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相比原历史当中的朝鲜王国,这个时代因为有洪门提前为他们朝鲜人警示的关系,此时此刻朝人的战前准备却是要充分得多。

    南汉山城作为接下来朝鲜准备的决战之地,城池当中早已密密麻麻地堆积了无数来自朝鲜八道的粮草物资,再也不像原历史当中那样,上万人坚守城池却被粮草物资所拖累。

    八道当中,除了平安道等西北两道处于战火交战区以外,其余六道的勤王之军已在路上,而同时间仁祖国君也移师南汉山城中,誓与城中将士共存亡。

    当然,原本仁祖国君是要退避江华岛的,不过随着洪门参与到这个时代的丙子胡乱当中来,有了更多准备世间的仁祖国王,却因为担心会被洪门将江华岛包围,而跟着原历史轨迹选择了易守难攻的南汉山城。

    依山而建的南汉山城,将方圆二十余里地包裹其中,原历史当中有一万三千余人固守此城,到了这个时代却拥有超过两万人据守此地,让仁祖国王对于据城以守更有信心。

    守城大将是朝鲜名将李时白,每日里在城池围墙间巡查勘探,查漏补缺,与礼曹判书金尚宪等人仔细研究防御策略,鼓舞士气,将整个南汉山城打造得固若金汤,至少在他们看来是如此。

    大清人的军队来得太快乐,虽然朝鲜平安道、黄海道等地早有所准备,可是在大清人地铁蹄之下,战败的线报依然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南汉山城中来。

    大清户部承政马福塔率领三百女真精锐,差一点就突袭打下了汉阳城,若非城中将士抵死相抗,怕是在大清大将多译、岳托等人的呼应下,汉阳城就此就要落入到了大清人的手中。

    不过就算侥幸没有失守,可是此时汉阳城中的将士也是没了出城一战的勇气,只能凭借汉阳城坚固城池与城下密密麻麻地大清军队对峙。

    不过朝鲜军队也不是没有收获,向来勇士争先的大清人军队,区区三百余人就敢来偷袭汉阳这座朝鲜重地,却也显得对方何其狂妄。

    较之原历史多了一个多月准备世间的朝鲜王国,再不济这些年也算有些家底,汉阳城也是准备得算是充分若非对方徒然袭击,也不会让城池差点陷入魔掌。

    不过等到朝鲜军队反应过来以后,那由马福塔带领的三百女真勇士在随后朝鲜军队的反击当中,最后能安然撤退的勇士十不存一,只有区区二十几个人幸存,其余包括马福塔在内的二百多女真勇士就此葬送在了汉阳城下。

    偷袭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个朝鲜上下纷纷惶恐,百姓们拖家带口开始南下逃亡,更多的则是被带往了南汉山城中安置,以充实城中的防备。

    反正此时南汉山城中粮草充裕,就算五万人规模的军队驻守此地,粮草也能坚持两个多月。

    同时,大清骁将马福塔的阵亡,也让朝鲜官兵们士气大震,对于依托城池据城而守得策略也多了几分信心。

    至少,这女真人在面对坚城之时,其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朝鲜人的军队还是能够应付的。

    初战受挫的大清军队,此事再也没有了其他顾忌,手中的马鞭狠狠地挥在了座下战马屁股上,带着大军迅捷而凶猛地杀了过来。

    腊月二十,清军渡过镇江,两日功夫拿下了郭山城,随后又沿途南下,拿下定州、安州也不过花了大军三天时间而已,不过相比原历史当中,所花费的时间、损耗,却又是截然不同的一面。

    本章完        

第1144章 战事起() 
与原历史不同,这个时代因为洪门提前通知的关系,大清军队原本只花了十余日的时间就杀到汉阳城下的情景,直到崇祯十年正月初五的时候,也还没有达成目的。

    究其原因,自然是沿途平安、黄海两道城池准备充分,虽然最终在十万大清军队面前不是暂避其锋,固城以守,就是呗大清军队摧枯拉朽一般攻破,但是依然让大清军队损伤不少。

    按照各地汇总过来的信息,大清人军队至少在沿途交战当中损失了不下一万人的人手,这对于朝鲜王国来说,是一个极为不错的消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清人决定在寒冬之际出兵朝鲜半岛,是想要借着寒冬时节冰冷的气候环境,突破朝鲜之多天堑:鸭绿江、青川江、大同江等等。

