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凯道“话不是如此说。招抚让城中的妖贼人心自乱,强攻则让其心生恐惧,双管齐下,才可破城剿贼。贝州当契丹南来的要路,城池坚固,急切间不易攻破,只重一计只怕不行。”

    麦允言摇了摇头“不可,这些妖贼作乱,只宜痛加惩处,招抚他们只会自乱军心。”

    一边的王信叉手“都知,在下以为,王太尉说的有道理。城中妖贼多是被弥勒教蛊惑的百姓,他们被涅了面,又保甲为伍,怕城怕之后玉石俱焚,必然拼死抵抗。招抚安城中人心,有不愿从贼的,必然会帮我们大军。到了那里,里应外和,才能攻破这座坚城。”

    见王信也如此说,麦允言有些动摇。道“此事非同小可,且容我想一想。”

    此次进攻贝州,朝廷有旨,不许转运使和提刑干涉。自三人到这里,田京便主动不再参与军事。

    三人之中,王信的资历最深,官职最高,被任命为都部署。但麦允言是内侍,而且是入内押班这种实权人物,实际党握军权。他是皇帝身边的人,此次来带着监军的意思,王信和王凯不敢与他相争。

    王信参加过对党项的三川口之战,当时主帅刘平和石元步一起被俘,他的兵马几乎未受损失,安然逃回。后来被追究责任,受了些挫折,这两年才慢慢恢复。当年三川口之战,就因为内侍黄德和而落得大败,之后还被污蔑,差点替黄德和背锅。有了那次教训,王信对这些内侍有点怕,不敢固执己见。

    王凯则初为管军大将,在朝中的人脉不深,本就是麦允言的副手,只好乖乖听命。

    两位管军大将明明知道该怎么做,有一位麦允言在这里,反而处处束手束脚,无所适从。

第13章 杀良冒功() 
贝州城下诸将请圣旨,招抚城内百姓,让朝廷意识到前线将领意见分散,王信不能服众。一边派内使何诚用携圣旨到贝州,安抚城内百姓,一边以权知开封府明镐为体量安抚使到贝州,统一指挥。同时移沧州知州高继隆为贝州知州,飞马上任,填补那里的权力空缺。

    明镐未到贝州,即有城中百姓六百人趁夜出城。因为事出突然,统军大将没有及时约束,有一百余人被围城官兵所杀,冒贼领功。消息传出,贝州城下一时风声鹤唳,一片肃然。

    明镐第三日到了贝州城下,被迎入大帐,诸将接风。

    到了半夜,何城内悄悄到了明镐大帐,通禀入,叉手唱诺。

    分宾主落座,明镐道:“阁主深夜到我帐里,不知有何要事?”

    何诚用道:“谏议,下官奉朝命,赍圣旨,前来贝州招抚妖贼,安抚百姓。圣旨射入城中,当夜就有百姓六百趁夜出城,投靠官军。不想城下官兵不尽力攻城,却屠戳出城百姓,杀良冒功。顷刻之间,就有一百余人身赴黄泉,一时士庶哗然。消息传到城里,人人惧怕,城中再无敢言降者。似此等事,岂不是助贼守城?奈何统军大将不闻不问,寒了人心,还请谏议主持公道。”

    明镐听了脸色大变:“今日接风宴上,怎么没有人提起此事?”

    何诚用道:“几位大将坐在那里,人人手握重兵,哪个敢提?谏议有朝命,指挥征讨事,还有便宜从事之权,才能管得了这些。似我们这些人,不过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明镐点了点头:“好了,我知道了,你去吧。”

    何诚用叉手告退,回到自己帐里。他也是带着任务来的,本来圣旨一到,百姓出城,是何诚用的功劳。结果一百多百姓糊里糊涂送了性命,自己到手的功劳飞了,咽不下这口气而已。

    何诚用离去,明镐对帐外的亲兵道:“去请龙神卫的王太尉来。”

    亲兵应诺,不大一会,带了王凯进了帐里。

    王凯在麟府路立功发迹的时候,明镐正是河东路经略使,是他一手提拔起来。明镐离任,举荐了王凯为麟府路部署。不管从哪个意义上来说,王凯都是明镐的自己人。

    赐了座,明镐沉声道:“太尉,听传言,昨日有城中百姓趁夜出城,逃离贼巢,不想却被围城官兵杀良冒功。你们几个统军大将不闻不问,让城中百姓再不信朝廷,可有此事?”

