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他突然双眼一亮:“对了,今天毛球的长随冯迁,还提了这么一句,说叫他去向父亲和叔父求情,让他们开口帮忙,可是毛球却是很愤怒地叫他闭嘴。他说他没脸回毛家,要是不能建功立业,就只能隐姓埋名去穷乡僻壤了!”

    刘穆之哈哈一笑:“寄奴啊寄奴,你还是太梗直了一点,听不出他的这话弦外之意啊。其实这话只是说说而已,最重要的,是要玄帅听到,如果他听到了以后不让毛氏兄弟参赛,那就等于玄帅让毛家绝了后啦。”

    刘裕双眼一亮:“是啊,还真就是这么个理,毛家是开国将门,世代忠良,这回也不过是一时中了敌军的奸谋才会失败,为什么子侄要受到这样的处罚呢?”

    刘穆之叹了口气:“你真的相信毛安之这样的宿将,会连秦军的这种突袭都应付不了,连一战之力都没有就会全军崩溃?再说这样的崩溃,却没死什么人,绝大多数都是跑回来了,还能重新收容,田洛将军也能从容地收拾部队,退守三阿,要是真的输惨了,会这样吗?”

    刘裕倒吸一口冷气:“你的意思是,这回是毛将军故意败的?”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也是我最近去了中军,参与处理了不少文书后,发现的一些蛛丝马迹,大晋的历次军事行动,无论是北伐还是在荆湘两淮的征战,都是自己人的牵制胜过了外敌的压力,现在也是荆扬两大藩镇互不统属。上次我们在军议时献策,要玄帅放弃淮北,引敌军到淮南地带加以消灭,我想,要是连我们都能想到的办法,玄帅他们应该早就考虑过了吧。”

    刘裕有点明白了:“所以毛将军是诈败?引敌入淮南吗?但他并不是谢家的人,他的部队也不是北府军,这样的惨败,对他能有什么好处?”

    刘穆之叹了口气:“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毛将军的这四万宿卫兵马,本来是要调往荆州战场的,襄阳被围,桓冲坐拥十万大军,却是不敢救援,反倒是向朝廷求援,要求调毛安之的宿卫兵去救。这些塘报,我也是最近才看到的。若不是彭超俱难突袭淮北,只怕毛将军就得率军去襄阳了。”

    刘裕点了点头:“我听说毛家一向是在荆湘一带成军的,当年大权臣庾翼,也就是桓温之前的荆州刺史,一心想要北伐,以毛宝为大将,驻军南阳,准备进取中原,却是被石赵抢先派出冉闵等五将,以十余万大军围攻,毛宝不能支撑,兵败身亡,从此毛家子弟就离开了荆州,调到中央出任宿卫。”

    刘穆之正色道:“不错,荆州那里,向北就是南阳盆地,再向北就是洛阳,是北方胡人国家的中心地带,所以北虏在这里的军队也是最强大的,即使以毛宝之善战,都不免兵败身死,这回苻坚是以慕容垂为大将,二十万大军直扑襄阳,一天时间就攻克了外城,却是几个月下来不破内城,是真的攻不破呢,还是想以此为饵,吃掉援军,顺势直取荆州呢?寄奴,你怎么看?”

    刘裕叹了口气:“襄阳守将朱序将军虽是名将,但兵不满万,外城一破,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如果秦军真的不畏伤亡地强攻,只怕三天都撑不过去。这么说来,秦国是想围城打援了,也难怪桓冲不敢去救。”

    说到这里,刘裕点了点头:“所以毛安之宁可去救援淮北,也不愿意去荆州,就是想保存实力。如果他真的能击退彭超,那肯定也会给调去荆州前线,于是他就诈败一场,反正后面有北府兵,不至于让秦军这支偏师真的饮马长江。”

    刘穆之微微一笑:“你终于想明白了。当然,这个诈败也得把戏作足。桓家对这里也不放心,所以才会借着视察,劳军的名义,让桓玄过来,就是想监督一下这里的情况的,毛安之诈败之后,部队溃散,却多半是让玄帅收容了去,这样等于大大地增加了北府兵的实力,我想,这就是他跟玄帅,甚至是谢相公私下达成的协议,不至于坏了国事,又免了去荆州送死的差事,毕竟,对上那号称天下无敌的慕容垂,可不是想诈败就能诈得了的。”

    刘裕摇了摇头,脸上闪过一丝不屑的神色:“可我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做法,军人应该无惧一切,岂能因为敌人太强就这样诈败?失了这种血性骨气,还叫军人吗?宁可站着死,也不能坐着活!”

