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个孩子中,二儿子张正因为是产钳出生,脑子的确有点问题。当然不是二百五,是那种反应迟钝的表现,性格较为木讷。

    相比之下,大皇子张念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张林即便再是心大,也要把他往新皇位置上去培养,尽量带他去民间东转西看,了解民生疾苦。

    张念倒也争气,在班级里学习成绩还算可以,能排进前三名,每次扈三娘或者张林去开家长会都脸有荣光。

    没啥可丢人的,前三名就不错啦,第一不第一的无所谓。

    张念爱好运动,经常找大内侍卫们锻炼身体学习格斗,在学校经常打抱不平,因此事还调换过小学,但依旧同样结果。

    总而言之,这小子虎虎的。

    去年雪景不美,今岁三月后就露出了端倪,北方连着两个月滴雨未下,看来又逢灾年。好在朝廷早已有所准备,各地兴建水库,能恢复部分农业。

    况且,随着东三省和东蒙黑土地的开垦,饥荒问题不足为惧。

    中华国北方出现了灾情,高丽国也难以避免,京畿道同样是大旱灾,百姓欲哭无泪,进行各种祈雨祭祀活动。

    张林发展国家经济,首重就是农业,各处府库藏粮三年,不慌不忙地组织南北救济的粮队和船队,打压市面上出现的黑心粮商。

    朝廷对高丽国求粮的事情置之不理,两国本就处于断绝邦交的状态,未兵戎相向就算仁慈的了。

    辽东、长春行省把重兵压在边境地带,一面对难民涌入国内视若无睹,一边严防高丽国的朝廷犯界。

    涌入国内的难民自然是多多益善,既然进来那就别想着出去了,但凡难民俱都会签署一份文书,押印后遣送各地安排土地。

    高丽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与朝廷作对的新朝社蠢蠢欲动。

第604章 小规模战争练新兵() 
代理人战争!

    张林曾在大朝会上不止一次畅谈过这个话题,如今的高丽国,正是他给满朝文武作实验的理想机会。

    此次负责战争的主要有三支部队,其一是虾夷国的两万军队,其二是新朝社秘密组织的约莫六千余人的高丽民军,其三便是训练一年有余的四千人军官旅。

    负责此次战役的乃是军部后起之秀,前北宋骑都尉、现任中校旅长的刘琦和折家中校旅长折可存,以及海军少壮派少校军官罗开明。

    这三人可不是随随便便选出来的,刘琦身后的是旧朝势力,折可存是当初反叛旧朝的势力代表,而罗开明则是新朝体系里出来的军官。

    根据情报,高丽国约莫七十万户,合计不到四百万人。取十寸一,高丽国能抽调出的兵马也就四十余万,但比昔日的西夏弱很多。

    想以不到四万军力打垮这样一个国家是不现实的,但好就好在师出有名,旗号乃是高丽国义军新朝社,百姓不至于全民皆兵地反抗侵略者。

    中华国敌对立场,并未亲自下场拳打脚踢,而是诏告檄文讨伐高丽无德朝廷,派海军封锁其国沿海地区的大小商贸港口。

    其后,义军在巨济岛为中转站和跳板,进攻釜山港口。

    在数十艘海军大口径舰炮的轰击下,港口守军溃不成军,此次海军用上了皇家科学城武器装备研究所最新提供的黄色化学炸药,发射药依旧是黑火药,射程短,但威力强大多倍。

    三天不到,仅仅三天,联军部队就炸开釜山城门,攻了进去。进城之后,新朝社事先安排好的秘密人员开始活动,安抚百姓,宣传高丽王朝枉顾民生的罪恶统治。

    教科书般的策反,义军打一城下一城,高丽国军队一时半会儿堵不住四处燃火的口子,导致义军声势和规模愈来愈大。

    形象点比喻的话,此时的高丽国就如后世的伊拉克,面对的是全副武装的高科技联合国部队,在绵延轰隆的炮火声中瑟瑟发抖,抵抗的架势根本看不出有四十万兵马的样子。

    兵败如山倒,如尿崩,看瞎了一干中华国的文武大臣们。

    此次战争与以往不同,一个民族国家在遭受外敌入侵时,往往能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地抵抗到灭亡。

