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曾经的刘桀,坐镇安北这么多年,其威望、名声之盛,谁能比及?

    杨道临最后问道:“大哥,你真的准备放弃杨炳林?”

    杨道嗣摇了摇头:“老六,看问题,不要只看一个方向,杨吕望他日就算进了政事堂为相,就一定会是我杨氏一族的族长?”

    杨道临点了点头,终于是是明白了大哥的所有心思。

    “就怕杨炳林会想不开。”

    杨道嗣默默说道:“他若连这个计较都放不下,又有什么资格能力带领我杨氏一族,走向未来?”

    wxi7

第二百五十二章 祸起萧墙(四)() 
杨道临出了杨道嗣的院落,一眼便看到,前方不远处的一个交叉口,杨炳林正静静的站在那里,脸上有着茫然与一丝落魄,往前走,是杨道嗣的住处,往右,则是杨道临的住处。

    “炳林,怎么站在这里?”

    杨道临上前,出声问道。

    杨炳林喃喃自语道:“我找不到路了。”

    “你父亲最近身边不是很好,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我。”

    杨炳林默默点了点头:“父亲实在太累了,应该多休息。”

    杨道临暗暗叹息一声,上前拍了拍杨炳林的肩膀,迈步离去。

    扭过头,望着杨道临离去的背影,杨炳林双拳握紧,眼中浮现出一股莫名的色彩。

    “六弟,到我那里坐坐?”

    杨幼安不知什么时候到了近前。

    杨炳林沉默不语,默默看了一眼前方的大门,走过那里,便能见到父亲杨道嗣,但。。见了他,又能如何?一甩头,杨炳林转身大步离开。

    皇城。

    御花园的一处凉亭,赵智正坐在那里,悠闲的喝着茶,旁边,一名宫女正在那里抚琴弹奏,最近几日,事情不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与奏章,赵智都是推给了政事堂,自己倒是难得有了空闲放松的时候,到御花园听琴饮茶。

    一名太监小声小气的走来,凑到牧公跟前,小声低语了几句,牧公点了点头,看了赵智一眼,却是什么话都没有说。

    “陛下,吏部左侍郎尤明远尤大人到了。”

    赵智闭着眼,静心听着琴曲,牧公这个时候岂敢打扰,静静站在一旁,等了好一会儿,琴音暂缓,赵智重新睁开眼,拿起茶杯喝水,牧公这时候才是上前禀报。

    赵智喝了口茶,点了点头。

    牧公对一旁的太监摆了摆手,示意他下去传话,然后对着一旁的宫女使去一个眼色,后者连忙起身,抱着琴离开。

    片刻之后,尤明远缓步走进了御花园。

    “微臣,参见陛下。”

    尤明远躬身一拜。

    赵智摆了摆手:“赐坐。”

    “谢陛下。”

    太监搬过矮凳给尤明远坐下,赵智轻笑道:“原以为你见到朕,会是一副苦瓜脸,如今看来,倒是朕多想了。”

    尤明远正色道:“陛下多虑了,微臣还没有那么小气。”

    赵智轻轻一笑,从尤明远的这句话中,还是听了出来,自己无缘无故罢了他的吏部左侍郎一职,尤明远心里,终归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听说你的女儿已经从陇右回返丰京,可还好?”

    “一切安好,劳陛下挂念了。”

    两人一番闲谈。

    三天前,毫无预兆之下,赵智下诏政事堂,得到通过,罢免尤明远吏部左侍郎之职,尤明远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在吏部左侍郎这个位子上,虽然有些年头了,但从未出过差错,平日里小心翼翼,做事公允,先国而后家,不谋私利,对皇上更是忠心耿耿,也没得罪什么人,怎么突然之间,自己的官职,皇上说罢就罢了呢?

    郁闷在家的尤明远,今日,宫里的太监却是突然造访,传达赵智的口谕,宣其进宫。

    “不知陛下宣臣前来,所为何事?”

    尤明远此时心情,无疑是即坎坷又期待的,自己被罢免官职没过几天,赵智马上就是召见自己,难道是对自己另有安排?