    刘穆之叹了口气:“当年毛宝将军就是站着死了,结果呢?结果就是手里的军权没了,子侄到多年后才慢慢地重新从小军官爬起来,以前镇守的荆州,也成了桓家的地盘。当普通的小兵,小军官是要勇,要热血,要一路砍过去,可是为将为帅,就得思退,思保身之道了。只能说,处的角度和位置不一样啊。”

    刘裕点了点头:“也许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毛家这样做,为了给朝廷,给桓家一个交代,所以只能让子侄都在军中作仆役,以示惩罚,算是交代,但一旦有机会,还是会让他们进入作战部队,建功立业吧。”

    刘穆之笑道:“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玄帅在让毛将军诈败前,肯定早就达成了协议,接下来的反击战,乃至对秦国的决战,一定会给足毛家机会,至于抓不抓得住,就是看他们的本事了。到了那时候,他们一定是真打,我相信,也会打得很好的。”

    “寄奴啊,这回你等于帮了毛家一个大忙,以后毛家兄弟会感激你,如果此战毛家能立功,以后必定能成为一方之镇守,这会是你一生的朋友和可借之力,我刚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好好把握吧。”

第二百二十三章 谢家北伐功利论() 


第二百二十四章 会稽王府笙歌曼() 
刘裕想到桓玄看王妙音时的那个眼神,心里就是一阵不舒服,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这桓玄多少对王妙音是有点意思,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因为这点,才会这么讨厌这个世家公子。

    刘裕想到这里,叹了口气:“桓温虽然是大英雄,但毕竟曾经想过篡位,我以后不学他。大晋对我们家有大恩,我就算北伐建功,也要忠于国家的。”

    刘穆之笑道:“现在说这个早了点,寄奴啊,其实你现在更应该担心,你自己的参赛资格是不是能具有了。”

    刘裕的脸色一变:“玄帅都让我参加选拔了,还有谁能从中作梗?”

    刘穆之收起了笑容,肃然道:“我想,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北府兵一帆风顺的,这时候的建康城中,可能已经有阴风渐起了!”

    建康城中,会稽王府。

    丝竹之声,轻歌曼舞,伴随着十余个绝色舞姬富有韵律的摆动,一口吴侬软语,混合着这些舞姬们身上的脂粉与名贵香料,还有那淡淡的琼林酒香,让人浑身的骨头都能酥软了。

    刁逵满脸都堆着笑,坐在一张小榻之后,举起手中的一个酒盏,对着坐在上首主位的一个身穿绫罗绸缎的贵人,说道:“下官恭祝会稽王心想事成,平步青云!”

    这个身着绸缎的人,却是肤色深黑,嘴唇很厚,看起来倒象是有五六分是个南洋的土著人种,此人正是当今大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同胞亲弟,会稽王司马道子。

    说起这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倒是颇有番传奇的经历,他们的父亲是晋元帝司马睿的最小儿子,简文帝司马昱。

    这司马昱是开国皇帝的幼子,很晚才出生,一生经历了多个侄子,侄孙,侄重孙的皇帝,最后反倒是自己坐到了这皇位之上。他在当臣子的时候与那荆州大军阀桓温就是故交,也因此得以被桓温所扶立,但他的前任,晋废帝是被桓温以无后,阳萎的名义给赶下帝位的,所以,对于老年无子的司马昱来说,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危机。

    司马昱早年曾有过数个儿子,但全都未成年即夭折,老来当了皇帝之后,反倒是无子,为了生出儿子,他先后寻访各路方士,相士,曾经有相士扈谦,劝他不要在那些身体柔弱的世家小姐中找配偶,于是司马昱就去找了不少生过孩子的健壮妇人,但除了添了两个女儿外,仍然是一子难求。

    后来来了个相士许迈,据说有再世观音之称,专门能帮人解决求子问题,他在看过了司马昱所有的姬妾之后,都摇头叹息,但是推卦一算,说是后宫仆妇之中,当有可为司马昱产子之人。

    于是所有的后宫仆妇全都列队出宫,任这许迈挑选,直到挑了几个时辰,到了队末的时候,许迈才双眼一亮,指着站在队尾的一个粗手大脚的黑人大妈笑道:“就是此人!”

