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受不了的,一个初中生一个学期的学费就要十二贯钱,一个学年就是二十四贯,而一个家庭父母双职工,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两百八十八贯,别看这钱很多,可这是五个孩子呢,就呢要一百二十贯了,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半的钱财全部要花在孩子的教育身上,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是受不了的,至于重点中学,那就更是求而不得了,若是考上,往往一个学期的学费就要二十贯左右,一年下来便是四十贯。

    面对如此高昂的学费,许多家庭是不可能供养自己家所有的孩子去上学的,所以大多数家庭会把孩子送到小学之后,就让他们去工作,唯有一些有学习天赋的孩子会去参加中学考试,然后进入中学,父母也会全力供养这些孩子,让这些孩子努力去上学,最终一个七口之家,往往能够供养出一个高中生就算是谢天谢地,若是供养出一个大学生,往往是要摆酒席的事情。

    而在这过程中,很多原本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往往因为他的兄长考上了大学,他就没法继续往下读了,因为大学的学费是非常惊人的,普通大学一年大概要八十贯左右,这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绝对是沉重的负担,若是重点大学,更是会达到上百贯一年的学费,甚至会出现其他兄弟要用自己的工资去养这个大学生的情况,而这还是国家进行补贴的情况之下,不然一名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不用想读大学这样的事情。

    也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往往兄弟之间的感情会非常的牢固,在家里的大学生还没长大之前,兄弟姐妹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扣出钱来,养活他,等到他毕业之后,成为硕士,博士这样的大人物之后,就会反哺自己的家庭,这种养孩子的方式在社会上屡见不鲜,很少有家庭会把所有的孩子都照顾到,让他们都去上学。

    当然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许多人家觉得孩子就应该去上学,自己省吃俭用,甚至是一天打七份工,就为了把孩子送到大学去的也不少,甚至还有不少媒体,每年都盯着这些新闻来报道,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整个国家上千万的家庭大概也出不了一百家,因为你首先要聪明,还得勤奋,五个孩子,起码得三个孩子可以靠奖学金度日,其余的两个孩子才能父母来养活他们,不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社会风气使然,所以虽然大量技校的诞生,让许多学生涌入学校接受再教育,但也有很多的孩子选择进入社会,为自己的家庭工作,这些家庭往往有大学生需要供养,单单依靠父母的工资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有一些兄弟就不得不牺牲,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就因为你出生晚了,你甚至有可能比自己的兄弟更加聪明,但就因为你出生的时候,你的父母已经没有能力养你上大学了,所以你就只能在小学六年之后去工作,然后看着那些有可能成绩还不如你的人却能去上中学,这着实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但这个世界上也确实没有全然公平的事情,而对于这些因为经费而不能好好读书的孩子,徐清也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比如在社会上规定,任何任用童工的企业,童工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成人是在十个小时左右,未成年必须要在这个数字之下,且不能加班,以此来保证儿童可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且未成年不允许从事危险的工作,很多企业主因为孩子小的缘故,不知道危险,也不懂得拒绝,所以经常让这些小孩儿去做一些非常危险的工作,也导致在工作中,儿童的死亡率要远远超过成年人,他们有些最小的甚至只有十一二岁,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年华的岁月,却因为企业主的无情,而死在无情的钢筋水泥之下,对于这些事情,徐清自然是愤怒的。

    更关键的是他们父母的冷酷无情,在这些父母的眼中,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他们未来养老的关键,至于这些小学便工作的孩子,则只是赚钱而已,刚开始的时候,徐清也觉得很愤怒,这些父母怎么可以这样分开看待自己的孩子,可经历的事情多了,徐清也慢慢知道,这些父母也是不得已,就像唐山大地震那部电影中一样,救男救女,两个都是自己的孩子,最终母亲选择救自己的儿子,这能说有错吗?

