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中宵笑道:“你说的是不错,这是原因之一,却不是主要的原因。之所以就开这么多地,不让你们把铁监所有的肉菜全部供应上,最主要的,还是你们做的事,并不以供应铁监为主,而是为要周围百姓精选良种。你们这里种菜,除了一些稀罕的菜色,其他的都不必种很多,以种植周边百姓种的少的菜色为主。有那些产在江南两湖,中原少见的菜色,你们要特别注意。想方设法取了种了,在菜园里试种。等到引种成功了,再卖种子给周边,让百姓种植。”

    谷指挥使满脸疑惑:“运判,不知为何这样做?”

    杜中宵道:“铁监是产铁制铁器的地方,粮米肉菜,完全可以从外面采买。一时贵了,可以从周边州县迁农户过来,让他们开田就是。一两年间,必然就跟普通地方一样。特意设这处菜园,目的有二。一是你们这里就是标杆,菜要好到什么样子,铁监才会收买。二是防着供菜的勾结,高抬价格。这是你们的本职,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功绩。这一带处南北之间,天下的瓜菜,大多都可以种在这里。南边的唐州,甚至有甘蔗种植,更不要说其他作物。把世间的瓜果蔬菜南引北引,才是你们要做的事。”

    谷指挥使称诺,心中迷迷糊糊,还是不明白杜中宵的意思。

    杜中宵对于事情,是从天下着眼,地方政绩还在其次,谷指挥使这些人怎么会有这种觉悟。

    正在这时,左都头卷着裤腿,带了几个兵士,手中提了几尾大鱼进来。把鱼交给阮都头,上前叉手见礼。道:“下官见过官人。新钓了几条大鱼,给官人下酒。”

    杜中宵吩咐落座,对他道:“都头辛苦。不知钓的是什么鱼?”

    左都头道:“回运判,是几条大青鱼。这里没人会做鱼脍,只好拿去烧了下酒。”

    杜中宵又道:“现在那处水库里,只有这些鱼么?”

    左都头道:“回官人,中原常见的鱼,那里都有。不过都是野鱼,有的多些,有的少些。”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道:“那样一处水库,除了野鱼,都头要想办法买些鱼苗养。特别是中原少见的鱼,更要多想办法。便如汉阳军一带的武昌鱼,这里想来也能养,当想办法买些来养上。”

    左都头挠头:“运判,那鱼既叫武昌鱼,自然是武昌才有。武昌就是鄂州,虽然离着这里只有几百里路,并不遥远,但养到这里之后,变了水土,必然就不一样了。”

    杜中宵道:“但鱼的品种还是一样。变了水土,只是变了风味,鱼还是好鱼。似这种水产,你可以多想办法,引到我们这里来。南边荆湖北路,湖泊众多,不知道有多少水产。选那些好的,引到我们这里养出来,卖到中原,是大功一件。物以稀为贵,这些寻常水产有什么意思。”

    左都头称诺,心中觉得此事极难办。不说水土不同,引来的水产很难成活,就说数百里路,怎么运活鱼过来?更不要说,很多鱼引来了,也不会产卵。没有鱼苗,终是难办。

    转头看一边的谷指挥使,见他也是一脸为难,只能暗自摇头。只是养鱼供应铁监不是难事,如果按杜中宵说的,要这么花样口味,可就不容易了。

    

第93章 工农并举() 
看着杜中宵等人离去,左都头对谷指的军使道:“依运判的意思,我们这差使可是难做了。原以为我们只要供上铁监里的人吃喝,哪怕要求高一些,吃的好一些,也总有办法可想。要是如此追求花样,周边的稀奇物事全都要引到这里来,岂不是难为死人?”