    此女乃是昆仑奴,也就是古代南洋贩卖而来的黑人,其出生地早已不可考,不知是马来人种还是东非的黑人,但是全身上下形如黑炭,善于潜水,所以在奴隶贸易盛行的东晋时代,无论是皇宫还是世家大院,都不缺乏这些昆仑奴。

    但昆仑奴入宫当妃子,这么重口味的事情以前还真没有过,也亏了桓温当时的一再相逼,司马昱为了保司马氏的江山,咬咬牙,在吃了几盘麻椒炒羊鞭之后,还是和这个名叫李陵容的昆仑奴同了房,也就这一夜之情,李陵容就怀上了,十月之后,产下一子,即是现在的孝武皇帝司马曜。

    司马昱惊喜之下,再接再励,又与李陵容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司马道子。不管怎么说,即使兄弟两个形同黑炭,至少也是正牌的晋朝皇帝,让桓温再想行废立之事的愿望,也彻底落了空,一代枭雄,终于郁郁而终。

    司马曜和道子兄弟,都是生存不易,从小就受到了桓家的强大压力,其母李陵容更是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所以时刻都教育他们要兄弟齐心,当司马曜亲政以来,第一件事就是提拔了自己的黑人兄弟当了录尚书事,分了谢安的相权,还提拔了谢家的死敌,跟老丈人反目成仇的太原王氏王国宝为尚书仆射。

    而谢安也很知趣地退居会稽始宁县东山祖居,眼下的司马道子,看起来是大权在手,天下我有。

    司马道子已经喝得有几分醉了,这个黑人青年,并没有什么治国的才能,能坐在相位之上完全是因为他的出身,而对他来说,人生得意须尽欢,是他的头条人生准则,在这个原则之下,他的身边也迅速地聚集起了王国宝,刁逵这帮子马屁精,每天就是让他这样夜夜笙歌,全然不顾前线那紧急的战事。如果不知道内情的人看到这现在的一幕,还会以为现在国家太平,四海无忧呢。

    司马道子打了个饱嗝,扫了一眼刁逵,拿起了身边榻上的酒杯,对他晃了晃,算是意思到了:“刁刺史,这回你去广州,可要好好地干,千万别让咱们失望啊,听说那广州港,多的是南洋的奇珍异玩,有很多东西,连孤都没有见过呢。”

    刁逵忙不迭地点头道:“王爷放心,小的就是您派到广州的僮仆,有什么好东西,一定第一个孝敬王爷才是。”

    而坐在左首第一位的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子听到这话后,脸色一变,把手中的酒盏一放,沉声道:“迫道(刁逵)的字,你喝多了吧。怎么能出此大逆不道之语?!”

    刁逵一下子反应了过来,给自己脸上就是狠狠一耳光:“下官该死,口不择言,有了好东西,当然是要先贡献给圣上,然后才是大王!”

    司马道子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了这个胖子,在这张肥肥的脸上,一个大鼻子显得格外地惹眼,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现任尚书左仆射的太原王氏之后,谢安的女婿,大贪官王国宝是也!

第二百二十五章 黑人王爷辱桓玄() 
而这太原王氏的一大特征,就是鼻子特别地大,王国宝这一支,继承了王氏的这一个嫡流传统,王国宝家四兄弟,个个都是大鼻子,在东晋一朝,还针对他们有个特殊的叫法,名叫齁王。

    训完了自己新收的小弟刁逵之后,王国宝的脸上也是堆着笑容,指着坐在末尾的一个年轻人,说道:“大王,今天不仅是为刁刺史赴广州上任而办的送行宴,也是新任义兴太守桓玄,在奉了圣命视察完了北府兵营之后,回来向您复命的。”

    司马道子一直微闭着的眼睛猛地一睁,看向了坐在末尾的桓玄,这桓玄虽然来京城不是太久,但已经摸清楚了朝中的局势,桓家因为当年被王谢两家为首的大世家联手抵制,导致桓温篡位不成,遗憾终生,所以跟王家谢家已是深仇大恨,再无联手可能,而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桓玄迅速地决定把宝押在新兴的司马道子身上,今天来这里求见会稽王,正是其投献的表现。

    桓玄清了清嗓子,正待站起身行礼,却听到司马道子重重地“哼”了一声:“桓玄?就是那个企图篡位的大奸贼桓温的儿子吗?你说,当年你爹是不是想夺我司马氏的江山?!”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