊月初二,果然跟洪门所搜集到的情报一致,大清新登基之皇帝皇太极,在年中女真大掠大明边境凯旋而归之后,马上下达命令亲帅十万大军渡过鸭绿江,浩浩荡荡地朝着朝鲜平安道杀了过来!

    于此同时,洪门洪堂舰队吴杰、尚可喜带领着三十艘主力战船、四十艘各式辅助海船,满载着洪堂六千三百余人,从葫芦岛出发,扬师北上,朝着战火之声渐渐逼近的朝鲜开进。

    本章完        

第1142章 争议() 
寒风瑟瑟,铁马铮铮,朝鲜半岛上如今已是一片雪白,大雪覆盖在这片即将面临兵戈的土地上。

    鸭绿江的江水同样冻结如冰,女真人的铁骑大军,都不需要搭建浮桥等物,就能安然踏过天堑,长驱直入朝鲜平安道。

    首先开拔的女真大军,由女真大将龙骨打主导,主力部队两千余人并各种辎辅兵四千余部众,沿着当初丁卯胡乱的路线,迅猛地朝着朝鲜汉山城的方向杀过来。

    而紧随其后的,是由大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御驾亲征地庞大军队,浩浩荡荡地沿着龙骨打大将军所打下的路线缓缓逼近,一副要彻底征服朝鲜王国的打算。

    精致玉撵之中温暖如春,手捂着一个精致手炉的皇太极人到中年,却因为早已不征战在第一线,却是多了几分雍容,少了几分风尘。

    皇太极清楚,这恐怕是他日后再难享受的军旅生涯了,身为帝王他皇太极这些年苦心经营出来的大清王朝人才济济,文由范文程、鲍承先等华人儒生,武有代善、多尔衮、多译等英勇善战之大将,哪里还需要他这位帝王兵临危墙之间。

    不过此番面对的对手,不过是区区一个朝鲜小国,实力不足为惧,而此次行动之意义,对于大清王国来说却又是极为重大的,由不得他这位开国之皇重视再重视,御驾亲征足显其中意义了。

    只要彻底征服了腹心这个顽固的家伙,接下来他们大清王国就能腾出手脚来踏马扬鞭,朝着南方那只早已是垂垂老矣的病虎杀过去,分食他的地盘与血肉了!

    龙骨打先锋军传回来的信报中,直到现在也没有成建制的朝鲜军队抵御其入侵的战事,让其轻易就直达平安道义州地界。

    当然,这也与朝鲜王国得军事战略有着极大关联,同样也跟女真人作战方针有重大关系。

    朝鲜王国经历顾虑丁卯胡乱之后,对于西北的女真人邻居自然是极为重视的,其也一直在默默研究着这位恶邻,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在没有充足军力之时,绝不能与女真人在野外作战。

    因此,早在丁卯胡乱之后,朝鲜王国就在平安道与汉山城之间,修筑加固了无数城池,以作为沿途一个又一个堡垒,以逸待劳让女真人军队头疼。

    而女真人同样十分清楚自己的短板,这些年里与大明人打得有声有色,让其虽然已经学到了不少攻城技巧,可是奈何其人口基数实在不多,直到现在其总人口不过五六十万人而已。

    就算加上被其收服的蒙古人部落、被其俘虏而来的汉人奴隶,总人口数目也不超过三百万人。

    若是这样一个城池又一个城池地攻打过去,恐怕还没有打到汉山城,他们女真人这几万人的主力部队就已经倍打残了,即便侥幸征服了朝鲜,接下来他们又拿什么去面对南方那个庞大王朝呢!

    故而这次出兵征讨朝鲜王国,皇太极与诸将所做策略,沿途城池能攻则攻,不能攻便绕道而行,其队伍的目标仅在朝鲜汉山王城而已。

    腊月初二女真人起兵攻朝,如今半个月的时间,女真先锋军却已经杀到了海州城池之下,距离朝鲜留置王城开城,不过区区两三百里路程了!

    此时皇太极手中所持之文书,乃是龙骨打将军在海州城外所书,大致内容为朝鲜使者吏曹判书催鸣吉,携带朝鲜仁祖旨瑜,前来商议和谈一事。

    “呵呵,真是一群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家伙啊!”

    文书当中详细记载了龙骨打与催鸣吉之间的详谈内容,从中皇太极敏锐地感觉到这个王国直到现在依然还天真地以为,这次战事还是能像以前那班轻易唬弄过去的吗?