    但若是内战,百姓首先就处于两边倒的状态,甚至是作壁上观。

    在这个民族和国家尚未形成概念的时代,发动代理人战争远比后世要来的轻松,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当权王朝,都是一股子的肮脏屎尿。

    张林上位以来一直注重于国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文化和信仰方面统一这片超过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相当于武侠高手修内功。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高丽义军连克东京、大邱一带,从东往西势如破竹,滚雪球般壮大到二十万军队,把兵峰抵在洛东江边。

    中华国京师杭州郡,皇宫暖心阁中。

    张林饶有兴致地听着军部的汇报,目光在屏风地图上扫来扫去,忍不住笑道:“这场战争远比朕想象的要进展快一些。”

    陈良道:“有耐于朝廷事先做足了两年准备,高丽国内早已人心惶惶,又适逢灾害,自然是不堪一击。”

    张林笑着摇了摇头,问一旁沉默不语的吴用:“吴相觉得呢?”

    吴用苦笑一声,沉声道:“此乃攻心之战,属上上策。与其说是联军打垮了高丽大军,倒不如说是他们自乱阵脚,互相攻伐。臣方才想,陛下早些年至今一再督促新汉学和道统的普及,如今想来,用意颇深啊。”

    “归根结底,就是‘民智未开’的道理!”

    张林耐心十足地解释道:“所谓民智,是百姓们对于文化、精神、民族、国家、人性、生活、科技的理解,当一个人的眼界宽了,看待世界的目光就不一样。纵观历史上汉代以后的朝代,朝廷莫不是以‘愚民’来统治国家,但这治标不治本,治表不治里。”

    “需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流言秽语堵是堵不住的,要会因势利导。朕为何把官媒总署设为内阁之一,尔等需仔细体会才是。这次高丽战争是个教案,尔等定当要用心参详过程。以他国之乱,镜鉴己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万不可掉以轻心。”

    “多谢陛下教诲。”

    吴用唱一声喏,问道:“陛下,大理之事拖拖拉拉三年之久,是时候该了结了。”

    张林笑道:“朕先发兵吐蕃诸部,本就是堵住大理西逃的口子,不急,等杨文广大军有了结果,大理国只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现在局面是稳操胜算,因为他也不太着急,只要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用小规模对外战争缓和异族通婚与新旧汉学的内部矛盾,将百姓目光转向战争就可以了。

    尤其是吐蕃和大理,周边各国,都是理想中小规模练兵的地方,贸然一次出动几十万大军伤财政不说,打完就无仗可打了。

    在战争期间,张林可以利用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做很多事。

    高丽国使节在松山港进退不得,多方哀求找门路想要面见元武陛下,却始终难求一见。悲伤绝望下以头抢地,差些儿撞死在松山公署衙门口。

    在当下,高丽算是周边较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当年可是击败过唐朝的民族,一国使节却是被逼到这种程度,让得中华国朝廷很是被动。

    甚至国内有青年学子、旧派臣民和报纸为高丽使节说话,搞得杭州郡里大小茶楼酒肆都在谈论此事。

    高丽素来奉中原为宗主国,只是每每立场不定,摇头摆尾,还干出相助金军南下入侵的歹事。虽是如此,但相当部分百姓也为高丽使节的气节而感叹。

    迫于压力,外交总署得到了元武陛下的授意后,召见了头缠血巾的高丽使节。至于结果如何,百姓们就不得而知了。

    愚蠢的错误犯一次就够了,但在旧儒思想下,汉人却是屡屡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用所谓的儒善情操来彰显自己的美德。

