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得中国人不可能造的出来,最起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可最后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便造出了******,用三年的时间造出了氢弹,震惊了全世界,所以虽然这些国家在徐清看来根本造不出两千吨以上的军舰,但谁敢保证这些国家没有什么奇葩人才呢,若是到时候几年便造出了翻版,那宋朝不是亏死了,所以对外贸易最高便是一千吨,这个级别就算仿制出来了,距离宋朝最顶端的战斗力还有很大一截的差距,这就是宋朝需要保持的。

    而二十艘战舰的销量,也是众人没有想到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国家想要订购货轮的,相比起军舰来说,购买货轮的国家就要多得多了,毕竟货轮的价格就没有那么贵了,一艘两千吨以上的货轮不过一百万贯而已,价格还是十分公道的,自然很受这些国家的欢迎。

    毕竟随着海洋贸易的兴起,陆地贸易的衰�已经成为了必然,虽然有铁路的加成,但随着如今的远洋贸易货轮越来越大,所能载运的货量越来越大,其海运的优势自然就开始凸显,而到了这个时代,想要继续在贸易上有所突破,进入海运这一市场是必然的。

    不然随着未来远洋货轮越来越大,海上运输比陆上运输的优势更大,每一件物品的运输成本自然也是呈现指数级的下降,到那个时候,原本生产价格相同的两件物品,却因为完全不同的两种运输方式,双方之间的价格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对于当地的民众来说,便是能够省掉一元钱的支出,那也是一件好事,所以随着海运的优势加大,未来陆上运输将会作为海上运输的一种附属品而存在。

    就像现代一样,海洋将会是人类的物品主要交通渠道,紧接着便是河流,再来才是铁路网和空中的飞机,而身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各国的统治者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抓紧加快本国对于远洋货轮的研制,未来只会越来越落后于这个时代,而购买宋朝的货轮显然就是第一步。

    任何国家或者文明,想要进入工业化的时代,除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之外,都必须得从模仿开始,从头开始设计远洋货轮,这中间要花去多少的时间,根本是无法计算的,所以所有人几乎都把眼光放在了宋朝的远洋货轮上,这些货轮已经成型,并且早已经投入使用,稳定性十分的优良,各国只需要买几艘回去,到时候试着模仿便可以了,省却了研发的过程,这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为什么远洋货轮这么畅销的原因,短短几天的时间,订单便已经多达上百艘了。

    至于徐清但不担心技术外流导致外国人的造船技术赶上本国,对此徐清并不担心,毕竟这些远洋货轮大多数都已经是几年前进入贸易中的,虽然很新,但宋朝已经有更大的远洋货轮了,所以在技术上,宋朝是领先的,再来不是说买了宋朝的远洋货轮就能模仿的出来的,虽然远洋货轮相比起军舰来说,技术含量要低得多,但对于各种钢材和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些都需要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国家才能做到。

    像当年的大清朝,那么富有,从木板船到可以自己制造铁甲舰,也就是著名的江南造船厂,从引进到真正开始制造,也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这可是还统一时期的大清朝,都需要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以及上千万两白银,这又哪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呢,所以这些国家即便买走了这些铁甲舰,等他们想要仿造出来,没有七八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而这段时间,足以让宋朝继续更新换代了。

    只要宋朝始终跟地球上的其他国家保持二十年以上的科技代差,那么宋朝霸主地位将不可动摇,所以对此,徐清是完全开放了远洋货轮的市场,毕竟这个市场若是宋朝不开放,金国和辽国也会开放的,纵然他们的远洋货轮没有宋朝的那么好,但总归也是真正的远洋货轮啊,难道这笔钱宋朝不赚,白白便宜了辽国和金国么,这一艘船便是十万贯以上的纯利润,一百艘船就是,一千万贯以上的纯利润,这还只是初步的订单。

    等到这些国家开始使用这些远洋货轮进行贸易尝到甜头之后,那时他们的造船厂还无法生产远洋货轮,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更大规模的采购,到时候每一年的利润起码可以达到两千万贯以上,这是何等的规模,又可以增加多少的工人数量,徐清又怎么会不要。

