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像这些北部的城镇,十年前的地图与之相比村落就要密集的多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村庄一个个的消失,到现在,整个北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所存村庄,竟不足一百个,李老,我心甚忧啊,要是再这么继续下去,不要说是北部了,就算是南部都要保不住的。“

    徐清担忧的说道,水资源的缺乏以及土地沙化的问题在徐清看来简直比叛乱来的还要严重,若是再不解决,这秦州的人口便会越来越少,到时沙进人退,这中华数百里沃土,就真的要像后世那样变成一片片的黄沙了,等到那个时候再去治理,可就晚了。

    而现在,这些地方只要能够妥善保护,就还有得救,徐清之所以敢如此说,是因为他曾经在现代的时候去过西北,甘肃、陕西都曾经留下过他的足迹,那时的黄土高坡真是荒凉极了,入眼的除了黄色就是天空上的蓝色,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颜色,而此时的北部他也曾经亲眼见到过,庆幸的是虽然有很多地方也已经没救了,可还有许多地方,却还有的救。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去找李德一,要是现在的沙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后世的沙化程度,那徐清也不会找他,因为徐清很清楚,要真到了那个地步,只有现代的基因学以及太空植物学科和现代农业才能让这片土地重新长出绿色的叶子,靠几个古代人,是万万做不到的。

    “是啊,我从凤翔来秦州的路上,就见许多山已经开始秃了,唯有渭水河畔的平原还算是水草丰美,可见形势,确实如大人所说,不容乐观啊。“李德一点头同意了徐清的意见,现在的成纪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事,可是按照李德一专业的眼光来看,只要再过几百年,这片土地就真的废了,作为一名北宋的水利专家,遇见这种情况,再没有比这更让人心痛的了。

    “正是如此,此次邀李老您来,为的也就是这件事,在下深知天意不可违,这黄土高坡早在亘古时期便已经形成,想要消灭它是痴心妄想,只要李老您能为秦州百姓多留下一寸绿草,这就足够了。“徐清说道,他也没那么大的雄心说要把黄土高坡从地球上抹掉,一来这根本做不到,二来呢也确实没必要。

    每一块土地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就像撒哈拉与非洲一般,若是没有了撒哈拉大沙漠,那么全球的气候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许多地方将会代替撒哈拉成为沙漠,地球有着他自己运转的规律,这不是人类能够干涉的,所以徐清请李德一,为的只是尽可能的不要让这黄土高坡的沙子再向南扩张了,若是能够让北部恢复到以前的样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野心不算大,可想做到,依然非常困难,李德一看着地图,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上,他还是负责人的讲道:“大人,老朽尽力而为就是了,不过还是请大人不要报太大期望,依老朽看这沙进之势已有百年,想在短时间内遏制住已经非常困难,若是还想沙退人进,老朽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啊。“

    “这一点请李老放心,事在人为,我等只需凭本心做事就可,至于能不能成,就看老天爷的吧。“徐清笑着说道,笑中带着几分心酸,他何尝不知道这件事有多么的难,可是让他眼睁睁看着这片土地就此荒凉下去,他也是于心不忍,更何况现在它还有救,若是徐清现在不救,那可真是愧对后世子孙了。

    “好,那我就尽力而为,能否成事,就全凭天意了。“有了徐清的这番话做保证,李德一身上的压力也减小了许多,他这辈子活到现在总共走了四十五年的时间,可还没有做过那么大的工程,要是徐清没讲这番话,李德一是真的亚历山大。

    “哈哈,李老如此心态,我也就放心了,我等救人可不舍己,还是两者兼得为好啊。“徐清也笑着说道,他可不想李德一压力太大到最后沙化问题没有治理好,李德一还死在了秦州那可不行,自己找他来是来帮忙的,可不是来送命的,见李德一轻松了许多,徐清就让人把图收了起来,然后对着外头又叫了一声,没一会儿徐忠就走了进来,徐清问道:”徐忠,水槽、农槽、地槽的人都来了吗?“

