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简化,名字高大上,其实就是固定和简单的走刀,操纵机床成了力气活。

    这里制造的所有机器,包括机床在内,各种零件,轴、孔等等,全部只有少数几种规格,精度更是只有一种要求。往往一个零件,就要使用几台特定的机床。不是铁监,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成本。

    杜中宵也不想这样,但没有办法。这实际上就是用后世的流水线专用机器,小批量生产,最不经济最不灵活的做法。但如果不这样,根本无法保证精度,也无法保证零部件通用。

    一台蒸汽机,使用的机床排满了几间大屋,一台挨一台,看着非常壮观。几个月的时间,这近百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制造这些专门机床,有时候还要从铁监调人过来。

    杜中宵一路看过去,心中不无感慨,这都是固定资产啊。如果蒸汽机做不出来,光这些机器就浪费了多少钱。当然,机器型号一旦确定下来,产量爆发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用如此大的成本生产机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技术达不到,而且不成体系。当然也有好处,别人难以仿制。别说照着机器测绘,就是把图纸别人,别人也造不出来,这些机床你哪里买去?这个年代想自己制造,别说是个人,就是国家也没几个有这种物力财力的。

    相对来说,刨和铣的机床相对少一些,通用性强,不像轴和孔有那么多规格。车床、磨床和镗床则数量众多,几台排成一组,堆得满满都是。好在结构相差不多,制造并不特别困难,只是规格不同。

    走过漫长的车床队伍,最后是一些特殊零件的地方,现在他们用心的,是制造齿轮。

    齿轮是机器行业的重要零件,历史悠久。具体到这个年代,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已非常常见,有一些可以批量铸造,水车和水磨,都大量使用。不过技术细节上,理论和加工都还原始,齿形基本全部都是三角齿。对于铁监的机器行业来说,三角齿这种原始齿形,已经达不到技术要求了。

    齿轮满足啮合平稳要求的数学知识并不复杂,大致齿形的计算并没有超出铁监数学小册子的知识范围。说起齿轮,杜中宵到底记得渐开线这个名字,用代数知识列出方程就是。理论知识不难,实际加工可就难了。这种复杂曲线,用机器工非常难,设计是个难题。

    有了那边以百计的机床练手,这些人正在制造能够加工系列齿轮的机器。还是那种思路,每一种格格使用一套专门机器,每台机器只完成一道工序。机器还在制造,零件大多要靠手工磨制,非常麻烦,报废率也高,杜中宵根本就不敢跟他们算成本。反正铁监大量的钢铁产出来,很多都卖不掉,由他们去了。

    蒸汽机上基本用不到齿轮,历史上瓦特使用行星齿轮,是因为连杆机构有专利,现在可没有这个麻烦。不过蒸汽机作业通用动力机,带动其他机器,就需要大量用到齿轮了,这一步终究要走。

    看过了制出来的零件,和堆满几间大房子的各种机器,杜中宵实在不知该说什么。这么多机器,后世就是一座巨大的工厂,应该机器轰鸣,产品成千上万。可这里却静悄悄的,只造出了一台蒸汽机,技术还不成熟。这里的东西,几乎全是用钱堆出来的。当然,铁监的销售渠道没有建起来,产品积压,铁换不成钱无所谓罢了。

    尽头一张桌子上,上面摆了一本册子,看起来这里的人非常看重,特意用木板做了个封皮。不过翻的人太多,还是遍布油污,显然擦都来不及。

    杜中宵上前,把册子翻开,只见每一页都画了图形,旁边写着说明文字。到底了经过训练,这册子上的图画非常精细,是按照三视图和轴测图画的。虽然这些知识是杜中宵教的,不过这些人画的水平比现在的杜中宵可高多了,非常准确。没办法,手艺这东西,不经常练就会手生。

    册子是一本各种机构的集合,从曲柄连杆,到齿轮凸轮,再到棘轮链条,既有杜中宵提出的,也有他们总结的,琳琅满目。最后一大半是白纸,看来是在实践中总结出之后,继续加上去。

    这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功,掌握了各种机构,才能在机器设计中灵活运用,完成各种动作。这种工作不能靠灵机一动,而要靠不断地学习实践,积极总结。

