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亲兵们立刻响应一声,也是调转马头向后逃。并且用刀鞘左劈右砍,给后面的左良玉还有左梦庚冲开一条通路。

    在溃逃中的官兵们,被打得很愤怒。他们本来就慌张惊恐,看见主帅的大旗也开始向后逃跑,于是就更加惶恐了。此时居然有人打他们,愤怒的官兵们有的开始谩骂,有的则是顺手将马上的骑士拽下来,之后就是无数的大脚踩踏过去。

    等左良玉溃逃回房县之后,他才发现背着他关防印信的亲兵没有跟回来,也就是说他的关防印信可能会被流贼得到。但是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在房县县城里固守,并且收拢溃兵。

    在襄阳的熊文灿很快就收到了左良玉兵败的消息。倒不是左良玉禀报的,而是张献忠和曹操他们找到了左良玉的关防印信,于是到处宣扬,说左良玉和罗岱都被他们杀死了,连关防印信都落在他们的手里了。

    熊文灿跌坐在椅子上,整整一个下午,一直呆坐到晚上。他知道朝廷是一定不会饶过他的。皇帝是个急性子,要是在皇上的忍耐范围之内不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原来有多少信任,现在就会有多少厌弃!

    但是他什么也做不了,左良玉和罗岱兵败,他手里已经没有机动兵力了。要剿灭张献忠和曹操,只能让朝廷调集大兵了。所以,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里等着朝廷的旨意。

第八十六章 扩充() 
进入八月之后,来投奔李岩的农民多了起来。不光是外地的流民,而多是杞县的本地农民。由于练饷的开征,让还在苦苦支撑的自耕农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他们抛弃自家的田地,带着仅有的衣物向城西的七里寨集中。还有一些,则是投献到王府或是达官显宦家,以求饱腹之安。

    自从上次和杨守备冲突之后,李岩就再没有回过县城。县城里的张义,也跟着他出了城,在七里寨中伺候。铁匠坊也都搬了出来,在围墙内的北面建了一个简单的工坊,就是用水比较困难,每天都要去南边的小河里拉几水车才够用。

    南边的那条小河虽然但是一直都没有断流,几乎是这一带唯一的水源了。虽然周王府的田地靠近那里,但是也不敢不让李岩的人来取水。而北面郡王府的深井,就不再允许李岩他们去挑水了。

    李仲带着张义几个识字的人在寨子的围墙外登记造册,而黄得胜等几个人则是负责检查,看身体是不是强健,有没有杨守备家的标记的。李岩现在还不想和杨守备继续冲突,他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扩大部队。

    “好了,去登记吧。”黄得胜将一个家庭放行。之后对新上前的一个青壮吩咐道:“来,把袖子弯起来。”

    青壮有些不情愿,攥着拳头,说道:“大哥,你看我这身体,棒棒的,只要能吃饱饭,我能举起两百斤的担子。”

    “挽起袖子!废什么话!”黄得胜不耐烦的呵斥道:“要是不愿意,就让开,不要挡着后面的人家。”

    “就是啊,你快点儿吧!”

    “我们还都等着呢!”

    听到后面人的催促声,青壮无奈的把袖子挽起,露出了左臂上的“杨”子烙印。

    黄得胜摆摆手,道:“你不行。下一个。”

    “求您收下我们吧,”青壮跪了下来,哀求道:“那杨守备的庄上实在不是人待的地方啊。不但要种田,还要给他家做工,修建房屋,搬运木石,执役打更,片刻不得清闲。给的粮食只有一干一稀两顿,我们自己刚能吃饱,家人都要挨饿啊。请大哥发发善心,手下我们吧。”

    此时李岩听到了声音,过来查看。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个杨守备的佃户大多是之前的流民,来七里寨请求加入,但都被拒绝了。

    “只要你有这个标记,我就不能收留你。”李岩指着青壮的手臂,说道:“这是杨守备的标记,我也是无能为力呀。”

    青壮似乎很聪明,他向李岩磕一个头,道:“小人明白了,谢公子指点。”之后起身,带着他的老娘离开了。

    黄得胜笑道:“还挺聪明,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那个苦。”

    “那是他自己的事了。”李岩有些无奈的说道:“咱们现在还不宜和杨守备冲突,只能不给他挑衅的借口了。”

