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舜卿叉手:“回提举,末将官不过都监,带兵不过千余人,万人以上兵马如何,实在不知。”

    杜中宵点了点头,对三个武将道:“无妨,这一两个月,你们到编好的军中去,从最基层起,一点一点熟悉。都监带兵千人,其实与现在的一营之兵相差不多。不只是数目,而且是打仗的做法,都是手下兵马列阵而战。至于情报、行军、补给、退却、追敌,都不在考虑之内。以后不同了,这些东西都必须要学起来,不然不能独当一面。军中与以前的编制最大的不同,是营一级列阵而战,之上的层级,都要能够独当一面,直接面敌。此事可不简单,要学的多了。”

    窦舜卿道:“末将在边陲多年,与敌相交,数次与敌争战,对这些倒是不陌生。”

    “那就好,那就好。”杜中宵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后面摆了酒筵,我们入席吧。”

    众人到了后衙,各自分宾主落座,杜中宵引着喝了几杯酒,道:“诸位初来,一会让你们的随从与营田务的官吏一起,安排住处。旁边就是镇子,采买什么都方便。抽出空来,到樊城一趟,从这里有火车去,容易得很。那里有常平司开的商场,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先安心住下来吧。”

    向传范笑道:“末将在京城的时候,与周边人氏说起,无不羡慕京西路的繁华。只是末将因为身份关系,不好随便出京。这次来随州,亲戚吩咐,要买许多货物呢。”

    外戚的行踪是受到限制的,住在京城,未得旨意不能随便出城。营田务的铁监,常平司的商场,给京西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铁路通了之后,北路的洛阳,南路的襄州,加上中间的铁监,成了天下数得着的繁华之地。反倒是开封府,因为独立于经济体系之外,商业远远落后了。

    现在京城的富贵人家,经常坐两京铁路,从开封到洛阳去玩耍,更加带动了洛阳繁荣。那条铁路是天下最繁忙的,去年刚刚改成了又轨,一边连着政治中心,一边连着商业中心。

    很多官员愿意到营田务和提举司来,与此不无关系。杜中宵的地位,此时堪堪到路长官,对于很多前途远大的官员,到他手下为官,心中难免有顾虑。这么多年了,营田务只有两个罪官,常平司报上去数月了,还没有定下属官了。

    这几个常平司赚钱太多,朝廷安排属官,希望是有地位有能力的。有能力有地位的,又不想到杜中宵手下,僵持很久。直到不久之前,才终于决定先设一个常平判官。

第213章 新与旧() 
十三郎和姚守信落座,对站在身后的陈硕、刘淮和张琳、王亮道:“坐,坐,自家人吃饭,何必如此拘谨?今日招待的是新到的第三师,吃顿便饭,熟悉一番。”

    对面的赵滋道:“新来的窦舜卿,原就与我熟识,是个正人君子,不必小心翼翼。以后我们五个人就是军中的五位师一级将领,你们做属下的,也要多熟悉,不然不好在一起共事。”

    十三郎道:“师主,这话就罢了。在营田厢军里,我和姚教头与两位一样,地位一般,管的人按说也差不多。但在朝廷眼里,你们是正任将官,我们只是编余,做着玩的。”

    杨文广正色道:“十三郎,话可不能这样说。你是军中骑兵之主,管着兵马无数,真打起来,能决定一役胜负的角色。而且不管马上还是步战,军中确实没人赢过你,我和赵师主敬佩得很!”

    赵滋道:“打不赢也就罢了,军中学习,你也名在前列,骑兵之主名符其实!”

    说完,众人喝了一杯酒。

    十三郎有些得意:“我随在提举身边多年,虽然没有得个官做,也没置下什么产业,但着实是学了许多东西。当年在乡里,不管是来了什么人,只要我十三郎出马,没有打不趴下的!这么多年,没到一个地方,我都找当地打得好的,比一比,跟人家学一学。不是我吹牛,这打架的本事,我十三郎可是不怕任何一个人!提举官人,不知哪里学来,什么都懂,好似天下事没有不知道的。初随在身边时,我大字不识一个,这么多年下来,看的书也不知道有多少了。”

