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赵曙在来到新世界城之后,便沉迷在这座城市的富贵中,不可自拔,眼下见赵曙真的有治理的打算,自然心情都不会有多好,而他跟军队的亲近,也让毛戡鉴很是警惕,毕竟若是他单单亲近文臣,那毛戡鉴或许只会有点紧张而已,而他亲近武官,这是什么意思,在毛戡鉴的眼中,这无疑代表了赵曙动武的可能性大增,不然他为什么要见武官和军队靠的那么近呢?

    一想到动武的可能性增大,毛戡鉴心头的害怕就更加深重了,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真的不想开战的,若是真的走到那一步,毛戡鉴自己的心里都没有想明白,到时候到底是退让好,还是坚持到底好,在毛戡鉴的心目中,无论是徐清还是赵昕,都是可以轻易捏死他的存在,若是选择反抗,便彻底得罪死了赵昕,若是选择退让,则会得罪徐清,这实在是让他有些难办,赵曙如今这么做,是会得罪徐清,但他好歹是皇室,徐清要想弄掉他,还是有一些忌惮的。

    他毛戡鉴却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他虽然如今掌握海军,但在朝廷之中无权无势,想要拔除他,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更何况他在新大陆的所作所为,朝廷早已经在暗中收集了不少的证据,光是贪污渎职罪,就够毛戡鉴蹲大牢的了,这也是他害怕的地方,他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出生,不像赵曙,起码出生于宗室,有皇帝的保护,他的背后虽然站着徐清,可两人之间非亲非故的,徐清真的会下死力保护自己么?

    毛戡鉴觉得未必,自己在新大陆确实给徐清提供了很多的助力,但自己却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张青北显然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张青北说自己在朝廷中名声不显,这一点毛戡鉴相信,但在徐清面前,张青北这个名字,是一定被徐清记录下来的,赵曙却不一样,作为皇室成员,整个皇室之中,像赵曙这样的青年才俊也没有几个,想要找到一个替代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随着皇帝的权利逐渐缩小到军权之后,皇帝更是把宗室之中仅有的一些青年才俊,全部充斥到了军队之中,这就有点像后世的君主制国家那样,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又或者是德国,都喜欢让贵族参军是一个道理,宋朝也是如此,所以大部分的精英都在军队之中担任中上层军官,哪里又能紧急调出一个人来帮助赵昕管理新大陆呢?

    而毛戡鉴则不同,徐清想要找到一个代替他的人实在是太容易了,毕竟作为州牧,并没有血统上的要求,不像总督,必须由皇室宗室成员来担任,而以毛戡鉴的智慧,满朝诸公,又有谁不能代替他的呢?所以徐清会不会真的愿意保下自己,毛戡鉴心里是一点谱也没有,这也是他担忧的源泉。

    他不是贵族,甚至连士大夫都算不上,以前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现在则最多算是一个暴发户而已,政治上没有势力,人脉上没有积累,完全只是因为徐清的支持这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他以后还会支持自己么,如果是放在以前,毛戡鉴或许会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一定会支持自己的。

    但是如今性命攸关,毛戡鉴的心里自然也是有些疑神疑鬼了起来,不过即便他想再多,能够做的选择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跟着徐清一条道走到黑,除了这一条没有任何的办法,谁叫上奏表哪一出已经让整个天下都把他当做了徐清的人,此时想要跳槽,那只会落得一个两边嫌弃的后果,到时候死的更惨,所以尽管患得患失,毛戡鉴能做的也只能是坚定的站在徐清这一边了。

    而赵曙在众人离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开始有了动作,首先第一点便是召见了整个西大陆所有的知府、县令,让他们汇报自己的工作,这一招瞬间把整个西大陆的神经都给提了起来,这些旧官僚在整个西大陆一向都是隐形人一般的存在,现在却被赵曙召见了,在这个时候召见,意味着什么,便是没有什么政治敏感度的人,都立刻意识到了什么,张青北也丝毫不犹豫。

