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6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在基层工作了十几年的时间,但镇长似乎就是他的终点了,再往上,像是遇到了什么天花板一样。

    而黄哲明本人,什么都好,但却是一个十足的官迷,对于做官有着很大的乐趣,所以他的心中很苦恼,总是希望能够借助什么力量去再向前一步,但是贿赂长官这种事情他又做不出来,毕竟对于百姓,他始终有着一份责任,他不敢去跟百姓要求,更不敢贪污受贿,这是他的底线,他不愿意去突破,可这年头,不给上司送礼,在这忙忙的下属之中,优秀的人如恒河之沙,不可计数,凭什么要人家不选别人,只选你呢?

    所以黄哲明在自己的坚持之下,断送了向上的仕途,他也劝慰自己,这辈子能当到镇长,为这一阵两万百姓做事,已然是心满意足了,又何必再求其他的呢?但在他的心中,对于此事,始终是耿耿于怀,直到有一天,一位道士的出现,改变了黄哲明。

    那是一位看上去便慈眉善目,让人心情开朗的老者,他穿着道教徒最普遍的衣服,玄门八卦,头戴通天冠,脚踩平地履,手中拿着一杆手杖,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刚开始他来到长原镇的时候,黄哲明并没有搭理他,在如今这世道,道人和尚并不少见,工业化的时代,宗教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出现而衰落,反倒因为科学的出现而更加繁荣。

    毕竟与基督教和另外的一神教相比,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其实哲学才是他们宗教的核心,只不过想要用哲学传教未免有些异想天开,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老百姓大多数是文盲,他们最能够了解的就是最简单的语言组成的词汇,所以即便是道教和佛教,也只能尽量的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

    有的时候甚至连语言都很难去解释那些东西,便成为了礼仪,融入了百姓们的生活之中,然后为了倡导道德,自然也不能用哲学去解释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又是什么东西,只能用神明和佛陀来作为帮手,从而让民众去理解,什么是道德。

    当然,在宗教的过程中,自然也有不好的事情,但那些是盈利手段,现在讨论的则是宗教的核心思想,起码道教和佛教受到科学冲击并不是那么的严重,甚至在老百姓普遍富裕的年代里,尤其是对于许多新兴的市民们来说,就更是如此。

    因为物质的富裕并没有带来精神的富裕,反而是带来精神极大的空虚,宗教,自然成为了安慰人心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近来无论是寺庙还是道观,又或者是其余的宗教,都在这一股工业浪潮之下,蓬勃生长,对此朝廷也是知道的,对于正统宗教的成长,朝廷是抱着喜闻乐见的态度的。

    对于宗教本身来说,每一种宗教都代表了一种价值观,一种哲学,一种思考的方式,对于民众来说,宗教是慰藉人心的工具,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找到方向,让他们明来处知去处,而对于朝廷来说,宗教便是统治工具,毕竟一帮内心空虚的人往往就会干出很多不道德的事情来,犯罪率往往也会上升,指望如今的人相信科学,这一点还是比较困难的,既然如此,宗教自然是更好的统治工具,可以让人民感到满足,朝廷的统治也就稳固了。

    所以正统宗教,朝廷是接受他们的,但在这过程中,自然也有一些野心之辈,不甘于小小的宗教,而是把宗教变成了统治人的工具,甚至不仅仅满足于精神世界,而是要侵害到物质世界,这就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了。

    朝廷之所以希望宗教存在,便是因为宗教可以抚平人们的内心世界,但外部世界,宗教是不能干预的,虽然在出让一部分精神世界的同时,必然会感染到一部分的现实世界,但若是越了界,这就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了。

    而这位始开道人,便是一位斜教徒,刚开始出现在长原镇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很快,他精湛的医术和算命术,吸引了整个长原镇的百姓,许多现代医学无法医治的病例,在他的医术下妙手回春,且这位始开道人,还并不收人问诊,看诊的费用,很快,长原镇的百姓就把这位始开道人称为是老仙人,纷纷对他顶礼膜拜,这样一来,始开道人才慢慢进入到黄哲明的眼中。

