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7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改革是一件牵扯很多人和势力的事情,徐清虽然有这个威望,但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做这么大的动作了,毕竟要维护工人的权益,就必然会要资本家退步,而这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手的利益自然不会出让,即便是朝廷想要重新分配彼此之间的利益,但拉锯是免不了的,耗时长久的谈判,同时还要顾及到地方的经济发展,毕竟如果把这群资本家们宰狠了,他们就会减少投资的欲望,或者是不投资,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又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宋朝除了要顾及现在工人们的利益之外,还要顾及以后要参加工作的人,他们的工作机会都是由资本家们所提供的,若是他们不投资,那么工作机会就会减少,虽然如今工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但未来工人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了。

    同时增加工人的工资,自然会使得资本家们的生产成本开始上涨,许多资本家为了赚取到原本的利益,就会增加货物的价格,从而使物品的竞争力下降,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若是宋朝没有同类竞争者倒是没有什么关系,但可惜的是宋朝确实是有同类型的竞争者,因此产品的价格即便只差几个铜板,也会因此而影响销量,至于让资本家少赚点,不要影响产品的价格,这显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毕竟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不会丢弃。

    该赚的钱自然也一分不会少,在现代社会,外国的工人之所以能够赚取这么高的工资,主要原因便是他们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即便他们提升价格,其他产品也无法与其竞争,比如说全自动化生产,使得他们一个工人可以完成一百个工人的生产量,如此一来,即便只有五个工人,也相当于是一家小工厂了,而给这五个工人开十个人的工资,自然不成问题,因为从用人成本上来看,他们的成本是下降的,原本要开给五百个人的工资,如今之需要开给五十个人的数量,他们自然是赚的。

    科技含量高,自动化高,这是外国工人之所以工资高很重要的一点,机器要比手工来得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另外一点就是外国产品的附加值很高,他们通过广告,电影,电视剧,音乐以及电视节目,媒体报道等手段,使得自己的品牌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声音,使用这一品牌,便代表着你的阶级属性,你的个性和你的一切,这就使得这些产品不会那么容易被替代,即便他们的价格十分高昂,也依旧会获得民众的喜爱。

    现代的奢侈品包以及衣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言,他们的成本不过只有一两百块钱,但卖出去的价格却能够达到上万,这些买衣服的人当然知道这些衣服根本不值这个钱,但这些衣服所渲染出的价值却能值这个钱,以上这两点,促成了欧洲产品之所以能够卖高价的原因,而如此一来,他们的工人自然能够得到十分丰厚的利润。

    而这两点,在宋朝尚且还不太成熟,虽然宋朝在科技上要比其他国家强一些,但也没有强到可以完全脱离人工的地步,大部分的工作依旧需要人类参与其中,至于品牌魅力,也尚且还没有建立起来,如今的宣传渠道只有报纸而已,其他的媒体尚且无法崭露头角,除了奢侈品被很早打出品牌之外,日常用品的品牌效应尚且还没有诞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工人们能够赚取的钱和资本家之间该如何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资本家们显然也会就这一点来为难朝廷,徐清自然是没有精力去处理这些的,他的年纪实在太大,根本无法再去做那么细致入微的事情,也没功夫与这些人去扯皮,而徐宁,无疑正是当打之年,处理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徐宁的心中也有顾虑,毕竟工薪问题涉及到的面十分广泛,单单是如今宋朝的工人就有不下于四千万左右的人口,这些人的生活全部都会因为你自己的政策而改变,所以对于这一点,徐宁也是非常的谨慎,这就让工资的改变,变得十分缓慢。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事关民生的事情,务必要十分的谨慎,一个错误,就有可能使成千上万人的生活陷入泥沼之中,徐宁显然希望把这件事情办好,如何提高工人的待遇,他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个自然很直接,那就是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这一点是最为实惠的,让工人手中能够拿到的钱直接增加,但这么做也有一个后果,那就是资本家们恐怕很难接受,然后会拿出一整套理论来告诉徐宁,工人们如今的工资已经十分合理,不应该再继续增加。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会增加成本费用,不符合市场劳动力人口的规矩,会增加资本家使用殖民地人口的欲望,减少本地人口的就业机会等等,对此,徐宁也必须要有顾虑,毕竟他是工部尚书,不是宰相,殖民地人移民的事情可不归他管,因此资本家雇佣殖民地人,只要不犯法,他是没有办法追责的。

    而另一种做法则相对要复杂一些,那就是提高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以及软待遇,也就是说不直接给工人们涨工资,而是让资本家用钱把工厂建设的更加合理一些,在其中工作不会那么的枯燥无味,比如说增加工人的休假时间,允许工人建立属于自己的足球队,篮球队,给予他们玩乐的时间,除此之外,比如说遇到工伤之后,工厂的支付金额应该上调之类的,如此虽然不直接增加工人的费用,但却能够很好的使工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中,也等于是便向提高了他们的待遇。

892() 
而这样一来,资本家也很难拒绝,毕竟如今工厂的工作环境确实不够好,他们想要拒绝这件事情就必须拿出一些符合逻辑的思维来,涨工资会提高物品的价格,提高环境显然就要好得多,且这么做,资本家付出的钱也不会特别的多,但却能够很好的笼络这些工人。