    立刻就宣布,整个西大陆将会联合所有的政府修建跨西大陆铁路和跨西大陆公路,供全体人民共同使用,原本这个计划,张青北是打算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再公布的,毕竟现在也只有一个意向而已,而修建一条铁路和公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沿路要搭建多少的桥梁,打通多少的隧道,又有多少的盘山公路,还有设计总里程在多少公里,以及经过的城市和地点,这些都是要经过精心计算才能逐步实施的,最起码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又哪里是那么快就能开始的。

    但时间不等人,赵曙召集衙门官吏,目的不言自明,自然是为了夺权,而这个时候,张青北所新建的政府如果不作出一点实事来,起码在道理上就说不过去了,再说张青北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此刻是赵曙,他会怎么做。

    他第一件事情绝对就是施恩于民,然后以此来亲近大众,从而让大众开始不那么排斥集权制度,然后再慢慢收回衙门本该有的权利,而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清除异己,把自己的人一个个放上去,等到这些惠民工程做完了,整个西大陆的体系也搭建的差不多了,到时候有了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以及一部分的民意之后,再对整个西大陆的选举政府发动总攻,立刻就能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张青北如果是赵曙,他就会这么做。

    既然自己能够想到着一些,赵曙未必想不到,张青北可不会因为赵曙是皇亲国戚就以为对方的脑子不如自己好使,因为即便赵曙的脑子不好使,他可还有一个极为庞大的幕僚团在背后为他指点迷津,下指导棋呢,这些人可也是一时之选,自然知道胡萝卜加大棒的道理,所以张青北自然不可能给他们这个机会,抢先一步选择修建铁路和公路,就算是打断了赵曙想要通过利益来拉拢百姓的行为,这一步是最大的,也是最为重要的。

    随着整个新大陆的人口越来越多,对于铁路和公路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若还是继续保持那些乡间小路的水平,很快整个新大陆的运输网络就会严重超荷运转了,所以老百姓们对此也是十分的关心,所以这一步是最为重要的,当张青北宣布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引得老百姓一片欢呼沸腾,这不仅仅代表他们的交通将会更加便捷,更关键的是修建这些铁路和公路是需要大量人口的,这就会诞生无数的工作机会,这对于汉族来说自然不是一个值得开心的事情,因为宋朝的法令保证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都拥有大量的土地,即便不工作,也可以获得足够富裕的土地来保证自己的生活。

    对于附庸国百姓来说,这些工作也没有什么吸引力,他们的土地虽然不如宋朝本国人来得多,但也足够让他们进入小康社会了,但对于那些殖民地百姓来说,这些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宋朝的法令让他们拥有土地,可是跟宋朝本国百姓相比,他们每个人所能够分配到的土地不过二十分之一而已,即便一家人来到新大陆,分配到的土地,还没有宋朝一个人来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埋头种地,是根本不够整个家庭人吃马嚼的,最多只能混一个温饱而已,若是放在以前,温饱已经是不可奢望的幻想了,但在整个新大陆,你是很难看到乞丐,或者是快要饿死的人的,所以这些殖民地的百姓,无愧是最为底层的一群人了。

    所谓饱暖思**,真是如此,他们在原本的土地上连饭都吃不饱,孩子都养不了,来到新大陆之后,能够吃饱饭了,孩子也有了五六个之后,自然是希望有更好的发展了,人类都是如此的,即便是殖民地的百姓,也都是如此的,所以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比计划经济来的更加活跃,就是因为人本身就是贪婪的,如果所有的产出都是公家的,那么除非是道德觉悟高尚的人,不满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生产的,而私人的土地,产出的东西也是私人的,自然容易激发人们最为朴素的动力。

    这些工作机会对于宋朝本国人来说,自然是没什么吸引力,但对于这些殖民地国家的百姓来说,吸引力却非常的大,通过打工,做一名工人,他们将可以额外赚到不少的酬劳来照顾家庭,他们可以盖一间新的房子,可以买一块新的土地来耕种,这些都是他们的收获,所以此令一下,可以说最为开心的就是这些殖民地百姓了,当然其他各个阶层的人也同样开心,毕竟能够建设出这样一条铁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有利的,无论是农民还是资本家,都是如此,城市的老百姓将可以吃到更加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农民则可以更加轻松的将食物运送到贩卖地,这无疑是整个社会的进步,而面对这样的刺激,赵曙也提出了自己的办法。