    这本小册子的价值无法估计,没有这么多优秀人才,没有这么机器让他们学习实践,没有这种团结向上积极学习的氛围,很难产生。

    一个陶十七,跟在杜中宵身边几年,都能够对蒸汽机出很多改进意见。这近百人,是从一两万的纤夫厢军中选出来,又在很多州招募人才培训挑选,层层选拔出来的。既有学习上一通百通的,也有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有这个成绩。杜中宵不惜工本,他们不管什么想法,都不计代价地支持,对了有奖,错了不问,总结经验,吸引教训。过了这个特殊时期,再找这样一批人,提供同样的条件,也很难做出同样的事了。

    把册子合上,杜中宵慢慢走回最开始的屋子里。近百人站在已经运转转起来的蒸汽机旁,眼巴巴地看着杜中宵。这一段时间每个人都醉心于研究技术,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不知上司眼里如何。

    看着众人,杜中宵点了点头:“好,好,都很好。你们用心了,今天晚上吩咐食堂加菜。”

    众人看着杜中宵,人人一头雾水。好是什么意思?那么多机器,哪台有什么长处,哪台不足,怎么改进,一字不提,让众人心里没底。

    杜中宵怎么提?以前做的东西简单,他一眼看到,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就能知道优点缺点。现在做的这么复杂,哪里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自己早已经没有精力,去精研每一台机器,当然也就没有了具体意见。不知底细,你以为错了,说不定人家是对的呢。搞乱他们的思路,技术上就要走弯路。

    起动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推动一辆汽车。但车辆开起来,你再想靠着人力去拨弄车辆行驶,那就是螳臂挡车了。铁监就是这样,现在已经运转起来,过了杜中宵指点具体问题的时候了。

    看着运转起来的蒸汽机,运转平稳,单听声音,就比原来那台悦耳许多。

    看了一会,杜中宵指着巨大的飞轮对苏颂道:“这机器要做得更好,就靠你带着这些人干了。现在要紧的,是如何把机器用起来。你看,那边飞轮转得飞快,当今之用,是选合适的带,能够用那轮子带动其他机器。连到锻锤上,就可以代替水力。连到输送物料那里,可以代替人力。若是有余力,让这些人做台风机,就可以不用人力鼓风了。”

    苏颂点了点头:“若是有带相连,大轮带小轮,小轮到大轮,便就有快有慢,极是方便。”

    “对,就是这样。不过这带要谨慎选择,务必结实耐用。千万不想用绫罗绸缎,就是选那些特别结实的,如各种麻,还可以用许多种编织起来。什么都试一试,选最好的。”

    作为通用动力,蒸汽机主要靠飞轮输出动力,皮带传动。像火车那种,直接带动轴也可以,当然也可以使用齿轮、链条等,但与皮带比起来,适用范围窄了许多。

    杜中宵哪里可能记着皮带用什么材质,反正除了橡胶之外,应该还有其他许多材料。具体什么材料合适,就靠他们去试了。自己提供人力物力,给钱支持就好了。

    站在那里看了小半个时辰,杜中宵吩咐停了机器,对苏颂道:“两件事。第一是不要只顾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讲和学。谁有了什么新想法,讲给别人听,让别人提意见。一件事做成了,就赶快总结出来,及时教给别人。第二件,便是蒸汽机多做,快做,不要怕做出来有毛病,慢慢改就是了。这里面已经制了这么多机器,也不差几台蒸汽机了。不只是铁监冶铁,这里的许多机器,有了蒸汽机,也都可以随时随地用。虽然这里就在水库边上,用水力还是不方便。”

第95章 经销商() 
在大锅里面把鱼炸得酥脆,盛到大盘里,淋了芡汁上去,聂茂端到桌上。杜中宵很喜欢这道松鼠桂鱼,每到一地,必然会推广开。这鱼做好了外酥里嫩,浇的芡汁酸酸甜甜,非常和这个时代的口味,总能够迅速推广开来。当然,这个年代油不便宜,油炸食品价格较高,也是原因之一。

    在桌边坐下,聂茂给哥哥倒了一杯酒,道:“这是刚捕的大鱼,肉味极是鲜美,哥哥尝一尝。”