    赵智淡笑道:“今日闲暇,招你前来,说些闲话。”

    尤明远以为赵智这只是推脱之语,却是没有想到,随后的谈话,赵智竟是只字不谈国事政事,只是说一些平常小事,其中好几次提到李勋,对其颇为赞赏,说了许多好话,并问了一些尤敏在陇右的事情。

    赵智的反常,让尤明远丈二摸不到脑袋,迷迷糊糊的,两人君臣这么多年,尤明远还从未见到赵智这个样子。

    两人聊了快有一个时辰,一名宫女慢步走来,是李怡宫里的宫女。

    “陛下,娘娘问您,稍后可是要去她那里用膳?”

    赵智点了点头,轻笑道:“我稍后就来。”

    “是,陛下。”

    宫女弯身一礼,转身离开。

    尤明远站了起来,拱手拜道:“陛下有事,微臣告退。”

    “爱卿自便。”

    赵智点了点头,看着尤明远脸上那掩饰不住的郁闷,赵智的脸上,有了淡淡的笑容。

    尤明远心情确实很郁闷,来的时候,报着极大的期待,谁知道。。。。事情的结果,却是与自己所想,差别太大。

    “尤大人请留步。”

    身后传来一声叫喊,尤明远扭头看去,却是见到牧公正快步追来。

    “牧公公,还有什么事情?”

    尤明远拱手客气的问道。

    牧公说道:“陛下让我给尤大人带句话。”

    带话?

    尤明远不明所以:“牧公请说。”

    “不仕地方,何以为相?”

    说完这句话,牧公拱手一拜,转身离去。

    尤明远全身猛的一震,有种恍然大悟之感,脑海之中回想自己这一生的官路,少年成名,有着家族推动,步步高升,一路走来,太顺了,三十三岁,便是做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但也正是在这个位置,一座就是近十年,在没有任何提升。

    吏部左侍郎之职,看似距离政事堂只有一步之遥,很近很近,但尤明远却觉得,对自己却是越来越远,几经思考,尤明远也是想通了其中的关键,自己早年在地方为官,没有做到刺史,主治一方,而是以州司马之职,调任中央,虽然很快就是做到吏部左侍郎高位,但要想再进一步,入职政事堂为相,其资历与名望,就有些太过勉强,如今赵智让牧公带来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到地方做上几年,主治一方,若能做出政绩,他日或有为相的可能。

    想到这里,尤明远又是联想到赵智刚刚与自己的那番闲谈,看似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赵智是什么人?就算在闲,也绝不会找上自己,平白说上这么多废话。

    沉思良久,尤明远慢慢有些明白了,脸上再次有了苦笑,赵智作为一国之君,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竟也是。。。。

    “尤大人,你还出宫?”

    尤明远久立不语,站在一旁的太监,有些不耐烦的开口提醒了一句,午饭的时间已经到了,自己还要领着他出宫呢,回去晚了,恐怕连汤都是不剩一口。

    尤明远回过神来,歉意道:“有劳公公久等了,我们这就走吧。”

    wxi7

第二百五十三章 祸起萧墙(五)() 
休息了十多天,杨道嗣身上的病依旧没有痊愈,但他已经无法安心养病了,就是这么一小段时间,赵智趁着杨道嗣不在,执政事笔落在李忠身上的空隙,接连下达了几道重要的人事任命。

    罢免了尤明远的吏部左侍郎,接替者不是别人,正是杨吕望,而事先,杨道嗣与赵智两人,其实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杨吕望将会出任京兆府知府,而不是什么吏部左侍郎,这个官职虽然位高权重,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犯错出事,比之京兆府知府,还要敏感。

    而京兆府的主官人选,最后竟是落到了齐王赵询的头上,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尤明远则是被认命为山南道观察使,署理荆襄两州政务。

    而陇右那边,隐忍了一段时间,赵智终于是有了动作,武州都督李勋,被追加了陇右西道度支使一职,节制沙、夏两州军务,并在诏书中明确了一点,若发生紧急战事,李勋无需请报朝廷,可直接调动沙、夏两州军队,这就让李勋虽无节度使之名,却已经有了节度使之权,两者就算还有差别,也差不多了多少了,李勋对陇右西道三州的军事,有了更大的权利与话语权。

    天未亮,杨道嗣早早起床,洗漱吃饭,穿戴整齐,便是准备参加今天的朝会。

    “老爷,夫人请你去一趟。”

    老管家快步跑到客堂,出声禀报。

    杨道嗣张了张嘴,准备说下朝之后再说,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告诉夫人,我马上就来。”

    “是,老爷。”

    老管家告退离去。

    杨道嗣的夫人甘氏,今年五十有八,是杨道嗣的第二任正妻,两人的岁数,相差近二十岁。

    “夫人,身体可还好?”