    本章完

第587章() 
首先自然是降低税率了,对于老百姓来说,交越少的税当然对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有利,而新大陆的赋税,相比起本土来说,当然是要重很多的,毕竟新大陆的开发,就是为了本土的稳定,所有的物资也是以提供本土需求为先的,所以从整个方向来看,新大陆的老百姓生活自然是要比原本在本土的时候要好了多,毕竟从无地农民,变成了有产者,其所拥有的资产自然是翻倍的。

    这是事实,也是一切的前提,可以说新大陆让他们从贫困人员变成了起码解决了温饱的中产阶级,这跟税收的多寡并没有关系,而到了这个地步之后,宋朝本土和新大陆的税收程度就有了鲜明的对比。

    首先就是在个人所得税上,新大陆的税收平均要高出本土大概百分之三十左右,这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大陆的属性是殖民地,任何殖民地,包括租界,他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支援本土,至于建设自己所在的城市,那只是第二重要的任务而已,宋朝建立这些租界,征服这些殖民地,首要目的是强壮自己,这是最为关键的。

    虽然新大陆上如今充斥着宋朝的人民,但既然已经移民了,自然不能再算作是宋朝的百姓了,所以对于他们征收重税是必不可少的,二来就是在关税上,两者也不一样,基本上就是新大陆出口到本土的东西,关税减免,然后本土出口到新大陆的东西,关税增加。

    这样一来,是为了方便新大陆向本土出口,然后减少本土对新大陆的出口,乍听起来,这不是对新大陆有利么,其实并不是,因为新大陆出口到本土的东西,都是本土所急缺的,比如说粮食、木材、黄金、铁矿之类的,这些东西如果征收关税太重的话,最后还是本土老百姓受灾,所以在这一方面,宋朝是规定死了的,必须要所有殖民地都是以低关税向本土出口,当然,这个低关税的标准,是要在本土同等产品的价格以上或者相等为基础的。

    若是产品价格太低,以致于冲击到了本土的产业,这就不行了,总而言之,本土最为重要,而进口的高关税,则是因为本土出口到新大陆的东西,基本都是以必需品为主,这些东西是新大陆的老百姓必须要用的,所以即便关税再高,老百姓要花再多的钱去买,他们也必须去买。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所需要承担的税务也是十分复杂的,还有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必需品,都是要征收十分高昂的税收的,就比如瓷器和茶叶还有丝绸这三样东西,宋朝并不会因为新大陆是自己的殖民地而刻意降低关税,反倒是因为新大陆的富裕要超过租界和其他殖民地而更加额外增收关税。

    在宋朝,所有的工厂可以盖到其他地方去,这没有问题,只要是低端的就可以,毕竟这种工业品本来就是大规模生产的,如果能够开到殖民地去,一来这些工厂的资本都来自于宋朝,只有小部分是本地土豪的资本,所有赚到的钱都会来到宋朝本土,还有就是这些工厂可以提供就业率,这对于地方的稳定和培养出一个亲宋朝,亲东方的势力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的。

    再来就是这些工厂的存在,可以完成产业链中较为低端的那一部分,毕竟若是所有产业链的工作,农业的粗加工之类的活全部都放在本土干,这一来本土的工人也不愿意从事这些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又浪费时间的工作,而来资本家也不愿意,随着本土的工人权益越来越上纲上线,资本家们只愿意把一些重要的工作,利润丰厚的工作放在本土了,这倒不是他们爱国,而是因为宋朝的工人大多数都接受过基础教育,拥有良好的动手能力。

    这一点在很多殖民地是完全不具备的,这就像现代,很多工厂都说中国的人力资本越来越贵,所以要搬到更加便宜的地方去,以此来减少开支,产品的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