    听了这话,王凯腾地站了起来,叉手道:“谏议,确实有此事!”

    见明镐两眼盯着自己,面色不善,王凯道:“不瞒谏议,此事是因事出突然,城中的百姓在出来之前,没有知会官军。夜晚突然开了城门出来,人人都以为是城中妖贼趁夜偷袭,上去杀了一气。当然,两军相接,官兵肯定认出了是寻常百姓,不是妖贼。立功心切,还是肆行杀戳,诛杀一百余人。事后我们几个统兵官商议,他们的功劳压下,但也不过于追究。”

    明镐冷声道:“我今日到贝州城下,其他人倒也罢了,你怎么不说?”

    王凯道:“谏议远来辛苦,我本想明日再说。”

    明镐好一会不说话,脸上阴晴不定。现在贝州城下人际关系非常复杂,麦允言和王凯带的龙卫、神卫是上四军精锐,并不参与攻城,而是几支军队的定海神针。王信带的是守边禁军,与郝质带的大名府禁军是攻城主力,还有高继隆统领的城外的禁厢军,维持周围秩序。

    这些人中郝质官阶较低,但他的上司贾昌朝是使相、北京留守兼河北路安抚使,正儿八经的河北路帅臣,明镐只是前线指挥官而已。其余三人,王信是马军都虞候、高阳关路都部署,以管军大将身任统领一路人马,现在是贝州城下各军部署。地位较低的王凯,现在也是管军大将,与明镐地位相等。因为有在河东路时的旧情,比较好指挥。其他几人,有事明镐只能商量着办。

    沉吟良久,明镐道:“大军作战,军纪要严!此事若不能依法严惩,城中百姓不安,难免与妖贼同气连枝,攻城就难了。你回去与王太尉商量一番,那一夜参与杀戳的统兵官,必斩!”

    见明镐神情严肃,王凯高声叉手唱诺,告辞离去。

    离了明镐大帐,王凯径直到王信的大帐,通禀之后进了帐里。

    宋朝的禁军,地位最高的管军大将有八位。分别是殿前司、马军司和步军司的都指挥使或者副都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和步帅,地位与宰执相等。哪怕宰相面前也是横杖唱诺,不必参拜。其他三位是殿前都虞候、马军都虞候和步军都虞候,地位比宰执稍低,礼遇相等。其他两位是捧日天武和龙神卫两位四厢都指挥使,地位稍低于副枢密使,要高于四入头。所以王凯的地位,如果在京城,还要比明镐高一点。

    禁军之中,王信马军都虞候高于王凯的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以下级行礼。

    分宾主落座,王信道:“夜色已深,不知太尉因何事到我军帐?”

    王凯把刚才明镐跟自己说的话向王信说了一遍,道:“太尉,谏议说得明白,昨夜之事,必须对首恶明正典刑,不得姑息。如果有人阻挠,他就用便宜行事之权,夺其手下兵马。”

    明镐以文官的身份,较低的官职,到贝州城下统领所有兵马,所仰仗的就是便宜行事之权。除了几位统军大将不能杀,其他的将领,都可以军法临机处置,甚至军前问斩。

    王信听了王凯的话,不由皱起眉头:“我们大军到城下,寸功未立,先杀属下将领,只怕引起人心浮动。城中妖贼以妖言惑众,军中本就传言满天飞,军法严了,只怕会出事端。”

    王凯道:“太尉,谏议已动杀心,此事不得不行。谏议奉朝命统领城下各军,初来军中,杀几个人立威也是常情。贝州之乱,朝野震动,如果我们不遵谏议之命,只怕”

    王信沉默不语。贝州离着京城并不远,而且水陆交通方便,这里的一举一动,第二天就会到朝中宰执大臣的案头。离京城太近,威胁就大,所有官员的眼睛盯着这里。只要被朝廷认为阻碍了讨贼,很可能就会被立即严惩,王信这位管军大将也不例外。想起三川口之败后自己的遭遇,王信心中叹了口气。有了那一次经历,他可不想再被朝中的官员攻击,背莫名其妙的黑锅了。

    想了又想,王信对王凯道:“谏议既然决心已下,我等又好说什么?明日选几位指使出来,军前问斩就是。此事只可到指挥使,不可再向上攀附。”

    

第14章 阵前杀将() 
东方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数骑快马围着贝州城奔驰,马上骑士高声喊着:“圣旨,凡贝州城内百姓,只要不从贼为害,一律不问!被裹挟从贼者,只要及时反正,既往不咎!有能够助官兵入城者,不问官民,赏钱两千足贯。若想为官,发给告身!”