    可是同样也是因为恶劣地气候环境,对于大清铁骑的影响极为眼中,特别是战马马力,远比气候温暖点时候来得削弱。

    故而,在朝鲜本土作战,有着充分准备了的朝鲜人利用熟悉的地理环境,正规军队占据高城要地聚而守之,普通民众则在当地豪族点带领下,积极展开游击战,对大清人进行骚扰袭击。

    直到大清军主力在其皇帝皇太极御驾亲征带领下,与龙骨打、多尔衮等大将汇合,终于在正月十五这个原本该是朝鲜族一家欢聚的幸福节日当中,将南汉山城给团团围住了。

    汉阳城在失去了他们的国主仁祖国王坐镇之后,同时也就失去了它的精神地位,在朝鲜大众都知道国王迁移至南汉山城决死一战以后,皇太极也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和军力在一个空壳子一样的汉阳城上。

    南汉山城下旌旗密布,行营深深,从南汉山城城头往下望去,到处都是乌泱泱片的军队,或列阵排兵、或巡视四野,将一个延绵十余里的南汉山城给包围得严严实实。

    大战一触即发,城头上的将士们个个颜面紧绷,神情肃穆而紧张地死死盯住下方。

    李时白作为守卫城池主将,每日里查漏补缺,不敢有一丝怠慢,所幸还有金尚宪、崔鸣吉等大臣从旁辅助一二,倒也让城中数万将士并一干被迁移进来的汉阳城百姓能够稳妥地生活下去。

    崔鸣吉虽然主张和谈,但实际他也是从王朝角度考虑,但既然此时国王已经下了决死诏书,那么他自然也要尽身为臣子的职责,尽心尽力地帮助朝廷守御这座城池。

    当然,暗地里崔鸣吉也没有放弃与大清人之间的交涉,力求让大清人放低他们的条件,将整个事情重新拉回到谈判桌上面来。

    南汉山城看似坚固,城池修建又是围绕着高山而建,易守难攻,可实际受限于朝鲜人力物力的缺失,延绵十数里的城墙曲城城墙,不可能做到像大明朝的城池那样雄壮而威武。

    南汉山城中绝大部分的城墙,高度不过一丈,厚度更是不如大明朝长城,面对如今有了红衣火炮的大清人军队来说,攻城难度却要比大明朝要低上太多。

    若是不幸真让大清人攻破了城池,那么自己这边多准备的一条退路,总归能为王国留下一点希望。

    大清人试探性地进攻,伴随着他们最后一次向城内朝鲜将士招降口号落下,而渐渐升起:早就拉上仓促修建炮台上的火炮,在一声轰鸣之后撕裂空气,呼啸着落入到了城内高墙左右,带起一阵阵天翻地覆的震动和随意四溅的尘土碎屑;城墙之下,一群群喷薄着浓浓热气、挥舞着寒冷刀锋的战事,或沉默、或呼喊着朝着城墙杀了。

    “注意,所有铁炮手,没有命令,不得私自开火!”

    “听我的口令!”

    城墙上,一个个中低层武官,不顾身边不时呼啸而过地弓箭、枪弹,死死盯着底下坚决往上冲锋的大清军人,等待着最佳的射击距离。

    “放!!”

    直到攻城的军队冲到了城墙百步之内,朝鲜军官们才发出怒吼,随后一片片有如鞭炮齐鸣地脆响之后,当先一排冲锋的大清人如同被迎面而来的铁锤砸身一样,绝大半数往后一仰,倒在地上再也没了动静。

    不过更多的大清将士看都不看眼前倒下的同僚,踩着他们的尸体就此决然地往前冲锋,若是不冲锋,在他们身后那一队队监斩官们的刀兵,同样不比敌人的枪弹愚钝。

    “第一队后撤一步换弹药,第二队准备射击!”

    城墙之上的朝鲜军人们同样沉着冷静,在度过了一开始的金盏花和忐忑之后,生死危机关头大家所迸发出来的强烈求生意志,使得他们手中的武器握得更紧,弓弩火枪瞄得更准。

    “火油准备!”

    “滚汤准备!”