    走进甘氏的卧房,一股子浓重的药草味扑鼻而来,甘氏作为杨道嗣的正妻,出身显赫名贵之家,但为人却是颇为贤淑温和,很得杨道嗣的敬重,可惜她命不好,身子很弱,自十年前一场大病,命虽然保了下来,但也自此瘫痪在床。

    “还不是老样子。”

    甘氏脸色蜡黄,身子骨消瘦,精神萎靡。

    “你们都下去吧。”

    退散了房内的侍从,杨道嗣走到床边坐下,轻轻握住了甘氏的手。

    “老爷,我不知道你今早要上朝,不然也就不会让管家去找你了。”

    “无妨,上朝还有一个时辰,时间很充足。”

    杨道嗣看着妻子,轻声说道:“明月,有什么话,你就说吧,你我夫妻,不用拐弯抹角。”

    甘氏默默说道:“炳林找过我,自他成人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他流过泪了。”

    “吕望也是你的亲生儿子。”

    甘氏沉默了,良久之后,才是再次开口说道:“老爷,你是在为杨家留后路?”

    “明月,你若是身体健康,那该有多好,我也就不用这么累了。”

    杨道嗣深深叹息一声,紧紧握着甘氏的手,微微有些激动的说道:“你说的很对,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给炳林他们也或是整个杨氏一族,留一条后路,纵算我们丰京这一脉败亡了,至少。。。。老三那边依旧可以把杨氏一族的血脉给延续下去。”

    杨道嗣年轻的时候,就有着抱负与梦想,但到了如今,这些抱负与梦想,已经成为了他的痛苦之源,刘桀也是如此,最后选择了放弃,而杨道嗣,依旧还在坚持,他心中有家族,也有国家,不能说谁轻谁重,他只是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者相依相辅,共存下去,为此,他劝说六弟杨道临放弃了手中的军权,主动减弱家族势力,退让妥协,缓和与三弟杨道安之间的关系,因为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杨道安这一脉已经从杨氏一族之中割离了出去,成了蜀地杨氏,成为了杨氏一族众多支脉中的一个,他们之所以依旧保持着非常亲密的联系,只因为,杨道嗣与杨道安是亲兄弟,杨吕望是杨道嗣的亲生儿子,杨道嗣说的话,他们会听,就算不服,也不会表现的太过。

    曾经的过往旧事,导致杨道安以及部下,对于朝廷,始终存有怨恨之心,随着这么多年过去,这种心绪,或许已经变淡了很多,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一旦杨道嗣与杨道安相续去世,蜀州与朝廷的联系就更少了,面对朝廷的打压与猜忌,蜀州能否忍得住?若是忍不住,蜀州之地,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天下大乱的根源,这种结果,杨道嗣绝不愿意看到。

    所以,杨道嗣把杨吕望留在了京城,只要他在这里,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杨吕望与朝廷都是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协商也或是妥协,也只有有了协商与妥协这一个先决条件,事情才不会走到最坏的地步。

    稳住了杨道安与杨吕望父子,也就是稳住了整个蜀州局势,而且,杨吕望与杨炳林虽为同父母亲兄弟,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感情非常疏远,一旦杨道嗣这些老一辈相续死去,丰京杨氏与蜀地杨氏,又靠什么去维持双方的关系?仅仅靠着每年的祭祖大典与相同血脉?真要到了生死关头,这些东西,代表不了什么。

    看着丈夫苍老疲惫的面孔,甘氏心中有些难过,反手握住了杨道嗣的手,轻声说道:“城外十里处的赏春园,里面的百兰花马上就要开花了。”

    “过几日,我陪你去。”杨道嗣点了点头,妻子最喜欢百兰花。

    “老爷,去上朝吧,不要耽搁了。”

    杨道嗣点了点头,站了起来,转身缓步离开。

    看了一眼杨道嗣离去的背影,甘氏叹息一声,闭上了双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