    其实若是朝鲜人能够安分守己地待在这个东南边陲之地,对他们大清王国保持着起码地尊重,并与大明朝切断联系的话,他皇太极又何必劳师动众地带着大军杀过来呢。

    除了人口以外,这个朝鲜本身哪里还优什么拿得出手的物资特产呢?相比庞大而富庶地大明疆域,朝鲜王国就跟那地上的乞丐一般,并不值得他们大清人关注太多。

    “跟龙骨打说,想要和谈没有问题,不过他们朝鲜国君必须将其世子送入吾国为人质,并且允诺断绝与大明朝所有往来!”

    “喳!”

    皇太极看着撵外白茫茫地一片,感受着跟盛京如出一辙的冰寒之意,心中其实并无多少征服一地的快感。

    只有征服强如大明朝这样的强大王国,才会让皇太极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产生兴奋,而如今他们所行这一步,不过是为了接下来的那个远大目标做好准备而已。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世子千金之躯,岂能入那蛮荒之国为质,想我堂堂朝鲜历经数百载传承,从无此先例,更不能因此而开先河!”

    朝鲜汉山王城之中,携带回大清人议和条件的吏曹判书崔鸣吉正端然跪坐在殿前,俯身在地。

    一旁说话之人,是一位垂垂老者,却又是当今朝鲜王国两班当中最有威望之人物,领议政金瑬大人。

    “微臣惶恐,微臣确实担心,此时若是不能接受对方之议和,恐怕以后想要再谈议和,便千难万难了!”

    崔鸣吉作为朝中议和派一员,亲身前往女真大军行营一行,感受到女真人的强悍与野蛮之后,对于己方战力却是保持一种悲观姿态。

    这并非说他是一个不知廉耻,只懂惜身之人,敢于带着国君和谈旨意,亲身前往女真大将行营商谈之人,又何曾会真的害怕死亡呢!

    但是身为王国一份子,饱受王国栽培,崔鸣吉却不希望国君因为一时之争,而断送整个王朝的基业。

    “臣请陛下砍下大逆不道崔鸣吉之头颅,以安我朝鲜八道十数万子弟兵军心,吾等誓死保卫王国安危!!”

    底下却又有一人站了出来,却是礼曹判书金尚宪。

    本章完        

第1143章 大军杀近() 
朝鲜王国哈卡没有经历一场真正的大战,其王国两班之间就已经开始出弦了争执。

    而此时距离朝鲜王国越来越近的洪门舰队吴杰一伙人,却在朝鲜大黑山群岛中一座无人小岛间盘桓了下来。

    此时已经到了朝鲜王国的地盘,吴杰他们却突然发现,此次出征之难度,与他们想象之中的战事有着天壤之别。

    连女真人的面都还没有见到,洪门六千余人的队伍当中,一下子就有十分之一的队员卧病不起,急需要时间修整。

    虽然洪门准备充分,随队都医士医官们在队员们开始出弦病症之时,就已经烤熟采取治疗、隔离等措施,可是依然阻拦不住越来越多的讲上课们出现病症。

    因此,逼不得已之下,吴杰和尚可喜他们之能先找一个地方安置下来,等待着队员们适应新的环境和气候。

    大元岛地处亚热带气候,一年到头除了高山之上其他地方几乎很难见到冰雪的模样,更别说感受到东北那种嗬气成冰的景象。

    刚刚踏入黄海的地界,整个洪门舰队就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深深恶意,即便吴杰他们马上下发了厚实地棉衣御寒,可是像大元岛土着出身和江南百姓人家的洪门将士,依然有很多人一下子适应不了东北这种冰冷刺骨地气候,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感冒、发烧迹象。

    更别说原本大家在日常操演之时,哪里穿着过这么厚实而笨重的棉袄军装,到的此时来,哈卡没有上战场,整个队伍就已经因为装备、病症等因素,实战能力就已经打了不少折扣。

    吴杰和尚可喜久经阵仗,哪里搞不清楚此时带着这么一群将士出战,不时去建功立业,而是去让子弟们送死的。

    故而,哪怕此时他们知道女真人与朝鲜人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他们两个指挥官也依然让队伍停下了脚步,在这座距离朝鲜汉山城不过数百里的岛群当中修养几日,等待大家适应这边冰冷严寒地气候。

    朝鲜王国与大清之间的议和最终不欢而散,在朝鲜两班几乎一边倒的主战派成员们的支持下,崔鸣吉等少数议和派,和寥寥数人的亲清派,惨败而归。

    最后,虽然有心想要和谈地仁祖大君不得不顺应民心,亲启诏书下达了决死之战,至此整个朝鲜八道开始准备起来。

    不过相比原历史当中的朝鲜王国,这个时代因为有洪门提前为他们朝鲜人警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