    随着城墙下攻城地军人开始往上攀爬,更多的朝鲜军人开始忙碌起来,将早已准备好的守城器械搬运出来,对准了底下的大清人,死命往下抛去,带起一阵阵惨叫哀嚎之声。

    最终,直到两个多时辰以后,大清人的攻城行动才算告一段落,在留下了一地尸首之后,缓慢而有序地退回到了安全地带,重新整顿起来。

    南汉山城上的朝鲜将士们也松了口气,缓缓舔舐起身上的伤口,救护那些受伤的同伴和已经冰冷的尸体。

    “众卿辛苦了!”

    城内行宫当中,刚刚才从一阵心惊胆战下平静下来的朝鲜仁祖国王,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一种功臣将士们。

    “为国尽忠本分所在!”

    以李时白守护使为首的一干武将,跪拜在前,身上依稀能够看到战阵硝烟的痕迹,有的武官身上甚至还包扎了绷带,颇有几分狼狈。

    “值此国家危亡之际,所幸尚有尔等忠臣将士护卫,国家之幸、孤王之幸也!”

    “待到战毕之后,孤王自该论功行赏!”

    “谢殿下!”

    “不过,此番交战下来,我军死伤如何?敌军损失又如何呢?”

    “启禀殿下,此战不过是大清军队试探而已,所用兵马多为其汉军一部,虽被我军击退,其实际战力却是未损,接下来对方的攻势恐怕将会更强才对!”

    “不过我军损失也是极少,多是为其弓箭射杀和火炮误伤所制,同样损失也并不算重,无伤大碍!”

    本章完        

第1145章 奇兵至() 
“陛下,以臣所见,不如派耿仲明、孔有德将军之水师队伍出海,趁着朝鲜君臣不备,将其江华岛上家眷俘虏一气,应能打击对方士气、逼迫对方投降之功效。”

    范文程作为随军文臣之一,在此番初次试探攻城之后,便已察觉出对方朝鲜军队准备充分,己方想要攻下南汉山城,所付出代价怕是有些庞大,故而希望能出一奇谋,让战事更加顺畅。

    “两位将军,意下如何?”

    皇太极其实也有此意,一路行来所经历的战事,让皇太极这位雄才大略之主颇感有些棘手。

    本以为攻打朝鲜人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是真正踏上了朝鲜人的土地上,他才发现自己的某些想法却是有些想当然了。

    朝鲜人对于他们大清人是敌对态度,不仅仅只是中上层受到大明影响的贵族,同时还蔓延到了朝鲜底层的百姓阶层当中。

    一路之上,对大清军队造成最多伤害的,不是那些借由高墙坚城守卫的朝鲜正规军,而是那些在山林当中到处游窜地游击民军。

    谁都不知道,会从哪一个犄角旮旯里射出来一支木箭、或是暗处伸出来一把镰刀,就会要了一名大清将士的性命。

    更别睡,朝鲜上下早早准备充分,坚壁清野之下让大清人想要就地补给的计策,在一开始就落空了,最后不得不冒着牺牲更多战士得损失,去攻打一座又一座得城池。

    “臣等必带着朝鲜夷王之家眷回来报道!!”

    孔有德、耿仲明两人连忙跪拜,许下承诺。

    “很好,此事若成,计你们两人一大功!”

    皇太极哈哈一笑,他们女真人不善水性,这是一直以来他们的缺陷,否则他们也不会在这个寒冬时节来攻打朝鲜了。

    而随着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个大明叛将前来投奔,倒是让皇太极手中有了一支水师军队,正好可以跨海去攻打江华岛上自以为安全的朝鲜国王嫔妃和大臣家眷们!

    怕是朝鲜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如今他们大清人也有了水师军队了,因此此番范文程定计偷袭江华岛后方,在皇太极他们看来,基本上算是十拿九稳得事情了。

    “老孔啊,这回咱们可得好好表现表现了,否则日后在这大清的日子,可不会好过呢!”

    耿仲明与孔有德两人接过命令以后,带着人马就朝着海外江华岛所在地煞了过去,在路上,两人既兴奋又颇有些担忧地闲聊着。

    “这个时候你可不能跟我耍心眼啊,老耿,咱们如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若是这次差事搞砸了,以咱们这位新皇的脾气,咱们怕是人头就要落地了!”

    “放心放心,我知道轻重的!!”

    耿、孔二人其实也是有苦自己知,自起兵反叛大明朝开始,他们两人手中之兵马就一日比一日稀少,逃亡的、战死的士兵,因为他们逃亡海上的关系一直得不到补给,直到他们好不容易来到辽东,投降大清之时,两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