    同时许多科技水平较高的公司,其实在朝廷发布命令之前就已经这么做了,所以如今朝廷让全国的工厂仿照办理,自然反对的浪潮也要小很多,而这么做工人也十分的满意,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多休息几天要比多拿一点钱要重要的多,流水线生产,每天的工作极为无聊,他们也需要一点时间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徐宁便是创造出这么一个环境,让他们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同时改善工厂中的环境,这样一来,他们得病的几率也会小一些,尤其是一些粉末工厂,在里面工作的人十分容易得粉尘病,也就是肺病,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死亡,而这些工人甚至连一个口罩都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一般人是坚持不了十年时间的,还有一些洗涤工厂,屡次用化学药剂去洗衣服,最后导致许多浣洗女工经常会得皮肤病,甚至因此而得癌症的也是比比皆是,这些不良的操作和恶劣的生产环境,改变他们其实并不困难,只是没有一个动力去推动这些资本家进行改革而已。

    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工人的死活,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赚钱,丝毫没有良心可言,可朝廷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善这种情况,至于工资的增粘,则只能依靠市场自己去推动,朝廷只能定一个最低工资而已,这个工资保证工人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但想要更好的生活,还得依靠市场去推动,不然朝廷盲目去定一个数字让资本家们去遵守,最后得到的结果,或许会不利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如今宋朝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本土,正是因为本土有着庞大的富裕人口,可以消费掉这些产品,但如果随着工资增长,用人成本的上涨自然会带动物品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得物品失去竞争力,而一些资本家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就只能把工厂搬到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从而使用那边廉价的劳动力,为本土生产商品,就像现代的那些欧美国家一样,完成产业升级。

    但如今的宋朝显然还没有这个时候,全国有接近一半以上的人并不识字,这些人只能去当最为简单的工人,是不可能去当管理阶层的,若是工厂搬走,这些人要么回到农村去种地,要么就是远走他乡,去殖民地上做工人,或者是在城市里成为一名黑社会,或者是无业游民,这会极大的打击城市的治安,因此提高工人的待遇,必须要符合市场的规律,不能盲目提升,这一点徐宁在仔细思考之后也就放弃了。

    这就是徐宁上台后主要干的几件大事,重视水利,开放电力市场,改善劳工环境,提高环保意识,严查公共建筑,这五点便是徐宁上台之后主要的工作方向,可以说工作是十分繁忙的,其中任何一个方向,想要做得好,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徐宁则是同时从五个方向着手,这也让徐清为他捏了一把汗。

    更惨的则是工部的那些吏员们,身处京城,在朝廷之中担任要职,他们恐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忙的一天,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是十分自由散漫的,再加上中央集权国家必然带来的效率低下,当然这里的效率低下是指民间的事情,若是皇帝要办一件事情,自然是极快的,但这跟朝廷官员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办事效率确实是非常的低,平日里上班也是十分清闲的。

    而如今徐宁的上台,他的每一项政策都需要这些吏员们去完成,瞬间让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工作,每天几乎都是从七点钟开始,一直到晚上才放他们走,每天光是会议就有四五场,且每一场都是不一样的内容,这些吏员们需要提前准备好会议的内容,还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可想而知他们的压力是有多大。

    徐宁的这种做事方法也在短时间内引起朝廷内部的很大反响,有的人认为徐宁做得好,一个官员就应该苦民所苦,而不应该总是偷懒,但也有的人说徐宁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样的热情只是一阵的事情,还有的人则在说徐宁作秀,这样的工作量根本坚持不下来,这些话不仅仅是朝堂上的人在说,便是工部内部,也有不少人对徐宁很是不满。

    毕竟原本他们的生活十分惬意,每天按时来上班,跟同事们聊聊天,看一看报纸,这一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等回家之后要么听曲,要么就和自己家的小妾玩玩小游戏,又或者是找三五好友到郊外去踏青,可以说是过的很舒服了,而如今,这些生活就此离他们远去了,徐宁几乎每天都住在工部的衙门里,两三天不洗澡也是常有的事情,长官如此,身为下属,他们又能怎么办?

    当然,也有一部分官员对于徐宁的工作状态十分欣赏,其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年轻官员,他们通过公务考试成为了公务员,且能够在中央部门上班,显然要么是背景深厚,要么就是学识过人,不然是根本进不来这里的,一般人只能够从底层历练起,而他们却能够一步登天,虽然也是要从一级公务员开始一层层往上爬,但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在中央从一名公务人员升到一名八品官员,大概只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若是天纵英才,便是两三年也是可以的,若是高等士族出生,一年时间甚至直接升官的也不少见,但即便没有背景,单单凭借能力,四五年升上去的也不少。

    而若是在地方上则完全不同,一名公务人员很大可能一辈子都是公务人员,然后以公务人员的身份退休,在退休的时候给他一个从九品的身份退休,算是一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补偿,养老待遇可以按照官员来算,但这样的待遇显然没什么意思,而根据国家的统计,在地上跟一名公务人员升到八品,平均需要十四年左右的时间,大概是中央公务人员的四倍,这还是只统计升官的那一些,是排除掉那些一辈子都是公务人员的人。

    这就是两者之间十分巨大的差别,所以能够在中央任公务人员的年轻人,几乎全部都是英才,同时精力也十分充沛,对于改变国家有着十万分的热忱,他们在此之前早就已经对朝廷那臃肿的机构,繁杂的琐事以及低能的效率而感到厌烦,但无奈他们的官位实在不够敲,也根本不会有人把他们的话当做意见,所以即便心中有韬略,但也只能混日子,日复一日的在衙门中熬资历。

    等着哪一天朝廷给他们升官,而徐宁的到来则改变了这一点,他的高效和对于工作的热情,让许多年轻官员和公务人员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热血,而许多其他部门的年轻官员们也对此表达着自己的羡慕,有这样一位长官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很可惜,如今的徐宁只是工部尚书而已,自然是与他们无缘。

    不过徐宁的做法,确实是为已经死气沉沉许久的朝堂带来了一丝不同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