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师为一军,共三万余人,除指挥人员外,还配置重炮、重骑、水军等等,这就是一战的总兵力了。超出此数,即当设总帅或都部署,皆是战时所设之司。”

    刘几道:“我们营田厢军,即是按此数设置,一共编成一军,其余人员不要。算下来,整个营田务约是五丁抽一。如果除去炮兵和骑兵基本常设,其他人员还要宽裕一些,你们也就知道属下该如何了。”

    这样编制,仅单独成军的炮兵和骑兵就占小半,步兵的数目大为缩减。思索良久,杨文广道:“提举、钤辖,如此步军仅约一半,是否太少?”

    刘几笑道:“怎么会少?现在禁军中的战兵,弓弩约占六成,再加上骑兵,步兵才有多少?我们如此编制,不过是循禁军成例。炮代替了弓弩,刀枪手换成火枪兵,增加强兵罢了。现在军中骑兵不足,即使从营田务抽调,也不足辎重之用。等过了这几日,我们会一起上书,让朝廷拨些马下来。听说河东路马匹繁衍,不似以前那么缺马了。”

    

第211章 各有各烦恼() 
教阅厢军衙门旁边的院子里,十三郎和姚守信对面而坐,另两边是杨文广和赵滋。

    十三郎吃口酒,拿个田螺嗫了一口,扔下道:“现在军中编制已经定了,营田厢军编成一军,除提举之外,杨钤辖为正军主,刘钤辖为同军主,不知道还要不要补入虞候之类,我们四个,我是骑兵主,姚教头是炮兵主,你们两个各是师主。跟我们以前想的,可是大大不同。还有一个师主,还不知道是谁。”

    赵滋道:“我和杨都监都没有什么,无非还是带步兵。倒是你们两个,是前所未有之制,到底管些什么,我们还是没有搞太清楚。军中各炮营、骑营,都有自己指挥,上面有长官,你们怎么管?”

    十三郎道:“前几日不是说得清楚,旅中各编列一营炮兵一营骑兵这些都是归我们管的。只有到了战时,才会编进旅中去,我们派人随同旅主一起作战。”

    杨文广道:“到那时候,到底是谁管谁?你们职级高过旅主,总不能到时听他的。”

    姚守信道:“没有那么复杂,真正让一旅出击,朝廷必然指派主将,自然是都听主将的。如果只是一旅出击,随同的炮营和骑营自然听旅主的,我们不过是派人过去随同指导而已。”

    杨文广点了点头,又问道:“可平时步兵里,也有骑兵和炮兵,那又归谁管?”

    姚守信道:“凡是军中的炮,都归我管。同样军中的骑兵,都归十三哥管。不过那些编列到步军中的,炮和马归我们管,炮手和骑手归步兵的统兵官管,其实就是一起管。”

    杨文广和越滋一起摇了摇头,都觉得现在军中管理太乱了,一时要怎么去适应?他们都是曾经带兵打过仗的人,习惯了统兵官掌管一切,在营中说一不二。现在则层级众多,还有多个专业系统,专业军官受统兵官和上层的双级领导,不再像从前那么简明了。

    十三郎举起杯道:“喝酒,喝酒!反正编制条例已经发下来了,回去慢慢研究就是。我手下一共就九营骑兵,现在连马都不全,人就更加不要说了。什么时候齐装满员,还是没有影的事。”

    骑兵是装配和人缺得最多的,以营田务的实力,怎么可能拿得出近万骑兵的装备?其他可以,马是没有办法的,近万骑兵放在天下也是战略力量了,三衙禁军出动都肉疼,更何况是营田务。杜中宵用了无数办法,营田厢军可堪用于骑兵马匹,到现在也不过不足两千匹。这还是有自己的马场,多年繁衍下来的结果。当然有专门马场,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种的改良,后边繁衍速度会越来越快,只是杜中宵等不到而已。陈勤在河东路做得不错,已经成了火山军周围数州马场的管理官员,这些年培育出了数万匹马。不过真正品性优良,品质稳定的马种,是前年才行成,现在还不能大规模使用。