    几骑快马围着贝州城跑了几圈,又高声道:“帅令,前日百姓出城,有不法士卒,杀良冒功。城中百姓,皆朝廷子民,岂可任加屠戳?今斩指挥使任良以下三十二人,以告死者之灵,息百姓之怒!”

    太阳从东边露出半个脑袋,城中百姓都知道了城外官兵要杀前日残杀出城百姓的将领,很多人都跑到南城墙上,看城外情形。

    只见城墙外面,数十官兵推了二三十个人来,每人背后插了一杆旗子,写明姓事由。不过在城墙上看不真切,只看见一个监斩官,过不多久,砍了那些人的人头。

    人头落地,城上一片欢呼,好多人出了一口气。

    王则昨夜与几个亲信喝酒到凌晨,此时睡得正香。一个护卫急急跑进来,高声道:“大王,大事不好了!众首领聚在前厅,等大王上殿议事!”

    王则猛地坐起身来,带着满身酒气,骂道:“直娘贼,刚刚睡下,什么人大呼小叫!”

    护卫吓得一哆嗦,上前小声道:“大王,今日一早,城外官兵便派人骑了快马,围着城乱叫。说是前日有官兵杀良冒功,犯了军法,在阵前斩了。城中百姓都上城头观看,人人叫好。”

    王则道:“这有什么!那些官兵没出息,斩了自是活该!”

    护卫道:“大王,活不是如此说。官兵得了人心,只怕城中人心不稳,几位首领焦急,说是怕城中百姓听了蛊惑,逃出城去。他们正聚在前殿,等大王前去议事。”

    王则没奈何,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穿了衣服,带了护卫,到了前殿。

    宰相张峦和枢密使卜吉昨夜与王则饮酒,此时也是精神萎靡,浑身酒气,面带不悦。

    有守城的首领报了城中的情况,王则对卜吉道:“枢密,守城是军机大事,你有何主意?”

    卜吉犹在半梦半醒之间,说道:“这有何难!可将城中的百姓编为伍伍为保,一人出城,其余尽皆问斩。如此一来,百姓之间互相看着,纵然有人要出城,也被看住,不敢动心思。”

    王则听了大喜:“枢密此计大善!有此良策,还有何忧?散了!”

    贝州城里本就是个草台班子,他们所谓的上朝理事,大多是从说话先生那里听来的,也没有什么规矩。王则说散,众首领便就纷纷散去,按着卜吉的计策,对城中百姓编伍。

    王则早就在贝州城里一楼一州,封了不知道多少个知州,划好了地盘。当下张峦让自己中书的手下拟了敕令,发到各知州去,让他们对属下的百姓编伍,事情倒也做得利落。

    只是城中像样的建筑都被弥勒教众占住了,城中百姓的户籍却被扔到一边,编伍的效果如何,那可就难说了。反正教众里识字的人就不多,事情做个样子,也没有人过问。

    贝州临永济渠,这渠本是隋炀帝时为征高句丽所挖,这河连接黄河、漳水、海河,沟通南北,此时依然繁华,临河的地方许多做生意的人家。王则占了贝州,这些人登时没了生意,受损失不小。

    其中有汪文庆、郭斌、赵宗本、汪顺四个员外,靠着永济渠做各种生意。今日一早,他们听了城外官员传的圣旨,又亲眼看见杀了前日残杀百姓的将领,俱都欢喜。一起商量着,找个合适时候,四家相伴逃出城去。刚刚从城头回到家里,就见到教众四处揭榜,说是要对百姓编伍。

    四人见不是事,一起到了郭斌的酒铺里,聚在一起商议。

    汪文庆道:“妖贼对百姓编伍,实在是一毒计。一人出逃,余者皆斩,百姓互相监视,哪个还能走得了?哪怕就是有机会出逃,念着邻里情面,也不敢逃了。”

    其余三人听了,都垂头丧气,不住地叹气。

    郭斌吩咐小厮上了酒菜,温了酒,几个人坐在一起喝着闷酒,冥思苦想应对之策。

    喝了几杯,赵宗本突然抬道:“这计,其实对妖贼来说,未必是好事!”

    其余三人一起看着赵宗本,问道:“哥哥因何如此说?”

    赵宗本道:“你们想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