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玄清了清嗓子,正待站起身行礼,却听到司马道子重重地“哼”了一声:“桓玄?就是那个企图篡位的大奸贼桓温的儿子吗?你说,当年你爹是不是想夺我司马氏的江山?!”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就连那些轻歌曼舞的歌姬们也都愣在了原地,不再起舞,王国宝的脸色一变,连忙挥了挥手,这些乐工与歌舞姬们全都逃也似地退了下去,连礼都顾不得行了。

    而桓玄的额头上更是汗出如浆,直接跪到了地身,伏身于地,嘴中说道:“大王息怒,家父当年可是忠于大晋朝廷的啊,绝无篡逆之心,我桓家世代忠良,天日可鉴,一定是有小人编排中伤我桓家,还请大王明鉴!!”他嘴里这样说,可是心里却已经开始无数次地问候起司马道子的黑人老母了。

    司马道子似是很满意桓玄的这个跪伏于地,惶恐不可终日的表现,哈哈一笑,一边指着磕头不止的桓玄,一边对王国宝笑道:“看到了没有,王仆射,当年不可一世的桓温之子,竟然如此地胆小,其父之风范,可曾剩下半分?!”

    王国宝勾了勾嘴角,正色道:“大王,您喝多了,在跟桓太守开玩笑呢。”

    司马道子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好了,都是过去的事了,是真是假,孤也懒得管,桓太守,你起来吧。”

    桓玄咬了咬牙,站起了身,当他把脸露出外面的时候,却已经换了一副谦卑的笑容:“我桓家能有今日,全靠了朝廷的恩德,只愿世代为大晋镇守外藩,哪敢有二心呢?”

    司马道子点了点头,打了个酒嗝:“好了,今天孤也有些倦了,这些军国之事,还是到朝堂之上再议吧。各位,今天就到此为止,请回吧。”

    王国宝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但他很快就换上了一副笑脸,对着席中的其他宾客们作揖道:“各位,暂且回吧,改日咱们再陪大王!”

    所有的宾客全都站起了身,恭声道:“恭送大王!”

    几个仆役上前,把司马道子躺着的整个红木卧榻抬起,走向了后间,王国宝亦步亦趋地跟了上去,只剩下满堂的宾客们还在原地,桓玄的脸上挂着笑容,可是细心的人却会发现,他的手早已经握成了拳头,在微微地发抖呢。

    一个神仙也似,丰神俊朗的白衣文士走过了桓玄的身边,可不正是那曾经在京口与化名刘林宗的谢玄同时出现过的杨林子?他对着桓玄一作揖:“在下王恭,不知桓太守可否赏脸,移步鄙宅一叙?”

    桓玄回过了神,紧握着的拳头一下子松开,微微一笑,长揖及腰:“能得王侍郎的盛情相邀,敢不从命?!”

    会稽王府,后院。

    司马道子被象一头大肥猪一样地抬进了一处别室之中,开始在身边的几个穿红着绿的美婢身上到处乱摸起来,王国宝紧跟着走了进来,对着几个抬着卧榻的美女努了努嘴,她们纷纷行礼退下,司马道子不甘心地在最后一个美婢的屁股上摸了一把,才重新躺回到这具卧榻之上,翘着脚,大笑道:“爽也!”

    王国宝摇了摇头:“大王,今天您有些过了。桓玄他毕竟是”

    司马道子坐起了身,换上了一副冷峻的表情:“他毕竟是桓温这个大奸贼的儿子,俗话说得好,父债子还,先帝就是给他那个死鬼老子所逼,惊惧而终的,孤今天没要了他的命,已经够客气了!”

    王国宝叹了口气:“话虽如此,但是桓温毕竟已经死了多年,而且今天桓玄主动求见,有归附之意,您这样当众折辱他,只怕他会有反意啊。”

    司马道子冷笑道:“当年先帝还没登位之时,跟那桓温也算得故交,可这厮世受国恩,不思报国,却是想把先帝作为傀儡,然后对他行单让之事,哼,先帝宁死不从,竟然给他活活逼死,现在桓家失势,荆州老家又给秦军围攻,这时候想到还有朝廷,想来示好了,孤可没这么傻!”

    王国宝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哎呀,还是大王的见识高明,我倒是忘了桓家自顾不遐的这一碴了。不过,荆州毕竟也是朝廷的地盘,总不能就这么落入秦国之手吧。”

    司马道子微微一笑,厚厚的嘴唇翻了翻,拍了拍手:“孙教主,你说呢?”