    十三郎军中十人以上用一匹马,他能保证训练就非常不容易,其他不能想太多。

    喝了会酒,姚守信道:“其实现在这个样子,最难的是我炮兵。有铁监在那里,军中炮不缺,从上到下,几乎一应俱全。虽然虎蹲炮之类,分到了步兵营中,管理和作战章程,却依然是我们编写,平时也要经常巡视。至于旅以上用的大炮,那就更加复杂了。都说炮兵中的使臣和效用多,但以前却没想到会跟骑兵有一样的编制,哪里会想到这么多人?现在看来还是人少了。”

    赵滋道:“罢了,人少又如何?现在军中有学校,各类技术兵种,教头、教师一应俱全,选人去学就是。我们这些步兵,设什么一二三等兵,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效用,才是真难。”

    姚守信摇着头笑:“都监,你们一样有学校,还有专门教导的军队呢,有什么不好学的?倒是炮兵可不那么容易,几年时间,能学的人基本都选出来了,军中再难选到人了。惟今之计,只能从驻军所在的州军选人,还不知道有没有人来。”

    十三郎听得不耐烦,道:“你们说来说去,都是小事。我骑兵呢?骑兵可只是骑马打仗,身体是有要求的。九营的编制,营田厢军满打满算,除了被你们选走的使臣,效用,全部选一遍,也只有五千人的样子。剩下的人,我到哪里找去?这里是京西南路,已近荆湖,不是沿边三路,哪里有人来?”

    说完,举着杯子只是跟几人喝酒。

    骑兵确实最难,不但是没有马,骑士也有要求。厢军本就是被禁军拣选过的,要求放低,十个人里面也选不出一个骑兵来。来到京西路数年,以前的少年很多都长大了,而且日子丰裕,身高明显比父辈们要高一些。饶是如此,十三郎的骑兵还是差了近一半,他自己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补足。

    步兵的编制改变最大,杨文广和赵滋两人非常不适应。但其实他们人员不缺,还有富余,只要按前些日子的拣远结果,把编制补足即可。至于缺的使臣和效用,反正有学校,选优秀的人去学习就是。倒是炮兵和骑兵不易,人员缺就是缺,想补也没有兵员,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

    骑兵给在身高和体力,这是硬条件,选不出来就是选不出来。除了普通骑兵,铁甲骑兵缺人更加厉害。有铁监支持,杜中宵按着军中编制,早就制了铁甲备在那里,还有富余,但没那么多人穿。达到铁甲骑兵要求的马匹就更少了,这几年选来选去,也就是能组成两三百人的规模。

    炮兵则要求智力,同样没有办法。不是办了学校,人进去就了就能学出来。营田务教育还没有大规模普及,要学成炮兵,既要能够读书认字,还要有学书算的能力。这个年代,算账的人好找,能正儿八经学那些机械和几何知识的人,实在稀缺得很。作为军中一切优先的炮兵,姚守信这几年在军中把人员全部拣选遍了,适合做炮兵的几乎全选走,还优给钱粮,也只能做到如此。进一步增加,就只能够从社会上广招人才,剩下的时间不多,不知道到时有多少人能学出来。

    技术兵种比普通兵员精贵,便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是选出来,经过专业培训的,少了可不是随便能补上的。杨文广和赵滋悉的是军官,十三郎和赵滋则连一般的兵员都悉。

    全部营田务厢军,整编成一军,下设三个师。名字是按照春秋战国时来的,内容早已不同。那时一军几千人,过万人已不得了,现在则奔着五万人去了。全部配齐,能够对一国造成巨大威胁。当然杜中宵也没有能力配齐,真正齐整的是三个步兵师,配套的炮兵和骑兵都缺少许多。偏偏对于新军队来说,炮兵和骑兵是战略兵种,会极大影响战斗力,只能边打边配。

    杨畋和刘几做军主,杜中宵以提举身份,担任的实际是帅臣。真正出兵,帅臣应该有自己的司令部和参谋人员,及其他的辎重、情报、法纪等等其他人员,现在他一概没有。没有办法,一切初兴,只能先暂时理一个能够适战时的框回出来。

    

第212章 缩一缩吧() 
厢军衙门里,杜中宵、刘几和杨畋坐在主位,看着新到的窦舜卿、向传范和杨遂,以及在三人身边的李复圭,道:“窦都监以管军王太尉和赵滋之荐,愿来营田厢军,实是难得。杨遂在贝州时就相识,当时先登,向监押则经兄前知随州向综之荐,愿意前来,我们欢迎。李知州去任,愿来营田务厢军,做个军需官。都是我们急需的人才。今日备了酒,一会为你们接风洗尘。”