    之后检查继续,这几天一共有一百多户人家逃到七里寨,寨子周围的荒地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又开始向远处扩展,这里不是荒地的地方几乎没有了,就是没有长出荒草的田地,也大都是今年才没有人耕种的。

    李岩选定了在南边一些的杜庄做一个新寨。杜庄还有三四户人家,李岩让他们都迁进七里寨,而把这里留给新来的人。就算是糊弄官差,也要做做样子,不能让他们看见原来的人家和田地原封不动的成了李岩手中开垦出的荒地。

    除了除草、松土、施肥之外,那些新来的人家的任务就是挖壕沟,也要在杜庄挖一个同七里寨一样壕沟围墙,作为防御设施。

    这些新来的人家,大都是把家里的一个青壮送出来做士兵,然后他们全家料理分到的十亩地。要是家族大点儿的,则是会多送一两个青壮出来,好让他们家能得到更多的土地。

    七里寨,议事厅。

    “咱们这些田地,是不是要去县里办一下地契什么的?”李仲说道:“还有咱们给分了地的人家,是不是也要给他们一个地契呢?”

    李岩皱眉问道:“有人要地契了?”

    “没有,是我想到的。”李仲解释道:“咱们只是分了地,可是也没有什么凭据,到底是让人有些不放心。”

    李岩这才笑道:“没人要就好。咱们不是都给他们登记造册了吗?这就是凭据。现在能有人让他们不用流离失所,有地种,有饭吃,那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你的意思是,没有地契?”李仲惊讶的问道。

    李岩随意的说道:“现在是没有,以后有没有就要看情况了。咱们不能让所有人都被拴在土地上,还要有人做工匠,做运输,做商人,做各行各业。现在是缺粮,所以才有这种一切为粮食的权宜之计,等将来粮食足够了,就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哎呀,”李牟不耐烦的说道:“尽说没影儿的事,还是先商量一下两个寨子的防御问题吧。咱们现在是把部队都集中在一处呢?还是要分做两股呢?”

    李岩想了一下,道:“就两百来人,还是集中在七里寨好了,先训练,让他们成为士兵。杜庄离这里也不算远,要是有事的话,咱们增援过去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李牟和李仲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于是也就定了下来。

    三天之后,那个没有被收留的青壮又带着他老娘来了,而且还带着三个青壮及其他们的家眷。

    这次他们来到检查站的前面,没有等人吩咐,就自己露出了手臂,左臂上几乎都有伤。有的是烧伤,有的则是血淋淋的,还包裹着破布。

    黄得胜问道:“这是怎么弄的?”

    一个回道:“房子着火烧塌了,房梁掉下来压住了,烧伤的。”

    “那么你呢?”黄得胜又问另一个。

    青壮回道:“逃荒的时候遇上了流贼,被他们砍伤的。”

    几个青壮都有各自的理由,于是黄得胜去汇报了李岩。

    李岩来到他们面前,又看了看他们的伤处,问道:“都弄干净了吧?免得以后再受罪。”

    “公子放心,都清理干净了,不会有半点儿痕迹。”

    李岩点点头,问道:“叫什么?”

    “小人叫孙四福。”

    李岩赞赏道:“好小子,够聪明,也能吃苦,你不错!”

    孙四福艰难的一笑,说:“都是给逼的,小人谢公子收留。”

第八十七章 杨阁部督师() 
崇祯皇帝在得知左良玉大败,罗岱身死之后,异常震怒。立刻宣布将总理熊文灿和河南总兵张任学革职,而败绩的左良玉,则是降三级留用,戴罪图功。并且让各地的总督总理各司其职,一定要在十二月之前剿灭流贼!一旦延期,一体治罪!由此也可以看出,崇祯对于武将是还是比较宽容的,这也说明了大明对于军队的控制里已经不强了。

    而那个河南总兵张任学,其实不算武将。这个张任学原来是文官,只是看不惯武将的拖沓推诿,只要军饷不做事的做派,很是气愤,于是上书皇帝,他要自己改武职,自己来做武将领兵。

    崇祯还真就同意了,但是大臣们不同意,说没有文职转武职的先例。还是崇祯坚持,才把张任学任命为本来没有设置总兵官的河南总兵。可是张任学没有部队,于是又把副将罗岱调给他来指挥。所以现在张任学这个文官转的总兵官,又是孤身一人了,所以朝廷说革职就能革职。而最高兴的就是那些文臣了,他们都高兴的相互说:“你看,老张终于被抓了!”