    谷指挥使慢悠悠地道:“都头,你还是没明白运判的意思。运判不是要花样,要的是我们这里培育新种,为百姓做事。此事做起来也容易,明天起,从地方招些读书人来吧。原以为来种地了,不必再去学什么识字、方田,看来终究逃不过。运判所说,我们这里也要跟铁监的其他地方一样,哪怕是种地,也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总结,还要编成册子。唉——”

    说完,谷指挥使站起身,背着手,慢慢向远方踱去。自己虽然年纪大了,学不进去,察颜观色的本事还是在的。杜中宵说来说去,不过是要求菜园这里,跟铁监其他地方保持同步,不断学习,不要真成了养老之地。铁监不断是要工业上不断进步,农业也是一样。虽然规模小了一些,铁监的农业可是有工业支撑的,真搞得好了,技术进步可比地方上容易得多。

    谷指挥老了,不想再如此折腾,但安排下面照要求运行还做得到。

    离了菜园,杜中宵和苏颂等人绕到小水库,从那里回铁监。

    水面结了不厚的冰,白天融化,各种水鸟在水面嬉戏。有成群的大雁,还有翩翩起舞的天鹅。

    柳涚道:“此地偏南,地气比中原暖和,冬天水禽聚集。到了晚上,水面结冰,很多大雁便就被冻在冰面上。有铁监的人,夜里到此处,偶尔能在水边拣到冻僵的大雁。前两日,还送了几只给我们。”

    杜中宵道:“菜园那里养的鸭子不少,何必吃这些野物?肉又柴又老,难以入口。还有,大雁夜晚栖于水面上,身子发热,是不会被冰冻住的,更不会冻僵。拣到的那些,十之八九有病。做熟吃了,一个不好,不定就会中毒。衙门揭个榜文,不许铁监的人到这里拣食。”

    苏颂道:“此话有理。这些野物,不是体弱有病,怎么会被人拣到?猎到的也就罢了,拣到的不能食用。天地间有自然之理,生老病死,自然的还是归于自然好了。”

    这个时代,野生动物泛滥成灾,倒没有保护的必要。但那些被自然淘汰的,人类也没必要去吃,铁监衣食丰足,还没有到那么饥不择食的程度,嘴馋小心吃坏了肚子。

    看着水库,杜中宵道:“这几个月我们又建了几冶炉起来,这里的水,已经不足以支撑铁监里的锻锤了。因为水小,好几座炉子只能铸钢锭,而无力锻成钢条。这样不是办法,年后还要来人,难道再新炉子只能铸钢锭铁锭?听说那边新制的蒸汽机有了眉目,不知什么时候制好?”

    苏颂道:“其实已经制好了一台,只是众人都觉得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还在修改。做事情难免如此,东西一做出来,就会发觉许多跟想的不一样,总要多改几次。”

    杜中宵道:“不要改了,明日便就把制出来的运到冶炉那边去,用来带动锻锤。真用起来,才能看清到底哪里合适哪里不合适,边用边改。用起来后,你们立即动手制第二台。以后就如此做,制出来之后立即用起来,依着他们用的意见,改了再制新的。”

    苏颂愣了一下道:“去带锻锤?自制这机器开始,可没想如此用。”

    杜中宵笑了笑:“那终究是机器,水力能够带动锻锤,机器不是更加可以?不但是带锻锤,以后还要带到鼓风,带动输送物料。我们这里用的精熟了,还能够用来带车拉货,用来带着浇水,不知道有多少用处。这机器做得好了,铁监就全盘皆活。”

    韩绛的车船有教训,蒸汽机虽然用了好几年了,但由于型号不统一,每造一台总能发现新问题,后边的跟前面制的不一样,一台一个样子。车船的维修成本高昂,每一台都有专门的维修班子,会修这一台还不一定就会别的。也就是运河拉船,利益巨大,支撑得起来。要是陆上火车也是那个样子,单单是维修成本就负担不起,很难推广。

    杜中宵是冲着制造基本定型的蒸汽机去的,要的是简单可靠,定型统一,部件通用,维修保养统一操作。操作维修保养人员可以批量培训,相互替换。要达到这个要求,不是简单地能造出来就可以的,必须经过大量使用过程中的实践。铁监有这个条件,试制过程中的机器能内部消化。

    这么一个小水库,能有多少水力?随着人员逐渐增多,新的高炉建起来,已经不足以保证处处有动力。最建新建的炉子,只能铸造钢锭,后面的锻造跟不上,钢材质量明显下降。

    蒸汽机是动力机器,可不仅仅是用来拉火车,那仅是一小部分用途。能够推动工业革命,是因蒸汽机可以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代替人力畜力。工业上,有了蒸汽机,就可以开工厂,从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到纺织等轻工业,再到灌溉开荒等农业,处处都有大用。