    “回禀大人,都来了。“徐忠赶忙回答道,徐清听完之后一点头,这些人都是秦州本地有关于农业、水利以及土地方面的专家,他们虽然不如李德一那般聪慧,可相比起李德一这个外来客,作为本地人显然对于这片土地更为了解一些。

    李德一初来乍到,接下来还需要四处走访才能确定具体的治理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秦州本地有经验的行家就很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徐清打算把这些人介绍给李德一认识,将来也就做李德一的属下,以负责全盘处理治沙事宜。

    他看着李德一说道:”好,告诉他们,我马上过去。“说完,徐清转过头对着李德一说道:”李老,走,咱们去见见你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下属吧。“

    (本章完)

第197章 197。为官之道() 
待把李德一介绍给秦州本地的官吏之后,时间也就差不多走到下午了,徐清本还想让李德一跟自己再一起吃顿晚饭的,可李德一终究是年纪大了,一路上舟车劳顿,身体有些吃不消,徐清便也不再打扰,派人把他送到驿站之后,便独自回到了府衙,开始继续办公。

    之后的日子里,徐清依旧非常的繁忙,因为西夏和吐蕃的异动,徐清原本计划购买牛羊的想法也被迫搁置,只能暂时先收集鸡和鸭子,在这方面,养殖场的效率倒是挺高,短短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从秦州各地还有周边郡县拿到了大约四百只鸡以及六百只鹅,还有四百多只的鸭子,看着这些短腿的小动物在宽阔的草地上走来走去并且发出各种各样声音的时候,徐清的内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不过这显然只是第一步,那丰收的喜悦也只不过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秦州二十万人口,若是每一个人每年吃三只鸡加一只鹅加一只鸭子,就需要六十万只鸡和二十万只鹅以及二十万只鸭子,现在养殖场的数量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完全是毛毛雨的等级。

    所以徐清在短暂的喜悦之后,便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所有预先招募的有经验农户一起跟徐清待在鸡舍和鹅舍、鸭舍里足足四天的时间,这两天的时间里,徐清没有回去过一次成纪,所有办公文件也都由专人送到养殖场来给徐清看,就是为了让这些动物们住的地方能够尽量符合动物们的习性,最终总算是在第四天的时候,敲定了最终的三种屋舍搭建方案,正式开始建造鸡舍、鸭舍和鹅舍。

    按照徐清和众人商讨出来的办法,所有屋舍的设计都按照现代养鸡鸭鹅的方法来建造,屋子都是中间一排走人,左右两边各是动物居住的地方,每一栏都尽可能多养,让动物们没有行走的空间,然后每天喂食要达到一天五次,只要饿了,就立刻吃,让动物尽可能快的达到出笼的级别。

    至于屋舍的搭建,因为饲料还处于短缺状态,所以徐清也不想一开始摊子就铺的太大,所以最终拟定先建造一百间屋舍,其中养鸡场占五十间,剩下的五十间则鸭和鹅对半分,建造房屋的人则由各个县城以服役的形势来出,养殖场将提供午饭和赠送一顿午饭,可以带回去给自己家的亲人们吃,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了。

    条件虽然比较差,可是来应聘的人却很多,现在整个秦州都处于粮食管制的状态,想要找到多余的粮食简直难如登天,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周边郡县走私粮食来吃,可是这粮食的价格可就非常的高了,一般只有豪门大户才能消耗得起,像一般人家是根本吃不起的,而养殖场能够多拿一顿饭回去,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啊,所以有许多人来招聘,为的就是那顿饭。

    对于百姓们想要拿这碗饭的心理,徐清很是理解,其中有大半人拿了这饭,大概都不会进自己家人的肚子,而是拿出去卖的,毕竟现在大户人家不缺饭菜,可是城市之中的富贵人家却还是缺德,若是能够花点钱多买一份食物,那自然是极好的。

    不过倒也不去追究他们拿了这饭食是卖了还是自己吃了,这跟他没有关系,既然有人愿意来干活,徐清就够了,他只是地方官,不是这些人的爸妈什么都得管,他只要让人们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足够了,其他的事情,还是给老百姓们一些自由吧。

