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去上朝吧,不要耽搁了。”

    杨道嗣点了点头,站了起来,转身缓步离开。

    看了一眼杨道嗣离去的背影,甘氏叹息一声,闭上了双眼,不由想到了杨吕望,这个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么小,还不懂事,就是送给了别人,那个时候的甘氏,肝肠寸断,伤心不已,很长时间,才是慢慢恢复,这段时间,杨吕望时常来探望,再次见到亲生儿子,甘氏曾经也是大喜过望,痛哭流涕,但最后。。。。终归是化作了无奈与心痛,因为从杨吕望的身上,甘氏感受到了亲情,但这种亲情,夹杂了太多陌生与刻意为之。

    wxi7

第二百五十四章 铁腕镇压(一)() 
承平七年,五月二十。

    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部队的整合,已经全部完成,有着朝廷的全力支持,李勋很顺利的便是裁撤了近五千士兵。

    元和两千五百人,分出五百人成立军纪司,由单仇统领。

    尤冲三千人,分出一千人,成立巡察营,由赵卫和郑春统领。

    甘图远的军队有裁撤,也有补充,依旧还是四千人。

    于岩辉四千人驻守沙州。

    李勋手中的近五百亲兵营。

    有人升官,有人保持不变,而最失落的,恐怕就属王呈息了,他手中的部队,被裁撤掉了,虽然他本人的官职还在,但是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如今的王呈息,已经是光头司令一个,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不过李勋终归还是给他留了一丝颜面,没有把事情做绝,上书朝廷,借着肃州剿匪,为王呈息请了功,举荐他回京任职,朝廷同意了。

    王呈息目前手中还有两千余士兵,依旧驻扎在神池县,他给李勋的回复,遣散士兵,需要时间,进行善后与安排。

    李勋对于遣散士兵,给了两个选择,一是补充至陇右西道三州十五个县城为城卫,按月拿军饷,虽然不及在部队的待遇,但终归还是能够养活一家人,二是与中原迁徙百姓等同,一次性给于五十亩土地,在原有免税三年的基础上,追加一年,以示抚恤。

    武州刺史吴恒的日子也很不好过,随着甘图远的倒戈,王呈息的军权被夺,他手中的观察使兼职,在朝廷下诏追加李勋的军事权限与加官度支使之后,几乎成了没有任何实权的闲职。

    尤其是武州境内的百姓迁徙工作,十多天的时间,工作根本就开展不了,原因很简单,吴恒手中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几次找到李勋,却被以各种借口推辞,吴恒愤怒之下,上书朝廷告状,也不再去找李勋借兵。

    李勋这段时间很忙,主要忙三件事情,一是军队的裁撤与整合,这件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基本达成目标,二是先期迁徙四百余户,也就是三千余人到肃州,作为投名状与问路石,李勋在修城这件事情上,做的很地道,得到许多外族百姓的好感,所以迁徙之事,虽然有些波折,但总算完成了,效果也很好,王仁锆非常配合,划出上等良田给这些人,房屋以及其他用具,全部免费发放,迁徙而来的外族百姓,很快便是得以安家,稳定下来,这个消息传回武州,顿时引起轰动,武州境内的外族百姓,猜忌之心消散了许多,开始有些相信,晋朝朝廷这次的迁徙计划,是真诚与认真的,对他们这些外族人,也没有过分的区别对待。

    李勋最后忙的一件事情,便是招商。

    大晋虽然在陇右,其军事方面得到了辉煌战果,但财政却也是进一步恶化,在物资等方面,李勋根本得不到朝廷任何帮助,一切只能靠自己解决。

    随着大晋与大石两国达成和平协议,局势慢慢恢复正常,许多西域与大石的商人,开始涌入武安城,寻找商机。

    大石帝国的整体治国治民方针,与大晋有一些不同。

    在大晋,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底下的,在所有人的印象里,商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代表,没有他们,世界会更美好,而农民则是不同,农民不种田,粮食便会减少,穷则变,变则乱,没有吃的,便会有人铤而走险,天下会陷入动乱之中,所以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对于土地与粮食,看的最重。

