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喝几杯酒,耿新问道:“二郎,听说你帮着个员外做事,最近如何?”

    权二郎道:“不要必提了,那个员外是个夯货,不能长久依靠。前几个月铁监初立,那厮瞅着铁监选好的地,下了种子,说是自家祖传的地,要讹钱财。衙门倒是大度,认了那地是他的,不过却要补上数十年的税款。这里地广人稀,地不值钱,哪里抵得上几十年的税?那厮平白赔了几百贯钱,从此之后就小气起来。我帮他选地挖矿,建起冶炉,也没得多少钱。”

    柴孚道:“二郎,你这样也不是办法,总要寻个安身立命的活计。”

    权二郎道:“我已经打算好了,等过些日子,攒些盘缠,便就到开封府寻生活去。我有一个朋友在开封府有些路子,若是一切顺利,富贵不难!”

    见权二郎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耿新道:“二郎,我们都是平常人,以前拉纤受苦,只要吃饱穿暖已是难得。不能奢望一步登天,大富大贵。”

    权二郎板起面孔道:“我偏不信!那些王侯将相、高官名臣,难道都是命里带来的?无非是机缘巧合,他们碰巧了而已!有机会在面前,我能抓住,一样可以富贵无边!”

    耿新和柴孚对视一眼,暗暗摇头,不再劝说。权二郎就是这样的人,自小好吃恶劳,时时感叹命运不公,吊儿郎当什么都不用心做,只想着机会来了一步登天。

    过几日内库拨下来的钱就到了,铁监特意提前发了半月的工钱,让最先来的这批人出来散心,同时采买些日常用品。来了半个月,除了干活,每天还要学习,他们憋得难受。

    以澧河为界,北岸渡口这里聚集了许多店铺,热闹非常。三千户人家,不要说叶县城,就连汝州城都没有这种人口规模。许多人都看到了商机,附近数州都有人来这里做生意。要不是有不得在治下置办产业的禁令,杜中宵家里还想在这里开店呢。可惜这半个月,最有消费能力的人都在铁监做活,只有女人孩子时时来逛,店铺望眼欲穿。今日终于等来了,这一带极其热闹,不知不觉就成了集市。

    又聊了一会,耿新和柴孚告别权二郎,一起闲逛。今日尽情放松一番,再次有空,不知哪一天了。

    

第80章 各有前程() 
到了灶前,童安路对聂茂道:“我自小到大,从来没有生活做饭。这肉还是哥哥来做吧。”

    聂茂不由怔住:“我又如何会做饭?看你买肉,还以为你会做呢!”

    童安路连连摇头:“我自幼父母双亡,全靠阿爹的同僚们抚养长大,家都没有,怎么会做饭。要不这样,锅里添了水,我们煮吧。只要火候到了,总能煮熟。”

    聂茂苦笑着道:“只好如此了。看你今日还买了菜刀菜板,还以为厨艺精通,不想跟我一样。”

    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菜板放在一边的桌上。

    童安路把肉放下,又道:“哥哥,你洗一洗锅,把肉切了,我去连阿爹家中一趟。日常多承他家照顾,今日买了一只烧鸭,分一半给他们。”

    聂茂点头,看童安路要走,急忙叫住:“肉怎么切?是切成片,还是切成块?先说好了,此事我没有做过,切的大小不一,不要怨我!”

    童安路道:“我看平时吃的肉,都是大块煮了。我们不必讲究,切成大块煮熟就好。对了,记得放盐。其他味道没有倒没什么,不加盐可是不好吃。”

    聂茂连连答应,从缸里舀了水,添到锅里,开始刷锅。

    童安路提了让店家切好的半只烧鸭,出了院门。到了门口,看了看旁边空出来的院子,不由摇了摇头。前几日因为抢肉汤里的骨头,这一家与人动手,被铁监即时开革,人已经离去了。

    煮汤的骨头,上面能有什么肉?可总有人喜欢占小便宜,每到吃饭的时候,早早拿个碗去舀汤,为的就是把里面的骨头舀到自己碗里。每日都是那几个人,大家看着都不顺眼。终于那一日,有两个汉子看不过去,上前喝斥。结果占小便宜的人,最恨别人说他们,几个挤在那里的一起动手,把两人打了一顿。