    众人一起哄笑。肉串上来,一起饮酒,说些闲话。

    如果在以前,杨文广和赵滋的经历,不可能看得起十三郎和姚守信两人。姚守信好歹是个军官,不过是厢军的,在杨、赵两人眼里根本算不得军人。十三郎就更不要说了,是个白身,只因为随在杜中宵的身边久,竟然做了骑兵之主。几年交往下来,几人混得熟了,观念也就慢慢变了。营田厢军的军官,都在是学校学习和平常训练的时候比出来的,没有半点花巧,由不得人不服。

    赵滋带在身边的,是个叫高遵裕的年轻人。开国大将高琼的孙子,与赵滋有旧,在他手下做营指挥使。杨文广带在身边的则是任怀政,同样年纪不大,前管军大将任福的侄子,同样做指挥使。

    营田厢军很多地方都跟现在的军队不一样,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如何。总有嗅到气息的高官子弟,让子孙中年轻而又地位不高的,来烧这个冷灶。枪炮的威力都知道,三衙禁军在抵制,但将来必然通行于天下,大家心中还是明白的。早早派过来,学一学,熟悉一番,将来谁知道什么时候用上呢。

    杜中宵在京西路安安稳稳做了五年,当然首要的是他不惹事,而且政绩突出,立了许多功劳,其次还要靠朝中有人照顾。朝政有宋庠兄弟说项,谏院里李兑一做就近十年,三衙有王凯,这些人足够把所有的小事挡住。只要不犯大错,没有人来找杜中宵的麻烦。

    南方侬智高反了,杜中宵努力整训厢军,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时候,有想法的向这里塞人是人之常情,有了机会大家一起发财。来的人多了,朝中的声音也就大了。

    过不多时,窦舜卿带了杨遂和向传范来,大家忙起身行礼。

    分宾主落座,赵滋道:“都监前来营田务厢军,以后份属同僚,我们一起备个酒,做个东道。”

    窦舜卿急忙谢过,看着桌上的菜道:“诸位破费,着实不敢当。”

    赵滋道:“酒菜看着简陋了些,希元莫怪。我们军中就是这样规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吃不来那些精细菜式。特别是闲着说话,怎么方便怎么来。镇子的酒楼里,诸般菜色都有,过些日子,我带你们去尝一尝,今日就罢了。万事只求简便,今日除了煮的,全是烤的。这是烤的羊肉,极是可口,那边还有几条鱼,也用来烤了。都是我们军中的口味,几位尝一尝。”

    刘淮给几人倒上酒,杨文广道:“这是附近产的竹叶清,最是清冽。我们拿冰块冰了,这个季节饮下去,身心通畅。”

    向传范吃了一惊:“用冰块拿来冰酒,军中好大手笔!随州这里又不产冰,可不易得!”

    十三郎笑道:“哪有那么神奇,不过是用硝石制冰,虽然不便宜,也不太贵。再者说了,我们军中用枪炮,别的缺,硝石可是不缺。”

    向传范点了点头,才知道怎么一回事。硝石制冰古已有之,京城里面夏天在里面加果汁,制成凉果汁售卖已经多年。不过硝石制出来的冰,总让人觉得差了点意思,而且价格昂贵。向传范出身大家,在京城时惯传家里都是藏冰的,才会觉得稀奇。再一想营田厢军,最多的就是火药,对几位师主来说,拿点来制冰算什么。姚守信的管下,不知道有多少焰硝。、

    饮了几杯酒,吃了几串肉串,窦舜卿赞不绝口。军里吃这种东西多了,烤的士卒手艺纯熟,火候恰到好处,调料不多不少,味道当然不是外面能比的。

    说了一会闲话,赵滋问道:“希元,听说京中对我们营田厢军多有闲言,可有此事?”

    窦舜卿点上点头:“这是避免不了的。本来以前只是营田,拣选士卒训练,守卫地方,并没有人说什么。前些日子,提举整训厢军,编制委实太大,说闲话的就多了。别的倒也罢了,近万骑兵,这个编制确实吓人。除了沿边三路的三衙禁军,哪里有这么多骑兵?就是马帅王太尉,都没有话说。”

    十三郎道:“这就要怪官人做事谨细了。纸上写了那么大的数,其实既无马,又无人,空有个数字而已,让人说闲话。特别是还编列了一两千的铁甲骑兵,不是让人觉得怪异么?其实我的军里,满打满算能有多少人披甲?铁甲骑兵一都凑不整齐。”

    杨遂道:“其实三衙禁军里,现在倒是有不少铁甲骑兵。铁监可以制甲,而且极方便。我听他们的人说,制铁甲比制皮甲还容易。不过他们一样,虽然有人,却没有那么多好马。”

    十三郎双手一摊:“可不就是如此!空编一个大数目,其实骑兵和炮兵都没人。”

    窦舜卿道:“既是如此,为何不缩减骑兵和炮兵,把人补到步军来呢?”

