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洋主宰-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政策无疑带给人希望,也让人发奋工作。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为了自己的家人能够移民谁都想混出个人样来的。

    而此时,浩瀚无际群岛的道路、基础设施已现雏形,初见成效的还有汉国唯一的一座城市坐落在浩瀚无际海峡两岸,起名字叫凤凰城。

    工业方面,各大集团公司的前期工作已经就绪。

    企业开工就必须有人,这些移民的到来无疑是很及时的,经过培训、学习,很快便会有用武之地。

    汉国外长宋伟罩的米国之行也非常成功,并与总统布施会面。

    “对米国来说,你们是英雄,米国人民欢迎你。”

    汉国打击南蛮国,无疑让华松顿无比高兴,所以,布施的心情很好,也不吝啬赞美之词。

    “总统先生,汉国感谢米国人民的支持,汉国也会遵循承诺,继续打击那些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

    汉国很同情当年贵国在南蛮遭受不幸的军人,这个国家无疑是邪恶的,不可饶恕的。

    汉队将保持这种强压状态,不能让这个邪恶的国家有能力反扑。”

    汉国外长宋伟罩的一番言论更加让布施高兴,米国在南蛮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东南半岛,这段历史也是米国人的心中抹不去的伤痕。

    “米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汉国维护主权,惩罚那些邪恶的国家,汉国的行动必将受到大多少国家的支持。对此,米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

    “汉国将继续发展与米国的友好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米国的外交行动。

    汉国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配合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汉国与米国的关系,将作为汉国对外关系索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米国的报刊发表了汉国外长的言论,引起米国民众的轰动。

    本来在前段时间与肥岛和南蛮两国的海战中,汉国海军出尽了风头,已经成为米国民众眼中的英雄国度。

    如今汉国更是信誓旦旦地承诺继续打击南蛮,能不让米国民众高兴吗?

    于是,在米粒坚掀起了一场汉国热。

    而汉国的外交部长宋伟罩,无疑出尽了风头。

    其实,这也是米国人民的一种发泄。

    长达十二年的南蛮战争,造成近五万六千人的死亡,三十万人受伤,耗资四千多亿米金。

    米国人是主动撤离东南半岛的,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

    米军几乎打赢了每一场战斗和战役,半岛战争中米越双方的战死比例是1:50;也就说每死2个米国兵,米国就能歼灭越供整整一个连的兵力。

    按理说这样的战绩简直就是辉煌,远远优于二战中米军对德军的战死比例。

    也就说米军在越战中打得比二战打德军还要好,而南蛮的人口和国力还远远低于德国,不是一个等级。

    而德国仅能抗住了米国10个月的进攻就灭亡了,而南蛮居然抵抗了如此之久,最后还把米国人赶跑了?

    尼玛,这算什么?

    更关键的是,米国有强大的海军,南蛮是一个狭长的沿海国家。

    米国能像在韩战仁川登陆一样,可以在南蛮任何一处战线后方海滩登陆。

    但是,米国却从来没有这样做过,这是为什么?

    整个越战期间,米国根本没有进攻北方的打算。

    由此可见,米国介入南蛮的战略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消灭北方政府。

    米国人仅仅是想帮助南方政府守住南方,形成类似南北韩的局面,这才是南蛮战争中米国的战略目的。

    正是这个确保坚守南方的战略,才是北方南蛮能够存在的重要因素。

    这也让北方南蛮能肆无忌惮的天天来骚扰进攻南方,而南蛮只能防守,不能进攻。

    米军对北方政府的战略轰炸也是受高层束缚,很多重要目标都不准炸,海上的苏联和亚华国的运输船更是在米军强大的海军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的给北方南蛮输送军火。

    这应该是这场被米国高层严格管制的战争打了那么长时间的根本原因。

    否则如此弱国,根本不可能经受得住米国3个月的真正进攻。

    有人说米军是迫于国内反战运动强烈才撤军的,这是典型的不知道米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的人才说的话。

