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昨天一天,罚没税款已是三千一百余万元,真是便宜了这些人。”

    “且不知其他各地查税情况如何。”

    “再难也难不过沿海地带。”张林冷哼道:“此次受牵累的基层官员已是上千人数,正好,匀出来给旁人机会。这些人不珍惜朝廷恩典,那就给后进之辈们。”

    “陛下,那这批人?”

    “重罪当处以朝廷律令,明正典刑。轻罪遣送离京,去偏远地区支教五到十年,好好反省反省。”

    吴用笑道:“陛下洪恩浩荡!”

    他原本是不赞成此次整风运动的,盖因朝廷正在厉兵秣马对付吐蕃诸部,且高丽国和僧伽罗之战尚在紧张准备中,国家动荡起来可不好。

    但好在元武陛下开口予以恩典,那些偷税漏税之辈得意花钱消灾,免去部分牢狱之灾,但也倾家荡产。

    光这次整风所得来税金,就足够支撑吐蕃和僧伽罗之战的消耗了,至于高丽国本就是伸手之劳,战争红利很快就能补回来。

    银子金子是一方面,人口资源才最重要,中华国去年新生孩童在册增涨了约莫一百八十万人。在鼓励生育的政策下,今年还会更多。

    元武陛下给的数值是四亿人,不得突破六亿人口,照这样人口暴增下去,最多百十来年就能满足这个数字。

    还记得开国之处,查收耕田总计2000万顷,现如今六七年过去了,耕田已是增涨到了2400万顷,合约24亿亩地。

    两亩地细耕下来,足以养活一个成年男子。就光现有的耕地,只要不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足以养活十二亿人。

    更何况,东北的黑土地还没完全开垦出来,尤其是黑龙江一带的耕地,至少能开垦到六百万顷以上。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只要百姓能吃得饱,朝廷是不怕任何人敢于煽动暴乱的,何况军队已是从朝廷中枢中独立出来,再难出现前朝文臣手掌重兵的情况。

第602章 军官学团() 
中华国的地理位置比不得得天独厚的北美,也就是后世的美国。所以,只能是陆海军齐头并进地发展。

    陆军倒不用担心,只要国防线重要城池建起来,至少原子弹出世前没什么威胁。海军,就需要大力建设了。

    要早一点让全国百姓都知道蓝水海军的重要性。

    以现在的中华国财政搞海军不是搞不起,但没有大刀阔斧的必要,优先还是要把财政和精力倾斜在工业基础上。

    只有完善的工业基础,才能降低成本,才能时刻保持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中原ii型蒸汽机出炉了!

    中原ii型蒸汽机的体格小了许多,动力却更强,解决了热泄露和锅炉强压的大问题,从理论上已是可以安装在火车上了。

    但这个实验目前只停留在皇家科学城机械物理研究所的实验场上。

    随着工业带进入第二年末尾的建设时期,大量的中原ii型蒸汽机被生产制造出来运往内陆工业带地区,进行投产。

    与此同时,各处关隘加大了对通关文牒的审核,异族人士绝不准进入内陆地区一步,只能在港口城市转悠。

    说到港口海商,从元武四年起,中华国就动用大量的船只往中亚海岸去探索,历史三年终于是找出了一条可行性的海上航道。

    目前,中亚大食国那边还处于海上的启蒙阶段,主要是中华国的商人船队往来。带去丝绵和瓷器以及初代火器和冷兵器,带回来整船的金银铜和女人。

    中华国不需要其他奢饰品,为了尽早地实行货币霸主政策,张林可谓是穷奢极恶地从中亚掠取金银铜,输入本国用蒸汽铸造机制造出来的精美钱币。

    他要让那些国家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船队有专业人士在其地区活动负责把劣质货币兑换成货物运回国内。

