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7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引进劳工扩大生产,对于新机器的建造和研发,以及新的煤炭矿场的营造,这些都需要徐宁去负责,作为工部尚书,他需要负责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这都是因为新的朝廷组建时间还短,社会工业化虽然经过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但政府部门尚且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因此许多功能都集中在一些固有的领域,导致一个工部尚书,几乎等同于劳动部,城市建设部,国家发展统筹委员为等多个部门的长官,在以前水利和道路也都由工部来进行管理,可谓事情十分的繁杂,虽然如今减少了许多,但依旧有许多工作需要工部去负责。

    这也导致工部的工作几乎是最多的,毕竟工业革命,主要便集中在工业上,其次是金融上的革命,所以工部和三司是最为忙碌的两个单位,他们的工作量也几乎是其他所有部门之和,这也是为什么徐清会让徐宁来担任这个职务的原因,他的工作十分多,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灾难,但对于徐宁来说,还有什么地方摆工部尚书,更加适合他去锻炼自己才能的地方呢?

    但电站的开放除了带来郊区民众的生活问题以及煤炭使用过度之外,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环境问题,徐清始终对于环境保护有着十分深的执念,因为他曾经看到过环境恶劣时期的中国,所以他不希望如今的中国继续走上这条路,但徐宁对此却没怎么在乎,在他看来,国家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唯有等国家领先之后才能再顾及环境。

    以前宋朝持续领先,环境自然可以顾及,但如今辽国的电站开始追上来了,若是再继续顾及环境,那到时候宋朝在工业上就会开始落后辽国,那时才是真正的糟糕,所以在工业发展和环境上,徐宁无疑选择工业,但环境问题,毕竟是徐清十分重视的问题,所以他也必须要重视,不然徐清这一关他就过不过去。

    徐清同意徐宁的电站计划,但要求就是对于环境的破坏,必须要在可控范围内,其实徐清的心中也十分纠结,其实按照他的想法,电站根本没有必要修的这么急切,等技术再成熟一点后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这才是最好的,这样一来,环境的污染也能稍微小一些。

    但谁也没想到辽国这个平日里闷声不响的国家,竟然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赶超上来,在电站数量和发电量上一举超越了宋朝,成为了如今电力上的强国,这就让徐清的计划被打破,无法再继续按部就班,所以他必须同意徐宁的计划,但对于环境,他还是希望徐宁能够有所顾及,毕竟有些风景或许破坏之后还能够恢复,但有些风景在破坏之后就真的会消失不见。

    比如说一些动物,他们就栖息在指定的地点,这些地方就必须要保护起来,徐清要徐宁做的就是把那些不可再生的植物,动物进行区隔,这些地方是绝对不能建造电站的,至于一般的森林,农田或者是动物栖息地,就可以建造电站,这样一来,等到未来电站技术得以突破之后,这些地方还能够再一次恢复生态,不用像现代这样,许多的动物和植物都在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中损失惨重,甚至还有许多动物因此而灭绝,这也是发展和环保之间所作出的权衡。

    而这一点,自然也需要徐宁去完成,如今宋朝并没有专业的环保部门,工部也代理这一项工作,将全国各种动物、植物进行统计,确定珍稀物种,并加以隔离保护,确定专门的法律来保护他们,这无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速度却不能慢,毕竟许多电站都已经开工在即了,若是太慢,导致这些修的地方,等后来才发现有珍惜物种存在,那就什么都晚了。

    所以徐宁首先将已经定下来的电站附近进行检查,确定这些地方有没有什么珍贵物种,这一点就需要各大学来全力配合,以甄别附近的物种,同时为了顾全环保议题,徐宁还在各地方政府新建建筑的时候,要求地方必须要进行环评,所谓环评就是环境保护评价体系,这一套体系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人造建筑威胁到野外珍惜物种的生存。

    其主要针对的便是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建设在城市之外的建筑,如电站,工厂之类的,同时还要确定工厂的废水排放绝对不能超标,在这个时代,进化能力可没有那么好,大部分的工厂污水排放,其中的污染都是绝对超标的,而河水的污染也是必不可少的。

    朝廷能够做的就只能是控制,毕竟他不可能把所有产生废水的工厂全部拆掉,如今的宋朝可还没有发达到可以不依赖这些工厂的地步,所以这些工厂是必然要存在的,但同时徐宁可以做的就是规定这些工厂统一排放到一条河里面去,不要把所有的河流全部污染,这样一来,起码还能够保留下一部分可以喝的水源。

    虽然河流之间本就是互相连通的,地下水道会让彼此之间的水互相串味,但起码这么做,能够使河水稍微干净一些,这样一来,起码环境虽然被破坏,但只会破坏一部分,不至于把整个城市搞的十分糟糕,破坏既然无法避免,那么能够做的就只有尽量减少破坏的打击面了。

    至于环评的推出,自然也引起了许多人的热烈反响,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对于保护环境是有利的,但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坏事,毕竟有了环评之后,他们的开工建设时间将被延后,同时很多土地将被保护起来,不能再继续使用,这些都给资本家们创造利润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之前因为修电站得罪了郊区的民众而讨好了这帮资本家,如今徐宁的环评计划一出,便是又讨好了郊区民众,却得罪了资本家。

    不得不说徐宁在这个位置上是真的很难做,任何一个决定都会得罪人,但同时也会造福一批人,本来徐宁是打算城市建筑也进行环评的,但后来考虑到这么做影响范围实在太大,便没有真的下达这样的命令,这也使得反对的声浪稍微小一些。