    对于乡野遗贤,黄哲明自然保持着敬重的态度对待这位道人,听说他打算定居于此,黄哲明倒也很开心,毕竟在自己的治下能够有一位得道的真人,那确实是一件好事,起码也能算得上是一件政绩了,想着雷首山空置许久,自从五代十国之后,便成为了一片废墟,当初他刚来的时候,看到那已经化作乌有的遗迹,便心中觉得可惜,据传说有关于雷首山,最早的记载来源于汉武帝,那时汉武帝来到雷首山附近,看此山,巍峨雄壮,犹如雷兽之首,昂然挺立,便将此处定为自己的行宫,名为晋山宫,成为汉武帝众多宫殿庙宇的其中一座。

    不过随着汉武帝的死去,这座宫殿也逐渐被人淡忘,到了唐朝的时候,一些道人来到雷首山,见此山雄奇,便将此山作为道场,建立山门,开宗立派,在唐朝倒也是人丁兴旺,这长原镇,原本就是为了接待朝拜雷首山的人所建立起来,那时还不过是一个小山村,人们的主要业务便是接待四方的来客,赚取一些过路的差旅费,一个小小的村子,逐渐做大,便有了如今的长原镇。

    但五代十国之后,常年的战乱,使得道家衰败,在中国的历史上,盛世往往是道家的天堂,而乱世则是佛教的天堂,这或许跟两种宗教的理念有关,道教修的是今世,盛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着长生不老,而到了乱世,世道混乱,人世太苦,所以大家便想着来世投身一个好人家,所以便修佛了。

    所以到了乱世,这处庙宇也就渐渐凋零,许多倒是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而原本的庙宇也被军阀没拆了拿去做自己的行宫,所有的青铜塑像则是被拿去融了换做兵器和铜钱,发放给士兵,这雷首山道观便也就此破败了。

    而如今,这雷首山上,只剩下一片废墟,一些无家可归之人便会在深夜十分来此居住,算是一处落脚地,近些年朝廷有了劝山民下乡的计划,黄哲明自然也接到了任务,长原镇不大,空余的面积也很多,同时大量的村民都去挖矿了,或者是去沿海城市打工,长原镇的人口也下降了不少,黄哲明便想着把这些山上的居民搬下来,让他们在小镇中生活,或许愿意去种地的,便把他们分配到乡村中去,给他们一块地,让他们可以在小镇中生活下去,虽然日子不一定特别好,毕竟这些都是当地衙门给予的,数量不能太多,不然长原镇的百姓恐怕会引起反感,但总比在山上过日子要好得多。

    这一项计划黄哲明策划了足足两年的时间,最终山下的村民和小镇居民以及山上的乡民都接受了黄哲明的提议,愿意接纳这些山民来到自己的城镇居住,之后的三年里,黄哲明把心思都扑在了这件事情上,要知道农村改造和山民下乡,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为双方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帮人长期生活在山上,还有一帮人则是生活在文明社会,习惯的不同,生活习俗的不同,都让双方会产生意见和分歧,最后导致歧视。

    若要使双方能够完美的贴合,其中所需要花费的功夫,绝对是巨大的,黄哲明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才终于让这一千四百多山民重新回归了文明社会,而在这其中,道观之中居住的几十名游民便也得到了分配,或者是进入工厂工作,又或者是得到一块租借的土地用来耕种,反正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从而整个雷首山一带,几乎所有的山民都得到了安置,可以说是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而如今雷首山自然空置,始开道人的到来,让黄哲明心中对于雷首山当年的盛景有了一丝念想,便想着请始开道人去雷首山建立道观庙宇,重新将这一代给建立起来,最开始黄哲明也没多想,便是觉得这么做,起码也算是一件文化上的重要事情,再怎么说,起码也是一个景点不是,长原镇的百姓若是累了,登高之后也能找到一处歇脚的地方,便向始开道人提出了这件事情。