第九十二章国际交往() 
对米国来说,东南亚半岛战争初期绝大多数人米国人都是支持出兵南蛮的,只有少数人反战。

    在米国,任何战争都会有反战的人出来闹市,这是米国这个国家制度所决定的,也是一种常态。

    也就是说,米国国内反战并不能影响米军在南蛮的战争。

    真正引起米国反战浪潮高涨的是五角大楼军事机密泄露事件,而这种泄密恰恰是华松顿有意识地泄密。

    华松顿为的就是要引起舆论哗然,进而让国内民众反战的浪潮来得更强烈一些。

    因为,米国政府需要撤军一个理由,而如此强烈的反战浪潮恰好是米军撤军的理由。

    梯子搭好了,于是,米军撤出了中南半岛。

    换言之,米国的中南半岛战争失败了。

    如此一个世界级的强国败给了小小的南蛮,不光彩地离开半岛,米国人愿意接受吗?

    不接受也得接受,这是无奈的选择。

    从半岛战争不难看出,米国的军事行动受到了制约。

    这场战争能胜而不胜,自始至终缩手缩脚,不敢大举进攻北方政府所在地。

    米国人为什么仅仅坚守南方,而不主动攻击北方政府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东北亚半岛战争的惨痛教训所导致的结果。

    当年,米国人可不认为一个历经半个世纪战争,整个国家都已经被打烂了的亚华国是米国的对手。

    甚至,这个国家连最后一点黄金也被老姜卷走了,一个穷的叮当响,武器落后的亚华国会是世界头号强国的对手?

    如果米国连这场战争都胜不了,那简直是在开玩笑。

    米国人不相信对方会出兵,尽管亚华国发出了严厉声音。

    可米国也不是一个轻易能吓住的国家,坚信这是恐吓,米粒坚相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

    这种自信来自于米国的强盛,也来自于米国对外战争的长盛不衰,同时,也来自于对方的落后。

    亚华国的那位老人画了一条线,警告米国不要越过这条线。

    这条线就是著名的三八,米军一旦越过,亚华国自然不可能等闲视之。

    因为,米军一旦越过这线线,将会威胁到亚华国的安全。

    当年的这个警告被米国人无视了,米国大军悍然越过了三八一线向北推进。

    于是,盲目的自信让米国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米国人越过了三八线之后,亚华国的那位老人力排众议坚持出兵。

    为什么要力排众议呢?

    因为,米国太强大,国内没有人相信亚华仅仅依靠落后的军事力量能战胜米军。

    亚华的老人家是英明的,无所畏惧的,这也是一场必须打的战争。

    于是,亚华大军跨过鸭江,打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这场战争就是抗米援助半岛战争,亚华军队硬生生地将米国赶回了三八线。

    三八线今犹在,米军还是回到了三八线的南边。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米国从没有败过。

    更没有像东北亚这场战争失败的这般惨,被一个穷到家的国家,使用落后的兵器击败了。

    至此,华松顿才真正领教到这位从山岗中走出来的老人是如此的厉害。

    他能够推翻老对头并赶到孤岛上,凭借的不是侥幸,而是真正有大本事。

    从此以后,米国人再也不会无视这位老人的话,更不会在东南亚半岛犯同样的错误。

    因为老人家在中南半岛同样划了一道线,这一次米国人真的很听话。

    进攻北方无疑会触怒北方那位老人,于是,南蛮战争变成了泥潭。

    米国人自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轻易地下结论,而是认真地研究了东北亚那场战争。

    米国的精英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的对手是战无不胜的,除非世纪末日,我们把手里的原子弹统统丢过去。