    所以对于远洋货轮的限制远远没有军舰那么严格,这些远洋货轮自然也得到了各个国家的青睐,还有一些则是军舰买不起,干脆买远洋货轮然后进行改造,这些改造后的军舰自然没有正规的军舰厉害,但对于一些穷国来说,撑撑场面也够了,宋朝的军工厂那么多,自然也有人愿意接这个活,所以整个海军市场,最为活跃的,便是贩卖民用船只那一类了。

    这样一来,反倒显得那些军舰制造厂有些冷清了起来,没办法,整个军展就属他们的东西最贵,一些穷国仅仅只是看一眼那庞大的军舰,便已经失去了了解的欲望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大清国,能够买得起对于西方来说都算是先进的镇远,定远,对于大多数的殖民国家来说,一艘军舰的造价完全可以武装一直三万人的军队了,在这个乱世,自然还是军队更加有用,毕竟叛军不来自于海上,而是来自于土地。

    这一点,他们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海军的销量自然也就不好了,不过二十艘也已经足以**了,毕竟这种大家伙,买得起的国家真的没有多少,只不过与民用船只比起来有些难看罢了,但军舰工厂的最大客户本来就是朝廷,是宋朝的海军,宋朝的海菊可不会去买民用船只,所以在这方面,众人也学会释然,在这个年代,能够大规模购买军舰的,除了宋朝之外,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做到了。

    但这一点也让徐清十分担心,毕竟宋朝的军舰也不可能永远这样无限制的购买下去,最开始的时候,为了能够全心全意,尽快造出军舰来,徐清是命令由朝廷出资建立起了几个兵工厂来,那个时候军舰还不需要多少技术,所以只需要投进去钱,就可以造的出来,价格也不算特别的贵,相比起来也很实惠。

    但随着如今对于军舰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进步也让军舰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的快,而这就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研发成本实在是太贵了,即便是朝廷也承受不起,而更加糟糕的是,这些军企仅仅只会朝廷生产军舰,除此之外,他不生产民用船只,如此一来,几乎每一家军舰工厂都是指着朝廷吃饭的,若是有一天朝廷不买军舰,或者是订购数量少了,这些军舰造船厂就会崩溃,倒闭。

    这并不是什么健康的经济状况,一家企业,必须要依靠国家订单才能活,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在徐清看来,军民共用的企业才是好的,即便没有朝廷的订单,他们也能活下去,而朝廷需要他们修建军舰的时候,他们也能做到,但这种事情并不像徐清想的那么简单,毕竟在这些军企工作,需要严格的保密性,而民用工厂很难保证这一点,你没有办法实时去监控整个企业的所有人,所以对此,徐清虽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大多数人都是不同意的。

    且道理也让徐清很是信服,毕竟军舰的技术还是十分保密的,军企可以命令每一个员工都保密,私企可以吗?显然是不行的,为了保密,多花费一些钱,这在许多官员看来,显然是合理的,徐清也觉得这种解释非常合理,即便是欧洲的那些为军队服务的企业也是如此,大多数都是到了国家已经无法再承担巨额的财政支出之后,这才不得不选择军民两用,唯独只有美国这个国家,因为刚建国的时候,是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场的状态,国家并什么太大的权利,所以一开始便是军民两用的多。

    等到后来罗斯福新政之后,这才开始慢慢改变,从小政府开始变成了大政府,直到如今美国的公务员数量是中国的两倍,这都是罗斯福之后才开始的,这是一个特例,并不具备参考性,毕竟国家建立的源头就不一样,宋朝是中央集权的国度,权利高度集中与中央,也就是朝廷,而美国则是一个由下而上的国度,从一开始建立便没有了国王,所以他能做到的,不代表宋朝也能做。