    姚守信摇头:“没了骑兵和炮兵,怎么打仗?我们火器的优势,少了一大半。正面对冲,火枪兵纵能打败前敌,却无法阻止对方骚扰扯动,甚且断我粮路,不跟现在禁军的局势一样了?侥幸胜了,没有骑兵追敌,也无法化小胜为大胜。若只是守城寨,又要我们何用?”

    这是营田厢军的作战体系,少一个方面战争方式就变了。两军对敌,正面冲锋的时候,需要骑兵守护侧翼,必要时甚至正面冲锋。需要炮兵打乱敌方的阵前运动和后续进攻体系,随制活动范围,为己方创造出最好的进攻态势。一旦获胜,还要由骑兵迅速扩大战果,与以前的作战方法根本不同。

    步兵既是中坚,还要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守时要守住,胜了要能扩大战果。这是一个体系,缺了哪一方都不行,容易打成半拉子仗。

    听几个人介绍着军中的形势,窦舜卿几人连连点头。这是他们没有听说过的战争,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至于行与不行,没有打过仗,谁知道呢?

    枪炮的使用,禁军一直在摸索中。炮的用处已经得到了认可,前线的重要城池,最近几年一直都在安装。最过禁军对炮的意见,还是用作守城攻城,认为野战基本没有用处。火枪则有争论,特别是与禁军的战斗形式和编制直接冲突,遭到了抵制。他们认为,一些小部队使用火枪是可以的,大部队则不行。

    禁军作战,前排是刀盾手和枪兵,后排是弓弩手。火枪直射,安排在前排就失去了防御力和进攻能力,安排在后排则要前排或趴或卧,怎么都不方便。至于杜中宵说的全用枪兵,用刺刀代短枪,禁军试来试去觉得不靠谱。对上大斧,这样的军队怎么拼得过?

    这种争论,影响了军中火器的普及。现在都是守城攻城用炮,进攻则还是原来的样子。铁监的火器生产以炮为主,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枢密院有意在前线城寨全面装备火炮。

    宋朝对军器的讨论,最近三年开始影响契丹。他们还不会制火枪,炮的制做方法却传过去了。虽然契丹的火炮生产是手工,火药的配方不精确,但对其他地区,已经足够用了。去年进攻常项,攻城战中就发挥了作用,只是野战不争气,没把党项打服罢了。

    

第214章 保护价收粮() 
狗头与几个伙伴欢快地在路上跑着,每人手里拿了几张纸,互相打闹。

    何道成正在路边放牛,看见叫住狗头道:“你莫要这么闹,小心再遇上豺狼虎豹!”

    狗头大笑:“阿爹不要吓我们,那小老虎已经到樊城的动物园去了,过年我去看了呢!”

    何道成笑笑,把几个人叫过来,兜里摸出几块糖,分给几人。问狗头道:“你们做什么呢?最近学校放了假,为何不帮爹爹妈妈去田里做农活?现在收麦子的季节,多少活计要忙!”

    狗头吃着糖,笑着道:“阿爹家里的孩子多,早就不做活计了吧?我们家里入了收割机社,一起还有打麦扬场的,几家人一起做,那些麦子早就收完了!现在阿爹还是做生意,妈妈在村社里做。”

    何道成点点头:“原来你家也入了啊,还以为你阿爹爱惜钱财,不入这社呢。”

    狗头道:“阿爹虽然爱钱,账可是算得明白。一起买收割机才多少钱?省下来的时间,出去做些生意,能多赚不少呢。再说现在收割机多了,附近许多村子都买了。”

    营田务到来,襄州、随州、邓州一带社会出现了跳跃式发展,新式农具推广得比其他地方都快。铁路通了,铁监到这里须臾即至,各种铁制农具使用广泛。从去年开始,收割机开始流行,不但是用来收割小麦,还用来收割谷粟,旱田作物明显扩展。现在几州地区,水稻只种在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