    四人一起谢过,在客座落坐。

    杜中宵道:“军中原编为三师,现在两师已有师主,窦都监便为第三师师主。杨、向二人随在窦都监军中,如何安排与两位军主商量。李知州与他人不同,为军中军需官,随在我的左右。”

    刘几道:“现如今诸军基本齐整,惟骑军缺人与马,炮兵缺人,一时难以招人入军中。李知州,此事你多用些心思。如果在秋后之前,能把人马配齐,本军就整编完成了。”

    李复圭拱手:“回提举、军主,下官御任之后,此次在京中陛辞时,听城中大臣议论,营田厢军报上去的编制委实过多。全军将近五万人,依数目论,相当于沿边一路兵马了。虽然军中花费多是来自于营田务,士卒多是厢军,人数还是太多。现在军中人马不齐,不如就依朝中的意见,缩编一下为好。”

    杜中宵看了看刘几和杨畋,笑着道:“缩编也未尝不可,不过编制还是留在那里。一军以五万人之数,是为了应对战事,一路之兵当有此数,不然不可以攻守自如。厢军到底是营田,人马不足,自然可以把人数省下去,编制留在纸面上吧。”

    禁军之中,带兵两三千人已是当然的中级军官,再向上,除非入三衙禁军做定主、厢主,不然在地方是没有机会锻炼带更多兵的。厢军到底是厢军,在朝廷中眼中非正规军,杜中宵怎么折腾,朝廷都当作是试验而已,将来做不得数的。军中的军官,多是隶营田务之下,非朝廷的正规军官。正式军官来,都是超擢数级,都监可以做师主,带一万余人。其实在禁军体制下,都监最多带兵不过一千,厢军放大了十倍。

    带的兵多了,发的钱当然也多,都是营田务和常平司补贴的。三位军官前来,本来待遇不变,官与权仅是在营田厢军之中。

    王凯已升任马帅,在麟府路时窦舜卿是其手下,曾有争执,后来非常赏识。前几年,窦舜卿在京东路打海盗,与赵滋是同僚,这次就是他们两人价绍前来。杨遂是平贝州王则之乱时的先登之将,后世说此事的小说《三遂平妖传》的三遂之一,既得王凯赏识,与杜中宵也有一面之缘。向传范则是前宰相向敏中次子,赵德昭之子赵惟吉的女婿,此时官位不高,因兄长向综推荐,来到营田务任职。作为外戚,本来就没什么打仗的机会,营田厢军带的人多,钱粮又多,可以惟持自家的排场。、

    李复圭是个善于发现机会的人,任唐州知州的时候就与杜中宵有接触,此次主动来做军需官,依然是文资。军需官相当于出战时的随军转运使,依照此时惯例,都是由文臣担任。他说现在营田厢军的编制过多,不是代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朝中皇帝和大臣的意见,杜中宵当然不能违背。

    这就是禁军和厢军的不同,虽然在西北,帅臣的意见都是乡兵、蕃兵比禁军好用,但武将的职官却是跟属下禁军人数挂钩的。地位决定带多少禁军,其他兵马不做数。

    一军五万人,完全就是一路之兵,杜中宵也觉得这个数目太庞大了些。但算来算去,如果把军定义在一路,也就是武将能够带兵的极限,差不多就是这个数目,不管怎样先把编制立起来。数量再多,就不是常任武将能够决定的,必然是有朝廷派出的帅臣进行统一指挥。这样算来,一军军主,其实相当于现在的沿边一路都部署。再向上,就是经略使级别的帅臣了。

    上了茶,几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议论着朝中对于营田务整顿厢军的看法。普遍意见是,杜中宵定的一军人数实在太多了,这样整编下来,天下还剩几个军?还有一点,就是炮兵和骑兵过多,炮兵能够自己制造还好说,宋朝境内不产马,那么多骑兵怎么去编?

    杜中宵静静着,最后问道:“你们既到营田厢军来,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觉得朝中说法如何?”

    窦舜卿叉手:“回提举,末将官不过都监,带兵不过千余人,万人以上兵马如何,实在不知。”

    杜中宵点了点头,对三个武将道:“无妨,这一两个月,你们到编好的军中去,从最基层起,一点一点熟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