    船队相当一部分是朝廷组织的,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纯暴利。

    中华国元武七年的财政收入高达九亿元,其中至少有四亿元是从海外掠取而来,可想而知这里面令人血脉膨胀的财富。

    顺便说一嘴,船队还带回来了几个美若天仙的金发少女,乃是某些人投其所好辛辛苦苦按照元武大帝的口味寻访后用高价买回来的。

    一共六位,都已是安排进了皇宫中,由于语言不通,还没满16岁的少女们正在接受女官的调教。包裹她们的身体,都得太医院调理一遍才行。

    自元武四年时,外交总署就开始对外邦交,与一个个海外国家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和商贸互通协议,这些都是板上钉钉的文献,是记录在案的。

    最远,已是和花剌子模王朝建立了正常的邦交,例如塞尔柱、伽色尼、桑贾尔、东西喀喇汗国都已是有了商贸往来。

    西欧那些国家敌视中亚,目前还处于宗教对立的阶段,还不到可以缔结友好协约的程度。

    张林也不着急,时间还早呢,趁海外国家还未反应过来,自己闷头发财便好,先把东亚这一片解决了。

    和占城国商议了出海口后,后者达成协议,外交总署马不停蹄地去往蒲甘国,商议土地买卖。其实出海口的土地不算多大,跟一个海南岛差不多,主要是可以从陆地连通大理。

    这个年代下,有军队就有土地,跟你商量是看得起你,不商量硬抢就是了。不过中华国犯不着在这些小利益上丢面皮,花点小钱和武器装备就够收买这些小国家了。

    再者,又不是什么富裕之地,尽然是些渔村和山地丛林。

    在工农业稳步发展之余,张林着手组建大东亚军校,海军军校一共五处,分为设在夷南岛、夷北岛、威海、海南岛、孟家港(蒲甘和占城出海口土地)。

    陆军军校则设立在外蒙行省、青藏行省(暂未收复)、大理行省(暂未收复)、高昌行省、夷北岛五处。

    选址俱都分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可以培养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基层军官,从老兵中抽调出一批组建教导大队和教导团,特批经费专向负责此事。

    尽管军校还没设立起来,但首批次的学员们已是陆续就位,有高丽国新朝社青年社员、日本国平氏家族、琉球国、占城、蒲甘、李朝、泰米尔、大食国、塞尔柱等大小国家四千余名士兵组成。

    中华国上上下下对这一次军训很是重视,特批了三百万经费用于此期军事训练,不但授以新汉学思想,军队中的武器装备也是要比卖出去的装备先进一代。

    不是张林吹牛逼,就算现在把武器拆分了给这些海外国家学员看,他们回国后也造不出来。没有相应的经济和工业基础,造出来也是落后的,而且还受产量限制。

    这批学员都是从别国挑出来的“别有用心”的家族青年或者私兵,中华国不但要培养他们成为合格士兵,而且还会资助一批火器用于未来的战争。

    当然,资助也是有条件的,金银铜是其次,重要的是建立特设商贸区,可以自行管理拥有外交豁免权的经济港区。

    随着高丽国的认怂和新朝社跟中华国朝廷谈成的一系列秘密协约,虾夷国也被迫改变战争策略,把目标放在了南大宋海的三佛齐国。

    至于三佛齐东面的一系列岛国例如戚、曹、鲁、泰、楚、魏这些后世菲律宾领土上分裂众多的小国,则另外辅以政策,让它们统合成一个小国家。

    这批次特训学员结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贵武和赵长河的指挥下,配合海军和海军第一陆战师团完成对僧伽罗王国的战争。

    至于日本国,丢了北海道大岛的日本已经不足为虑,九州岛不分割也罢,反正这个民族已被限制在了中华国的内海。

    平氏家族已是彻底和中华国绑在了一起,加入大东亚战车的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是按部就班地招兵买马扩充军备,准备发动对皇室的反叛之战。

    反正,日本皇室现在还没到后世那种根深蒂固的阶段,强行抹去天皇的存在,对平氏家族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们不愿意跟中华国走,日本国内其他家族可想的很。

第603章 皇位继承人() 
对于人口四五百万且远离大陆的海外国家,贸然派兵征服是很不划算的一笔买卖。但不打仗是肯定不行的,久疏于战阵,军队就得腐朽了。

    在这种情况下,打代理人战阵,打一场有限制级的局部战阵是既能起到练兵作用,又能检验各种新式武器和战术。

    “据统计,现全国三十一行省、三百二十六市、五郡新建小学一千七百三十二所,改造学塾(前朝学院)五百余处,中学新建六百一十二所,大学新建七十三所,太学院十九所。八岁以上适学孩童七百二十六万八千余人。”

    “陛下,此乃盛世,古往今来,还未曾有哪一朝哪一国拥有如此多的读书人。”育教大臣赵跃欢欣鼓舞地朗声道:“北至外蒙,西至高昌,南至海南,动至夷北,但凡县镇均以普及学校!”