891() 
这也是徐清教他的,当你要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必须要从一小步开始,这样的话,你得罪的人也能够少一些,这对于一名新官员来说,无疑要好很多,许多年轻的官员,刚刚上来的时候满腔热情,再加上他的上级也支持他,便开始进行高强度的改革,就比如王安石,一下子步子迈的太大,立刻就会使反弹的声音瞬间上扬,导致改革极为容易失败。

    商鞅的变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足足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一点点把秦国梳理成一个真正的法制国家,而不是像王安石一样,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把所有法律全部改变,几乎将社会上所有的人群全部得罪了,而商鞅却并没有这么做,他先借用秦公的权利压制住贵族,让百姓得到利益。

    然后再利用百姓这边的威望使得利出一孔,最终将百姓也绑上这个国家的战车,直到所有民众都意识到,自己想要继续发展,国家就必须要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商鞅的变法最终得以成功,前前后后总归花费超过二十年的时间,从中就可以看出,改革是不能急躁的,而许多年轻官员,在刚刚拿到权利之后,往往就会被自己的热情冲昏头脑,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权利,最终被扔出权力场。

    而徐宁则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的改革也是如此,不能将全部人都得罪,必须要一步步慢慢来,同时在得罪一部分人的时候,必须让他们看到更好的待遇,这样的话,人们就还会有希望,不会出现没有希望的状况。

    就像一个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如果你给民众加税,民众自然还是会不满,但他们的不满不会爆发出来,因为他们的收入在增加,虽然缴税也在增加,但最终留下来的钱始终要比花出去的钱多,这个时候民众虽然会抱怨但不会对政府有什么太大的怨言,而一个停滞的社会,征税就成为了一项十分危险的举动。

    他们的收入没有增加,但缴税却越来越高,导致最后到手的钱也只能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哪怕是让老百姓多缴一分钱,他们也会很难接受,东欧剧变就是建立在鸡蛋价格上涨,有的人或许会说,不就是鸡蛋价格上涨么?至于就把自己的国家推翻么,最后不但鸡蛋上涨,什么东西都上涨,到现在生活水平都没有恢复到原本的状态。

    但鸡蛋只不过是压垮他们最后的那一根稻草而已,苏联长久在民生经济上无法发展,早已经在民间积累了巨大的民怨,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民众买面包却需要排队,这样的国家自然让大多数人不满,短时间或许能够忍受,但长达三十年时间的物资按需供应显然是不符合人性的,最后鸡蛋价格上涨,一方面是证明了苏联的价格稳定机器崩溃,其次就是民众实在无法忍受这样没有希望的生活罢了。

    这才是民众仅仅因为一个鸡蛋,最终在东欧推翻了整个苏联,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大部分的日子还没有在苏联时期过得好,但当时的人可不这么想,对于他们来说,苏联已经够糟糕了,新的国家总不会再糟糕下去,但事实证明,新的国家不仅仅更加糟糕,甚至直接把他们民族的一切根本都给废除了。

    乌克兰从一个可以制造航母,军舰,导弹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政局的不稳定使得整个国家始终徘徊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无法定子,从苏联解体到现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人口足足流失超过一千万人口,相当于乌克兰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可想而知这个国家已经烂到了何等的地步。

    至于白罗斯,尚且靠着俄罗斯还能够维持住最为基本的生活,但他们的发展,与苏联时代相比,是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的,若是当年那些推翻苏联的人还活着,看着如今属于自己的国家成了这幅样子,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年的举动,但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当一个国家建立之后,就会有一群利益集团开始自动的去维护这个国家,此时再想要回归苏联,民众的力量极为脆弱。

    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离开苏联无疑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待在这个国家根本看不到希望,永远都是冷战思维,街头上看到的不是宣传标语就是各式各样的口号,而能够进到嘴巴里的,却只有最为基本维持生存的口粮,这样的日子让你过上几十年,大多数人都是受不了的。

    而徐宁的做法,无疑是在给民众们希望,比如说环评让资本家不满,徐宁就开放电站建设让他们有利可图,同时减少中央的审批,让他们的时间不至于被拖长,通过这种方法,资本家虽然会不满,但也会接受,至于郊区的民众,徐宁大规模建设电站自然会让他们不满,但另一方面徐宁会给予他们补助费,同时大量的电站都建立在比较穷困的农村,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得到这笔钱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上学,也可以修缮一下自己几十年没有换过的屋子,或者拿着这笔钱去做做小生意,这都是可以的。

    徐宁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有更进一步的可能,这无疑就让百姓对于电站的排斥就降低了,另一方面,社会层面的观感自然也需要重视,首先就是工人,徐宁在担任工部尚书之后,便立刻开始调查如今工人们的生活状况,而结果无疑是十分不理想的。

    虽然徐清在当今社会为工人们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为工人们提供了最低工资,同时还有养老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来保障工人们的待遇,但不得不说工人们的待遇与他们所创造的财富相比,还是完全不成正比的。

    虽然他们得到的钱并不少,但按照经济规律来看,他们能够拿到的钱应该是更多的,徐清自然也知道这一点,看看欧美的发达国家,蓝领的收入并不下于白领,而在如今的宋朝,白领的收入则大幅度领先蓝领,这显然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创造财富的人不应该只拿到这么一点钱,他们的工作十分辛苦,甚至有致残甚至致死的可能,冒着这样的危险工作,却只能拿到中产之下的工资,这是必须要改变的状况。

    而与此相对的则是资本家手中的财富在空前膨胀,通过压榨工人,资本家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对此,徐清是看在眼里的,但他很难去改变这一切,毕竟作为一名政治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当然,年龄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不可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一往无前,做许多事情都会有顾虑,也有心无力。

    毕竟改革是一件牵扯很多人和势力的事情,徐清虽然有这个威望,但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做这么大的动作了,毕竟要维护工人的权益,就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