    这本身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无论做出哪一个选择,对于父母来说,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即便仅仅是选择本身,都是无与伦比的痛苦了,对于这些,徐清是不了解的,无论是在前世,还是在这一世,他都没有尝受过人间疾苦,生活的富裕让他几乎不用为任何的事情发愁,所以对于底层人物的心酸,他是无法理解的,那些父母对于自己死去的孩子其实也都很悲痛,但悲痛过后呢?

    他还有好几个孩子要养,而之所以重视那个上大学的孩子,也是因为这个孩子只要长大了,毕业了,就能回过头来照顾这些兄弟们,让他们不用过的这么苦,父母们的心酸,又有谁人知呢,这一切,也是徐清几次下乡与这些基层民众的聊天过程中,慢慢了解到的,面对这样的人间悲剧,他也只能多努力一些,争取让这个国家更加富裕一些,这些问题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只要钱能到位,所有的孩子都能去上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个大学的位置,便足以让一户人家绞尽脑汁,甚至违背人性了。

795() 
不过钱到位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并不是说宋朝如今无法实施普及教育,其实如果看三司递上来的财富增长数来看,想要施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对大学,高中进行高额补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很可惜的是,宋朝的财富分配是很不均匀的,大部分的财富进入了士族的口袋里,而士族是想要特权的,普通人经商,需要上缴百分十四十五以上的财富作为税收,而士族只需要上缴百分之三十就够了,至于田地,其他地主需要上缴百分之三十作为税收,而士族则只需要上缴百分之一就够了。

    税收制度,在宋朝,是十分严格的被区分开来的,他的区分与现代并不同,现代的税制是根据财富来划分的,你赚的越多,所需要上缴的税收比例便越高,比如在现代的中国月收入在三千六以下的不收税,然后五千元的每个月需要上缴百分之五作为税收,依次往上,若是年入上亿的,则需要上缴百分之四十,然后根据各行各业来进行税收比例的改变,而在宋朝,税收制度前者跟现代差不多,是根据各行各业来改变的,农业交的税少一些,工业和服务业的税则要相对多一些,但另一点,则不是根据财富来衡量,而是根据身份,士族所需要交纳的税收就要少,而普通人的税收则相对较高。

    若是皇族,则有许多产业可以不交税,比如说黄庄,丝绸,茶叶,瓷器之类的产品,只要是皇室生产,其盈利是不计入纳税的,这也是政治利益的交换,通过给皇室足够的钱财,从而让皇室退出对于国家的治理,这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自然引起了士族极大的反对,不过在后来大量宗室离开皇室,皇室人员下降到百位之后,士族们还是接受了这样的特权,毕竟皇帝就算再能吃,一百来号人,也花不了多少的钱。

    同时朝廷还规定,皇室的产出只能是这几样,皇庄的数量不能增加,奢侈品的数量也不能增加,除非皇室的日子难以为继了,则需要向朝廷提出申请,才能适当增补一些皇庄,不然是不允许的,不过即便是如此,皇室也无疑是整个天下最为富有的家族了。

    单单是皇庄遍布全球大概便有一百三十个左右,原本光是在本土其实数量就到达了上百个,可因为宗室降为臣籍,皇室也是拿出了一部分的钱来作为补贴,所以如今本土的皇庄数量大为减少,大概有四十个左右,雇员达到一万两千人,他们每年为宋朝的皇室提供固定的财富,除此之外,在海外广阔的殖民地,也拥有大量的皇庄,这些皇庄的规模就要大得多了,有些大的光一个皇庄的雇员就达到了两千多人,总是在一百个左右,遍布全球,雇员达到二十万左右,这些人,全部是为皇室服务的,他们的生死,并不归朝廷管辖,是皇帝的私奴,光是这一百多个皇庄,每年就能为皇帝带来七百万贯以上的财富,足以供养皇室。