    现在新任的兵部尚书傅宗龙也已经来到了北京,于是杨嗣昌在和傅宗龙做了交接之后,就上书请罪。

    其实早在清兵入寇之后,御史弹劾杨嗣昌的折子就没有断过,但是都被崇祯留中了。就是在朝上弹劾的,也都被崇祯挡了回去。现在不一样了,是杨嗣昌举荐的熊文灿出问题了,这可是妥妥的连带责任,于是御史们又加大了攻击力度。

    崇祯对于杨嗣昌的请罪折子,给的批复是“回阁佐理”,也就是说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不会处置杨嗣昌了。

    杨嗣昌心中有了底,于是按照惯例,在两天之后再次上书自劾。可是出问题了,崇祯皇帝这次居然批示,要杨嗣昌去接替熊文灿的任务,总理剿贼事宜。

    这让杨嗣昌很意外,他的自劾奏章上可是没有提一句想要出京督师的呀。但是皇帝的旨意已经下了,他也不好推辞,只好准备去赴任。

    紫禁城,文华殿。

    “杨先生,”崇祯特意把杨嗣昌招来,说道:“这次让先生去督师,是想用先生的经纬之才,以期将流贼之患彻底解除。”

    杨嗣昌躬身拱手道:“臣定当穷心竭力,将流贼剿灭干净,让我大明不复有内外受敌只困,能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好用来专心防备东虏。”

    “对!就是这个意思!”崇祯微笑着说道:“这正是合了先生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设想。这些年来,东虏屡屡入寇,而内里又有流贼作乱,朝廷两面受敌,左右受困。现在东虏已退,蓟辽有洪承畴督师,边氛稍缓,正是平灭流贼的好时机。所以希望先生能施展大才,好好谋划,报捷于阙下。”

    “臣遵旨。”杨嗣昌躬身接旨。

    崇祯又说道:“还有,这次先生去督师,还是要剿抚并用。流贼甚多,要是一意痛剿,恐将迁延时日,不利百姓休养。因此要剿灭大贼,震慑敌胆,其余宵招抚为宜。若果能多几个刘国能这样的忠义之士,填充官军,用以剿贼御虏,实在是大幸之事。”

    杨嗣昌回道:“陛下宅心仁厚,爱民如子,臣感佩之至。臣定当荡平妖氛,助陛下中兴大明,为天下开万世之太平。”

    “朕得先生之助,实乃二祖之庇佑。请先生仔细筹划,一举将流贼剪灭,解万民之倒悬。”崇祯高兴的说道。这满朝的文臣,也就杨嗣昌能给他实心办事,其他的不是党争就是庸碌无为。要不是这次是剿灭流贼的好时机,他也不会突然改了主意,让杨嗣昌这样的能臣出京督师。

    “臣谨遵圣谕。”杨嗣昌躬身领旨。

    崇祯接着说道:“此次宣先生来,还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同先生说。”

    “臣恭听圣谕。”

    崇祯收起了笑容,严肃的说道:“虽说这次剿匪,剿抚并用,其他流贼皆可招抚,但是唯独张贼献忠不能赦免!他惊扰中都皇陵,绝无宽赦之理!”

    这可不是因为张献忠惊扰了祖陵,要是真的是如此的话,那为什么去年在谷城的时候,能接受张献忠的投降呢?张献忠掘毁中都祖陵的时候,可是崇祯八年的事了。不宽恕张献忠的原因,是张献忠再次造反,辜负了皇帝的一片好心。让本已经相对平静的流贼情势又死灰复燃,大有燎原之势。这才是让崇祯特别愤怒的原因。

    “臣遵旨,张贼献忠,只剿不抚。”杨嗣昌郑重的重复道。

    崇祯皇帝在嘱咐完了这件事之后,终于不再那么严肃,他缓缓的说道:“辅臣督师,事不常有,朕特意写了几个字赐予先生。”说着让太监拿出了他写的亲笔诗:“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杨嗣昌激动的接过黄绸上写的诗句,颤声道:“臣一定早日剿灭流贼,以报陛下信重之恩!”之后恭敬的告退出来。

    崇祯皇帝则是在文华殿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