    对张林来说,这种虚伪的仁慈正是中华民族的诟病,别说高丽使节撞伤脑袋,就算撞死一打使节他也不会心有内疚的。

第605章 高丽很难受() 
高丽国内战打得如火如荼,高丽使节以死明志的事情也闹得纷纷扬扬。

    为高丽使节说话的大体分为三类人,一是彰显情操而不记仇的,二是带着点可怜可叹情感的跟风作态,三是抨击国策故作高调之辈。

    无论哪一种,张林都没有道理去堵住这群人的嘴,毕竟他们的言论还没伤害到国本。哪个朝代,哪个年代都有这类人。

    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古人崇尚留身后名,既如此,张林赏赐这高丽使节一个“忠勇”称呼,在官报上对其不吝赞赏,大加推崇。

    但面还是不能见的。

    历朝历代,但凡别国使节前来拜见他国,一般都可以得到面圣机会以示被尊重。但张林早在立国之初就将外交事宜统统交由外交总署打理,自己很少直接参手,最多是提提意见。

    再者,他身为中华国的元武皇帝,一旦这高丽使节跟他当面求和,甚至是以死谏言,就算不搞出流血事件也会弄得双方下不来台。

    他的意思传达给外交总署很明朗,就一个谈判前提:高丽国在按照中华国要求改革组建内阁的基础上,签署大东亚协约,并且承认新朝社参与朝政的行为合法化。

    也就是说,他不但要架空自己的皇权,也要把高丽国的皇权架空,未来还有日本国!

    之所以如此做,是中华国的经济需求所至。当蒸汽机投用于工农业后,生产力爆表,制造出来的货物总得卖出去,这些东亚各国就是中华国剥削的第一个范围。

    一边剥削,一边还要扶植,压制这些东亚国家的武备工业,大力扶植基础工农业,使中华国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在终端。

    就好比手机,重要的芯片、电池等等由中华国制作,其余屏幕手机壳、数据线、包装盒可外包给高丽日本国,把东亚各国拴在同一经济链和武装链条上。

    张林指示外交总署不必咄咄逼人,即便中华国是在光明正大的欺负高丽国,但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该做的姿态得做,至少要对高丽国以主权平等对待。

    邦交条件很简单,高丽使节虽然没有得到最好的结果,但总算是有了进展,带着中华国外交总署的建议回返。

    半岛上,战争依旧打得激烈。

    事实上,此时的高丽国得益于跟中华国近水楼台的好处,其国军事实力足以碾压除了中原大国意外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当然,本国也得把轻重工业基础建设全面,在完成对东亚国家整合后,可以分包出去一些业务。

    并且,中亚和欧洲还可以培养小国当自己的代言人。

    后世常有人在网络上批判美国霸权主义,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但说到底是吃不到葡萄酸溜溜的想法。如果可能的话,谁不希望自己的民族是世界警察呢。

    另一个时空的美国人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张林有学有样,致力于把中华国打造成东亚霸主和世界警察的角色。

    甚至,他还打算学一学“一带一路”的经济方针。

    总之,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是对民族有利的,他都会去做。

    天降灾患,只要准备工作做得好,损失是相对较小的。尤其是中华国首重工农业发展,用充足的劳动力开展水利工程。

    北方屯水,治理黄河。南方疏通河道,防患水涝。动辄数十万规模的劳工出动,在朝廷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把中原大地上自古以来的一处处灾害之地进行整治。

    工农业想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商业刺激,商业发展离不开工农业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自从元武六年有大食国的第一队海船商队前来港口商贸后,张林就下令沿海各地加强管理,各处工业带严查路引和身牌。

    因为中原ii型蒸汽机的普及,先在铸币局帮助朝廷铸印大量的钱币缓解“钱荒”和刺激市场货物流通,随后蒸汽机衍生出的小型抽水汞、各式机床等等。

    当然,想把蒸汽机搞上船和火车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机械设计涉及到流力力学,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摸索。

    就好比船体螺旋桨的浆叶片,船厂在技术员帮助下不知道试制了多少次,效果是有的,但远远不足以驱使两三千吨的大海船远洋航行。

    再比如很多机械设备需要用到软管通水通气,这个材料无以代替,用金属制作就算不考虑费用也得考虑使用性。

    工业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理论实践结合,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性成长,越常用的简单物件最能体现出工业的水平。

    在打发走高丽使节后,张林抽空把全国各行省、市、县的人口城镇化汇报奏章查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