    铁监里面,鼓风、运输物料、锻造等环节,如果用蒸汽机代替人力和水力,就能建更大的冶炉,有更高的产出,钢材有更好的质量。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够称之为工厂,才算有了工业化的雏形。有了这样系统化的工业,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培养出工业化的人才。

    已经是冬天了,眼看着就要过年,杜中宵不能一直在铁监待下去。现在唐州、汝州、蔡州还有一些闲地,能够安置来的纤夫,杜中宵在铁监这里照看得过来。等到这三州没有连片荒地了,营田务向其他州县扩展,杜中宵就必须到那些地方去,铁监这里照看不过来。在这之前,杜中宵希望大框架能定下来,自己哪怕不在,也能够正常发展。

    杜中宵已经上书朝廷,推荐苏颂任铁监的第一任知监,没有意外,十之八九苏颂要升官了。惟一拿不准的,是铁监的规模太大,不知道朝廷会定什么级别。级别定得过高,苏颂的资历差得太多。

    看看天色还早,杜中宵跟苏颂和柳涚到了水库旁边研究蒸汽机的地方。这里是苏颂负责,他的大半精力都花在这,除了铁监其他几个搞技术的地方,大多时间泡在这里。

    随着铁监人员增多,这里也经过几次扩充,现在有近百人。见到杜中宵一行进来,纷纷行礼。

    由苏颂带着,杜中宵看新制的蒸汽机。跟上一台相比,新机器明显小了很多,结构精巧,打磨得非常精细,竟然带着美感。跟印象中的傻大黑粗不同,这些人从习惯上,设计就带着写意风采。由于杜中宵特意交待过,不许在上面绣花刻字,整台机器显得非常光洁。特别是上面的铜管,线条清晰流畅,绝没有混乱的感觉,条条分开,排列得格外整齐。

    苏颂道:“新制的机器,别看比以前小的多,力气却大了一倍不止。若是现在制车,在石板路上想来能够拉货。虽然拉的不多,总比牛车马车要强。”

    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不说这样一台机器能买多少牛马,就单是石板路,哪里去找?这东西用来拉开还是要像运矿石那个样子,铺上铁轨,可比石板路容易得多了。”

    对于火车来说,这台蒸汽机的马力小了些,还是用来冶铁合适。

    旁边操作机器的人过来点了火,让机器动起来,给杜中宵看。

    机器从点火,到正常工作要一段时间,杜中宵便在房里,四处观看。

    旁边的房子是加工零件的地方,外面棚子里铸造,还有两座锻锤。一座水力带动,一座手工。水力锻锤主要用来模锻和加工大零件,大多零件,都是使用的手工锻造。

    来的数千纤夫,凡是有一技之长,或者年轻聪明伶俐的,都被选进这里。再加上从地方招募,这近百人里人才济济。他们没有专门的铁匠,几个年轻人出去学了几天,回来竟然有模有样。依外面那些锻造工匠的说法,这几人都是上好的铁匠。没办法,这些选出来的年轻人,总有那么几个学什么都快的。

    锻锤旁边,是许多制好的轴承滚珠,准备进一步加工。轴承是精度的保证,在机器行业里,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研究了几个月,这里的人都懂这个道理,在这上面下的功夫特别多。他们制出来的轴承,可比以前在火山军用来制车的精密多了。从大到小,好几个型号,已经形成了系列。

    进了房间,是一排好几座车床。车床早就有了,这个年代并不是多么罕见的东西,不过这里用的特别精细,加工精度更高而已。

第94章 钱堆出来的() 
与杜中宵印象中的车床比起来,现在的车床极为简陋,每台只能加工一种规格。为了保证精度,车刀不能调整,加工出来的直径是定死的。轴一端夹住,一边用顶尖,上了车床不能调整,不管余量多大反正就是一刀下去。加工完了,把加工件调头,再车一遍。一种规格的轴,粗车、半精车到精车,要用三台车床。几种规格的轴承,用来加工滚珠的车床,就摆了半个屋子。

    对于机床来说,难道最大的就是控制和调节。没有那个技术能力,这里一台通用机床都没有,全部都是用来加工特定零件、特定规格的。放弃了控制和调节,机床机构被极度简化,名字高大上,其实就是固定和简单的走刀,操纵机床成了力气活。

    这里制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