    始开道人自然是欣然应允,听闻黄哲明要在雷首山修建道观,长原镇的百姓们对此都很高兴,在他们的眼中,始开道人是真正的得道真人,这样一位老神仙能够落脚在长原镇,那是他们的福气,更何况很多人都接受过黄哲明的恩惠,且在长原这片地方,许多人都是道教徒,在信仰和人心的加持下,修建道观的消息立刻被传遍了整个长原镇的大小村落,许多人纷纷来帮着黄哲明一起建设这座庙宇。

    而许多有钱人家,听说始开道人要修建庙宇,重振雷首山道观,也是纷纷出钱,这些煤老板,一个个可是非常的有钱,长原镇虽然不是什么开采大镇,但依旧有好几个富商,他们对于始开道人自然也很尊重,但不是因为信仰和看病救人,而是因为这位始开道人,似乎很有门路的样子,这才是他们选择帮助他的原因。

    就这样,雷首山道观在长原镇官民商的帮助下,很快便被搭建起来,道观的香火也很旺,而黄哲明的劫难也就自此而来,最开始是他的夫人,开始频频上山去道观参拜,最开始黄哲明也没什么疑惑,毕竟自己夫人本身就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如今长原镇有了一处道观,经常去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随后他却发现了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夫人越来越神神叨叨了起来,讲起话来也总是玄而又玄,但却带着一丝丝的诡异,同时黄哲明还发现,自己的夫人精神好了许多,甚至到了亢奋的状态,这让黄哲明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828() 
后来他才知道,这位始开道人是斜教的教主,原本他其实是一名医生,后来在行医的过程中,见证了太多的死亡和无法治愈的病症,从而不再相信医学,而是转而相信玄学,认为玄学可以救病,在之后他便开始接触一些道教的文化和传统,甚至还在龙虎山上修行过一段时间。

    可修行日久之后,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出家人,那些道士们真实的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每天都是按时起来,然后念经,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与现代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依然保持着农业时代的一切特色,且生活朴素,门规森严,这自然让这位始开道人十分不满,当然,最不满的是,他在龙虎山,没有找到长生不老的办法,这里的道士修的是心,不是身体,他最多就是延年益寿,但想要做到长生不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始开道人很快就离开了龙虎山,而此时,他的心中已然改变,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超过了一切,这个时候,邪恶的念头便在他的心中增长。

    而在一次因缘际会之下,他在龙虎山的藏山阁中找到了一份丹方,上面记载了一副长生不老的方子,只要照着这方子上的药来炼丹,便可以得到长生不老的机缘,这给了始开道人一个希望,但这些药物,每一样都十分昂贵,而要获得这笔钱,就必须要用一些其他的手段,而始开道人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坑蒙拐骗。

    毕竟在这个时代,相信长生不老的人是越来越少,他又没什么背景,想要欺骗那些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相比起来,一个小镇子上的人,自然就要容易的多,很快,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医术和在龙虎山学到的哲学思辨,始开道人便在地方上起了一定的声势,也有许多愚民相信他这一套东西,成为了他忠实的信徒,但很快,始开道人便被当地的衙门发现,他们在追踪始开道人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宗教并不只是简单的宣扬真善美,而是在进行一些非法活动,比如说巨额筹资,以及卖弄神秘,这让当地衙门开始重视其这个宗教来。

    直到有一次始开道人的门徒在当地硬上了一个当地不到十三岁的女孩儿,并且是利用宗教,让他的父母自愿将孩子送给了这个二十多岁的人渣,这件事情成为了当地对于该宗教不满的导火索,一时间,当地衙门立刻出手,将其定义为斜教,从而进行抓捕,始开道人的许多门徒在这次事件中被逮捕,但始开道人却在门徒的誓死保卫之下逃了出来。

    之后便是很长时间的隐姓埋名,在此之后,始开道人便带着剩余的门徒来到了长原镇,并准备将这里当做自己第二次事业的开拓地,之所以选择这一处地方,首先是因为这里距离原本被抓捕的地方很远,凭借如今的交通网络和信息传递网络,这样偏僻的地方,是很难知道自己的真容的,二来则是这里的人都很闭塞,不太知道外部世界的消息,这有利于他们进行行骗,三来则是这里的镇长郁郁不得志,这是机会的突破口,一个宗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