    张林笑笑,语气轻松地问道:“够孩子们上学了吗?”

    “仅从学校数目来看,每所学校至少容纳五十上百人,足够满足八百万孩子读书。但现下部分地区的百姓还依山旁水地远离城镇,因而不能涉全。臣也安排过专人去负责此事,只是民风难改,习俗难变。”

    祖祖辈辈都住在大山里的孩子。

    张林知道这个情况,因此并未问责,中华国太大了,大到不是现在这种科技条件可以全面管束。所以,只要大部分孩子可以上学读书,那事情就做的漂亮。

    赵跃道:“自从陛下开了恩典,现今不少商人投身于育教行当,创办各式各样的技术学校、夜校、海航学校、艺术学校等等,此类学校也有千余所,不计入官办学校。”

    这件事还是当初张林为了刺激育教视野蓬勃发展而鼓励商人们的政策,当时朝廷还给了不少优惠措施,如今总算有了好局面。

    他欣慰地笑道:“胆子要放大点,心也要放宽些,商人们若想创办更高等的大学,甚至是太学院研究所,都可以包容包容。只不过,但凡涉及到技术类的研究所,一定要做好保密措施,违者以叛国罪论处。话说在前头,让他们放心去办。”

    “遵旨!”

    赵跃道:“陛下,如今人才济济,本该是好事,臣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言者无罪,说罢。”

    “是。这读书人一旦多了,三百六十行当里也不全是需要懂文断字的人才,如此一来,社会上不免有许多读书人不得抱负,恐有后患。”

    张林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这是正常现象。自宋朝灭国至今还不长时,人人都识字懂文,难免有人心生间隙,认为读书无用。但你要换个角度想,现在中华国日新月异,还有大片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读书人再多,也有让他们富足安生的机遇。这件事你与商务总署、工建总署、农政总署参会参会,拟个章程出来给朕过目。”

    “遵旨,不知陛下有何良策?”

    有个毛线良策啊,我又不是神仙。

    张林想了想,建议道:“此事虽暂未露出苗头,但咱们也得防微杜渐。这样吧,把这事当作下周大朝会的议题,群思群策拿个办法出来。”

    他嘴上这般说,其实心里已是拿定了注意,解决读书人就业问题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发愁。

    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以商开道,继续扩建工业带和商业城市,利用海路通商把中华国的货物对别国进行倾销和垄断。

    这年头和后世一个鸟样,谁拳头大谁就是硬道理,民族国家之间没有文明操守可讲,屠城都不算稀罕事的。

    张林遥望东边方向,自己派出去的船队已是过去了一年半之久了,按照航程,也应该快返回了。只是不知道,船队有没有给自己找回来那些珍贵的植物。

    橡胶树、花生、马铃薯、玉米、笋瓜、菠萝、番茄、辣椒、可可树!

    他对这些植物太苛求了,比如花似玉的美人更渴望,尽管皇宫伙食美味至极,但他如今是多想吃上一盘西红柿炒蛋和青椒肉丝啊!

    只要是他能想到的植物,他都用素描画了非常形象的图画,让船队带着图案去美洲寻找,只要不是瞎子,他相信船队会给他带回来的!

    时光匆匆而过,冬去春来又一年。

    元武大帝三十有三,大皇子张念已是长成十二岁的大男孩,就快要小学毕业了。

    他如今有四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已是不大想继续生孩子了,皇子皇孙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好吧,已经够多了。

    四个孩子中,二儿子张正因为是产钳出生,脑子的确有点问题。当然不是二百五,是那种反应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