    巡逻的人看见,报了上去,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铁监会下令开革。而且是当天就有人来,押着那几个人把家里的东西收拾一空,连带家眷,一起押出铁监。童安路听人说,那几家离了铁监,被安排到南边的唐州去屯田,永远也没有回铁监的机会了。两个上前喝斥的汉子,因为勇于任事,反而发了些赏钱。

    开革这几人,空下来的名额,听说是从前边来屯田的人中招募。这处院子,便就留给他们。童安路不知来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但愿老老实实,不要再跟前面那家一样喜欢占小便宜了。如果能跟自己说得来就更好了,左邻右舍互相帮扶,多么和睦。

    进了铁监之后,天天学习,童安路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学习的天赋。半个月的时间,便就认了近千字,而且就连《方田》、《会计》也学得十分顺利。当然,铁监里虽然还用《方田》的名字,教材其实跟营田务已经不一样了,内容更多,也更深,有大量几何知识。

    因为学得好,童安路在铁监里出了名,就连运判杜中宵都知道这个人。有一次特意把他叫去,让他除了上课,有余力读些诗书。临别的时候,还送了一套《论语》,一套唐诗集子。甚至有人说,如果童安路家中有钱,自小读书,说不定还能中进士呢。

    有几日童安路也飘飘然,觉得自己是被贫穷耽误了,如果自小读诗书,说不定也是少年进士。那几日心思就不在铁监教的东西上了,天天看诗书。可惜不知怎么回事,怎么也读不进去,让他很是烦恼。

    后业还是连阿爹开解了童安路,让他不要好高骛远,做人最重要是踏实。那些诗书之类,闲时读读就好,最重要的还是眼前学的东西。学得好了,衣食无忧,才能想其他的事。天下间聪明之士极多,善于学这个并不一定就善于学别的。便如世间那些精通术数之人,哪个不是聪明绝顶,可有几人能考进士。

    安下心来,童安路的学习重要走上正轨,学什么会什么。三日之前,被分到了聂茂这里,一起学习知识。不过聂茂学的重理论,童安路则重实践,学了就要会做。

    在铁监待了些日子,聂茂才知道自己是被当高级人才培养的。用杜中宵的话说,如果学得好,这是未来的检测设计人才。而童安路,现在是当高级钳工,以后就看他自己的悟性了。他们这些人,学的东西比别人深,待遇也比别人好,就连吃饭都有单独的地方,工钱也多。

    连阿爹就没有童安路这么顺利,他年纪大了,学东西慢。好在性子和缓,为人踏实,做事情不急不躁。认字吃力,便就一个字一个字认,夜里还经常让童安路补课,勉强跟上别人。针对这个特点,被分配到了锻工那边,学得倒是有模有样,也能认几百个字,会用尺子量钢块了。

    想当初来的时候,见了这里的条件,人人都欢喜异常,以为从此一步登天了。没想到仅仅过了半个月,便就有人离去,有人前途光明,人和人明显不一样了。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大。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做工的人已经开始分三六九等。

    以前拉纤的时候,大家都一样,无非是身高力大的人更受重视,别人看重些。但只要做活,大家发的钱粮就是一样的。但现在不同了,特别是像童安路,身材一般,年纪又小,却前途远大,难免有人心中不平衡。可有什么办法?铁监就是这样的规矩,总不能像那几个抢骨头的一样,离开去种地。

    今天休假,童安路邀请了聂茂到自己家里来,做顿好吃的,饮几杯酒。他们这些招募来的人,跟拉纤厢军不一样,正式做工之前,不算铁监的人。住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住处,而且不许带家眷。按铁监的说法,如果学得不好,几个月之后没有一技之长,就会遣散回乡。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招募来的都是读书认字的,学的东西比厢军深,将来的地位比厢军高,不是技术人员就是管理人员。但一切都是沙滩上的房子,自己不争气,随时会失掉饭碗。厢军学不好,只要不犯错,饭碗总是在的,无非是出力多工钱少罢了,这些人可没有这个机会。

    今天格外热闹,看着旁边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童安路轻叹了口气,走到连阿爹家里。

    连阿爹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十二岁,小儿子五岁,还有一个女儿八岁。童安路进来的时候,三人正在院子里,蹲着围在父亲身边,看父亲在那里拔鸡毛。家里人多,连阿爹一家的生活条件可没有童安路那样宽裕。来了半个月了,今天是第一次买肉吃,几个孩子兴奋无比。

    见到童安路进来,三个孩子一起围上来,问东问西。

    连阿爹站起身来,擦了擦手,笑着问道:“今日无事,兄弟没有出去逛一逛?”