    聂盛看着桌上的四个菜,笑道:“三弟出来没多少日子,竟然学会做菜了,着实没有想到。不过厨房终究是女人待的地方,偶一为之即可,三弟不要在这上面花心,有时间还是花心思在正事上。”

    一边做陪的童安路道:“哥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比不得外面。按时上工,到时便就回家休息,哪里有许多事做?天天在食堂里吃饭,再是好吃,也吃得腻了。到外面去,一是路远,再一个也不容易碰到想吃的东西。没有成亲的人,哪个都会做几道菜。”

    聂盛道:“铁监这里确实事事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也不多说。只要三弟在这里过得快活,就一切都好。听说铁监这里娶妻不易,这次回去,我托家里人帮你操办。”

    一边的童安路听了这话,急忙凑上前来道:“哥哥,若是方便,也帮我打听个人家。”

    聂盛听了就笑,口中连连道好。铁监里工人的待遇本来就比外面的农民强得多,童安路又是个技术人员,发的薪水高,各方面条件也好,娶妻还不容易。铁监女人太少,不太容易,河南府可简单多了。

    现在已是腊月,铁监制了大量的农具,最近正在各州寻找代卖的商人,建立销售网络。聂茂在铁监做得好,聂家便就动了这心思,由二哥聂盛前来,刚刚谈定。

    铁监出货物,聂家出店铺,合作在西京河南府建一个卖铁器的商会。需要的流动资金,由铁监和聂家分摊,聂家作为铁监在河南府的销售代表。有本地商户愿意入会的,参照同样的模式,以店铺入股,流动资金与商会分摊,如此层层合股,不断向县乡下沉。

    此时的商业模式,除了独立经营的店铺,便是以会社的形式合股。会侧重于商业和金融,脱胎于城镇的商会,社则侧重于农业和商业,脱胎于乡间的村社。会偏重于赚钱,社则有互助的性质,稍有区别。

    此时的会社与后世的工商企业既相似又不同,有股本,有分红,但责任不太清晰。很多会社会请专门的主管,类似于后世的职业经理人,做为第三方牵制。

    铁监是官营,与地方的合作其实有官私合营的性质。不过这个年代,那些分得没有那么清楚,只要注意回避与自己有关系的亲戚朋友,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聂茂已经过了学习阶段,成了铁监的正式员工,同样分了住处。聂盛此次来,就住在他这里。

    饮了杯酒,聂盛道:“我看了铁监制的铁器,用的都是上好钢材,不是地方土产铁器能比。铁监定的价钱又不高,回去必然好卖。惟一不好的,是铁监规矩太多,上手却不容易。我学了一些,时间短了只能粗知皮毛。三弟在这里学得好,等到过些日子,家里派了人来,你照顾一番,顺便教教他们。”

    聂茂并不知道铁监的销售政策,哥哥来了这些日子,也没有具体问过。听了这话,问道:“我们家是代卖铁器,无非是这边进货,那边卖货收钱,赚了钱与铁监均分,有什么好学的?”

    聂盛道:“哪里是这样容易。第一记账的法子就与从前不同,格外仔细,不学还行?听说铁监三个月一次,会有人去查账,平时还偶有暗访。做得不好,这生意就不成了。还有,铁监卖出去的铁器,地方必须有人会修。每个地方都要派人来,到这里学了,回去修理。一般的小毛病,要求县里能修,大一点的则到州里。州县修不了的,则送到铁监来。到铁监,可就要另外收钱了。你想一想,为了多赚些钱,家里找来的铁匠当然学得越全越好,什么都自己修了,这钱就自己赚了。”

    童安路笑道:“这却没有听说,卖出去货物还管修的。如此一来,谁还爱惜货物?”

    聂盛道:“不是修什么都不要钱。铁监发的有册子,什么样的是货物不行,要修要换,什么样的毛病与货物无关,修换要钱。我们只是照着册子做事。”

    童安路和聂盛听了都好奇,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做生意的,一边喝酒,一边问东问西。

    这个时代也有售后服务,不过都是在开封府这种大城市,而且数量不多。杜中宵给铁监制定了详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