    而大石则是不同,商人的地位很高,有些富甲天下的商人,更是能够左右大局的走向,其原因就在于,大石有着西域这个稳定的粮食生产国,他们从来不会为粮食而操心,你们幸苦种地,我来收割就好,这就导致了大石国内,商人作风极重,大石帝国现任维齐尔(首相),就是大商人大地主出身,富甲天下。

    武州都督府,人群涌动,来自西域与大石各国,上百名商人,云集一处。

    李勋原本只是一个设想,召集西域与大石各国的商人到武州来,商议商议通商的可能,这件事情,李勋最开始是想让周青出面来做的,却是遭到断然拒绝,在周青看来,自己是士人,与商人打交道,成何体统,周青不肯做,没有办法,李勋只好自己来了。

    李勋来到都督府客厅,见大厅内空空如野,不由疑惑道:“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我不是说过了,把商人聚集到这里来议事的?”

    雷万海苦笑道:“都督,来的人有些多,全部放进来,恐怕有些坐不下,也太吵闹。”

    “来了多少人?”

    “将近两百。”

    自己不过派人去了一趟西州,传达了自己的想法,竟是引来如此好的效果,这些商人还真是积极啊!

    李勋想了想,说道:“这样,让他们选出十个代表进来跟我谈,其余的人在外面等着。”

    片刻之后,外面的吵闹声渐渐散去,雷万海把不相干的人,全部都是赶出了都督府。

    三名商人带着数名随从走进了客厅。

    “小人参见将军。”

    李勋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免礼,然后奇怪的问道:“怎么就你们三个人,我不是说了选出十个代表?”

    这三个商人,一名六十来岁的老者,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以及一名与李勋年纪差不多大小的青年。

    其中老者与中年都是外国面孔,而那名青年,则是看着像是中原汉人,但长相与皮肤,又有些细微的区别。

    “将军,外面虽然有很多商人,但绝大多数并没有什么实力,将军跟他们谈,也谈不出什么结果。”

    李勋多看了这名老者几眼,此人说话很狂啊!

    李勋请他们坐下。

    随后,众人一番交谈,李勋大概知道了这些人的来历与姓名。

    老者叫做谢赫曼,其家族是大石帝国数一数二的豪门贵族。

    中年男子叫做艾维拉,是出身背贡国的西域豪商。

    而那名年轻人,则是叫做阮东朗,蛮越占婆人。

    wxi7

第二百五十五章 铁腕镇压(二)() 
“将军,你要与我们通商,不知这只是代表你个人,还是代表整个晋朝?”

    谢赫曼开口说道,他的汉语有些生硬,断断续续,不是很熟练,李勋也只能是勉强听的懂。

    谢赫曼是其家族在西域南部这边生意总负责人,最近刚好到西州办事,也就在这个时候,李勋派遣的使者到达西州,传达了双方有无通商的可能。

    这个消息很快在西州传开,大量商人云集而至,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商机。

    大石占据陇右西部七州之后,曾经多次派遣使者觐见晋朝皇帝,希望双方通商互市,但都是被直言拒绝,为此,大石几次发动战争,意图强迫晋朝答应他们的请求,但晋朝的态度非常坚决,而战争的形势,最后也只能是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大石与大晋两国,除了军事上有所碰撞之外,平常很少有来往。

    如今听闻晋朝那边主动要求通商,顿时引起轰动,许多商人纷纷赶往武安城,谢赫曼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过他还是有些疑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所以才会询问李勋。

    李勋笑了笑,说道:“我已经上书朝廷,建议在木浪河渡口,建立通商场所,当然,希望你们大石能够有所表示与行动。”

    谢赫曼出口询问道:“将军所说的这个诚意,代表什么?”