    峨冠博带,道骨仙风的孙泰,手持拂尘,从一边的屏风之后转了出来,微微一笑:“见过大王,见过王仆射。”

    王国宝先是一愣,转而心中暗道,奶奶的,怪不得司马道子这个酒鬼突然有了这般见识,原来是孙泰这妖道教的,这妖道一直跟刁逵勾搭,还几次想通过我引见给司马道子,我都给压了下来,就是不想此人跟我争宠,可他怎么还就见到司马道子了呢?

    他的心中在暗骂,脸上却是堆满了笑容:“哎呀呀,孙教主啊,你何时成了大王的入幕之宾了呢?”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入幕之宾孙教主() 
说起这入幕之宾,倒是有个典故,当年桓温想要篡位之时,谢安和王坦之作为王谢两家的家主,极力反对,最后桓温干脆孤注一掷,带兵进入建康,并在石头城设下大营,企图逼朝中百官和世家就范。

    当时简文帝司马昱已经驾崩,桓温需要世家表态,集体上表劝进,自己好从年幼的司马曜手中夺得皇位,为此,他不惜在军营之中设下鸿门宴,要谢安和王坦之二人前往。

    在那杀气腾腾的军营当中,王坦之是汗流满面,战战栗栗,几乎要晕倒,而谢安则是从容不迫,有如赴家宴一般,桓温在酒席之上威逼利诱,几乎是明着摊牌逼二人表态,谢安却是从容不迫,软磨硬顶,据理力争,终于顶得桓温无话可说。

    桓温言语上无法屈服二人,只能不停地借故离席,到后面的内帐之中,征询躲在一边的军师郗超的意见,这郗超是桓温的头号智囊,军师,号称髯参军,也是第一流的谋士,桓温的篡位之举,以及征战天下的各种秘策,多出于此人谋划。但即使是他,也无法辩过谢安。

    桓温几番出入内帐,谢安早就洞若观火,在桓温最后一次出来时,笑道:“桓太尉(桓温当时官居太尉)还有这入幕之宾啊,何不请出一起饮宴呢?”

    从此,这入幕之宾就成了形容暗中谋划见不得人勾当的那种狗头军师的代称,随着郗超一起沦为笑柄了。

    孙泰的脸色微微一变,他听得出这是骂人话,但仍然笑道:“大王好仙丹,五石散,贫道别无所长,也就这点炼丹之才,也就被大王所征召了。”

    司马道子虽然愚钝,但也听出这是骂人话,他并不是很清楚王国宝和孙泰之间为了争宠的明争暗斗,但能听出这两个人在暗中较劲,于是勾了勾嘴角,说道:“王仆射,孙教主是孤请来的贵客,你们应该同心协力,共同辅佐孤才是,何必在孤的面前,争风吃醋呢?”

    王国宝微微一笑,行了个礼:“臣知罪。只不过臣以为,孙教主的才能在炼丹制药之上,这军国之事,非其所长。大王还是应该跟合适的人讨论这些军国之事。”

    司马道子摆了摆手:“孙教主并非一般的普通方士,他结交的也多是朝中权贵,本人也是极有见地,他说的话,孤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就象刚才对桓玄,孙教主教的法子,就很管用嘛。”

    王国宝冷笑道:“孙教主这法子,出了大王一口多年恶气,但也得罪了桓家,这样真的好吗?”

    孙泰平静地说道:“难道王仆射还想让桓家就这样世代占据着荆州,一代代地威胁朝廷,威胁圣上,威胁大王吗?”

    王国宝的脸色一变,沉声道:“朝中的人事,军政大事,你一个道人岂可干预?还不快快退下!”

    司马道子勾了勾嘴角,叹了口气,对孙泰说道:“孙教主,你先退下吧,孤有些话要跟王仆射说。”

    孙泰平静地行了个礼,转身而退,密室之中,只剩下了司马道子和王国宝二人。

    王国宝心中窃喜,正待开口,却只听到司马道子厉声吼道:“王国宝,你以为你是谁,孤想用谁,想见谁,想听谁的话,还轮得到你指手划脚?!”