    童安路道:“与我一起的聂茂是河南府人,家离得太远,今日请了来,一起饮杯酒。”

    连阿爹道:“好,好,正该如此。以后大家一起做事,要互相帮扶。”

    童安路把手中的半只烤鸭交给连家大儿子,道:“大郎,这是半只烤鸭,极是酥香可口。你拿到屋里交给妈妈,切了给你们吃。”

    三个孩子一声欢呼,一边向童安路道谢,一边拿了烤鸭,飞跑着进了房里。

    连阿爹道:“怎么让你破费?我家里也买了一只鸡,正宰杀了,准备煮呢。”

    童安路道:“不算什么。我们近邻,平日里多承阿爹和嫂嫂照顾,此事也是应该。”

    不一刻,几个孩子搬了两个凳子出来,童安路和连阿爹坐了,在院子里说些闲话。

    说了几句今日的见闻,童安路道:“我听人说,铁监里找了些活计,要让我们这些人的家眷做。不知嫂嫂得了这消息么?做些事,赚钱贴补家用也好。”

    连阿爹道:“听说了。我浑家正跟几个婆娘一起,跟人学着做糕点。听说铁监有意,采买了粮食香油和糖,让她们做成糕点果子,卖到两京去呢。要是他有活做,两人赚钱,日子便就宽松了。我还听铁监里的人讲,等到冬天,我们这里要建学。那时让我家大郎去进学,可别再像我一样了。现在铁监里,能读书认字的人,眼看就比别人的前途好。进了学,不说将来考进士,就是在铁监里也是好事。”

    童安路道:“是啊,以前不觉得,看别人读书,只觉得中不了进士终归无用。现在可不同,能比别人学得好,做事就轻松,就有更多的工钱,可马虎不得。”

    聊了一会闲话,看天时不早,童安路起身告辞。聂茂在家里煮肉,看他笨手笨脚的样子,也不知道会煮成什么样。不说多好吃,总得把肉煮熟了,不浪费了才好。

    正要出门,连大郎从里面跑出来,手中提了一尾鱼交给童安路:“哥哥慢走,我今日跟别人一起到河里钓了几尾鱼,你拿了回去吃。”

    童安路大笑:“我一个人在家里,连肉都煮不熟,你给我鱼有什么用?我拿回去,不会收拾,不知如何下锅,不是白浪费了!今日河南岸,我买了些炸好的鱼,你的好意心领了!”

    说完,把鱼交还连大郎,童安路出了连家的门。

    鱼可比肉难做多了,童安路和聂茂两人到河南岸逛的时候,根本就没敢起自己做的心思。恰好有卖炸鱼的,便买了一些喝酒。两个没做过饭的人,能把肉煮熟就不错,还敢去做鱼。

第81章 出铁() 
押纲使臣殿侍池浩坐下,对杜中宵拱手道:“下官来得迟了,运判莫怪。”

    杜中宵道:“只要到了就好。唉,铁监诸事草创,处处用钱,你迟迟不到,这些日子我们这些人可是愁坏了。从饶州到这里几千里路,着实不易,你们歇息些日子。”

    池浩道:“来时知监官人宽限时日,倒是不急着上路。运判,依着知监吩咐,下官回去的时候,要运一万贯铜钱的铁。还请运判备好,下官到时带走。”

    杜中宵道:“好巧,这两日冶炉刚刚建好,我们正准备开炉炼铁。不过,你要带回去的铁是什么样子的?是生铁还是熟铁?是铁锭还是铁片?每块多大?”

    池浩迟疑了一下,道:“铜监试了两种用铁炼铜的办法,一是生铁碎成粉,引胆水浇灌,待其色变之后,放水收铜。还有一种是用熟铁锤成铁片,浸于胆水中,候上面有铜粉,依次刮取。第二种办法费工少而利多,只是铁片难制。知监官人的意思,最好能收熟铁片。”

    杜中宵道:“此事不难,就给你们熟铁片好了。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