    李勋说道:“我们武州如今只有一万守军,所以我希望你们西州城的守军,不要超过这个数量,没有了军事上的压力,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李勋确实已经上书朝廷,建议在木浪河建立通商渡口,不过这个建议,通过的可能性很低,不过范中允给李勋出了一个主意,若是能以此通过谈判,减少西州城的驻军,削弱武州的军事压力,朝廷鉴于此,或许有可能考虑李勋的建议。

    阮东朗这时突然问了一句:“将军的建议,有多大的把握可以通过朝廷这一关?”

    阮东郎在中原生活了很多年,对于晋朝的政局,多少有些了解,他很明白,李勋的这个建议,其实很难得到朝廷的应允。

    李勋看了阮东郎一眼,淡声道:“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

    听了李勋的话,众人这才明白,原来这只是李勋的一个意向,或者说是他个人的想法,就目前来说,跟晋朝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谢赫曼等人的脸上,有了些许失望之色。

    一直没有说话的艾维拉,这时候说道:“那将军叫我们来,有什么事情?”

    找你们当然有事!

    李勋说道:“我找你们买东西。”

    陇右西部七州之地,战火刚刚结束,又经过大石这么多年的摧残,民生凋敝,物资奇缺,而中原内地通往这里的道路难行,沿途治安不佳,商人的往来还没有兴起,又得不到朝廷的支援,李勋没有办法,只能从西域这边找出路了。

    谢赫曼出声问道:“不知将军想买些什么?”

    “粮食,大量的粮食,有多少我要多少,还有耕牛,目前主要就是这两样。”

    生铁、武器、马匹这些战略物资,李勋提都没提,虽然他同样很缺,但这些东西,在各个国家都是限制的非常严厉,就算他们敢卖,李勋也不敢买。

    谢赫曼点了点头,沉默不语,这些东西他并不在意,外面的那些商人就能解决,沉思片刻,谢赫曼出声问道:“将军,若是西州的军队数量减少到与武州同等规模,这通商渡口,真的能够建立起来?”

    李勋正色道:“若真能如此,我当全力推动此事,我找你们来,谈这些,并不是说着玩,希望你能够感受到我的诚意。”

    谢赫曼站了起来,躬身道:“将军的诚意,小人自然能够感受的到,我会尽最大努力,促成此事。”

    李勋笑了笑,没在说什么,商人是天下最精明的一个群体,想要从他们身上占到便宜,那还真是很难。

    众人又是闲谈了一番,谢赫曼与艾维拉两人告辞离去。

    阮东朗却是没有离开,静静的坐在那里喝茶。

    李勋看向他,有些奇怪的问道:“都走了,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阮东朗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我不走,当然是要跟将军谈生意。”

    李勋笑了笑:“我想买的东西,并不多,恐怕你看不上。”

    “我谈的生意,不是现在。”

    李勋看了一眼阮东朗,不动声色的问道:“什么意思?”

    阮东朗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将军,我可以无偿赠送给你五千旦粮食,以及五百头耕牛。”

    李勋微微皱眉,不解道:“你给我这么多好处,到底想得到什么?”

    “将军,我刚刚说了,我跟你谈的生意,不是现在,而是以后。”

    阮东朗说道:“我拿出这么多东西,其实只是为了得到将军一个好感,若是这个通商渡口建立起来,希望将军给于我一定的支持。”

    风险投资?这个叫做阮东朗的商人,意识倒是颇为超前,虽然年轻,却也有着超人一等的果断与魄力。

    李勋淡声道:“你可要知道,通商之事,我并没有任何把握,若是朝廷不准,你的这些东西,恐怕就要打水漂了。”

    阮东朗哈哈大笑道:“那又如何?有舍才有得,区区几万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

    说罢,阮东朗直视李勋,轻声说道:“若能通过此举,与将军您成为朋友,这或许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陇右西道这一块,若是遇到困难,你可以来找我。”

    李勋深深看了阮东朗一眼,说完这句话,起身离开。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就在李勋稍稍松了口气,觉得自己可以休息几天的时候,神池县,刺史府。

    “吴大人,召我前来有什么事?”

    王呈息大步走进客厅,吴恒静静站在那里,皱眉,愁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