    不过徐清终究是低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有了利益之后,自然也就有了动力,所以当几天之后,徐清再一次询问起养殖场搭建进度时,却听到养殖场现在完成的进度竟然还不到总工程量的五分之一时,徐清就有点被吓到了。

    到后来一问这才知道,原来是那些来工作的人想着如果修完了他们便没有粮食可以拿了便故意延缓工期,从而导致屋舍迟迟建不起来,这让徐清很是恼怒,现在这天气虽然还很热,可是时间已经走到快要秋天的时候了,这西北可不像江南,天气变化是一天天慢慢的变,这里绿色植物少,沙子多,温度自然也降得快,几乎是一天的时间,就能够感觉其中的变化。

    若是等到天冷了,这些收购来的鸭子和鸡、鹅,指不定会冻死多少呢,这可都是用钱买来的,徐清怎么能不急呢,为此,徐清只能再一次变动奖励规则,把赠送一顿饭变成各工种必须完成定量工作之后的奖励,如果没做到,就只能吃自己的那一份而不能再带一份走,至于干得多的则能够那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如此一来,总算是把工程进度给提了上来,徐清这才松了口气。

    等静下心来时,徐清再想这件事时,他倒是不怪百姓,而是怪自己了,百姓趋利,这实乃人性所致,之所以后来不趋利了,那只是因为接受了教育,再加上物质生活的丰富把这趋利的模样给遮掩了起来而已,从本质上,在趋利这一点,现代人和古代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今无差。

    而自己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觉得百姓淳朴,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一样希望过上好日子,而卖粮食显然能够让他们过得稍微好一点,而自己则同情他们的遭遇便默许了这些工人们这样做,却不曾想自己身为秦州最高长官,冒然做施舍的事情,对于全州百姓来说是否公平过,经过了这一件事,让徐清对于为官之道,不由更为清晰明白了许多。

    七天之后,第一批屋舍便正式建造完毕,徐清看着眼前不算漂亮但很结实的屋舍,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走进去看了看,屋舍里面所有的围栏边都已经铺设了一层厚厚的麦草,很是暖和,鸡鸭鹅一进了自己的栅栏里就开始满处跑,看着这些小动物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徐清很是开心的笑了起来。

    (本章完)

第198章 198。退兵() 
“是吗,西夏和吐蕃总算是退兵了吗?”徐清坐在饭桌上看着安抚使司送来的战报,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还好边境没有大乱,不然战端一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了。

    “退兵了?西夏、吐蕃乃虎狼之国,这次调兵如此大动干戈,竟会如此迅速的妥协,父亲,莫不是安抚使司大人接了错的情报了吧?”一旁的徐宁端着碗疑惑的问道,他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官宦人家的孩子自然早熟许多,而且徐清在家办公之时也不会避开徐宁、徐泰,耳濡目染之下两人便也通晓了一些知识,此刻听徐清说西夏和吐蕃退兵了,自然是不敢相信。

    “宁儿,怎么如此说话,韩大人是何等人物,接错情报这样的事,怎可妄自猜测。”徐王氏在一旁责怪道,手上的筷子还敲了敲徐宁的碗,这在他们家里已经算是极重的责备了,见徐宁缩了缩脑袋,徐王氏这才把筷子收了回来,其实他的心里也对此很有疑惑,毕竟西夏和吐蕃这两个国家,在平阳时便已经听过了他们的名讳,可谓是十分响当当的。

    尤其是现在西夏的开国之主李元昊,以一介北宋节度使历经数次战役,最后从北宋的领土上分割出去,并且霸占甘肃西部,宁夏全境,以及现在新疆的一部分,并且就在两年前,李元昊正式在兴庆(今银川)登基称帝,建国号大夏,站在他的角度来说,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了。

    这样的人会轻易退兵,别说是徐宁了,就算是徐王氏也不会相信,只不过碍于安抚使司的威严,这才没有直接宣之于口。

    “唉,夫人,宁儿也是读书人,将来势必要科考做官的,现在早点了解到一些事情对他来说只有好处,非有坏处。”徐清对着徐王氏说道,他倒不建议徐宁只做个乖宝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