    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也是皇室赚取钱财的主要工具,然后便是房地产,为了让皇室可以安心交出权利,在汴京城,昆山城等大都市中,中心街区大片的土地为皇室所有,掌握有这些土地,每年光是地租,便达到两百万贯以上,可以说如今皇室一年的收入大致是在三千万贯以上,足以他们随便享受了,怎么花也花不完了,而这还只是净利润,若要算全部的利润,则会在上亿规模以上,只不过皇室大手大脚,自然花钱无数。

    更为可观的是,这些是流动资产,若是论起不动产,所有的房地产,皇庄,珠宝,首饰店面全部加在一起,皇室的财产应该会达到四十亿贯左右,相当于朝廷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绝对称得上是大宋第一豪门了,而与之相比,徐家的不动产或许可以与皇室媲美,但若是论流动资产,却绝对没有那么多,而徐家在整个朝廷,绝对称得上的第一世家,虽然钱不一定是最多的,但也相差无几,如此富裕的家庭,而他们纳的税,却十分的低廉。

    例如皇室,每年的利润上亿贯,而他们需要交纳到底税收,却不到一百万贯,百分之一都不到,因为他是皇室,许多地方有着强大的特权,无人可以阻挡,而士族虽然没有皇帝那么大的权利,但在贸易上,也拥有这十分巨大的特权。

    明明士族的财富占据整个财富增长的大宗,但所上缴的税收来看,这占据大量财富的士族们,所缴纳的税收,占据整个财政收入的不到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五的穷人,上缴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税,而占据全国不到百分之五的富人们,则只需要上缴百分之三十的税收就够了。

    或许从人数上来看,大家觉得这没什么,甚至理所应当,毕竟这些人再有钱,又怎么可能交那么多的税呢,可关键的是,根据数据的统计,这占百分之五的士族极其附庸们,所拥有的财富,却达到了宋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财富,这样看去,如今宋朝的税收无疑是十分不合理的,这帮人占据着全国一半的财富,但所上缴的税收,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特权,只需要配比占百分之三十就够了,若是能够对他们多征收一倍以上的税收,九年义务制教育,绰绰有余。

    但徐清却不能这么做,因为涨税,便意味着对士族们发起进攻,而这是徐清所不愿意看到的,士族在宋朝的影响力根深蒂固,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背后都有这帮士族的身影,若是得罪他们,便等于得罪整个士林,便是徐清这样的声望,也难以全面弹压,所以这一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对不会走的,而如果不走这一步,想要钱到位,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在钱到不了位之前,徐清还是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比如说开设夜间学习班,规定童工上班时间不能超过五个小时之后,孩子们便有了休息的时间,对于这一部分时间,各个工厂集中区将会开设一些学习班,来教导孩子一些他们用得上的知识,请一些老师傅来教导他们,同时对于其中因为经济问题而无法上学的孩子,当地衙门也必须得拿出一部分钱来,给他们初中以上的教材,让他们可以看书,如果通过这种学习的方式,能够矢志不渝的去学习,最后学而有成,就允许以朝廷特批的名额,去学校里面读书,所有的费用由朝廷承担。

    这一政策,自然是针对那些父母穷困,孩子只能辍学的童工所设计的,因为家庭贫困,需要其他孩子工作去养那些上大学的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因为出生的晚,所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因为兄长上了大学,而只能去工作,但其实在他们之中,也有许多才智出众的人,但就是因为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最后只能泯然众人矣。

    而在这些特办的夜间学校里,他们可以在工作之余,接受到一些初中的知识,然后每一年,当地教育局会对这些孩子进行一次统一的考试,若是能够达到当地今年的高中生录取线,就可以进入高中,并且所有费用,由当地衙门来负担。

    当然,这一点也让许多孩子上初中、高中的家长有所不满,他们的孩子上初中、高中,每年都需要花费将近二十贯的钱,才能上,而这些童工却能免费上,自然是让许多家长感觉不公平,但后来经过解释,家长们知道,这样能够考上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