    尤其是如今宋朝财政丰盈,在许多官员看来,背负这些军企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所以众人对于徐清的意见自然也就不太想接受,徐清自然不会违背众人的意见,再说这些军舰造船厂保持着纯洁性对于国家也有好处,那就是出叛徒的几率会少很多,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接受过教育,对于国家有很赤诚的感情,这些都是许多民企所不具备的,或者缺乏的,在保密性上显然要更好,所以保持他们的存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至于军民共用这一点,宋朝如今在其他领域也是在展开,比如说汽车领域,因为这个领域是由民企率先制造出来的,所以宋朝许多车辆的制造,也都交给了这些民企,而不再专门成立一家企业来进行制造了,毕竟每出现一个新的领域,便要花费一笔钱去制造一个工厂,这样不好,那就是计划经济了,而不是市场经济了,民营经济占据社会的主体,国营经济占据社会的主干,这是徐清的治国方针。

    国家所掌控的便是能源的进出口以及对于铁路,水利,能源的管控,只要掌握住了这些,国家就会稳定,不会轻易的崩溃,至于其他的东西,能让民间进行带动显然是更好的事情,如此一来也为国家省去了一大笔的开支,到时候若是朝廷需要装甲车,或者坦克,只需要跟这些企业进行合作便是了,而不需要自己出钱去研发。

    所以海军的生意惨淡,众人倒也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损失,毕竟本来他们就不指着这个活,不像那些民用船只工厂,如果没了订单,朝廷最多给他们一份补助,但到时候裁员减工资,就是他们的切身利益了,企业过得好,他们的日子才能过得好,所以在观念上自然也不同,一帮人是吃皇粮的,而令一帮人则是自力更生,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

    至于陆军企业则大多数都是民企了,毕竟陆军的武器大多数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如今的武器还不像后世那么复杂,大多数的武器,仅仅只是在制式上有所不同罢了,但就这点不同就够这些国家挑花眼了。

第722章() 
不过无论是谁拿到了订单,对于朝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因为每出口一件武器,宋朝就会赚到一份税收,对于武器,宋朝的税可并不低,至于这些企业谁会做大,谁又会破产,这就跟朝廷没什么关系了。

    不,说没关系也不对,虽然这些企业没有朝廷的投资,但朝廷中的大员可都在这些陆军企业中拥有大量的股份,甚至有些公司就是他们开的,所以虽然跟朝廷没有关系,但跟这些官员本人却是有关系的,因此在购买武器的选择上,这些各国的领导者也需要好好思索一下,如果未来需要依靠一位宋朝大臣的,那么就去他的企业买,算是交一笔保护费了,这显然也是一种政治上的较量。

    总而言之,这一次军展总计一个月的时间,所有人几乎都赚到盆满钵满,尤其是陆军企业,虽然纯利润没有海军那么高,一艘远洋货轮便是十万贯的纯收入,一支枪最多也就是赚上个两贯钱而已,但架不住数量多啊,此次的军展,光是火枪就卖出了超过三十万支,子弹一千万发,小口径炮七千门,炮弹两百万发,以及后膛枪两万支,子弹七十万发。

    这些东西虽然每一件单品的价格利润不高,但汇总在一起,却是远超海军企业所能赚取利润的总和的,而这还只是第一届军展而已,在未来,徐清规划每过三年便举办一次,到时候这些国家或许会因为本国研发出了****和****从而减少这些东西的产量,但到了那个时候,坦克纵使还没有诞生,军用汽车恐怕也将会出现,这种皮卡车,以及装甲车将成为宋朝新的头牌产品,为宋朝赚取巨额的利润。

    同时通过这一次军展,各个企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这上亿贯的订单,足以为宋朝如今的就业市场再增加一百万个就业机会,这对于城市化来说,可谓是极好的消息,同时城市化将造成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那么徐清心目中的大农场计划也就可以开始执行了,以前未来维持农民们的生活,徐清曾经从地主的手里压榨过他们的利益,逼迫他们交出部分的土地,分给老百姓,从而稳定农村。

    因为改革在徐清的蓝图中,是先从城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