    王国宝猛地一个机灵,他突然意识到这个黑人虽然贪酒好色,但毕竟是王爷之身,不是自己这个臣子所能一手操纵的,今天的事情,只怕是犯了他的忌讳,让他在孙泰面前丢了脸,不好好地赔罪,这一关怕是难过了。

    他连忙跪了下来,不停地磕头:“臣知罪,臣誓死效忠王爷,万万不敢有半点异心啊。”

    司马道子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光芒闪闪:“哼,你别以为孤是傻子,什么都不知道,你这样极力地拦着孙泰见孤,不就是想把孤控制在你一个人的手里吗?你这心思,跟那桓温又有何区别?“

    王国宝再抬起头时,已经是满脸泪水,肥嘟嘟的脸上,涕泪成行:“大王啊,臣可真的是一片忠心,天日可鉴啊。那天师道跟桓家一样,也是野心勃勃,图谋不轨,几年前就在京口作乱,所以其真正的心思,臣真的不敢确定,这才不敢贸然地引见给大王,可不是臣要争什么宠啊。”

    司马道子叹了口气:“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孤也对这孙泰有所防范,但是你们跟了孤这么久,却没一个人能提出借这次的机会,把桓家从荆州赶走的建议,只有孙泰这样提了,是你们没这能力,还是有自己的小算盘?”

    王国宝咬了咬牙,作出一副义愤填膺,一脸忠义的模样:“孙泰这根本不是什么好计,是在拆我们大晋的台啊,荆州虽是桓家经营多年的老巢,但也是抵抗秦军入侵的前线,如果荆州有变,秦军一定会长驱直入,直取江陵,到那时再顺江而下,这建康可就麻烦了,因为,历代要攻取建康,从北边来都很困难,因为有大江天险,但要是从荆州那里顺江而下,就容易得多。当年西朝灭东吴,不就是这样吗?”

    司马道子的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难道,离了桓家,就没人守得了荆州?不至于吧。难道我大晋就没忠臣良将了吗?”

    王国宝微微一笑:“大王啊,桓家当然是要赶走的,就象咱们前一阵赶走谢安一样,但是这饭得一口口吃,咱们赶走谢安的同时,还要给谢玄那个五州都督之职加以安抚,桓家在荆州的根基太深,要想动他们,只有慢慢来,先离间其部下,不肯从命的就调往他处,最后把荆州的文武官员换成我们的人,这时候再想赶走姓桓的,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吗?不过,现在大敌当前,抗秦为重,您既然可以暂时起用谢玄,搞什么北府兵,就不能再忍桓家几年吗?”

    司马道子听得连连点头:“还是你说得有理,现在想想,孙泰确实没安什么好心,哼,他跟孤说,可以由他出面召集天道道众,来守卫荆州,幸亏没听他的。你去,想办法把桓玄再叫回来,就说孤喝多了,改日召见。”

第二百二十七章 王恭桓玄荷塘会() 
么王国宝这一下子给雷得外焦里嫩的,暗道这死黑鬼真的当桓玄是条狗么,给这么羞辱了还会屁颠颠地回来?看来离了孙泰的指点,他的智力还真的不如三岁小孩子。

    不过王国宝又转念一想,我辛苦扶他不就是因为他没用吗?要这人真的聪明伶俐,还轮得到我来辅佐?不管怎么说,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就指望他了,先把这家伙哄好再说。

    想到这里,王国宝换了一副笑脸:“好的,我这就去办。只不过桓玄可能过几天就会去义兴上任了,未必有时间再过来,我尽量安排吧。”

    司马道子点了点头,伸了个懒腰:“哎,今天喝了不少酒,孤有些醉了,你们先退下吧,别的事情,等孤醒了再说。”

    他说着,往榻上一躺,也不看王国宝一眼,就翻向了内侧,很快,响亮的鼾声就在整个内室回荡起来了。

    建康城,百官坊,王蕴府。

    王蕴,字叔仁,太原王氏之后,其父乃是东晋名士王濛,而现任皇帝司马曜的皇后王法慧,正是其女儿,只不过现在出任会稽内史的他,并不在这府弟之中,而刚才与桓玄在会稽王府上相逢的,正是他的嫡子,也是曾和谢玄化名游历京口,以杨林子的化名出现过,小字阿宁的王恭。

    后花园的一处凉亭之中,秋风徐徐,塘中一片荷塘月色,蛙鸣之声此起彼伏,而在凉亭之中则坐着两个人,桓玄和王恭还是刚才的一副装扮,相对而坐,二人的面前摆着几盘果脯,两碗煎茶,淡淡的带着苦丁香和胡椒味道的茶香,混合着荷花的香气,沁人心脾。

    王恭轻轻地端起了茶汤,抿了一口:“桓公子,这可是最近在江南一带开始流行的茶饮,可以提神醒脑,了无倦意,据我所知,荆湘一带,还没有流行这东西,要不您多尝尝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