    也许,只要那位老人在世一天,或者他的军队还在这位老人的思想指导下,米国就不会轻易触犯。

    亚华国于1966年春传达给米国政府一个信息:如果米国不触犯亚华国和南蛮北方,而且不轰炸红河河堤,亚华国将不直接介入中南半岛战争。

    为了不发生类似于东北亚朝鲜战争的灾难,米国政府接受了这一条件。

    米国人的内心是矛盾的,既害怕那位老人,又想要遏制这个倔强的国家。

    而真正造成一九七五年米国撤出中南半岛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北方两个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联盟已经彻底撕裂了,并形成了对立。

    而后,为了对抗强大的北极苏,米国与亚华国的接触越来越多,冰冷的关系解冻了。

    甚至米国总统尼克访问了北都,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米国的头号对手是苏国,而米国拉拢亚华国的战略已经确定。

    再继续在东南半岛建立桥头堡的战略已经失去了意义,撤兵已经是必然。

    这就是历史的悬念,其实很简单。

    相对于米国来说,汉国的运气可比国好多了。

    与南蛮开战之时,北极苏国内自顾不暇,而且还在尽力往米国身上靠拢,戈尔巴乔夫正在改造北极苏。

    南蛮刚刚与北方大国亚华国翻脸,双方打了好多年战争。

    南蛮与盟国关系破裂自然也得不到他们的支援,于是,南蛮国在世界上孤立无援。

    否则,这一仗还真难说啊。

    米国人心中也不得不感叹,汉国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汉国的访问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米国政府的承诺,继续支持汉国的经济建设以及军事援助。

    为此,米国将批准一项二十亿米元的援助计划,用以帮助汉国购买米国的武器装备以及经济建设所需资金。

    离开米国以后,汉国外长宋伟罩借米国之行的东风,还要来了一次环球访问。

    一个是礼节性的访问,人家支援了汉国,总要答谢一下吧。

    第二个因素也是为了汉国总理王屏山的正式访问作铺垫,做好前期事宜。

    通过访问可以增进汉国与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洽谈经贸合作。汉国要发展经济,离不开各国的支持。

    作为发达国家也希望与汉国建立经贸往来,在汉国立国初期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给一些支持也是情理之中。

    更何况,米国已经走在了前面,起到了榜样的力量,其他西方国家也不会一毛不拔。

第九十三章都是富翁() 
郝瀚回到国内后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一番视察,浩瀚无际群岛一片繁忙,建设大军全面铺开了。

    大批量的移民来到汉国,仅仅安排短期的学习便投入到各自的岗位,其后续的学习需要安排在晚上进行。

    好在从北大陆来的移民纪律性比较强,很容易管理。

    再一个原因是汉国的待遇,在他们国内一个月也就一百元左右的收入,来到汉国每月一千汉币,相当于一千米元的收入,变化巨大。米国与大陆币值地下兑换1:10

    这仅仅是初级收入,随着技能分类,贡献的多少,今后的收入还会更高。

    浩瀚无际群岛两岸的城市已见雏形,东岸主要是港口管理所在地,各种船舶通行浩瀚无际海峡都在那边办理通关手续。

    西岸是主城区,成片的楼房拔地而起,不过,大多都不太高。高层建筑仅仅是未来的金融街这一带,工程还在建设过程中。

    汉国的人口有限,没必要建太高的建筑。加上这一百万移民,汉国的人口才达到一百四十万。

    二十万军人大多补充到军队,目前正分批进入军事学院接受培训,以适应现代化军队的需要。

    这一批军人中,有许多人还是参加过反击战的军人。

    经过一段时间段学习后,汉国将以有战争经验的老兵带领新兵分批进入南蛮和肥岛战场。

    最好的训练就是战场实战,趁着与肥岛国和南蛮国交战之际,让新兵潜入对方境内展开游击战,除了为对方制造麻烦,也为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

    宋伟罩访问米国,而后绕道欧洲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现在已经回到国内,

    让汉国高层欣喜过望的是这一趟欧洲之行,宋伟罩与这些国家达成了若干意向,差不多得到近百亿米元的援助。

    当然,这百亿米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